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文革"前夜的中国 >

第4部分

"文革"前夜的中国-第4部分

小说: "文革"前夜的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才在搞掉朱可夫之前不顾党内和军内的反对,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和导弹技术。可是,到了1958年这个时候,赫鲁晓夫的地位已经稳固了,他已无求于中共,当然也就不可能再不顾国内的反对,向中国提供核潜艇方面的技术了。但是,对于中国方面的要求,他又不好直接拒绝,就想出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办法,提出由双方共同建一支以中国为基地的“共同舰队”。认为这样苏方既不需要向中方提供技术,又可将带有核弹头的潜艇有效地靠近美国。
  赫鲁晓夫自以为想出了一着妙计,不料毛泽东对此根本不买账。7月21日,从莫斯科返回的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通报了赫鲁晓夫的提议。尤金说,大型军舰容易被击中,与其今后发展航空母舰,不如多发展原子潜艇(即核潜艇)舰队,但苏联的自然条件不可能充分发挥原子潜艇舰队的作用,黑海和波罗的海容易受到敌人的封锁,东部的海面又邻近南朝鲜和日本,不算安全,而中国的海岸线很长,条件很好,同时考虑到今后打仗的话,双方共同的敌人是美国,因此,希望两国建立一支“共同舰队”。
  听完尤金的介绍,毛泽东当时就皱起了眉头,“啊”了一声,然后说:我们原想叫你们帮助我们建设海军,没有想过要跟你们一起搞“合作社”,搞什么“共同舰队”。是不是只有搞“合作社”你们才干,不搞合作社你们就不干呢?
  尤金对毛泽东的话中话,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乃回答说:赫鲁晓夫特别嘱咐他,要中国考虑建立中苏共同核潜艇舰队的问题。
  毛泽东这时已经很不高兴了,他说:是我们办,你们帮助;还是只能合办,不合办,你们就不给帮助,就是你们强迫我们合办。斯大林在世时,有过四个合作社(指四个合营公司),后来经赫鲁晓夫同志提议取消了。现在要办,也可以,定个期限,过几年可以取消。反正各个兵种都要消灭的,那时我们再分废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完全一致”的背后(4)
尤金这才发现情况不妙,连忙说,这只是一个建议,还要由两国商量后再作决定。
  第二天,毛泽东又约见尤金谈话,参加谈话的还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真、彭德怀、陈毅、林彪、王稼祥等。毛泽东让这么多的中央领导人一起来参加谈话,显然是表明他所要表达的不是个人的意见,而是中共中央集体的态度。
  毛泽东一开始就说:昨天你们走了以后,我一直睡不着,也没有吃饭。今天请你们来谈谈,当个医生,下午就可以吃饭、睡觉了。你们很幸运,能够吃饭、睡觉。
  接着,毛泽东说:昨天的问题我又想了一下,可能我有误会,也可能我是正确的,经过辩论可以解决。看来,关于海军提出的核潜艇的请求可以撤销。这个问题我脑子里没有印象,问了他们才知道,海军司令部里有那么些热心人,就是苏联顾问,他们说苏联已经有了核潜艇,只要打个电报去,就可以给。
  海军核潜艇是一门尖端科学,有秘密,中国人是毛手毛脚的,给了我们,可能发生问题。
  苏联同志胜利了四十年,有经验。我们胜利才八年,没有经验,你们才提合营问题。所有制问题老早就提过,列宁就提过租让制,但那是对资本家的。
  中国还有资本家,但国家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你们就是不相信中国人,只相信俄国人。俄国人是上等人,中国人是下等人,毛手毛脚的,所以才产生了合营的问题。要合营,一切都合营,陆海空军、工业、农业、文化、教育都合营,可不可以?或者把一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都交给你们,我们只搞游击队。你们只搞了一点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权。此外,还有什么理由?
  你们一直不相信中国人,斯大林很不相信。中国人被看做是第二个铁托,是个落后的民族。你们说欧洲人看不起俄国人,我看俄国人有的看不起中国人。
  毛泽东说:这些话,都是由于搞核潜艇“合作社”引起的。现在我们决定不搞核潜艇了,撤回我们的请求。要不然就把全部海岸线交给你们,把过去的旅顺、大连加以扩大。但是不要混在一起搞,你们搞你们的,我们搞我们的。我们总要有自己的舰队。当二把手不好办。
  毛泽东还说:“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你可以告诉赫鲁晓夫同志,如果讲条件,我们双方都不必谈。如果他同意,他就来,不同意,就不要来,没有什么好谈的,有半个小指头的条件也不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一万年不要援助。”①
  除此之外,毛泽东其他的谈话内容大多是借题发挥,如讲到了1949年年初米高扬来时“摆老资格”,讲到中共与苏共的关系实际上是“父子党”、“猫鼠党”,讲到米高扬在八大的祝词时“摆出父亲的样子”,讲到他第一次访苏时斯大林等向他进攻,等等。他还说:为什么当时我请斯大林派一个学者来看我的文章?是不是我那样没有信心,连文章都要请你们来看?没有事情干吗?不是的,是请你们来中国看看;中国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半真半假的马克思主义。从这篇谈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多年来一直对苏联、对斯大林的大党主义是很不满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完全一致”的背后(5)
在谈话过程中,尤金一再解释,赫鲁晓夫同他谈的时候,没有谈到舰队由谁指挥,也没有谈到要在中国建立基地,只是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跟中国同志研究具体的措施,没有别的意思。
