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吴越评水浒 >

第39部分

吴越评水浒-第39部分

小说: 吴越评水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忠、周通杀猪宰羊,安排宴席,管待了几天,又引鲁智深到山前山后观看景致。
  果然是好一座桃花山:生得凶怪,四围险峻,单单只有一条路上去,四下里漫漫都是乱草。智深看了说:“果然好一个险恶去处!”住了几天,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的人,做事悭吝,只要下山,两人苦留,哪里肯住?只推说:“俺如今既然出了家,怎么落草?”李忠、周通说:“哥哥既然不肯落草,一定要去,我们明天下山,不论得到多少,尽数送给哥哥作路费。”
  第二天,山寨里宰猪杀羊,做送路宴席,安排整顿许多金银酒器,放在桌上。正要入席饮酒,只见小喽啰来报:“山下有两辆车、十几个人来了!”李忠、周通立刻点起众多小喽啰,只留下两个服侍智深饮酒。两个好汉说:“哥哥,只顾请自在吃几杯。我两个下山去取得财物来,就给哥哥送行。”吩咐之后,就引领众人下山去了。
  智深寻思:“这两个人好小气!现放着许多金银,不送给俺,却要去打劫别人的送给洒家!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情,只苦别人?洒家且叫这厮吃俺一惊!”就叫这几个服侍的小喽啰近前来筛酒吃。刚吃了两盏,跳起身来,两拳打翻两个小喽啰,就解下搭膊做一块儿捆了,嘴里都塞了些麻核桃①。取出包裹打开,没紧要的都撇了,只拿了桌上的金银酒器,都踏匾了,打在包裹里;胸前度牒袋内,藏了智真长老的书信;挎了戒刀,提了禅杖,背了衣包,走出寨来。到山后一看,都很险峻,寻思:“洒家从前山下去,一定被那厮们撞见,不如就此间乱草处滚了下去。”先把戒刀和包裹拴了,往下一丢,又把禅杖也撺落下去;〖几十斤重呢!这可不好撺!〗把身子往下只一滚,骨碌碌直滚到山脚边,并无伤损,〖从山上滚下去,居然豪发不伤,这山也不怎么险峻。〗跳起来,找到了包裹,挎了戒刀,拿了禅杖,拽开脚步就走。
  李忠、周通下到山边,正迎着那几十个人,各有器械。李忠、周通挺着枪,小喽啰一齐呐喊,抢上前来,喝一声:“咄!那客人,懂事的留下买路钱!”那客人内有一个就举着朴刀来斗李忠,一来一往,一去一回,斗了十余合,不分胜负。周通大怒,赶上前来,喝一声,众小喽啰一齐都上。那伙儿客人抵挡不住,转身就走,有那走得慢的,被搠死七八个,劫了车子财物,〖其实这一车子财物,不比那几个金银酒杯值钱少。鲁智深就是嫌他们不大方,故意做给他们看。〗唱着凯歌,慢慢地上山来。
  ① 麻核桃——关于麻核桃究竟是什么东西,历代的注家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是用粗麻绳打的结。但从上下文看,似乎应该就是核桃。——可以理解为桌子上就有核桃用来下酒。
  到山寨里一看,只见两个小喽啰在亭柱边捆做一块儿,桌子上的 金银酒器都不见了。周通解了小喽啰,问他:“那和尚哪里去了?”小喽啰说:“把我们两个打翻,捆了,卷了金银器皿,都拿去了。”周通说:“这贼秃不是好人!倒着了那厮手脚!却从哪里走了?”团团转寻找踪迹,到了后山,见一带荒草平平地都滚倒了。周通看了说:“这秃驴倒是个老贼!这样险峻的山冈,敢从这里滚下去!”李忠说:“我们赶上去问他讨,也羞那厮一场!”周通说:“罢,罢!贼去了关门,哪里去赶?──就是赶得着,也问他取不成。倘若有些不然起来,我和你两个都敌他不过,后来倒难相见了。不如罢手,后来倒好相见。〖不知道周通是否会遵守诺言,以后不再去找刘太公的麻烦。〗我们且把车子上的包裹打开,把金银缎匹分作三份儿,我和你各提一份儿,一份儿赏了众小喽啰。”〖这样分配,好像也太不公平了吧?喽啰们可是有好几百个呢!〗李忠说:“是我不合引他上山,折了你许多东西,我的这一份儿都给你吧。”周通说:“哥哥,我和你同死同生,别这样计较了。”——看官牢记话头:这李忠、周通,就在桃花山打劫。
  再说鲁智深离了桃花山,放开脚步,从早晨走到午后,约莫走了五六十里多路,肚里又饥,路上又没个打火的地方,寻思:“早起只顾贪走,不曾吃得些东西,却投哪里去好?”东观西望,猛然听得远远的有铃铎的声音。鲁智深听了说:“好了!不是寺院,就是宫观:这是风吹屋檐前铃铎①的声音。洒家且去那里投奔。”
  不是鲁智深投那个去处,有分教:半日里送了十余条性命生灵;一把火烧了有名的灵山古迹。直教:
  黄金殿上生红焰,
  碧玉堂前起黑烟。
  究竟鲁智深投什么寺观去,且听下回分解。
  ① 宫观寺院的宝塔或殿堂的四角,甚至屋檐底下,一般都挂有铃铛,风吹过会作响。
