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吴越评水浒 >

第5部分

吴越评水浒-第5部分

小说: 吴越评水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江宣和三年二月“犯淮阳军”,接着又犯京东、江北,入楚(州)、海州界,时间不可能依旧是二月,再加上作战、诱捕,总需要一两个个月时间,而到了四月份,方腊已经全军覆没了。
  从这一段记载中可以看出:这个宋江,似乎只是一般的草寇,也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清人王士祯的《居易录》卷二十四中说:
  宋张忠文公叔夜,招安梁山泺榜文云:“有赤身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义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绰、柴进、武松、张清等者,赏钱十万贯,花红;拿获董平、李进者,赏钱五万贯,有差。”今斗叶子戏,有万万贯、千万贯、百万贯、花红递降等彩,用叔夜榜中语也。
  文中的“梁山泺”,就是梁山泊。古代“泺”、“泊”同音同义,属于异体字。如今“泺”读luò音,只用于地名“泺水”(在山东省)。
  叶子戏,据欧阳修《归田录》说,出现于唐代中叶;《宋史·艺文志》有《叶子格》三卷。此戏盛行于元明清,本名“马掉脚”,也叫“马吊”或“和(hú胡)牌”,是麻将的前身。和牌每副四十叶(三十六人之外,加上柴进、扈三娘、樊瑞和朱武),每叶约二寸长,半寸宽,背面黑色(也有长三寸、宽一寸半的“大牌”),正面各画《水浒》中人物,从宋江到徐宁共四十个,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四门,自相统辖:万贯、索子从一到九,各九叶;十万贯从二十万贯到万万贯共十一叶;文钱一门,以“空汤”为至尊,“桃花”次之,下辖一文钱至九文钱,共十一叶。直到民国年间,乡村还有人“斗叶子”,说明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即便王士祯的话有些牵强附会,也说明《水浒传》影响的深远。
  画《水浒叶子》最著名的画家叫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水浒叶子》是陈洪绶二十八岁那年,花费四个月时间所作的一组版画精品。 他在这套《水浒叶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从宋江至徐宁凡四十位水浒英雄人物。陈洪绶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线条均较短促,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这套图一出世,不仅民间争相购买,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画友的交口称赞。明末,陈老莲的《水浒叶子》遍传天下,以致后世绘写水浒英雄的画工很难脱出他的范畴。
  所谓《叶子》不单是牌戏 ,而且还是一种与酒筹、酒令相类的东西。把水浒英雄人物用白描的艺术形式设计在酒牌上,注有“××饮”,谁摸到了这张牌,谁就应当喝酒。
  陈老莲的《水浒叶子》还用题赞来歌颂所画的水浒人物。如题宋江为“刀笔小吏,尔乃好义”;题李逵为“杀四虎,奚足闻,悔不杀封使君”;题武松为“申大义,斩嫂头,啾啾鬼哭鸳鸯楼”;题刘唐为“民脂民膏,我取汝曹;泰山一掷等鸿毛”等。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侯蒙传》和《东都事略·侯蒙传》中也说:“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罢(中书侍郎)知亳(bó博)州,旋加资政殿学士。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按:《东都事略》作“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二、《水浒传》的历史背景(3)
这一段记载,说的是侯蒙在当亳州知州的时候,曾经上书徽宗,认为宋江能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或河朔),必定是个大能人,建议赦免他的罪过,让他带兵去征方腊。传中没说皇帝是否同意他的建议,却为此把他升为东平府的知府。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据此可知:方腊起义的时候,宋江还没有投降。这一点与《徽宗本纪四》的记载相同。历史记载:方腊于宣和二年秋冬之交起义,三个月时间,占领了睦州①、杭州等七州四十八县,宣和三年四月兵败被俘。
  ① 睦州——今浙江建德市,下辖淳安县,宋代为青溪县,是方腊起义的地方。宣和三年方腊起义失败以后,睦州改名严州。
  方腊起义军,是一群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的乌合之众(方腊起义,喊出的口号是“诛朱勔①”,因此曾经被“无产阶级文艺家、历史学家”定性为“革命派”,近来史学界根据他仅仅要求改朝换代而没有革新措施,逐渐趋向于说他是“造反派”而不是“革命派”),从起事到灭亡前后一共不过半年多时间。事实上,即便宋徽宗同意侯蒙的建议,让他到东平府去当知府。如果按《水浒传》的描写,宋江等人的老巢在山东梁山泊,应该就在东平府的管辖下,让他到东平府当知府,似乎有让他就近主持招安事宜的意思;但是按正史的记载,只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或河朔,没有具体的地点,估计可能属于流寇一类,那么徽宗任命侯蒙到东平府去当知府,就是巧合了。《水浒传》把山东的梁山泊作为宋江等人的老巢,很可能也和这一记载有关。事实上,一方面是侯蒙没有到任就死了(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一方面即便等他到任,再去招安,方腊起义也早已经平息下去了。
  ① 朱勔(miǎn免,1075—1126),宋苏州人。因父亲朱冲谄事蔡京、童贯,父子均得官。当时宋徽宗垂意于奇花异石,朱勔奉迎上意,搜求浙中珍奇花石进献,并逐年增加。政和年间,在苏州设置应奉局,糜费官钱,百计求索,勒取花石,用船从淮河、汴河运入京城,号称“花石纲”。此役连年不绝,百姓备遭困扰涂炭,中产之家全都破产,甚至卖子鬻女以供索取。方腊起义时,即以诛杀朱勔为号召。朱勔在竭力奉迎皇帝的同时,又千方百计,巧取豪夺,广蓄私产,生活糜烂。他权势煊赫,谄事他的人立即得官,不攀附他的人统统罢去,州郡官吏奔走听命,奴事朱勔,当时号称“东南小朝廷”。钦宗即位,将他削官放归田里,以后又流放到循州(今广东龙川)关押,复遣使将他斩首处死。为“六贼”之一。《宋史》卷四七○有传。
  以上是正史的记载,野史记载还很多,如李埴(zhí直)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的《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等史书,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这里不再引述。
  宋江等人投降,这是事实,可以不用怀疑。但是他们投降之后干什么去了?只有《大宋宣和遗事》讲述宋江故事的末尾有一句:因“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三朝北盟会编》则在卷五十二引《中兴姓氏奸邪录》中提到:“宣和二年,方腊反睦州,陷温、台、婺、处、杭、秀等州,东南震动。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兴)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往讨之。”又在卷二百十二引《林泉野记》提到:“宣和二年,方腊反于睦洲(州),(刘)光世别将(统帅)一军自饶趋衢、婺,出贼不意,战多捷。……腊败走清(青)溪(帮源)洞,光世遣谍察知其要险难易,与杨可世、宋江并进,擒其伪将相,送阙下。”但是一者是野史,二者也都没有写明是哪一个月。
  此外,宋人方勺的《泊宅编》、《青溪寇轨》,宋人杨仲良的《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宋人李埴的《皇宋十朝纲要》等书,都提到宋江曾经在宣和二年或三年去浙江征方腊。——宣和二年宋江还没投降呢,怎么去征方腊?这一资料,可以大胆否定。宣和三年的事情,需要进一步探讨。
   。 想看书来

