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子不语 >

第93部分

子不语-第93部分

小说: 子不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森幽深的密林中洒下薄薄的银纱,穆莳依砍了数十根水烛草背在身上,一手拄着迷谷,一手举着水烛,毅然而谨慎的走入林中。
  夜已深沉,秋月凝霜,长生殿中万俟兰洛仍在伏案批示奏章,殿外的传令兵一阵急似一阵,将各州的骚动秋雨般凉凉的呈落了一案。南怀瑾在登基大典上落跑,还自拟了圣旨立暮江王为帝,他要为父报仇,顾不得江山社稷这许多大事。在内侍颤抖着念完圣旨后,万俟兰洛连最后一丝强自支撑的微笑也无力的消失了,所有人怀疑愤怒的目光如刀枪一般刺在他背上,而他只有将脊梁挺的更直。他必须支撑,必须耐心的等,他要为大周也要为那个人争取唯一的生机,还有六天,他必须撑住。
  幽静中,更漏声滴答响起,万俟兰洛批阅完了最后一份奏章,疲惫的支着额头,内侍端上来参汤,他挥挥手道:“陛下呢?”内侍踟蹰片刻,躬身道:“陛下,陛下今晚歇在宿羽宫……”
  万俟兰洛蹙着眉头,那内侍瑟缩着不敢出声,见一只修长白皙的手在面前一挥,立刻躬身退下了。万俟兰洛缓缓走到殿前,远处宿羽宫高高的楼阁仍亮着烛火,清冷的明月正栖在高阁的滴水兽口中,他不易觉察的叹了口气,无奈道:“将先帝的雪狐大氅送去给陛下披上。”内侍腰躬的愈发深了些,退下去寻了大氅出来。
  万俟兰洛又默默看了会黑沉沉的夜幕,正要转身进去内室,忽听一阵响亮而急促的脚步声奔来,殿外侍卫挺枪喝道:“深宫禁内是谁放肆!”那声音越发近了却丝毫不见减慢,万俟兰洛挥挥手,侍卫收回长枪护在他身前,一个兵甲残缺的士兵扑通栽倒在玉阶前,气喘如牛,万俟兰洛一眼看到他身前的兵甲特征,脸色大变,推开侍卫走过去,那士兵挣扎着喊道:“陛下!契丹突袭,兰州狼烟来报!”
  众人皆是一惊,眼前一花,殿前的暮江王已不见踪迹,一个挺拔的人影急往城楼上奔去。侍卫放出宫哨,匆忙跟上,万俟兰洛奔过之处宫灯次第亮起,不多时整个太初宫已在一片紧张焦灼的明亮中。南怀瑾正立在宿羽宫的高台痴望着高阁上的灯光,忽听吉祥一声惊呼,扭头看去,整个宫殿如同一朵怒放的火莲,一瓣一瓣绽开,宫哨四起,所有人奔向同一个地方,南怀瑾心怦怦直跳,提起下摆往城楼跑去。穿过大殿的长廊时,一簇巨大的焰火迸发在广阔的苍穹,吉祥颤声惊叫,南怀瑾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登时浑身冰凉继而热血熊熊欲燃。在那深蓝色的天幕,遥远的北方一抹浓黑的长烟笔直冲起,烽火台,狼烟起!
  万俟兰洛眉头如刀眼眸深深望向北方天空刺目的狼烟,城楼下侍卫奔马来报,风扬军军主已在洛阳城外等候军令。他看着城下士兵眸中坚毅的怒火和忠诚,胸中燃起热烈的激情,大声道:“传令风扬军,即刻全军备战,连夜奔赴兰州!”
  “诺!”城下一声齐吼,绝尘而去。万俟兰洛转身,一面往城下走一面道:“本王随军亲征,兵马粮草即刻准备,三日内源源不断往兰州押运!拟旨:着令九城巡捕司长凌霄严守京师,务必金汤不破!”书记官一面跟着疾走,一面下笔如飞,忽然队伍猛停,他一时不注意,撞了出去,抬头一看惶恐跪倒颤声道:“下官莽撞,求陛下开恩。”
  南怀瑾脸色沉郁的弯腰,自他兀自颤抖的手中拿起笔录,看了一眼道:“改两个字。”
