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穿越随我心by我心飞扬独醉 >

第105部分

穿越随我心by我心飞扬独醉-第105部分

小说: 穿越随我心by我心飞扬独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嘶——,”好痛。

“怎地啦,可是用劲过大,那我轻些。”林芳的抽气声,使得齐彪动作骤停,稍顿片刻,又开始小心按摩,手上力气小了很多,没按几下,就听得林芳呵呵低笑。

齐彪问道:“何事可笑?”

“呵呵,痛倒是不痛了,却是好痒。”因刚才弄痛了林芳,此时齐彪再不敢用劲,可是动作又过于轻缓,几乎是手挨着头发便停止,弄得林芳头皮发痒。

反复调节,最后终于琢磨出合适林芳的力度,林芳在齐彪的舒适按摩中渐渐睡去。

凝视片刻林芳睡颜,齐彪这才走出禅室,一个手势,一直跟随林芳的暗卫现身,躬身施礼:“主子。”

不说话,默然盯视暗卫,直到盯得暗卫背冒冷汗,齐彪才挥手令暗卫退去,他其实是想问暗卫话,可又不知该从何问起,自己虽身在军营,林家的情况却是掌握的清清楚楚,尤其是林芳,这个自己视作八妹般怜惜的女孩,她的一举一动,更是无时无刻不被报告给自己,他又能问暗卫些什么呢?

第二日,两支队伍先后到达多陵县。

先到的是雷冬竹口中的物资队,除了运来大量搭建暖棚所要用物品外,还有足够林镇驻军和原有几千灾民半年生活的物资。李翠兰和张铁栓夫妇,做为朝廷特设的种植官,也一起到达,当然,传旨公公是队伍中最最重要的人物。

可也是因那传旨的公公年纪过大,实是忍受不了严寒与颠簸,车队不得不一慢再慢,车队到达林镇的日期,比雷冬竹所讲最多只用十日又晚了十日,若是车队再晚来几日,雷冬竹的驻军恐怕就要因粮草短缺,而忍饥挨饿。

物资队进入多陵县境内时,传旨公公已着人快马去县衙通知县令来林镇,与林镇镇长一同听从宣旨。等物资队慢悠悠抵达林镇时,满心震惊的林呈祥,早已等在车队进入林镇的路口,迎接公公到来。

公公的马车却没有停留,而是直接驶入镇衙,稍休息片刻,颤巍巍的公公才宣读圣旨。

圣旨上讲,从今日始,林镇成为朝廷冬日蔬菜种植地,张铁栓与李翠兰夫妇为种植官,着多陵县县令林呈祥,及林镇镇长林大郎,全力配合种植冬菜,若有违,必重罚。其他人若是刻意干扰,视为抗皇命。

圣旨宣读完,林呈祥接旨,越是琢磨,心中却是疑惑。

林大郎正式上任林镇镇长也才二十日,皇上怎会知林大郎姓名,且林镇只是一个小小的灾民安置镇,这样的小镇,本省不知有凡几,皇上又怎会知林镇此地。只这两点,就够林呈祥琢磨,再深处,他不敢想,更是不敢去问,只觉林大郎此人不简单,往后最好不要得罪。

 第一五一章 安排

在临时镇衙宣读完圣旨,已是病弱不堪的公公,再也支撑不住,被扶往镇长休息室,随行医官急忙上前诊治,折腾半日,公公却只是昏迷不醒,眼见着气息越来越微弱,医官大骇,心中更叹倒霉,怎地就派了他随行。

林呈祥与大郎也是着急,若是公公在林镇有个三长两短,也是麻烦。

正自繁乱间,一个清冷的声音响起:“何事惊慌?”

