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餐桌上的养生 >

第5部分

餐桌上的养生-第5部分

小说: 餐桌上的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回宿舍还有一段距离,小雨中大家边走边回味着家乡的“面味儿”,河南的念叨着烩面的量大味重,天津的想象着打卤面的精致调料,江浙的舔着嘴唇,仿佛嫩滑的细面已至唇边……问到我,我说:“今天我们吃一碗五色养生面吧!”

第一律 合五味(13)
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一碗热汤面也能养生?还五色养生面?
  其实很简单,汤面里放了这几样东西:木耳、菠菜、西红柿、豌豆、虾皮、竹笋、胡萝卜、山药、香菇,还每人打了一个鸡蛋。
  说实话,真是冰箱里有什么就放什么了,不过其中不乏养生的道理。菠菜、豌豆色青,入肝;西红柿、胡萝卜色红,入心;山药、鸡蛋色黄,入脾;虾皮、竹笋色白,入肺;木耳、香菇色黑,入肾。五色俱全,稍加胡椒粉,以辛味发散之性,对抗阴雨带来的寒气。实实在在一碗五色养生面啊!
  好吃吗?
  找个机会自己试试看,反正我们那天就差把锅一起吃了……
  TIPS:五行学说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思想。“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四通八达,流行和行用之谓,是行动、运动的古义,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归于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并由此形成复杂的运动和变化。切不可将五行看做是静态的,而应看做是五种动态的相互作用。五行不仅是物质和运动,不即不离,亦即亦离,是五种物、五种性、五种能力,故称五德。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从一开始就着眼于事物的矛盾作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五行的概念,不是表示五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而是代表五种功能属性,“是五种强大的力量不停地循环运动而不是消极无动性的基本(主要的)物质”(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自然界客观事物内部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五种状态的抽象,属于抽象的概念,也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
  五行学说是传统医学理论很重要的构成之一,是每一个中医医生、学者甚至医家所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理论之一。因为它是中医学认识世界和生命运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认为木、火、土、金、水乃至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由阴阳的矛盾运动所产生。中医学的五行不仅仅是指五类事物及其属性,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五类事物内部的阴阳矛盾运动。
  5.五味不当,亦可伤人
  前一阵,我在电视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有一个人特别注重饮食营养,每天都会买回来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蔬菜炒在一起食用,自认为营养丰富,又说这个做法源自中医“合五味”的杂食理论。
  中医的“合五味”并不是简单地把五味放在一起杂食,即使是这样,也要五谷、五菜、五果、五畜合而食之,而不是只把多种蔬菜混合食之。再说了,有必要把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蔬菜放在一起食用吗?这在中医里被称作“目食”,也就是这样的食物是给眼睛准备的,而不是为肚子准备。换句话说,就是做样子看的,没什么实际意义。
  另外,每一种食物都有其自己的性与味(这部分内容在后面我会详细讲到)。杂食时讲究相宜,食物的性味与五脏要相宜,食物之间也要相互搭配和谐。搭配不当,可能起不到滋养补益脏腑的作用,甚至还有相克相反的有害作用。这与五行生克的规律有关。
  不光食物搭配不当有可能引起相克相反的有害作用,某一味的食物摄入过多,同样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也与五行生克的规律有关。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五行的相生规律。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律 合五味(14)
这一规律是指一事物对另外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下图所示。
  五行的相克规律
  这一规律指一事物对另外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的相乘规律
  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包括本身过于强盛而造成对被克制的一行克制太过,也包括被克制的一行太过虚弱引起的相对过克。例如,正常克制关系里木应克土,而木过强盛,或土过虚弱,形成木过多地克制了土,就称为木乘土。
  五行的相侮规律
  侮,这里指“反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制它的一行进行反克制。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称为木侮金。
  相生和相克,是五行间正常的生克制化关系;而相乘和相侮,是五行正常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那么,五味摄入过多,会伤及哪些脏腑,出现哪些严重问题呢?从一个例子讲起吧。