  书记官抬眼聆听圣训,南怀瑾将笔录丢还给他,道:“去掉‘本王’,只‘朕’足已。”
  城楼的阶梯上呼啦跪倒一群人,齐呼:“陛下不可!”
  万俟兰洛眉头一皱,走上前来,低头张口欲言,南怀瑾负手闪过,道:“朕行过冠礼已久,却从未做过成人该担当的事。朕若只是个太子,今日的契丹来袭,朕只需驻守皇城,可是,朕现在是大周千万子民的皇上,朕要守住的是大周几千万的疆土!”
  众人动容,吉祥已是红了眼圈,南怀瑾稳稳的看向万俟兰洛道:“皇爷爷,若你去了,便是对我无义,对轩辕氏无情,对大周无责,朕宁可断一臂,也不愿使大周最后的血脉流尽最后一滴血!”
  万俟兰洛黑瞳愈黑,衬着白的脸宛如雪堆里烧着黑玉火丸,南怀瑾看他不说话,以为说服了他,沉声道:“拟旨,朕御驾亲征,暮江王万俟兰洛驻守——”
  “你随我来。”一声平淡却沉重的叹息突兀的打断了南怀瑾的话,万俟兰洛转身往城楼上走去,背影萧索,南怀瑾看了竟忍不住鼻头一酸,顿了顿跟上去。
  城楼前的旌旗被风卷起又甩开,发出呼呼的呜咽声,颀长挺拔的万俟兰洛双手放在城楼上淡淡的望着远方,道:“站在这儿,你看到了什么?”
  南怀瑾道:“父皇也问过我这个问题,那时候我只看到了房子,现在我看到的是天下。”
  万俟兰洛回头看着她,笑笑道:“傻孩子也有长大的一天,可是你终究还是个孩子。我谢谢你为我的担忧,我不能受伤,可是有一个人他比我更脆弱,处境比我更危险,也比我更为重要,你有没有看到?”
  南怀瑾道:“我做不了皇帝的,重要的是轩辕怀瑾,不是南怀瑾。”
  万俟兰洛摇摇头:“我说的不是你。你来这里,告诉我,你现在看到了几个敌人?”
  南怀瑾极目望去,眼神望着狼烟大起的地方逐渐冰冷,恨声道:“契丹!”
  “是契丹,所有人都知道是契丹,把你的目光转回来,你看到了什么?”万俟兰洛把她的脑袋扳向皇城无尽的黑暗,南怀瑾疑惑的抬头看他,万俟兰洛嘴角挂着一抹轻烟般的笑,道:“你看不到,因为那都是你轩辕怀瑾的子民,可是如果你亲征,我驻守,不到三日,整个京城都会被吞噬,而那使大周毁灭的同样也是轩辕怀瑾的子民,不过,他们再不会是你南怀瑾的子民。在那无边的黑暗中,有一个名为忠君的漩涡,这个漩涡因我而起,我必须跳出去,跳到另一个漩涡中——”他伸手指向北方天空,缓缓道:“这就是大周皇族之子的位置,那个漩涡中写着我万俟兰洛的名字,而这里刻着轩辕的金字,我或许不会死,但是你必须活着,这也是你的责任。”
  “皇爷爷!”南怀瑾揪住他衣袖,泪水涌出,万俟兰洛摸摸她的脑袋,半晌挑着眉笑道:“我好不容易正经严肃一次,可是你这声皇爷爷真的叫的我很不'炫'舒'书'服'网'啊,我哪里有那么老啊!”
  城楼楼梯拐弯处众侍卫官员正焦灼等候,两道身影缓缓出现在台阶边,万俟兰洛走下来,站定一抖下摆单膝跪下,众人齐刷刷双膝跪倒,少年的君王被拢在灯火的阴影中,清瘦单薄的背影被拉长变得高耸巨大,南怀瑾望着远处黑压压的房子和脚下灼灼的目光,沉声道:“暮江王万俟兰洛代朕御驾亲征,誓灭契丹于千里之外,保我大周万里之疆!拟旨,着封暮江王万俟兰洛为辅帝,封号——轩辕王!”
  万俟兰洛霍然抬头,视线尽头是少年模糊柔软的面容,请你,一定要回来!
  万俟兰洛喉头哽咽,叩谢皇恩,银甲加身,跃上骏马,拔剑指天,卫队齐喝一声,声震乌重,策马狂奔而去。南怀瑾站在城头,久久凝视远方,直到东方泛起一丝灰白,她负手转身,被秋风吹干的眼眶带着帝王的深沉的血红,沉声道:“传文武百官进殿,上朝!”