众人忙往声音发处去看,大郎惊喜:“齐将军,宫中郑公公病倒,医官正自诊治。”

来者正是一身戎装的齐彪,浑身散发的气息,令在场之人纷纷低头,不敢仰视。

齐彪闻言,点头以示知晓,并前往郑公公病榻,医官虽不识齐彪,却也被齐彪气场所慑,不自觉便退避一旁,任由齐彪坐在本应是他所坐的的床侧方凳。

将手指搭上公公手腕,齐彪给公公诊脉,继而皱眉冷声道:“找童大夫来,其他人散了,各忙各事。”

大郎忙派人回府找婶母来,其他人则瞬即散去,李翠兰与张铁栓夫妇,带人前往雷冬竹处,再由雷冬竹陪着视察荒地,规制暖棚搭建各项事宜,林呈祥全程跟随,记下种植官各项吩咐,不敢怠慢。大郎留在镇衙,处置照应传旨队事宜。

不一刻,童氏便来到镇衙,干脆利落为公公诊治,那随行医官本想站于一侧观看,却被林仲嗣挤到一边,医官很觉不爽,可齐彪在旁,他也不敢怎样。

童氏与林仲嗣一个推拿施针,一个默然递物,两夫妇配合默契。很快,公公脸色开始转为红润,神色也变得安详,看得那医官瞠目结舌,他可是正经大学医科出身,连他都束手无策的患者,没想到竟被一村妇救治过来。

公公虽没醒,可无论从脉相还是表象,都明示已好转,交代医官接下来应注意之事。并开了药方后,童氏与齐彪只是以目交流,并未言声。与林仲嗣悄然退去。

医官此时对童氏已是大为佩服,自然是依言而行,齐彪起身出屋,大郎随后。到了院内,大郎请齐彪去另一间房休息。齐彪应允,由大郎引领,进入镇衙临时班子人员集体休息处,也就是由戏院后台所改一间大屋。

此时休息室只有大郎与齐彪二人,两人对面而坐,大郎有着众多疑问。等着齐彪回答。

大郎不言声,只等着齐彪自己讲出,而齐彪更是沉得住气。脸色平静,就如往日他坐于林家院内,一人自斟自饮般惬意安详。

“唉——,文儿可曾与你一同回来?”无言对峙,大郎先败下阵来。

“无。他先行去往京城,做些事宜。”齐彪语无波澜。

“弃绝书取消。文儿可继续读书,他可曾与你讲过他的打算?”林家事必是瞒不过齐彪,大郎也就不再罗嗦。

齐彪点头:“有,他讲,既已入军中,便在军中奋发,于读书并无关碍。”

大郎叹道:“我与你伯母两人渐渐老去,此生也就这样了,你与文儿还有武儿三人,身为男儿,必有男儿志气,不管你三人今后怎样,只要是你们自己愿意的事,我二人必会全力支持。至于芳儿,虽是聪慧,却是身子骨不好,我与你伯母此生便守着她。”

齐彪心中一阵闷痛,林芳现在只是在耗时间,若是还研制不出解药,等着大郎夫妇的,就只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他已撒出人手,四处帮沈夫子寻药,甚至连境外的人手都已动用,可是至今所得回音,均是尚未找到。

为缓解心中闷痛,齐彪转移话题:“伯父,贻儿知您心中有众多疑问,可贻儿此时并不能为您解说更多,贻儿只能告诉伯父,弃绝书取消,您任镇长,雷冬竹带军驻守林镇,专为守护朝廷冬日蔬菜种植地,所有这一切并非巧合,而是贻儿与李将军刻意安排。”

回答齐彪的,只是大郎的一声长叹,实话讲来,大郎并不热衷于官职,他只在乎妻儿的平安康乐,不过他也明白,齐彪与李子易安排这一切,也是为能进一步保他一家平安,林镇挂有朝廷之名,且他又是圣旨特别提出辅助之人,一般人便不敢将他怎样。

齐彪又道:“不过,贻儿今日回来,倒并非刻意,而是带军返京途中听报,林镇有大批灾民涌入,过冬物品与居住之地紧张,已是支撑不住,刚好军队离此地不远,便绕路回来看看。我已令将士在灾民聚集处扎下军帐,可使灾民暂避风雪,军中粮食与过冬用品也一并留下,可暂缓林镇物资紧张。”

大郎大惊:“不可,你擅自处置军资,怎生向朝廷交代,若有人弹劾,可是重罪。”

齐彪摇头:“无碍,既做此决定,贻儿自是有把握脱罪。”

这时,门外有人高声禀报:“禀将军,郑公公已经醒来。”

“嗯,清退旁侧人等,我这就过去。”齐彪起身,轻声对大郎道:“我等下便会离开,暂留一小队人供您驱使,后继物品及灾民安置事项,我自会想办法,伯父且安心。郑公公恐要在林镇住些日子修养身体,此事倒不用太担心,郑公公最是谨慎,且热心佛事,其余事宜,您看着办就是。”

