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李辉有话说 >

第14部分

李辉有话说-第14部分

小说: 李辉有话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否知道言传身教?言传毕竟是空的,而身教才能真的影响一个人,光嘴上把自己夸得跟个外国鸡似的顶个屁用?你自己都抽烟喝酒赌博招妓,你在晚辈面前装得什么孙子?现实社会毕竟不是言情小说,看看那些情感互动问答,就知道有多少成年人,身陷情感漩涡,有得为了钱,有的为了性,不是婚外恋,就是*,连都不新鲜了,这些狗屎事儿,哪件不是成年人干出来的?丈夫知道妻子有外遇,妻子知道丈夫有外遇,两下采取积极互不干预政策的也有之,跟晚辈说些什么?说你正巴不得整上一回外遇,还是正卯足了劲伤上一回风化?

  很多人看到“*门”惊呼,很多人看到“小三门”惊呼,你自己是什么?是身正不怕影子歪,还是没被抓一个现形?有一天你教育女儿说不要上男孩的当,女儿说:妈妈!我想学你跟王叔叔在床上做的游戏。有一天你教育儿子不要对女孩子乱来,儿子说:爸爸!今天妈妈不在,我能不能参加你和小姨的游戏?这不是危言耸听,一定有人遇到过类似的场面吧?你总不能说这些事情是大人做的,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就可以做了。那你也忒不是个玩意儿了。

  你是否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一些事情你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过分的要求晚辈做到。在某些父母的眼里,孩子有诸多的一无是处,但是请诚恳的面对一下你自己,你真的是你嘴里说的那种人吗?没准儿你在外面见谁都点头哈腰,处处恭敬,走回家中可找到当上级,当管理者的感觉了,你把你的孩子当什么呢?出气筒?虎父无犬子,你的孩子如果不是虎子,是不是该先买个镜子照照你是不是个虎父?

  你是否是个很专制的人?你是否觉得父母在孩子面前说一不二?很多父母说现在的孩子特别娇气,什么事情都得依着他,你依着他的只不过是买个苹果买个梨子,真要是在某事上他有个自己的见解,恐怕你就要搬出自己多吃了几碗干饭的神情,对其横加指责了吧?和很多父母交流,常听他们说如今的孩子都是些小皇帝,我觉得不尽然,很多父母其实更热衷于扮演太上皇或者老佛爷的角色。

  你是否也是个顺毛驴子?很多父母总是说要一个孩子做事就得夸他,夸着夸着他就做了,于是这样的孩子往往被戏称顺毛驴子,其实做父母的自己又何尝不是顺毛驴子呢?俗话说:顺着好吃,横着难咽。别人总说你的不是,你会愿意为那个人做事?你还不是别人夸你两句,你就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你在单位挨了批评,不是也曾经消极怠工吗?你和孩子的差别真的有你想象的那么大吗?

  你是否是个讲道理的人呢?你是否也知道认错?你敢不敢承认你的错误?生活中往往是这样,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可能观点不同,有时候每个角度都合理,有时候可能有正确有错误,假如孩子对了而你错了,你会怎么处理?绕过去或者死不认账?两方面争执不下,于是你搬出自己是父母的身份来强迫晚辈就范?这事儿你干过没有?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造成孩子永远都是错的,他的自信心从哪里来?假如孩子顶嘴,我看到有的父母说:你怎么跟父母说话呢?我也想问:你怎么跟孩子说话呢?你是长辈有什么了不起?你是长辈做错了还不让人说了?

  当你看到这里,你对我的文章有什么看法?这个晚辈太不像话了,一点尊师重道都不懂,尊师重道是应该待人以诚,还是应该示人以假?尊老敬长也要分对什么样的长辈,长辈为老不尊,还怪得着晚辈阳奉阴违吗?

  也许你会纳闷,我好像没有谈到亲子教育,我只想告诉你:少对孩子苛责,多做自我反省。
  作者题外话:  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木子辉目前唯一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多数“老师”都是欺世盗名
作者:木子辉

  最近关注租房信息和招聘信息比较多,毕竟演艺才刚起步,还不能做一个单纯依靠文艺文化生活的人。在这些租房和招聘信息里,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房东或者招聘单位的负责人都自诩“老师”,动辄就是联系人“王老师”“李老师”等等,看后颇感好笑,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单位负责人、房东还是某大学教授,在负责招生的问题。除了一些学校教书的老师,或者负责招聘学生的人员外,其余的人凭什么自诩“老师”?有人可能会辩解,说自己是一个有私房出租的“老师”,真的是个教书先生,所以“老师”的称呼并不存在自诩,这也不合理,因为你教的学生并不是我,如果我要租房子,我们之间只存在房东和房客的关系,你既未教育我东西,又未指点我什么,我也未向你请教过,我租你房子也不是免费的,我凭什么叫你“老师”?如果你说“三人行有我师”,那你应该先称呼我一声“老师”。如果处于尊重喊你一声“老师”倒也无可厚非,很多我们根本不认识没交往的人,我们一样尊敬的称呼其“老师”,因为我们敬重他们的丰功伟绩,敬重他们的人品风范,可你自己张口闭口自命“老师”就有点让人“恶心”了。

