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的性格 >

第12部分

历史的性格-第12部分

小说: 历史的性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学者可取,而对于有志从政的人来说,并不可取。

第三章 渔樵评弹(4)
也是三国,另有一则相当好的读书态度,我指的是官员的读书。
  蜀汉大司农(财政部长)孟光,向刘禅的老师郤正了解太子最近在读什么书,学识有什么长进。郤正回答说:“太子对父亲很孝顺,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也很有礼貌。”孟光说:“这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都能做到的,我问的是,太子治国的本事如何了?”郤正认为,太子既能做到忠孝,又懂礼貌,就不会乱来,而智调权略,藏于胸怀,我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怎么会知道?看样子,郤正有点生气。
  孟光知道郤正一根筋,得点拨点拨他。于是说:“我这人说话很直,你不要介意。现今天下大乱,应多教些谋略方面的东西,这才是当务之急,才可以在强手如林的乱世中存身。储君读书,哪能像我们一样,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郤正认为有道理。
  孙权没明说的话,孟光直捅捅地说出来了,吕蒙通过读书读懂了孙权的意思,鲁肃也观察出来,所以才和吕蒙拜把子成兄弟。而郤正也转过弯来,可惜刘禅扶不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或者有人要说,这不是教人学鬼吗,明摆着厚黑学嘛。确实是。然而,不鬼点,能上史书吗?或者这样说,能上史书的,都是极鬼的人,不管好人还是坏人,问题是怎么一个鬼法而已。朝中好人要都老实得一根筋,跟坏人斗不起来,也不禁斗,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权谋萧杀。只是所谓的好人与坏人,他们的人生底线不同罢了,或者纯粹为了功名利禄,或者为了人间正道。永乐二十二年(1424)十月丁卯,皇帝给大学士杨士奇等的上谕中说:“朝廷所重安百姓,而百姓不得蒙福者,由牧守匪人,牧守匪人由学校失教,故岁贡中愚不肖十率七八。古事不通,道理不明,此岂可任安民之寄?”此中深意不知当今的为官者能否明白。
  读史的态度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些都是可以留给后人的实录,连君王本身都无权过问,这个职责如今的记者担当了些。那些在台上者,春风得意时指点江山,身陷囹圄后涕泣自陈,都是白纸黑字,不啻又是一个实录。
  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也有为尊者讳的。秉笔直书者进而掉了脑袋,这样的例子不必再举。而后人也不必因为有为尊者讳的地方,便疑及整个二十五史,相反却应该从曲讳的地方探出隐情,才是正经的读史态度。
  东晋秘书监孙盛作《晋春秋》,直书时事。权臣桓温见之,大怒,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一战确实失利,但也不至于像你的父亲所说的那样。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枋头,在今河南新乡东北,东晋太和四年(369),桓温北伐前燕,与慕容垂在此交战,惨败。恼羞成怒的桓温终于亮剑,这是政治家的惯用伎俩。
  这时孙盛已老,在家安度晚年。可脾气依然是那个脾气,方正严厉,一丝不苟(“性方严,有轨度”)。儿子们虽然也年过半百,但孙盛对他们的管束一点都不放松(“待之愈峻”)。因此,当儿孙满堂跪在孙盛的面前,哭喊着求他改几个保命的字时,孙盛就是不肯,不但不肯,还将他们骂了一顿。没办法,诸子遂私改之,保住项上人头要紧。
  孙盛估计也没老糊涂,见子孙们突然不吵了,不哭不闹了,而桓温的侍卫也没有破门而入,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孙盛也不吭声,装作不知道。原来,他事先已抄写别本,传之外国。及东晋孝武帝即位,购求异书,辽东人将别本呈上,与当时流行的删改本不同,遂两存之。
  唐太宗要看《起居注》,担心有什么不良的言行被载入史册,褚遂良不肯。唐文宗要魏谟拿《记注》给他看,魏谟也不肯。吴兢写《则天实录》,语涉宰相张说不光彩事。身为宰相的张说暗地里恳求吴兢改数字,吴兢就是不肯,说:“若徇公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
  史上确也曾发生过以写书做交易的事,就如现在的记者做有偿新闻。齐中书令魏收撰《魏书》,凭自己的喜好褒贬人物,还大言不惭地对人说:“何物小子,敢与魏收作色,举之则使升天,按之则使入地。”话讲得很露骨,然而时人终是不服,谓之秽史。
  即使如前四史之一的《史记》,鲁迅先生盛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王夫之也对其提出批评,认为“司马迁挟私以成史,班固讥其不忠,亦允矣”。此“忠”,不是不忠诚,而是指没能信守史官的职责。表现之一,即是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的不同态度。
  然而,群众的眼光终是雪亮的,史官在史书上做手脚,除非手段极其特务,否则终是要现身阳光下。故余意,二十五史,纵有瑕疵,终是信史。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