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去缅甸,带上佛的微笑 >

第3部分

去缅甸,带上佛的微笑-第3部分

小说: 去缅甸,带上佛的微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次结集,佛教最近的经典结集于1954年在仰光举行,由缅甸政府赞助。首相乌努(UNu)指示建造形如七叶窟的大山洞,邀请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斯里兰卡、越南和尼泊尔八个国家的2500名长老参加,同时重述和验证经典。比对结果用除印度外的七国文字撰写,在1956年才告完成。这次结集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正确无误的佛教正法经典。

    佛教六次经典结集,两次在缅甸,可见缅甸人对于佛法的尊崇。其实,最早传入缅甸的宗教是印度婆罗门教,但缅甸现在甚少供奉湿婆(Shiva)神,偶尔可见毗湿奴(Vishinu)像。按理,因地缘便利,印度教对其影响更大,但印度教对缅甸的影响还不如柬埔寨和泰王国,佛教反而在缅甸开花结果。斯里兰卡《岛史》(Dipavamsa)记载,阿育王曾派须那(Sona)和郁多罗(Uttara)两位长老到金地弘扬佛法,直到上座部佛教传入,才代替婆罗门教。

    附近是金字塔形独特僧院,门前有巨大的莲花盘,底层白色,上几层黄色,各层密布小塔,看起来雄伟壮观。一对情侣在僧院逗留,小伙子整理笼基时幅度过大,结果露出〃那话儿〃,不幸被我瞧见,缅甸人的笼基下面是否还穿内裤?其实,笼基是懒散的休闲装,动作幅度大,就会脱落,是以经常看到缅甸人当街整理笼基,就像西班牙人在斗牛。

    瑞难陀僧院(ShwenandawMonastery)已经关门,我和辛荑只好在铁栅栏外面观看。这座僧院为纯柚木建筑,方顶重檐结构,由数百粗大的柚木柱子支撑,门窗墙壁及廊檐都是柚木雕刻,精美绝伦。有人诗意地说,〃柚木寺每一寸肌肤都充满了翻飞的图案〃。

    柚木僧院不仅是缅甸传统建筑的典范,也记录了一段皇室故事。这座建筑最初在皇城内苑,是敏东王的寝宫,他死后,继任者锡袍王将整座建筑拆迁于此,改为僧院,所以柚木寺也叫金色宫殿。据说,锡袍经常来到僧院独坐冥思,这里还保留着他的狮子宝座。

    曼德勒山正门不远处就是加乌库塔奇(Kyauktawgyi)佛塔,里面有尊单块淡绿色大理石雕成的坐佛,重愈800吨,佛像四周有80多尊雕像,皆为佛祖门人。这座佛塔意义深远,由敏东王仿蒲甘阿难陀(Ananda)寺而建,于1878年完成。巨石来源于曼德勒北部12英里的萨金(sagyin)采石场,动用1万人花两个星期才运到这里。

    附近是国立曼德勒佛学院,为〃佛教大学国际协会〃的成员,环境不错,几个和尚在门口徘徊。我探头往里看,凝神拍照时,辛荑提醒,要下雨了。天色昏暗,黑云压城,看来要邂逅一场大雨,便赶紧回程。未几,豆大的雨点砸将下来,辛荑忽然发飚,将单车踩得飞快。

    小贴士:
第8页 : 如果只看一个景点,就去摩诃牟尼佛塔
    曼德勒山东南麓有许多佛塔僧院,部分佛塔在工作时间检查通票。柚木寺最好早点进去,五点左右就关门了,当然,此时开门的佛塔没有人查票。

    如果只看一个景点,就去摩诃牟尼佛塔

    〃镜影萧疏鬓尽白,山容憔悴岁惊残。〃为了表达我对这场佛事的尊崇,半夜爬起来沐浴更衣,蓦然发现,镜里容颜暗涣,不由想起网上流传的果敢王彭家声的诗句。我没有他的雄心壮志,但连日车马劳顿,却也落得个面容憔悴。

    摩托车骑士长发飘逸,已在店外等候,我跨上后座,只听〃突〃地一声,向南驶去。遥夜如洗,行人稀少,市声消歇,城市正在酣睡,昏暗的路灯发出幽微的光,不复白日的飞尘斗乱和浮躁喧嚣。转瞬走过三四公里,抬头看时,摩诃牟尼(Mahamuni)塔到了。_米_花_书_库_ ;http://www。7mihua。com

