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知青史 >

第40部分

中国知青史-第40部分

小说: 中国知青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多出身不好的知识青年曾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周还引用“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的诗句教育兵团干部战士扎根边疆。

安置的方式(8)
但1966年“###”爆发,使蓬勃发展的农垦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农垦管理系统很快陷于瘫痪,各地垦区混乱不堪,加之漫长的中苏边境上形势日趋紧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农垦系统的秩序和生产,同时也为了加紧进行备战,###中央决定在沿边各省、区和一些内陆省份,以国营农场为基础大批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建设师,划归各大军区和省军区领导。兵团的师、团、营,甚至连一级主管干部,都由各军区调入的现役军人担任,用带兵打仗的办法管理企业。大规模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为安置潮水般涌出城市的下乡知青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从1968年到1971年,全国新组建的有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兰州生产建设兵团(在原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农建师基础上建立)、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广东生产建设兵团、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湖北生产建设兵团、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江西农建师、西藏生产建设师,加上前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12个生产建设兵团、3个农业(生产)师,分布在18个省、区(参见附录表4)。
  与到农村插队落户当农民相比,去生产建设兵团应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在兵团,生活待遇有基本的保证,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组织上有人管理。这几点尤为知青家长所看重。知青本人则往往为兵团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所吸引,对于众多因种种原因不能加入到解放军那所“学习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锻炼成长而沮丧不已的热血青年来说,参加兵团,“屯垦戍边”,在“反修的前哨”当“不戴领章帽徽的解放军”,未尝不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因此,当这种兵民合一、军政一体的庞然大物于60年代末在中国大地炫煌一时之际,立即成为面临下乡抉择的青年的首选甚至许多没有分配机会的青年也踊跃报名加入。如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自1969年3—9月半年间,就接待了要求加入兵团的中学毕业生、退役战士、插队知青11万余人次。见《漠南情——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页。。
  然而生产建设兵团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它在接收知识青年时必须贯彻阶级路线,严格政治条件,而不能像对待到农村插队的知青那样,可以来者不拒,不分“良莠”。至少在运动初期,对于报名者感到应接不暇的兵团“招兵”人员,采取的政审标准是比较严格的。原则上应是符合民兵条件方可加入,“黑五类”子女表现不好的,叛徒、特务、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现行反革命分子等“###”中落难者的子女,以及直系亲属被###者、有海外关系或社会关系复杂或不清楚者,均在拒收之列《漠南情——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有的青年只好隐瞒不良的家庭出身,得以如愿以偿王川娅:《归途已断》,载《红土热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4页。。一些被“政审”淘汰的学生用写血书等极端方式表达自己要求加入兵团的迫切心情。有的知青虽百般争取,仍被拒之门外,最后只得“降一格”到农村插队当农民李士杰:《不是我不爱北大荒》,载《北大荒风云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173页。。但一般说来,在当时滚雪球般迅速膨胀的兵团队伍中,出身不好的知青还是为数很多。

安置的方式(9)
下面是安置了大批知青的一些生产建设兵团的基本状况: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爆发,兵团饱经###,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未再大批接收外省、市的知识青年。1971年全兵团共有10个师、149个农牧业团和181个独立的工矿企业单位。农一师位于南疆西北部阿克苏境内;二师位于天山南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三师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的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流域;四师位于伊犁河谷;五师地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六师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部,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境内;七师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天山北麓山前平原;八师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九师地处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的塔额盆地一带;十师位于新疆最北部,横跨阿勒泰、塔城两地区。
  70年代初,兵团总人口200万人,其中职工91万人,主要成分包括复转军人、国民党军队起义人员、支边人员、自动流入人员以及知识青年。原先的127万知识青年中,除因各种原因倒流回关内者外,当时留在兵团的尚有7万人农林部、国家计委劳动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组:《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工人现行分配制度的调查报告》(1971年8月20日)。又一说为:稍晚时候有知青十万人,见1973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在兵团庞大的职工队伍中,知识青年虽然仅占1/12,却是其中文化素质最高、年龄最整齐的一部分,成为兵团不可或缺的一支骨干力量。
  2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是中国的东北边陲,地广人稀。特别是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区域的三江平原和大、小兴安岭以南的松嫩平原以及从完达山到兴凯湖的牡丹江平原,有纵横千里的大片荒原。人们对这片气候严寒,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大荒原统称“北大荒”。老作家聂绀弩在他所写的《北大荒歌》中写道,“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苇塘……大烟儿炮,谁敢当?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无昼夜,迷八方。雉不能飞,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无虎狼。”这首歌真实地反映了北大荒荒凉的自然环境。然而这里地势平坦,有广阔的肥沃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50年代初,国家即组织力量开发北大荒。1955年一批铁道兵复转官兵在虎林县境创建了八五○农场,这是在北大荒建立的第一个军垦农场。1958年7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掀开北大荒开发史上最壮丽的一页。到“###”前,在纵横千里的北大荒上,一大批国营农场建立起来。这些农场大部是以生产粮食和大豆为主的机械化农场,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北大荒成了北大仓。
  1965年,中苏关系趋于白热化,黑龙江省的边境局势酝酿着危机。###中央东北局向中央提出报告,建议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6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10万余名转业干部和战士(其中干部511人)分批到达东北农垦总局、省农垦厅、省水产局所属29个边境农场插场插队,组建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黑河农建一师和合江农建二师。不久,“###”造成的###使这项工作陷于停顿。1967年底,黑龙江省局势趋于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和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重组兵团。1968年7月1日,兵团正式成立,共接收国营农场93个,合编为5个师,辖58个团,76个营,1300个连队,职工255万人,耕地面积1280万亩。一师在黑河地区,二师、三师在合江地区(以松花江为界),四师在牡丹江地区,五师在嫩江地区。1969年,兵团大规模开发三江平原东北部的抚远,在当地又增编了第六师。

