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细节中揭示历史大势:世界史 >

第6部分

细节中揭示历史大势:世界史-第6部分

小说: 细节中揭示历史大势:世界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子在世时只是一个有洞察力的哲学家,后来他的地位却日见增高。首先他成为一个传统的哲学派别,然后成为一位神明。在他死后700年,一座崇祀他的庙宇建立起来了。逐渐地,他的教训同巫术也同旧的中国鬼神崇拜混合在一起。老子的弟子们的宗教被称为道教,成为中国的伟大宗教之一。
  孔    子    虽然这位老哲学家的名声卓著,但另一位年轻的哲人——孔夫子的名声比他还高。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孔哲学家”。
  孔夫子诞生在公元前550年左右,与乔达摩大约同一时代。他是一个英勇军官的儿子,年轻时虽然贫苦,但本质上仍是一个中国绅士,因为我们能够从贵族家世上追溯出他尊贵的门第。他像同时代的其他中国绅士一样,学到了音乐、阅读、射箭、骑马、养狗、行猎和钓鱼(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艺。他也是一位严守良好风尚的人,写过一本我们可以称为中国礼仪的书——关于一个绅士如何生活的规则。
  孔子的教训对中国发展礼仪的喜好是大有影响的。当他在世之日,宗教习俗的实践是正确风尚的一部分。孔子对于这些习俗的遵守是极其严格和精确的。他谨慎地履行对各种家宅神祇和祖先的崇祀,他也尊重对于天地的一切风俗奉祀。他解释说,对父母的真正尊敬,应当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他还教导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①
  孔子的箴言    孔子像佛陀一样,对鬼神的关注较少,对人生的关注较多。他所说的话大都与宗教很少关系,其性质多属格言,譬如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义不为,无勇也”,②等等。也许孔子流传最广的名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
  孔子论政府    孔子关于政府,就像对于私人行为一样,有他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环顾周围,在他所处的时代,诸侯和其他显贵们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压迫平民,互相争吵,进行着破坏性的战争。孔子深信并教导,只要统治者像父亲对待儿女一样对待他的人民,遵循良好的古道,用智慧和公正从事统治,这样的罪恶就能得以纠正。
  直到他51岁时,孔子才真正有机会把他的理论付诸实践。那时鲁定公任命他做中都宰。鲁国就是现在山东省的一部分。孔子治理中都政绩卓著,不久便升任司寇,掌管全国司法。传说他把那个地方的犯罪行为几乎完全消灭了。
  因为得不到鲁定公应有的支持,孔子辞职了,他周游列国,到处受到人们的尊敬。不过他改革中国政府统治、停止帝王手下各封建诸侯之间纷争的希望,却没有得以实现。
  孔子的纲领    对于一个像孔子那样的教师和改革家的事业,要把它的要点总括起来,不是容易的事,不过我们至少可以注意到下列几点:(1)作为一个政治改革家他失败了,但是他关于管理政府的规则,以及关于帝王的崇高地位的理论,对后世却有极大的影响。(2)他谨慎遵守的那些古时的宗教礼仪,变成关于他的传统的一部分,结果使他的名声与崇拜祖先,以及崇敬旧的宗教密切地联系在一起。(3)他关于礼仪的规则和关于道德的简练格言,在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上,是一个有力的因素。(4)他留下了一套已经证明是对中国人民有巨大贡献的书籍。
  五 经    孔子留下的书籍就是五经,有点像中国文献中的百科全书,是这位哲学家自己和他的弟子们所撰述的。这些书包括过去各时代的传说及历史、诗篇和智慧。这些书明白而坚定地代表着他的保守思想;这些思想诱导他的国人遵行旧道。从他的时代起,孔子的著作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尊重和引用。在他的书中,他所做到的远不止是保存过去的学问和文献;他还给了中国最伟大的经典著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