  狼烟起

  这一夜分外漫长,兰州的狼烟如索命的黑执棒直冲天际,大周的勇士们倾巢而出横刀北上,少年的帝王独守京师绷紧了她柔弱的肩膀来迎接她帝王业中的第一个浪头。东方玄锡在天□亮时收到了军情,披衣而起急召上朝,众官匆忙进宫得知消息后各个摩拳擦掌甚是兴奋,敬翔站在殿侧看着金座上陛下的神色,若有所思不与众人掺和。
  “陛下,此次契丹突袭大周,看样子是动真格的了,往日里契丹人纵马来去抢了就走,大周的守军足足可以对付,如今狼烟都燃起来了,铁定是一场恶战!”一个铁塔般的汉子声若洪钟,此言一出顿时得到不少呼应。
  东方玄锡不动声色,高高的坐在上面,底下众人看不清他的神色,议论的越发激动起来。
  “陛下,据兵部历年情报所得,契丹每至秋冬便大肆往周边掠夺,自明臻元年开始,我渤海国和大周都是他的掠夺对象,这期间我渤海国受损最为严重,大周自诩为天朝上国,而契丹虚与委蛇受封为大周藩国,所以大周对此并未追究。陛下自登基来还未向大周呈交文牒,延续藩主仪式,故微臣担心此次契丹与大周的战事有诈,恐为声东击西,暗度陈仓之计。”一个文臣上前奏道,敬翔也赞同的点点头,而东方玄锡仍未有所反应。
  “陛下!”又一个武将出列道:“我渤海国日益强大,何必要在大周膝下称臣,不如就此与大周决裂,趁其京师空虚,直捣黄龙!大周人少地广,正好拿来为我渤海国子孙繁衍生息!”众武将热血沸腾,齐声叫好。
  “陛下,陈将军此言万万不可!”一个文官大步迈出呼道:“陛下,常言有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周就算内外交迫其实力仍不可小觑,大周十军威名远播海外,且我渤海国先祖曾受过大周恩惠,两国结为睦邻已有数百年历史,若今日一念之差,毁百年好合,恐日后反遭敌视战乱之苦,更要落下落井下石的骂名啊!”
  “那秦爱卿可有何良策?”喧嚣中,沉思的帝王忽然出声问道。
  那姓秦的文官上前道:“陛下,依微臣所见,契丹此次敢大举进攻大周,必定是有周密计划的,正如曹大人所言,或许契丹之意不在大周而在我渤海也不无可能。所以微臣奏请陛下增强与契丹交界的兵力驻守,并向大周轩辕怀瑾陛下呈交睦邻和好的仪书,以示我渤海国坦荡之心。”
  “秦大人这样爱戴大周,却不知大周根本就未将我渤海国视为平等友邦,历代渤海王子都要在大周做质子,这样的耻辱我们已经受了几百年,秦大人还没受够吗!”一个方脸的武官怒声喝道,朝堂登时分为两方,阵营明显,各自怒目相视。
  敬翔见此,急忙出声道:“各位大人莫要动气,无论怎样我们商议的不过是外人的事,何必伤了自家和气。陛下急召众位大人前来,便是希望我们为臣子的能审时度势,在混乱中为渤海国争取最好的位置和机会,陛下初登大宝国内形势尚不稳定,若贸然参与战事恐劳民伤财,引起民怨。各位切莫忘记了,海东王爷的余党尚未清除,若他们死灰复燃,趁战时挑起事端,那我渤海国也会陷入大周那样内忧外患的窘境。”敬翔为东方玄锡最得力的臂膀,他此言既出,无人不买他三分面子,剑拔弩张的气氛登时缓和了下来。
  敬翔四面行了个礼又道:“然而目前局势微妙,我渤海国若完全中立也不太可能,翔揣测秦大人言外之意,似乎尚有未说完的话……”
  秦大人感激的行了一礼道:“敬大人所言甚是,下官身为渤海国子民如何不想让渤海国如日中天,称雄天下,然而此时时机实非成熟妥当,我等不得不谨思慎行才能使渤海国避开隐患,牢固万年大业。时下大周暮江王亲征着实出乎下官意料,他此举虽能使逼宫篡位的谣言不攻自破,消除了内患却也将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轩辕怀瑾陛下尚未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