  说到这里,一些真的做“老师”的人也许找到少许*,感觉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可这与我也毫无关系,除了我的“老师”,以及生活中确实给过我帮助指导过我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是过客或者路人,我没有必要说好话给你听,来满足你的那点儿小虚荣。一些不是我的“老师”却被我称呼过“老师”的人,不是也曾经因为“老师”的称呼而自觉高我一等吗?不是也曾经端着架子装腔作势吗?他一定说不出他为我做过什么,他只是从我身上找到了满足罢了。用单田芳的一句台词叫“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很多喊过别人“老师”的人也未必就是真的觉得你够分儿,像哄孩子一样,说一个孩子“乖”他就会很高兴,喊一个虚荣的人“老师”他也会很高兴,只要不是发自真心的,喊“老师”和哄孩子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你不把我当回事儿,我还懒得甩你呢!

  写作有剽窃的,木子辉的作品在网络里就有改名以原创身份发表的;音像有盗版的,木子辉也常买来看;情人有假冒的,照样弄得你妻离子散;*有假叫的,照样搞的你心醉神迷;歌手有假唱的,还是听得你如痴如醉;美女有假胸的,还是看得你垂涎三尺;官司有假打的,一样看上去针锋相对;清高有假装的,一样看起来不可一世。难怪现如今“老师”也有冒充的,木子辉觉得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例如在合租房子的时候,或者在考察房东的时候,你会很自然把他所提供的“老师”的职业计算进去,而误以为和一个“园丁”共处不会有什么差池,问题是“老师”也吃五谷杂粮,“老师”的队伍里未必没有“臭狗屎”,婚外恋、*、包二奶、做第三者、*女同学的新闻也有“老师”的份儿,有的甚至还是教授。木子辉奉劝一些生活中的朋友,在考察一个环境的时候,重点还是放在考察人本身上,不要被对方的职业所影响,很多挂名“老师”的人未必不是人面兽心、衣冠禽兽。
  作者题外话:  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木子辉目前唯一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高考试题揭秘,中国教育揭短
作者:木子辉

  常在市面上看到一系列关于“高考试题揭秘”之类的书籍,看上去煞有介事,都是某某大学某某教授多年来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其实经相关部门核实,所谓的揭秘实属子虚乌有。但就是这样一个虚构的东西,却有着惊人的销量,是咱们中国的书商太精明,还是中国的大学生太愚蠢?

  余世维老师曾在讲座中提到,很多大学生工作和生存的能力有限,却是解题的高手,根源是中国的教育缺乏启发力和想像力,考试答题要和书本上的一样,而且先看答案后查过程,据余老师说在外国是按照步骤给分的,不强调最后结果,因为可以用计算器,重点在于学生是不是真的会了,答题还要求不能和书本上的一样。这让我想起自己读书时的情形,一到考试就划出考试范围,然后就是让学生们拼命死记硬背课本上的例题,最好一步不错,跟以前背八股文、背四书五经有什么区别呢?也许换到一个新的题目里,大家还是不明所以。记得读书的时候常说要“学以致用”,李敖先生也这样说过,这才是学习的目的,真正能学以致用的又有多少?

  一个虚构的东西为什么会有惊人的销量呢?是不是我们的大学生真的蠢到去相信呢?就算我国的教育体制、素质教育再怎么落后,就算打完折再打折,我们的大学生也不至于到了睁眼瞎的程度。我想根源是我们中国人太重视学历了,我们总在强调“知识就是力量”,殊不知只有运用知识才是力量,我们的大学生不是知识差,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差。除了手里拿着个大学毕业的本儿本儿,逢人就是一副祖国花朵、未来栋梁的样子之外,知识在有些人手里就这么糟践了。

  中国有句古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到考学这样关乎未来的事情上,也只能心甘情愿的被骗上一回,就当吃个哑巴亏,自己还不敢声张,谁运气好撞上了某道题,立刻就会想压到宝儿一样,洋洋得意的吹嘘自己如何的审时度势、明察秋毫,要不怎么那么多人就自己买的书对路呢?这种事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一大帮祖国的高才生,也只有昧这良心去支持盗版商的发财事业了。更有甚者一些老师还帮着学生到处找这方面的书籍,老师推荐的学生当然信以为真,整个过程也不知道是谁在骗谁?我曾经差点帮人家去推销书籍,人家给了我一些推销方面的指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