    旅人夸张地说,来到曼德勒,如果只去一个地方,毫不疑问就是摩诃牟尼佛塔。〃大佛塔〃香火鼎盛,是上缅甸最重要的朝圣地。所供铜像最初在若开邦,1096年蒲甘阿隆悉都(Alaungsithu)王曾前往朝拜。1785年缅王孟云征服若开,佛像成为他的战利品。据说,耗时5个月,翻过138座山,建立54个菅地,终于将佛像从巴当(Padaung)带到阿玛拉普拉。孟云三拜九叩,用皇室平底船将佛像经伊洛瓦底江送到实皆(Sagaing)山麓。

    还有个说法,青铜佛像由释伽牟尼亲自开光,将胸中热气和呼吸注入铜像。所以当地人将铜像视为佛祖真身,认为能带来好运。对此我深表怀疑,佛陀时代未必有如此高超的铸铜技术。再者,佛陀对自己的塑像开光,似乎有些奇哉怪也。传说毕竟是传说,听过也就算了,经不起推敲。19世纪,一场大火烧毁了曼德勒城,佛像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只有纯金皇冠和金制品被溶化。历此劫难,佛像更为传神。

    门口灯火通明,高耸的塔顶金碧辉煌。几个和尚托着钵盂,示意施舍。我有些诧异,不予理会,沿寺院右边的长廊进去。正殿金色大门紧闭,已经有许多信徒或跪或坐,等候在此。

    左边骚动起来,一位略显富态的和尚正襟危坐,正在说法讲经,两名年轻的僧人分立左右,面前是几个双手合什的信徒。香客的坐姿颇有意思,男子跪式,双脚垫着屁股;女子双腿合拢,屈膝后置于侧面,看起来比较舒服。当地人说,他是高僧,主持佛像洗脸仪式。我恭敬起来,不过还是拍了几张相片,他似乎也不介意,笑眯眯地点了点头。

    殿门开启,露出里面高达4米的金色坐佛像,头戴金冠,身穿金衣,信徒忙不迭地磕起头来。古老的梵乐响起,环绕在空旷的佛堂里,安宁祥和,庄严肃穆。一队白衣素服的俗家弟子分别抱着金钵银罐和鲜花香烛鱼贯而入,将坛坛罐罐放到香案上,然后认真打扫起来。他们头上白色的包布侧面打结,如陕北老农的羊肚手巾。又进来几个穿深红袈裟的僧人,依旧托着鲜花香烛。今晨最隆重的佛像洗脸仪式要开始了,我赶紧跑到前排坐定。
第9页 :
    主持和白衣人双手举起塔形的鲜花盘子顶礼膜拜,再拿各种供品叩拜几遍,白衣人便双手合什,恭请主持上台。主持年纪大了,艰难爬上临时搭成的铁架子,对着佛像行完礼,拿起白衣人递上的黄色丝绸,围在佛像脖子上,正如美发店里的护衣,我不觉失笑。然后,白衣人分别将蓝黄红白橙五种颜色的布浸湿,递给主持。主持不厌其烦,周而复始,一遍又一遍擦拭佛像脸部。

    洗脸绝对是力气活,主持很快汗流浃背,旁边的白衣人便朝他后背摇扇子。这是漫长的过程,不同颜色的布要分别蘸取不同罐子里的液体擦拭,如球类比赛的单循环。

    信徒们或双手合什,或手捧鲜花,低眉顺眼,嘴唇翕动,不停念叨着什么。他们都是男子,身后十余米处有栅栏,写着〃女士不允许进入〃(Ladiesarenotallowedtoenter)。大金石也有类似规定,足见妇女地位低下。缅甸确实有歧视妇女的传统,如以右为贵,通常遵循男右女左;视女人的筒裙为不吉利,不允许挂在高过人头的地方;到佛塔寺庙朝拜,不得攀登,只能在塔下磕头膜拜,贴金都由男子代替,更是忌讳妇女碰触僧侣。

