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谍海火狐-代号007 >

第87部分

谍海火狐-代号007-第87部分

小说: 谍海火狐-代号00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多天不抽烟了,也没有香烟供应,战士主意奇特,将干蚕豆叶子搓碎用纸卷成车喇叭筒过瘾。

  这也是一种享受,争着或轮流抽两口。

  二。

  战斗打得异常艰苦。

  当解放军完成从东;南;西三面包围上海的态势后,敌人凭借高楼大厦构成火力网。

  殊死搏斗;负隅顽抗。

  “野司首长早就下了命令:在上海市区战斗中,只准使用轻武器作战,一律禁止使用火炮和炸药。”

  何富贵回忆说。 

  战友们一批批地冲上去,一批批地倒下来。

  “河水全是红的。”

  被阻在苏州河南岸的前线指战员,看不下去这种伤亡,强烈要求开炮。

  肖锐锋下令制止:“谁敢放一炮,我撤谁的职!” 

  解放军决定采用快速跃进,勇猛穿插,迂回包围的战术,打乱敌军企图据险巷战的防御体系,不作逐街逐楼的争夺,并严禁使用火炮轰击,避免破坏城市,伤害市民。

  守敌居高临下,各个窗口射出的火舌组成密集的弹网,疯狂地阻拦解放军前进。

  解放军指战员虽恨不得用大炮将守敌轰上西天,但还是坚定地执行不使用重武器的命令,一面与敌展开对射,压制敌人火力,一面迂回逼近大楼。

  经过激战,终于占领国际饭店底楼。

  但敌人退据楼上,封锁楼梯,继续负隅顽抗。

  当时解放军不懂如何摆弄电梯,怕一上去就下不来,就在楼下喊话,进行政策攻心,终使守敌投降。

  天亮后,战壕欢声雷动,前沿传来喜讯,上海解放了。

  我军攻入徐汇区,苏州桥一场激战,上海终于归属人民,我军占领上海的部队正向吴淞口追击,阻止敌军乘军舰从海上逃台湾。

  全面进攻开始了,埋伏在战壕内的士兵成排成行的跑上公路朝吴淞口进发,这时大炮声已停,躲藏在碉堡内的残兵败将还在挣扎,稀稀拉拉的枪声向大部队射来。

  公路两旁遍地是衣物,弹药,光洋,伪金元卷,香烟,罐头,汽车,马群甚为壮观,几声嘶叫,成百上千的马成堆的乱跑,所有这一切不关他们的事,自有搜索部队管理,他们的任务是占领吴淞口,我军大炮准确无误地朝军舰码头轰击,这一带民房被枪弹打烂的大小眼洞无法计数。

  他们还看到了蒋飞机炸弹炸的大坑,那个大,深有一丈多,掀开的坑塘直径恐有五六丈大,要是丢在战壕上,尸体也落不着。

  军纪是严的,不许发洋财。

  他的鞋烂了只好打起赤脚跑,甩在路边的鞋不敢穿。

  在街上休息了几分钟,遍地是香烟,虽然烟瘾大发,谁也不敢拾起一根抽,战士守纪律,自觉性大,互相监督极严,谁也不敢乱动。

  快速向吴淞口进发,炮声隆隆大起,原来是国民党撤退时将兵工仓库放火了,是炸弹起火轰炸,这种火谁也不敢拢边去救,只有看它烧成灰。

  进入上海后,解放军从军长到士兵都冒雨露宿在马路上,指挥所就设在弄堂口用雨布搭的小棚子里。

  根据入城守则,部队不准在市区烧饭、烧水,一日三餐都是从几十里路远的郊区送来的。

  为保持市区的清洁卫生,所有的马匹都留在市郊,指战员大小便都要依次序跑步到黄浦江解决。

  解放军入城后,商店陆续开门营业,但由于币值未定,部队严禁在市面上买任何东西。

  为感谢劳苦功高的解放军,许多市民送来香烟、饼干等慰问品,或请指战员进屋休息,也都被一一谢绝。

  如此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吃冷饭睡马路的胜利之师博得了上海人民的普遍赞扬,许多市民感动得热泪盈眶。 。 想看书来

第一七二章。面临着各种挑战
一。

  人民公安部队,作为共和国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诞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里。

  几十年来,这支英雄的队伍,饱受磨练,历经了血与火的洗礼,建国后曾经几易其名,其中三次以“中国人民公安部队”之名饮誉全军。

  在此过程中,罗瑞卿大将作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的创始人,担任公安部队第一把手长达10年之久,以其出色的组织能力,为这支数十万人的公安武装的创建和成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联系在一起。

  新中国建立前夕,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各种挑战。

  帝国主义和台湾逃的国民党,妄图卷土重来。

  残留的国民党土匪武装,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猖狂破坏捣乱。大陆上有些边远地区尚未解放,少数民族聚居的川,甘,青结合部和凉山等地区,尚处在国民党特务和少数民族中的少数反动上层分子的统治之下。

  解放区的广大城乡,国民党的社会基础广泛存在,城市中的封建把头,帮会分子,地痞流氓。农村中的恶霸,土匪,反动会道门横行霸道,欺压人民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乡社会秩序很不安定。

