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 >

第8部分

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第8部分

小说: 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意。
  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名声在外的人,会有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传媒更愿意采访、报道他,商家也更愿意邀请他做广告,当然,他也会因此更加出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人注目,更有魅力,也更容易讨人喜欢,有时一些机会的大门就好像是专门为他们敞开的,如演员、模特等。
  放眼生活的各个领域,顶尖人物享受着空前的优厚待遇。在职场中,一小群专业精英享有高得离谱的待遇和过度的宠爱,这些都能说明具备杰出的个人才能和品牌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
  有才能的人获得好待遇,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比起100年前,我们现在的社会更算是一个由精英阶层领导的社会,一个由金钱而不是阶级、血统作为成功尺度的社会,一个“赢家通吃”的社会。
  因此,大的商品生产商通常会为了形成品牌效应发动耗资几百万元的广告战,但对于个人来说,谁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不过,你也用不着面向数以百万计的观众,你有一个一览无余的、也许还可以得到拓展的顾客圈子,只要拓展自己的顾客圈子,你同样可以成为自己领域内的名人。

2锦上添花的马太效应(7)
假如你的个人品牌只在私人生活中活动,这可能意味着,你愿意被当成花花公子、丈夫、享受者和美食家、一家的父亲、名誉协会主席、艺术品收集者或者甚至被当成资助人而受到关注。你知道,你愿意受到哪些人的关注,就应该拓宽这方面的圈子。
  假如你的个人品牌定位在某个能对公众产生影响的领域,那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大得多的顾客圈子。一位当地报纸编辑的客户圈子要小于一位电视新闻的编辑,一位社区代理人的客户圈子要小于一位联邦政治家。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争取信任的过程,以及被一个更大的客户群体推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的过程。如果你是艺术家,那么所有懂艺术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你个人品牌的潜在客户。
  假如你是牙医、律师或纳税顾问,你的客户圈子就有可能局限在地区范围内。假如你的个人品牌属于传统的“雇员工作”领域,你作为办公室职员,你的同事和上司就是你的“客户”,你大概也愿意,让其他部门的人认定你为所在部门的“名牌产品生产者”。
  假如你作为小企业的业主、售货员或代理人,那你总要对顾客有所了解,因为你知道,赢得新的顾客有多么重要。
  资源丰富的优势还体现在拥有更高的社会美誉度上。这是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趋向“锦上添花”的——在你没有成功时,没有人愿意了解你、宣传你;一旦取得成功,所有人都会蜂拥而至。
  风行一时的名声制造业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拥有更高的社会美誉度能给自己带来成功,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客户圈子是什么,但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得如何建立和行销自己的知名度。
  在当今社会,成名已经是成功的最快捷的方式,成名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包括金钱、特权、荣誉、地位、影响力、人际资源等,而且只要行之有道,任何人都可以快速成名!
  你对下面介绍的各种观念与操作细则的理解程度及执行程度,将严重地影响你的个人品牌,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成为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超级名人,那么对于以下的操作细则你几乎都要奉行不悖;但如果你只想在某一领域内小有名气,那么对这些细则你可以依照自己的专长、特质和意愿选择性地落实。
  现代成名学创始人博斯丁一手创办的名声训练法,自1990年以来就开始在欧美各国风行一时,许多国际舞台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是援用这套方法得以成名的。美国政坛上声望极高、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擅长表演的里根总统,以及躲过几次世纪性丑闻,却仍然泰然处之的克林顿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成名学的核心论点是:在传播媒体大跃进的时代,名人是商品,名声可以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且可以借助名声工厂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制造出来,并经由媒体的褒贬炒作,在旦夕间起落。
  而所谓的名声制造业,源自好莱坞,指的是以经纪公司为核心,以公关、传播、形象设计、教育训练、广告、名人形象授权、转让等为分支的第四产业。如今这项产业已伸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思维与生活方式。
  那么,追求名声又有哪些步骤呢?
  首先,你必需找到支持你成名的赞助者,如演艺界的经纪公司、制作人,政治界的利益团体,出版界的出版商,体育界的幕后支持财团等,总之,是要捧红你,而且与你共享商业利益的人。

