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 >

第13部分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第13部分

小说: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枪声戛然而止。

  1946年1月10日,张群和周恩来在重庆分别代表国民党和共产党签署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这份文件与1月5日达成的《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同时公布。双方商定:停战令于本月13日晚12时生效。正因为如此,叶飞打兖州也成了一顿“夹生饭”,虽然军部严令务必要在停战前拿下兖州,但终未果。这让刚到山东不久的一纵很是不爽。

  按第三野战军战史的说法,津浦路徐(州)济(南)段战役历时三个多月。但书又有一句“18日,战役发起”,这指得是八师攻打邹县的战斗。如果以此推论,战役又不到三个月。所以我说了,这一仗很难说几时打响,却能说在几时结束。但不管怎样说,八师自始至终地参加了战役的全过程。这一仗参战部队有部分鲁中军区主力;有鲁南军区的两个警备旅和滨海警备旅;新四军有七师、还有二师与四师九旅合编的二纵及“姗姗来迟”的一纵。

  据第三野战军战史记载:“至此,历时三个多月的津浦路徐(州)济(南)段战役胜利结束。共歼国民党军28000余人,受降日军4000余人,策动被国民党收编的伪军22000人起义。津浦前线野战军也伤亡6000余人”。据八师作战科参谋魏学诚统计,八师“以9000人之众,在4个月内歼敌近两万人,为保卫山东解放区做出重大贡献。”就是说,此役三分之二的战果是八师“挣”来的,不让人刮目相看,那才是奇了怪了。

  “八师是陈毅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八师声名鹊起,向八师学攻坚,成了以后山野各部普遍的“功课”。

  客观地说,八师如此“鹤立鸡群”当然也是有其原因的。八师战果的确非常可观,但可能是将抗战胜利后的贾汪、宿羊山、峄县等战斗也包括在内。除此之外,八师是鲁南部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仗打得也最多,战果大也是顺理成章;且北上部队是遂步推进的,有先来有后到,如一纵,投入时间短,没有拿下兖州,伤亡不小,战绩不大,这也并不奇怪的。

  1946年1月5日,津浦前线野战军正式改称山东野战军,我说过了,山野所辖部队有一纵、二纵加上七师、八师,在以后的一年中,这两纵两师就在陈毅的直接指挥下转战。陈毅最看好八师,常让八师打头阵,八师也使出看家本领。但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必要将八师的这几位“战友”也请出来亮亮相。

  一纵好名声啊,有百军之杰美誉。是由新四军苏浙军区四纵和原六师的十八旅,再加上有新四军“第八师”之称的浙东游击纵队共同组建的,司令员叶飞。可以说,在北上的新四军部队中,一纵是最靠南的部队。一纵从苏浙军区出发,本来兵发东北,因情况有变,被滞留山东。一纵的主力原是粟裕任师长时的新四军一师一旅,很有名声,本来*可以有一支“正宗”的新四军,但未能如愿。这支部队现为济南军区某集团军。这次汶川地震中,凤凰卫视采访了济南军区某机步旅,采访中唐旅长告诉记者,所部曾是华野一纵主力。据说该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机步旅。

  二纵也很牛啊,简单说就是原新四军二师,45年10月组建二纵时,有四旅、五旅、还有原四师的九旅。四旅为第三野战军唯一的红军师,五旅据说也有红军团,可见实力也是非常之强。但不久五旅调回淮南。以后有华中张震部顶上,这样看来,华野二纵两个师来自新四军四师,这是以后的事了。当时的二纵司令员是罗炳辉,那可是个重量级的将领,罗炳辉1955年若能健在,我断言,授大将军衔决无问题。罗离任后,二纵和一纵一样,军政都是韦国清一人挂帅。

  七师就要弱一些了,到了山东后亦不改名姓,七师即原新四军第七师。带来的3个旅全是“皖江弟兄”。七师第一任师长是*党史上重量级人物张鼎丞,但一说是没到位。来山东时的两位“统领”是师长潭希林和政委曾希圣。从有关史料上看,七师也有近两万人的兵力。本来我以为七师人马比一、二纵会少许多,但看来也并非如此。该师主力十九旅,旅长熊应堂,建国后为二十军军长。据悉这支部队现为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的摩步旅。

第二章 停战以后(二)
据战史记载,山野当时的兵力为7万。在我想来,只怕是有余数的,“余”多少说不准,一、二纵的兵力只会多于七师。上回说到一纵三旅八团授降的事,这个团在三旅还不能排第一号,但报出来的兵力我仍是非常吃惊——三千。这样,为什么称八师“小老虎”,我有自己的新解。一、二纵及七师,各有3个旅,按照编制应有9个团。而独有八师,只辖3个团,比起前面几位“弟兄”确实要小。小是小,但牙口却是异常锋利,往往用来突击,所谓虎小威风大。

  山东野战军——陈毅的第一支精兵。说是精兵我是有根据的,当时新四军华东的8个甲等旅,山野就占了5个。再换一个说法,到了1947年开春,组建的华东野战军9个主力纵队中,山野占了4个;山东军区占了3个;华中粟裕部只有两个。山东野战军名曰“山东”,而实际上“老山东”只有一个师,其余皆为新四军北上部队。我不解释一下,只怕有的朋友还真不明白。