  尤其北平的社会治安状况比较乱,因为北平曾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华北的中心,由于是和平解放,敌伪人员基本没动,由华北战场退下来的大批散兵游勇和从敌军中逃散的人员,分散隐藏在城内和近郊,给北平解放初城市的警卫,治安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国民党留下的破烂摊子百孔千疮,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支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巩固人民政权的强大的武装力量,已摆到*中央的议事日程。

  军委发布命令,成立了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

  中央纵队隶属于公安部建制领导,下辖两个师零一个团。

  公安中央纵队在北京西苑举行成立大会,罗瑞卿陪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部队。

  朱总司令讲了话。

  这一天,正式宣告了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的诞生。

  朱总司令在讲话中说:“今天,我来参加公安中央纵队成立大会,非常高兴。

  中央迁移进住北京,有了你们这支政治上可靠,军事技术过硬,熟悉警卫业务的公安部队,北京的社会治安定会日趋好转,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机关的安全就更加有了保障。

  你们的工作任务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乡村和城市的情况就不同了,希望你们尽快熟悉北京地区的情况,适应城市警卫工作的要求,保证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机关的安全,这是公安中央纵队目前的首要任务。”

  周总理同罗瑞卿谈话时指出:“像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首脑部门,一定要有好的坚强的部队来警卫。”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罗瑞卿对警卫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他要求公安部队“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必须确保警卫目标的绝对安全。

  警卫工作只准做好,不准做坏。”

  在五十年代敌情严重,斗争复杂的条件下,公安部队警卫了县以上机关,首长驻地三千余处,外国驻华使馆37处,外宾驻地39处,并先后警卫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毛主席访苏以及毛主席多次的迎宾活动,通过各种严密的防范措施,与各方面协同作战,粉碎了内外敌人的破坏阴谋,确保了警卫目标的安全。

  在警卫开国大典中,首都警卫部队受到了党中央和军委的表扬。

  公安部队还警卫了重要的学校,医院,工厂,仓库,机场,矿山,车站,桥梁,隧道,电台等一千七百余处。

  二。

  北京一个警卫师改为公安师,是当时的总参机关批准的。

  毛主席看到了批准的文件就在这个文件上写道:“什么人批准这个师改为公安部队的?

  为什么我不知道?”

  为了这事,当时的总参负责人和罗瑞卿都主动作了检讨。

  而实际上罗瑞卿的报告确实是写了的,只是没有直接送达毛主席。

  以后,周恩来总理知道了,就向毛主席说,公安部的一些文件是在他手里压了,没能及时送达主席。总理替罗瑞卿承担了责任。

  毛主席以后又在一个场合里对罗瑞卿说:“报告要直接送我,不直接送我不行。要知道,我们这里是有仓库的。”

  后来毛主席又在公安部的一个报告上写道:“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各级党委的绝对领导下,否则是危险的。”

  后来,在公安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及公安部队的归属问题上,罗瑞卿与毛主席之间发生了一些误会,有些事情没能完全按照毛主席的原意去办。

  罗瑞卿颇有些诚惶诚恐,这一点细微的情绪变化很快被毛主席觉察到了。

  一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

  罗瑞卿忽然受到毛主席的召见,进门后,他发现毛主席已经靠在床上准备就寝了。

  毛主席见罗瑞卿走进来,就对他说:“怎么了?

  是不是我已经同你们闹翻了?

  是不是剥夺了你的兵权,不满意?”

  当时罗瑞卿看到毛主席已很疲劳,猜想他已服过睡前的安眠药,因此,除了表示绝对没有不满意外,便反复劝毛主席休息。”

  回家后,罗瑞卿连夜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除就具体问题向毛主席做了必要的说明外,再次表示他本人绝无不满意的想法。

  罗瑞卿还在信中说明昨夜因主席太疲劳所以未把话说完,请求主席再找他谈一次。

  第二天毛主席收到了信,立即让人打电话叫罗瑞卿去谈。

  谈话中罗瑞卿表示,由于没有很好体会和执行主席指示,工作没有做好,有负主席的委托和希望,引起主席的不安和焦虑,自己很抱愧,心情也很不安。

  并再次说明自己对公安部队归属问题看法。

  毛主席说,有错误不要紧张,改了就行;并要罗瑞卿好好工作。这次谈话时间较长,毛主席还留罗瑞卿吃了晚饭。

  以后,罗瑞卿很快完备了直接向党中央,尤其是直接向毛主席本人请示报告的制度。

  对他写给党中央;毛主席的几百件报告,毛主席都是十分满意的。

  还在为数不少的报告上批示“很好”,或批示全国“照办”。

第一七三章。大规模战役行动
一。

  蒋介石连失两位重要之臣,使他闻耗悲痛,终夜唏嘘,这一切都预示着王朝末日的来临。蒋介石绝不甘心,他要继续争夺,自己得不到的也绝不能留给共产党。

  自己的身边已人才凋零,退守台湾也总是需要一些文人来支撑门面。

  于是,蒋介石即着手制订了“抢救大陆学者名人计划”。

  平津战势日益趋紧。 

  南京方面朱家骅,傅斯年,蒋经国等在蒋介石授意下磋商谋划“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细节办法。

  蒋介石专门派大员飞抵北平力劝胡适南下,但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

  第二天,蒋介石闻讯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说时间紧迫不容再拖延,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紧急“抢救计划”,“抢救”对象首先便是胡适,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其次是平津的知名教授如陈寅恪,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

  事已至此,胡适这才下了走的决心,同时,胡适还力劝辅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