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的性格 >

第5部分

历史的性格-第5部分

小说: 历史的性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的善采纳意见,亦于此见之。当时群臣多是山东人(山东,史上所指不同,汉时则是指殽山以东地区),因此主张定都洛阳的呼声甚高,洛阳且是周时旧都,已有一定的城市规模,不比长安,还只是一个乡邑。刘邦肯定是要力排众议的。
  长安的前身,不过是一个藉藉无闻的长安乡。然而关中沃野、八百里秦川,以其形胜和富庶,早在周朝时即已是风云际会之地。即如今,秦腔的粗犷沉郁,亦如满眼黄土坡,给人心灵之震撼别于“明朝深巷卖杏花”的江南。周文王在公元前11世纪灭掉了崇国之后,在长安西南沣河以西,营建新都丰京,自岐山迁都于此。关中沃野自此登上历史舞台,至李唐而大放异彩,光照千秋。周武王时,卜得在滈水西岸开阔地建新都则大吉,有利于周王朝的兴盛。这就是镐京,位于长安西北。此两段史实俱见《诗经》。
  关中之所以博得文武二王的中意,亦是以其得天独厚的农业经济之故。迄至赵宋,移鼎开封,长安自此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续后的任何一个王朝,不管疆土大小、国运长短,均没有再选基于此。历史学家分析说,这是因为经济中心东移的缘故。东南地区肥沃的土地,便利的水道交通网,显然优于迭经干戈、已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关中。此话在理。
  话说战国后期,秦国有一位智者,叫樗里子,秦惠王的异母弟,名嬴疾,因住在咸阳郊区渭河以南阴乡的樗里而得号。其人既风趣且多智,为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时的三朝重臣,他开疆扩土,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深为秦人所重,因此被秦人称为“智囊”。他曾预言说:“我死后百年,我的墓地两边将出现两个巍峨的皇宫(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这就是后来的未央宫和长乐宫。樗里子也算是未卜先知的奇人。
  长乐宫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修成,未央宫则由相国萧何一手督造。高祖七年(前200),刘邦与匈奴交兵归来,远远看见昔日的关中平原上赫然耸立起雄伟壮丽的未央宫,不禁大怒,数落起萧何来。萧何说:“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萧何此一番话全是诡辩。估计刘邦见到宫殿设施齐全,住得舒服,比起当年的泗水草亭,不知强过多少倍,嘴上责怪,心里高兴,也就住了进去,正式从栎阳徙都长安。

第二章 治乱因缘(7)
之所以说萧何是诡辩,原因在于往后的兴建还要壮观。汉惠帝元年(前194),开始筑城墙,先后动工14万人次,历时五年。至武帝时,其雄才大略也表现在修治宫殿上。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在城南开太学(这倒是好事),在城西扩充上林苑,在周朝旧都镐京的原址开凿鼎鼎有名的昆明池,池水经由滈水,北注入渭。昆明池周长40公里,湖光山色,烟波浩渺。自此经过百年兴建,长安都城文物大备。
  说来有趣,长安的“带河阻山,悬隔千里”,在西汉一朝倒是富庶与平安,之后却迭经烽火,几度失陷。
  长安首次失陷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赤眉攻占长安,一番动作,繁华之后的萧瑟亦发萧瑟,刘秀只得别营洛阳,史称东汉。之后的长安被攻陷不下十次。公元192年,董卓部将李傕伙同郭汜、张济、樊稠等攻向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等人,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时汉献帝迁都于此。公元313年、316年,后来建立十六国之前赵的刘曜为了显示攻城手腕,两次攻入长安。公元426年,北魏拓跋氏攻占长安,时为赫连勃勃所建夏国都城。
  至此,形胜之地的长安城已残破不堪,无险可守。于是,从外孙身上扒下龙袍披在自家身上的隋文帝,只得在旧城东南另起炉灶,名大兴城——唐长安的前身。长安终于有机会歇一歇了,这一歇肩不打紧,直孕育出李唐国际大都会这颗历史明珠来,也是钟灵毓秀所致。
  作为南北大运河的北方起点,长安犹如得胜者的微笑,雍容大度,气势恢弘。此时的长安,比汉长安大倍,是明清北京城的倍。同时代,地球那边的繁华都市拜占庭、巴格达,与长安一较,至少小6至7倍。仅横贯南北的主干道——朱雀街,宽度就达500尺。长安以其100万人口的局面,在当时首屈一指,一派歌舞升平。
  著名的华清池,现在已然美人迟暮,可就是这残山剩水,在游人眼里依旧风景绰约,由此可想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车水马龙的盛况。天宝十四年(755)六月一日,他们双双临幸华清宫,恰又是贵妃生日,“上命小部音声,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海进荔枝,因以曲名《荔枝香》”。贵妃蜀人,喜食荔枝,那好吧,五百里加急,快马扬鞭,于是“红尘一骑妃子笑”,估计此时的华清池,亦美如荔枝的通透。
  人生两大得意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曲江宴饮”新科进士,万人空巷来观,亦是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之后的荣耀与际遇。至如上林苑,环绕长安西境而建,它的面积大得令人吃惊,走一圈足足有二百多里路,苑中太液池,有“蓬莱”仙境。不说了,林林总总终归是“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啊。
  渔阳鼙鼓还是不客气地动了起来,霓裳羽衣曲就地解散。胡人安禄山,这个年长于杨贵妃的义子,率部一路向长安开进,此行他不是来祝寿的,他要把繁华长安当故乡,全然不顾年轻貌美的干妈一袭白练香殒马嵬坡。之后长安二度易手,又二度收复。最后的一击来自失意的士子黄巢。当年他没能侧身“曲江宴饮”的荣耀,失落地站在长安街上,回望琼楼玉宇,不禁心潮起伏:“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我黄巢既然做不了进士,那就直接开科取士吧。他说到做到,数年后,他的大军踏平了长安城。皇帝宝座就在他的屁股下,“曲江宴饮”现在由黄某人我说了算。