二、《水浒传》的历史背景(4)
宋江征方腊的故事,肯定是不存在的。主要是宋江投降的时间和方腊覆灭的时间正史有详细记载,让宋江去征方腊,时间有冲突。即便朝廷有这个意思,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宋江还没出兵,方腊起义已经失败了;此外,《大宋宣和遗事》是民间艺人“讲史”的文学书,不是正统的历史书。《宋史》中分明记载着生擒方腊的将军是宋代名将韩世忠,说明平方腊战役和宋江并没有什么关系。
  《东都事略》卷十一《徽宗纪》说:“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楚州。淮南盗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这里分明说宋江投降的日子,是在方腊被擒以后的一个月,当然不可能也不需要他去征方腊了。惟一遗憾的是《东都纪事》不是“正史”,“可信度”不免要差一些。
  有人怀疑宋江投降后被杀。例如洪迈①的《夷坚乙志(六)·蔡侍郎》中说:“宣和七年,户部侍郎蔡居厚罢,知青州,以病不赴,归金陵,疽发于背,卒。未几,其所亲王生亡而复醒,见蔡受冥谴,嘱生归告其妻云:‘今只是理会郓州事。’夫人恸哭曰:‘侍郎去年帅郓时,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吾屡谏,不听也。……’”有人据此认为所杀的就是宋江等人。
  ① 洪迈(1123…1202)——宋代学者,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号容斋,博览经史百家,对宋代的掌故特别熟悉,孝宗时任端明殿学士。著有《容斋随笔》及《夷坚志》等。
  按《夷坚乙志》成书于乾道二年(1166),离宣和六年(1124)不过四十余年,尽管所述故事是道听途说,而且“冥谴”之说也荒诞不经,属于“小说家言”,不过“杀降”一事大概不是虚构的。但是时间上有出入:宋江投降,是宣和三年间事,蔡侍郎招降“梁山泺贼五百人,既而悉诛之”,是宣和六年间事。即便宋江确实是宣和三年在山东梁山泊投降的,也是另一支土匪或起义军盘踞在梁山泊,于宣和六年间投降后被杀。也有人据此推测说:宣和三年投降后的宋江,命运不会比宣和六年投降的“梁山泺贼五百人”更好。不过推测不等于就是事实,这里只能“聊备一说”而已。
  总之,宋江等人投降之后,如何结果,已经无法考证了。《聚学轩丛书》第五集第十二册的《集学轩札记》中说:“淮南盗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为张叔夜击败而降,后皆无表见,惟关胜为刘豫杀于济南。”《宋史》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刘豫降金,杀其骁将关胜。胜不从逆故也。”
  按:刘豫(1073…1146)是个投降金兵的汉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人,字彦游,元符(1100)进士。政和二年(1112)拜殿中侍御史,曾被言事者揭发他早年有偷盗行为,宋徽宗赵佶没有予以追究。但不久他又多次上奏涉及礼制局的事务,引起赵佶的不满,被降职。宣和六年(1124)出任河北提刑。金军大举入侵时,他弃官逃走。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由枢密使张悫(què确)推荐出任济南知府。当时山东到处都是抗金武装和盗贼,局势很不稳定。他要求改到江南任职,被南宋朝廷拒绝。他不得已只得上任。不久金军攻济南,济南城中有猛将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