  “盐”可算是生活中最普通、最常用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还记得以前看过好多描述抗战时期的电影,好几部影片中都有雷同的情节:游击队可以靠喝米汤、吃野菜、树皮充饥,几个月吃不到油水也不怕,但是万万不能缺少了盐,没盐吃就会没力气,打不了仗,因此影片里的老乡们都会想尽办法,冒着生命危险把盐或者咸菜给山里的游击队送去……研究证明:每人每天需要6~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盐所带来的咸味,号称“百味之祖(王)”,它不仅增加了菜肴的滋味,还增进了人的食欲。那么咸味对人体会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呢?
  小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吃咸菜。北京有几个酱菜园子卖的酱菜非常好吃,特别是六必居的酱黄瓜、甘罗儿、熟疙瘩。可是吃到的时候却有限,眼睁睁地看着咸鲜的咸菜放在冰箱里,一放就是好久。几次我都不依不饶地耍性子,为什么明明家里有咸菜却不给我吃呢?爷爷奶奶想独吞不成?太小气了吧!
  明着吃不行,我偷偷吃总行了吧?
  有一天,我跟着爷爷到他的诊室去,送走最后一个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病人后,爷爷问我:“看到刚才那位老爷爷了吗?”
  我点点头,不明白爷爷要说什么。
  “再偷吃酱菜,以后你就成那样了哟!”爷爷微笑而又语气严肃地对我说。
  “啊?!”我睁大眼睛,不会吧……刚才那位老爷爷,不仅坐轮椅,必须由家人搀扶才能行动,而且面部僵硬,眼睛总是瞪着,手也拐在身体一侧不能活动,那感觉,很是可怕。“我才不要变成那样呢!”
  “那以后冰箱里的咸菜还偷吃不偷吃啊?”爷爷笑着问。
  我连忙说:“再也不吃了!!!”
  时隔多年,当我向爷爷请教饮食养生的问题时,他总是先把我幼时的“馋嘴”经历讲给我听,而后再告诉我其中的道理。
  《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从字面上讲意思很简单:咸的吃多了,血脉就会流行不畅而改变颜色。这里的“泣”字,应为“沍”字,是涩的意思。那为什么血脉会流行不畅呢?血脉又会变为什么颜色呢?
  咸味入肾,过度食咸则伤肾,水邪盛而乘心火,心在体为脉,其华在色,心伤而血脉凝涩而流行不畅,血行缓慢,血液黏稠而致瘀,瘀血色青或黑,改变了正常红润面色。这与高盐饮食和血瘀症密切相关的现代研究竟然完全吻合!
  此外,《素问?五脏生成篇》还记载:“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苦味入心,多食苦味则伤心,心火乘肺金,肺在体为皮,其华在毛,肺伤则皮肤枯槁而不滋润,毫毛也会发生脱落。
  辛味入肺,多食辛味则伤肺,肺金乘肝木,肝在体为筋,其华在爪,肝伤则筋脉拘急,爪甲枯槁。
  酸味入肝,多食酸味则伤肝,肝木乘脾土,脾在体为肉,其华在唇,脾伤则肌肤就会出现坚厚皱缩的变化,嘴唇上的皮肤也会开裂掀起。
  甘味入脾,多食甘味则伤脾,脾土乘肾水,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伤则骨节疼痛、头发脱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能治人,也能害人。
  食物何尝不是如此。用对了,五味益五脏;用得不对,五味亦可伤及五脏。关键就在一个字上——“合”,也就是相宜。五味与五脏要相宜,五味与四时变化要相宜,五味之间也要相宜,五味在食量上还要相宜。看来“合”字的学问可真不少,掌握好“合五味”的饮食原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第二律 宜清淡(1)
清,对应着油;淡,对应着咸和重。过食油腻或口味过咸过重之物,对脾胃都是有伤害的。而相对于清淡饮食来说,要做到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情志“清淡”就更加难了。的确,光有清淡的饮食,没有清淡的心境,又有何用?
  1。 清与油
  从记事起,我就看惯了祖父颏下长长的胡须,那是他在*期间受*不能出诊而蓄须铭志留下的纪念。小学时我还以此须为题写过一篇作文,专门写他坚韧为本的治学行医之道。不知不觉间,这缕长须已由花白变成全白,由浓密变得稀疏,而我也由一个稚嫩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使用中医、传授中医、研究中医的中医人。
  然而,似乎有一种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找中医看病,似乎都愿意找年老的大夫。年龄意味着经验嘛,谁让咱们中医是经验医学呢。所以像我这样年轻的中医,往往被人轻视,当然也就练就了一些应对患者这种心理的特殊技巧。
  一次应邀到外地讲学,一位在企业里做管理工作的朋友非要把我介绍给他的领导,说请我这位北京来的专家帮这位领导看看病。我说人家没病看什么,而且也不一定想看。但他非要坚持,说这位领导可是实权派,为集团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年疏于调理,加上人到中年,一定多有不适,只是平素工作太忙,加上健康问题不愿示人,也不方便到处咨询就诊。这次是他几经劝说,领导才同意云云……一堆套话下来,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走进宽敞气派的办公室,一眼就看到硕大的老板台上金灿灿的“一帆风顺”和老板台后正起身的明显发福的领导。他满脸堆笑,挪动着将军肚儿迎了上来,随着一句“你好,你好,北京来的中医专家,真是年轻啊……”,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些许失望,随即有距离感的常规寒暄让我觉得这次看病之行已变得有些累赘,但医生的职业特点还是让我飞快地瞄了他一眼,然后脱口而出:“您是不是最近腰椎不太好?或者腰部受过伤?”
  “神了啊,您怎么知道?还没开始看病啊,也没号脉,您是怎么知道的?”他一脸好奇,口中的“你”也变成了“您”。
  “我虽然还没问,但您的耳朵已经告诉我了。在耳朵上的腰椎这个区域有明显的血丝,这是腰部肌肉疼痛、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症的反应。看着您走路的姿态,想必您腰部一定有问题。”
  “太准了啊。的确,这一年多来,腰椎间盘的问题弄得我好痛苦啊!”
  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