2锦上添花的马太效应(8)
在寻求赞助之前,你必需先为自己找好定位,找出个人独特的竞技优势,先在小范围内累积名气,才可能吸引赞助者。
  其次,你必须熟悉整个名声产业的运作流程,各行业间环环相扣的互动关系,尤其须熟悉传播媒体的发稿程序、新闻取舍标准、谁有权力安排你上镜头接受采访等等。
  借助媒体的机会,你才有可能建立知名度,才有可能进一步吸引赞助者,也才有可能运用更专业的名声训练法及更足够的资源,将自己推向更大的名声市场,建立更大的知名度。
  此外,善用借力加分的公关策略,也是自助式快速成名的主要途径,它包括:
  1。名人推荐:比如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推荐的最佳替身,乔丹推荐的最有潜力篮球运动员,或者与某些超级名人合拍宣传照,这些都会使公众将名人的形象类推到求名者身上,产生他们是一类人的印象。
  2。竞赛得奖或破记录:如第四届世界小姐第一名、《纽约时报》年度小说征文赛首奖得主、徒步旅游全球最多国家的人等等,这些都足以让求名者获得媒体青睐,一举成名。
  3。公益善举:如政治人物的具名捐款、赞助、认养、公益性演讲。演艺人员常作义演、义卖、义工等公益善举,它虽然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但所带来的媒体报导、免费广告效益,及传递的公益形象效果等却甚为可观。
  4。诉诸多数民意: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民意调查,如某某总统参选人目前是民意调查中支持率最高的;某某民意调查中,某议题是大多数民意最关注,而某某候选人的政见正好与此议题完全相符等。这类民意调查的可信度虽然可疑,但常获媒体青睐,只要主题吸引人,调查单位及过程并无太大问题,几乎都能跃居重要新闻,一夜成名。
  伟大的品牌超过伟大的产品
  可口可乐的首席总裁曾经对媒体放出豪言:“即使全世界所有的可口可乐制造厂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我也可以靠这个品牌重新建立起新的可口可乐王朝。”
  这绝非虚言,因为单凭这个品牌的价值,就可以吸引全世界的投资商为它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它锁定了所有消费者的心。
  事实上,“伟大品牌”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伟大产品”。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某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组成部分,它已经不可能“从肉体上被消灭”了。
  建立“伟大品牌”的方式可以无穷无尽,但利用有创意的广告和员工进行宣传却是最简单、最适用的方法。
  本来香烟是不能做广告的,但有一种“好日子”牌香烟的厂家采用了别出心裁的创意。他们在报纸上发布一条醒目的大标题:今天是我公司员工麦克?刘易斯的好日子!
  他们将当天过生日的员工名单、照片公布出来,向他们表示祝贺,宣布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生日礼遇,并说明这是以人为本的企业应该做的。广告以完全没有商品内容诉求的新鲜做法,给人以极大的好感和快意,使人不但一下子就记住了“好日子”,并且还会主动传播它。
  其实,员工的言行也存在着传播效应。对于某些资金紧张的企业来说,即使不登报,每个员工也都时时刻刻在以自己的言行为企业做广告,因为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存在着极强的传播效应。
  换言之,每个企业的形象,都受其员工言行的影响。如果企业正确地运用并加以强化员工的正面广告效应,那么对企业提升美誉度是非常有利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锦上添花的马太效应(9)
对企业来说,品牌系统分为承诺与履行两大部分,其大部分都直接地表现为员工的行为过程。这提示我们,一定要重视员工在广告乃至品牌中的作用。
  因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员工在品牌形象传播或广告中的表现也不同,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员工行为规范养成为主;
  第二阶段,使员工成为整合营销传播的主体,所言所行都是为了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
  第三阶段,使员工成为企业整合品牌传播的主导部分,以其言行带动企业品牌的提升;
  第四阶段,每个员工在保持个性特点的同时,又显示企业的共有价值和社会责任,建立较高的公司美誉度。
  在第四阶段,员工生活的真正意义已经升华为通过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度。社会民众只要接触到这样的员工,就会受到感染而信赖他和他所在的企业,成为他和他企业长期忠实的顾客。这已经达到了超广告效应,获得了更好的广告效果。
  所以,一流公司的做法是,将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员工在企业中获得足够的发展和充分的参与,成为企业的主人。员工乐观负责的态度、处处为客户着想的精神、热情服务的行为,都能在不经意中,为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
  在企业管理领域,有一个知名的木桶定律: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理论着眼于人的不足、人的缺点,而且认为人们的缺点不足都是不好的,因而总是牢牢地盯住人的缺点和不足,千方百计地试图让人改正缺点。
  与木桶定律相悖,是一个充分运用了马太效应的“杜拉克原则”。
  彼得?杜拉克曾在《哈佛商业评论》撰文指出:“精力、金钱和时间,应该用于使一个优秀的人变成一个卓越的明星,而不是用于使无能的做事者变成普通的做事者。”
  彼得?杜拉克认为,人们不应该把努力浪费在改善低能力的人或技能这一方面,而是应该使那些表现一流的人或技能变得更加卓越。
  尽管我们还不能确切地知道,把一个优秀的人变成一个卓越的人,比把一个无能的人变成一个普通的人,究竟能节省多少精力、金钱和时间,但是杜拉克观点还是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
  杜拉克原则关注的是人的成长,组织或个人应该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把精力、金钱和时间都用在发挥人的优点上,而让人的缺点不要干扰优点的发挥,也就是做到扬长避短。
  杜拉克告诫说,坏习惯必须改掉,因为它妨碍你取得绩效。但你在某一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却并不一定要花大力气把它提高到普通水平。因为,这样做的话,改善的很可能不是你某一方面的能力,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