  这一仗八师打得不错,陈老总有心要来看望一下同志们了。

  1946年1月17日,也就是停战后的第4天,山野司令员陈毅就到八师检查工作。第二天上午,八师全师集合,用军语来说是会操呢?还是校阅呢? 这一天,八师3个团再加上师直属队,近万人马,每团组成4个方队。轻重机枪一字排开在前,骡马辎重齐整排列在后,队列严整,骡马不惊,虎虎生威。真不知以后八师是否还有过这样的排场?得胜之后的陈毅也是神采飞扬,亮开嗓门讲了一个多小时,虽然没有麦克风扩音器,但即使最后排的人们也领略了陈老总的口才。

  陈毅是共和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不算),他独有的风采恐怕后人难以比肩了。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中,最有资格称“儒帅”的就数陈毅了,陈毅作过报社的主笔,要不是生逢革命年代,极可能就是“专业”作家诗人。在外交场合,陈毅往往是妙语连珠,又语出惊人。美国造的高空侦察机在中国栽了跟斗,记者问是怎么打下来的,陈曰是用竹杆捅下来的。八师自开战以来,连战连捷,士气正旺。而陈毅对八师的表现非常满意,对这支劲旅给予一些特别的关照,也是情理之中。戎马倥偬的征战中,全体官兵集合,听战区主帅的讲话,八师也没有第二次了。即使在当时,陈毅手下也有十个师(旅);去部队转转是少不了的,但想要在全师官兵面前,请陈老总亮一亮嗓门,只怕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从1946年1月上旬停战到6月下旬内战全面爆发,差不多是小半年光景。国共两党始终处在打打谈谈中,所谓“关内小打,关外大打”,著名的二战四平就发生在1946年4、5月间。相形之下。华东战场相对要平静些,虽然两军对峙,免不了有“磨擦”,但毕竟没有撕破“脸面”。正因为华东鲜有大的战事,许多战史类书籍都将这一时间轻轻略过了。在我想来,虽然这时期没有惊天动地的炸响,但至少有还有两件在第三野战军战史中不可遗漏的事,就像一部宏伟的乐章,在高潮到来时候,会有一个过渡,历史进程也是如此。

  我要说的第一件大事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那就是1946年2月15日,华东局发出的《百日练兵工作的指示》。大敌当前,厉兵秣马,人人都知,但这场颇有声势练兵却是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为开端的。“以政治练兵为主”,这似乎出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自从古田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是把政治放在首位,就是在今天,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听党指挥还是军队第一位的工作。但这场政治练兵又不是“务虚”,是要解决的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试想,国共携手,抗战八年,好不容易胜利了,难道真的还要兵戎相见?所以,要解决许多官兵存在的思想误区,用最高统帅毛泽东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第三章 停战以后(三)
二次大战结束时,美军有军队员额1200万;苏军超过1000万;就是国民党军的军队也在500万以上。二战后,美国裁军可说是大刀阔斧。国民党裁军也是必然的事。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把黄河以南的军队实行整编师编制。如大名鼎鼎的整编七十四师就是原来的七十四军。在军的编制中,师辖3个团;在整编师的编制中,旅辖两个团。这样军改为整编师后,表面上看“团”的数量减少了,但撤销部队的人员却又充实到在编部队中,所以整编师在兵力上和“军”实际相差无几,再则和美军编制靠拢,有利于使用美式装备。

  国共和谈,斗争非常复杂。不言而喻,都想占据主动,如果对等裁军,共产党如何消受的起。吹一些和平风,总会影响到一些人,似乎看到了中国和平的一丝曙色。郑维山将军在*中提到,由于晋察冀军区在这个时候复员解散不少部队,影响了以后对傅作义集团的作战。所以,华东我军进行的这一场“政治练兵”是极为必要的,看清反动派的本质,是和是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为大决战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用今天的话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

  如果说百日练兵的前一阶段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那后一阶段就是七分军事三分政治了。1946年5月1日,*中央发出了以军事训练为主的第二期练兵的指示,要求各部队把练兵看成决定胜负的关键之一。

  当过兵的人,对“三打三防”这个词应该是熟悉的,虽然时代变迁,内容几经变化。从史料中得知,早在这次大练兵中就有“三防”之说,这三防乃防炮、防空、防坦克。防炮,今天听起来未免有点老套了,似乎这是最基本的军事素养了。但在当时来说,确实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遇到新的问题。无论是战争的规模,武备、火力和抗日战争的游击战都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大口径榴弹炮在美械整编师中普遍列装。军中曾有戏言:新兵怕炮,老兵怕号。当时,把防止炮火的杀伤列为第一位,就是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练兵总是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但八师的大练兵中有一位参谋好辛苦,日以继日的“爬格子”。球赛电视直播,解说员的嘴中常常会提到这样一句话:运动员必须技术全面特长突出。对一支军旅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八师的特长可以说是众口一词——攻坚。但攻坚不是一个冲锋就可以解决的,人人都会,就谈不上特长了。失败的教训,胜利的经验,总结提高指导实践,往往是机关首脑要做的工作。这一本5万多字攻坚教材,4月初就出了提纲,直到5月初才算通过审阅。由此让我感到“土八路”也不是那么“土”的。教材是由当时作战科参谋魏学诚执笔,魏学诚以后任三纵作战科长,上个世纪60年代是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可见是个人材。

  特别想说的是,魏学诚的战时日记,为我寻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