安置的方式(10)
兵团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加强东北边疆国防建设,以及进一步开发边疆。为此,将本来属于地方政府主管的文教、政法、金融、商业、外贸、税收等部门完全接收过来,统一管理,成为党、政、军合一,工、农、兵、学、商一体的一个大而全、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和半军事化组织。
  兵团主要领导干部由黑龙江省军区负责人兼任,以下师、团(场)的主要干部由现役军人担任,在兵团内部,干部有现役、非现役之分,劳动力也有兵团战士、兵团职工、兵团职工家属之别。他们之间,政治、物质待遇不同,相互关系错综复杂。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规模仅次于新疆兵团,安置知青的人数高居各兵团之首。1968年夏秋,北京、上海等地三万多名知识青年怀着建设农村、保卫边疆的热情,进入刚刚组建的兵团。年底,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下乡接受“再教育”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宁波、温州等大中城市的知青便蜂拥而至。1969年,全兵团接收知识青年19万余人,加上上年安排的3万人,共22万余人,总数已达兵团成立前原有职工人数的80%以上。到1972年底,仅仅3年多时间内,兵团就安置了知识青年31万余人,占职工总数的50%(当年兵团职工60万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经济发展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5页;财政部行政事业财务司调查组:《关于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财务的调查》,1972年7月21日。。“###”期间兵团安置知识青年近40万人。
  3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北部边疆,北部和东北部与蒙古、苏联交界。全区土地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而居全国第三位。内蒙古自治区水草丰茂,土地辽阔,畜牧业发达,素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50年代以来,国家在黄河河套、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以及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和科尔沁草原兴建了一系列国营农牧场。
  1966年2月,为了加强北部边防,###中央华北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指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负责筹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经###中央批准,于1969年5月7日正式成立,同日,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建设兵团职工、干部(包括300多名现役军人)3000多人并入内蒙兵团。同年秋,通过接收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河北、山东等省、市以及本区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的知识青年而迅速膨胀起来。兵团编为6个师、41个团(其中6个工业团)。一师、二师、三师设在巴盟,四师、五师、六师设在锡林郭勒盟。1971年5月兵团发展到145万人,其中现役军人5600人,职工101万人,家属38万人。知识青年7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5%农林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劳动局:《关于生产建设兵团和农场工人工资问题的调查报告》,1973年。。这一比例,在诸兵团中是最高的。不久,兵团知青增至近10万人。
  4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远离赤道的热带北缘,是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地。50年代中,大批复员转业军人被组织到滇边组建农场,昆明市也组织了青年志愿垦荒队分赴各军垦农场,或组建青年农场。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发展橡胶及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从湖南等地抽调了数万农村青年支援云南农垦建设。1961年,昆明市知识青年400余人到了思茅地区的农场。第二年,又从昆明市下放了2000余名学生和社会青年。1965年,四川支边青年被动员到德宏、临沧、红河等垦区,他们来自成都和重庆,同时,湖南省的农民大量流入。“###”中北京首批到云南农场落户的知青于1968年2月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