大郎应允,与齐彪相跟着出了大休息室,齐彪入镇长休息室看望郑公公,大郎留在院内,吩咐谭六安排郑公公修养事宜。

待诸事安排妥当,齐彪也从室内出来,向大郎点头示意后,径直往院外而去,随行伺候郑公公的小太监从休息室内出来,传唤大郎进屋,郑公公有事吩咐。

跟随小太监入内,见郑公公已是端坐镇长书桌前,大郎还未及行礼,郑公公已先声说话:“林大郎不必多礼,以咱家现在身子状况,不能即刻回京复旨,恐是要叨扰大郎数日。”

大郎赶忙行礼,道:“公公不必客气,您有事只管吩咐就是,大郎必会尽力。”

郑公公要求住到自行寺修养,大郎自是全力配合,全程陪同,待将郑公公安置妥当,已是天色近晚,松了一口气的大郎,才有空往林芳住的小禅院,看望自家宝贝女儿。

“爹爹。”一进院门,大郎的胳膊便被笑嘻嘻的林芳抱住,刘妈一直留意着外面的情况,林芳知道爹爹要过来看自己,所以提早守在门口。

大郎埋怨:“哎哟,外面冷,你在屋内等候爹爹就是,本就身子弱,别再着了风寒。”

“嘻嘻,爹爹多虑了,刘妈将芳儿穿得如那胖熊一般,想要感染风寒,还挺难呢。”说着话,林芳两只带着厚棉手套的小手,使劲在身上拍打,大郎立时满脸笑容,女儿着实穿的不少。

“一个女孩子家,怎地能用胖熊来相比,”伸手想如往日般弹女儿前额,却发现无从着手,女儿从上到下,除两只眼睛可见,其余皆包的严严实实,且因衣物穿得过多,身子显得滚圆,大郎不由好笑:“还真如胖熊。”

安置妥当郑公公后,大郎与自行老和尚讲起,今日想接林芳回府,与李翠兰夫妇相聚,老和尚未应,言称林芳此时出寺,恐会于身子不利,大郎只得作罢,女儿的身子比任何事都重要。看着女儿本就不小的眼睛,此时更是突显,大郎心中怜惜更甚,反手搂住女儿肩头,往室内而去。

林府中,李翠梅既兴奋又焦灼,不时问守在门外的下人,大姨夫人既姨老爷是否到了,每每得到答复,都是还未到,李翠梅坐立不安,干脆往府门等候。

雷冬竹来访后,李翠梅就早早将客院收拾妥当,每日里都派人打扫,就等着李翠兰来后入住,今日更是兴奋,自离开良平镇,姊妹二人已近五年不见,怎能不想念。李翠兰带人视察荒地前,也派人府中,言称近几日不便住进林府,不过今日肯定会来林府相聚。

听闻大姐不能入住林府,李翠梅失望之余,更是期盼相聚,李翠红已早去厨房忙活,亲自备置饭菜,等下好好招待大姐与大姐夫。

直到林府院中开始张罗着点灯笼,李翠兰夫妇才姗姗来迟,夫妇二人均是满面疲惫,李翠梅当即张罗着摆饭,所有事都等饭后再讲。

李翠红在厨房忙活了半日,也是疲累,指挥摆饭之事,便交给了林娟。林霞笑嘻嘻给李翠兰捏背,这几日她刚好跟着童氏学推拿,此时既显示她对大姨的孝心,还能顺便拿李翠兰来练手。

趁摆饭之际,童氏给李翠兰夫妇把脉,后摇头道:“你二人也已是上了年纪之人,凡事还是要量力而为,莫要再逞强,其他都是身外物,只有身子是自己的。”

饭后,休息片刻,李翠兰才讲起来此地的前因后果。

李翠兰和张铁栓夫妇,当初之所以选择跟着李家去往京城,是想着已多年未见李子易,趁那时机会,好与李子易会面。再说,张翔发小两口虽在外当差,却在京城也购置了产业,二人便想着去京城也好,可一家团聚,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

谁知,在京城生活一段时间后,二人却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