  赫鲁晓夫也是一个急性子,没想到一个“共同舰队”问题惹得毛泽东发了如此大的脾气。一个星期后,他急忙飞到北京,对此事进行解释。
  赫鲁晓夫一下飞机,就直奔中南海的怀仁堂。随后,参加欢迎的中国其他领导人都离开了,进行会谈的中方只有毛泽东和邓小平,苏方则是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委员波诺马廖夫。
  赫鲁晓夫一开始,就绕来绕去只讲过去斯大林如何跟中国搞合营公司,又讲苏联内部对建设海军有各种各样的意见,避而不谈“共同舰队”问题。
  毛泽东听得很不耐烦,就打断赫鲁晓夫的话说,你讲了半天,还是没有讲到实质问题。
  赫鲁晓夫还是不愿意直接谈及“共同舰队”一事,就大讲海军建设是主要搞潜水艇、鱼雷快艇,还是主要搞巡洋舰的问题。
  毛泽东又打断他的话,并且说,你还是没有说清楚,究竟你们要搞什么?什么是“共同舰队”。
  这样一来,赫鲁晓夫没办法了,只得辩解说,苏方并不是要搞“共同舰队”,而只是建议帮助中国在黄河这样的河流旁边,搞一个制造潜水艇的大工厂,大量生产潜水艇,又说是尤金把话传错了。他还说,中国同志说我们要搞“共同舰队”,要把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搞到中国来,我听了很伤心,觉得中国同志不相信我们,对我们的政策不了解,这触犯了我们的自尊心。
  听赫鲁晓夫这么一说,毛泽东甚为生气,便说:是谁触犯了谁的自尊心?你们提出搞“共同舰队”,正是触犯了我们的自尊心!
  赫鲁晓夫听了也颇不高兴,就说:我没有料想到你们会这样粗暴地理解我们。
  毛泽东听后更来气了,说道:谁粗暴?是你派尤金在北京向我们五次提出搞“共同舰队”。当时我们理解,你们就是搞“共同舰队”,否则就不给援助。我们说,我们一万年不建设海军也没有关系,你们要搞“共同舰队”我们就不干。我们可以分工,你们去搞核潜艇舰队,我们去打游击战。
  赫鲁晓夫说:现代战争条件下打游击战不行。
  毛泽东回答说:不行没有办法。我们没有核潜艇舰队,将来索性把海岸都交给你们,你们去打好了。毛泽东还表示,对“共同舰队”一事本来还有些怀疑,但听尤金三次都这么说也就不能不相信。毛泽东说,我们中央商量以后,提出了几个方案:第一个方案,你们帮助我们建设海军。第二个方案,共同建设“共同舰队”,因为不共同建设你们就不援助。第三个方案,我们撤回要你们帮助建设海军的要求。因为我们不同意搞“合作社”你们不帮助,所以我们不建设海军了,不搞舰队了,不要核潜艇了。第四个方案,把中国所有的海岸线都交你们。第五个方案,把旅顺大连和其他港口都交给你们。斯大林过去在旅大搞过,你们想扩大就扩大吧。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完全一致”的背后(6)
赫鲁晓夫听毛泽东这么一说,感到事态确实很严重,连忙说,苏联没有要搞“共同舰队”的想法,永远也不会再提这个问题。①
  8月1日至8月3日,双方又进行了三次会谈。这几次会谈都没有涉及“共同舰队”问题,而是就国际形势交换看法。“共同舰队”一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8月3日下午,双方进行简短的会谈后,赫鲁晓夫离开北京回国。同一天,双方发表了会谈公报。其中说:“会谈双方在极其诚恳、亲切的气氛中,就目前国际形势中迫切和重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中苏之间友好、同盟、互助关系的问题和为争取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共同奋斗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并且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②
  可是,在这“完全一致”背后,却由于“共同舰队”一事使双方的心里都留下了阴影。在赫鲁晓夫看来,中国已是尾大不掉,搞自己的一套了。而在毛泽东看来,赫鲁晓夫还是想控制中国,使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这对于毛泽东来说,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接受的。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原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分析说:“这次赫鲁晓夫的北京之行,显示在中苏关系上空出现一片乌云、一阵雷声,虽然没有暴雨,但俄罗斯大国主义的幽灵在徘徊,赫鲁晓夫要控制中国的阴谋在进行。从中国方面讲,毛主席在这次会谈中无比坚强地表明,中国绝不屈从于任何外国压力,对赫鲁晓夫的大国沙文主义一定要抵抗,也是可以抵挡得住的。这是第一次面对面的抗衡,留下的伤痕久久未能愈合。”①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共同舰队”之事刚刚过去,又发生了中国炮击金门的事件。1958年8月23日,毛泽东下令炮击金门、马祖两岛,使得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的美国,急忙从地中海、旧金山、日本和菲律宾调集舰队和飞机,结集于台湾海峡,配合国民党防守金门、马祖。在中国方面看来,炮击金(门)马(祖)完全是中国内政,与苏联无关,故在事前并没有通知苏联。据吴冷西回忆,中苏两国首脑会谈中“完全没有谈到三个星期后中国炮打金门的问题,一句话也没有谈到,根本不像有些外国评论评说的那样,中苏事先商量好炮打金门。”②
  炮击金门本身的确是中国的内政,但炮声一响,必然涉及美国人,所以也就不单纯是一个内政问题了,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国际问题,变成中美之间的对抗。作为中国的盟友,苏联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可是,中国方面这种事先不打招呼的做法,既使赫鲁晓夫老鼻子不高兴,也使他犯了难。第一,莫斯科方面并不知道中方的真实意图,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