    缅甸社会人分五等,从尊到卑依次为:和尚与军人、男人、女人、尼姑、人妖。和尚军人也还罢了,不多赘述。男人是〃三等公民〃,即等天亮、等吃饭、等睡觉。女人和尼姑都是下等公民,必须承受更多的压力和磨难。佛教初期不接受女人,后来佛陀姨母皈依佛门,才给了女人出家的机会。不过,男人出家可以还俗,而女人出家为尼,则要终身伺奉佛祖,比和尚持戒更严。我没见过缅甸人妖,只听说勉强与〃人〃沾边。

    但不可一概而论,缅甸是中南半岛女权主义最为盛行的国家。相对于中国、印度,缅甸妇女除了那几点无关痛痒的差别待遇,日常生活中,她们才是真正地当家作主,扛起家里的活计。她们不需要遵守中国式的〃三从四德〃,也不用举行印度式的〃自我祭献〃。男人只是她们的附属,从来都不是命运共同体。

    终于洗完了,主持拿掉佛像脖子上的围布,又用不同颜色的布进行擦试,接着再用不同的扇子依次扇将起来。佛陀低眉顺眼,目观鼻,鼻观心,丝毫不为所动。这是佛陀最常见的形象,他以这种内审神态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西文哲学家称佛陀为〃征服内心世界〃的人。

    扯掉铁架子,僧俗弟子们抱着坛坛罐罐里的洗脸水列队出来。据说,这些水〃功效神奇〃,会被信徒取走饮用。我才看清这尊坐佛,下半部因过度贴金,已经变得臃肿不堪,而上半部则比较清俊,那模样简直让人啼笑皆非。据说,因为信徒们不断贴金,日积月累,厚度已超过16厘米。

    膜拜时刻到了,信徒与佛像零距离亲密接触,以表达心中的虔诚。宗教总能激发人类最原始的狂热,不管信不信佛,这种场面难免会产生从众心理。人们发疯般拥上台阶,争先恐后给佛像贴金,或者即使只能摸上一把,他们也相信会得到佛的启示和庇佑。

    我也挤上祭台,一沾佛祖的荣耀。佛像和基座镶嵌着无数珍珠宝贝,信徒们还在不断添加,所谓给脸上贴金,至此成为绝响。殿门外不得入内的妇女尼姑,则只有端坐张望,似乎被佛祖遗望的部落。

    环绕正殿的楼阁西北,有六尊青铜高棉(Khmer)塑像。当年暹罗人攻破吴哥城,将里面的珍宝居为已有,后来缅甸人又击败暹罗,将这些战利品掳掠于此,世事轮回,算不算因果报应?
第10页 :
    走到殿外院里,天色微明,已不若来时黑暗。寺院确实特别,顶部为四棱锥形金色尖塔,有菩提伽耶大觉寺的影子,主体建筑又如亭台,许多拱形门相互连通。柔和的灯光照得门内金黄透亮,重重叠叠,影影绰绰,有如迷宫。

    院里有尊仕女雕像,两手抓住快要拖到脚面的乌黑辫子。这个形象我在老挝见过,万象的塔銮寺有类似的雕像,而佛都琅勃拉邦市中心的雕塑与此相若,也是两手抓着辫子。跟当地人打听,说不是佛像,可能为皇室的公主或妃子。我想,该不会是从老挝抢来的罢?

    有信徒到寺内来布施,一群小和尚正在早餐。然而,也有和尚纠缠不休,强行索要施舍,甚至有老和尚在背后撺掇指示。商业文明的涌入,佛门已不再清净。我担心,过不了多久,这里就像中国的某些寺庙,会演绎骗游客花钱烧高香的故事。我拿出几百基亚,打发掉这些难缠的僧人,赶紧出门。

    长发骑士见我出来,赶紧发动摩托,往西去瑞迎宾(ShweInBin)僧院。

    僧院由来自中国的玉石富商建于1895年,所以名字极富中国味。正门还没开,骑士打听一番,带我从侧门进入。扫院的老尼不声不响,看我低头猛闯,轻声细语地提示:〃走错啦,应往前行!〃寺院很宁静,花草树木也都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柚木寺果然非同凡响,散发着陈年的柚木味儿,主殿有四重暗红的歇山屋顶,而偏殿屋顶则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