第二章 治乱因缘(8)
不过,黄巢终究没做成皇帝,倒是他的部下、后来降唐的朱温做了后梁的开国之君。朱温做皇帝之前,李唐为了表彰他的忠诚,赐名“全忠”——全部的忠心,或者完完全全的忠诚。于是朱全忠兴高采烈地把老领导未竟的事来继续干完,动手拆宫殿,搬木料,挟持唐昭宗,一路迁都洛阳而去。
  长安至此落幕,虽然弦歌不绝,留给后人的梦想很多,但还是回不到从前了。
  文可安邦
  李世民于弘文殿聚四部书二十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入宫宿直。太宗听朝之暇,与学士们讲论前言往行,商榷政事,常到深夜。终至有贞观之治,民间风俗质朴淳厚,百姓富足。
  唐太宗以武定祸乱,与之出入者皆西北骁武之士。至天下太平,日夕与之议论商榷者,皆东南儒生;文可以安邦者也。胡三省说:“欲守成者,舍儒何以哉。”而儒生的价值有多大?古人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顶不济,如五代时期的王虔朗,受王逵的指派,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符彦通去王号,王逵便嘉许他,一言胜数万精兵。
  历代帝王中,以儒生身份而最终荣登大宝的,只有三人,刘秀、刘备和梁武帝萧衍。然而刘备、萧衍之功业,无法与刘秀比肩,因此,史家多盛称刘秀有三代遗风。
  秀才造反,自与英雄之起于草泽者有异。黄巢也是秀才造反,但他的*诗显然要比他的功业做得好。刘秀在“天下未定,战争方亟”之时,起用于革命贡献不大、但品行可嘉的卓茂,位在三公之右,司马光就大大赞扬了一番。及即位,每日朝罢,已是伴晚,又与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老父亲如此辛苦,劝说:“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刘秀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刘秀以征伐济大业,然立国之初,并不用功臣而是起用文吏,这既防止了功臣居功自傲,又能使“君臣交尽其美”,终刘秀一生,没有发生诛杀或贬谪功臣的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不过是学了点样子,但总比建国之初,就拿功臣开刀要好得多。
  刘秀也不是一律不用功臣,不过在众多战将中,他只用了三人而已。李通是他妹夫,另当别论,另二人是邓禹和贾复。他们在交出兵权后,潜心研究儒家经典,而邓禹、贾复本来就是儒生出身,所以后来就大用了。像来歙、祭遵、寇恂、吴汉等人,皆出可为能吏、入可为大臣,祭遵还“少好经典”,但光武终不任将帅为宰辅,诸将也是安心做富家翁,刘秀得了好处也不忘他们,逢年过节还赏点东西,因此君臣之间就能交尽其美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2003年,美伊战争,美军长驱直入,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巴格达,这是个近乎完美的经典战例。美军除了大武力支撑外,更有个制胜法宝在里面,即对伊拉克国内民情民意的准确把握。而国内某军事评论家在央视实时评点这场战争时,却只一味推测美伊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认为至少可以打多长多长时间,结果和萨达姆一样,都输掉了这场战争。
  五代,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郭崇韬伐蜀入散关 ,指其山对属将说:“如果我们此次出征不利,将没有机会再经过此山了,诸位应尽力一搏。眼下我们后方粮运困难,宜先攻取凤州(今陕西凤县),夺取其粮草。”诸将认为蜀地险固,未可长驱直入,宜按兵观衅。郭崇韬问李愚。李愚说:“蜀人苦其主荒淫,莫为之用。宜乘其人情崩离,风驱霆击,彼皆破胆,虽有险阻,谁与守之!兵势不可缓也。”是日,前锋李绍琛告捷,郭崇韬很高兴,对李愚说:“公料敌如此,吾复何忧!”乃倍道而进,自出师到克蜀凡七十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治乱因缘(9)
李愚的智谋让美国人学了,或者说,美国人的兵法与李愚不谋而合。而民情民意,是国家存亡的决定性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来如此。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凤翔节度使郑畋召将佐议拒贼,大家都说:“黄巢现在势头正劲,我们应从长计议。”郑畋说,你们是劝我投降黄巢吗?一时急火攻心,仆倒在地,自午到明旦,尚未能言。这时黄巢的使者拿着黄巢对郑畋部的赦书前来,监军彭敬柔与将佐前去迎接,代郑畋草表署名以谢黄巢。监军摆酒席宴请使者,席间奏乐,将佐以下皆哭。使者感到很奇怪,幕客孙储灵机应对说:“大家是担心郑畋的病情。”郑畋听说这件事后,说:“吾固知人心尚未厌唐,贼授首无日矣!”于是,修补城墙,补充器械,训练士卒,密约邻道合兵讨贼,邻道皆许诺发兵。当时皇家禁军在关中的兵力尚有数万人,而皇帝又跑到四川去了,无人指挥,郑畋派人前往招集,由是军势大振。
  虽然唐祚终究气数已尽,但还是支持了26年之久,民心尚在故也。而观20世纪苏联的倒台,苏共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国内民众却面无表情,民心久失故也。
  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