  【简评】
  这一回和下一回,都是“过场戏”,说的是鲁智深离开五台山到东京开封府这一路上所遭遇的几件事情。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再次显示鲁智深的性格,给下文一路护送林冲的义举张本;第二个是重逢在渭州分散了的李忠和史进,中间夹带引出另一个梁山好汉周通。
  第一件事情,是在桃花山下桃花村救了刘太公的女儿。小霸王周通要强娶刘太公的女儿为妻。从书中看,居然还是“入赘”。也就是说:周通不是把刘太公的女儿抢上山去,而是到刘家来做“上门女婿”的。这在强盗中可也是少见的事情。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安排,一方面是说明周通不但要老婆,还要刘太公的全部家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好安排鲁智深在“销金帐”里醉打小霸王这一场好戏。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四回(5)
第二件事情,是和李忠的再次会面。上一回书中,鲁达为了救金翠莲,向李忠借银子,李忠只拿出二两银子来,已经介绍了李忠的不大方。这一回再着力介绍一番,写他不用山上的金银送礼,却要到山下打劫,抢到多少,全部奉送。
  平心而论,李忠当年是个跑码头使枪棒卖膏药的流浪艺人,一场下来,最多不过收入几百个铜钱。能一次拿出二两银子,应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史进是个大少爷,鲁达是个做官的人,两个人都是大手大脚惯了的。他们和李忠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本来就不在一条线上。李忠后来当了强盗,银子可能不少(从他们把抢来的东西分成三份儿,两个头领各得一份儿,而那么多的喽啰,只共得一份儿,就可以看出)。但是强盗有强盗的做法:下山一抢,是多是少,都拿来送礼,也未始不是他们的“游戏规则”之一。鲁智深却咬定他这是小气吝啬,把他桌子上的金银器皿都席卷而去。比较起来,这不是比李忠的做品更加低下么?
  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分明是心中已经认定鲁智深是个好汉,是个大英雄,要用李忠的小气吝啬来烘托鲁智深的侠义高大。结果是“越描越黑”了。
  关于周通这个人物,本回书中没有交代他的来历出身;从书中的描写看,无非是个以强凌弱的土匪强盗而已。但在高元钧的山东快书中,武松从少林寺学艺回家,到东岳庙去烧香,遇见恶少“李家五虎”强抢民女,是周通和武松同时出手相救,并打死李家五虎的。他那样一写,周通就成了救人危难的侠客英雄,和这一回书中强娶刘太公独生女儿的土匪周通,形象上可就相去太远了。
  此外,鲁智深下山,是要到东京也就是开封去的。开封在五台山的正南面,当年虽然没有火车、汽车可通,但我相信一定有一条比较便捷的道路相通(例如走西路从五台山出发,经沂州、太原、长治、过黄河到郑州再到开封,这些大城市之间都有“驿道”相通;或走东路从五台山出发,经阳泉过娘子关到石家庄转邢台、邯郸、安阳到开封),绝不可能从石家庄一路往东经衡水、德州越过济南到达青州这个山东东部城市去,然后再大宽转往西南走,绕回河南开封的。
  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并不是对青州“情有独钟”(后文还有好几座“强盗山”都在青州附近),其实是作者手头没有一本地图集可以参考。出现这样的漏洞,是他那个时代作家的“无可奈何”。
  这一回书的故事安排和结构,有几个地方比较特殊。例如周通的“入赘”,就很不合乎常情。鲁智深“偷”了金银器皿一逃了之,也很不符合他的性格。
  下面是金圣叹对本回书故事结构的部分评论,可供参考:
  (鲁智深)为一女子弄出(事儿)来,直弄到五台山去做了和尚。及做了和尚弄下五台山来,又为一女子又几乎弄出(事儿)来。夫女子不女子,鲁达不知也;弄出不弄出,鲁达不知也;和尚不和尚,鲁达不知也;上山与下山,鲁达悉不知也。亦曰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如是而已矣,又乌知我是和尚,他是女儿,昔日弄出(事儿来)故上山,今日下山又弄出(事儿来)哉?
  鲁达、武松两传,作者意中却欲遥遥相对,故其叙事亦多彷佛相准。如鲁达救许多妇女,武松杀许多妇女;鲁达酒醉打金刚;武松酒醉打大虫;鲁达打死镇关西,武松杀死西门庆;鲁达瓦官寺前试禅杖,武松蜈蚣岭上试戒刀;鲁达打周通,越醉越有本事,武松打蒋门神,亦越醉越有本事;鲁达桃花山上踏匾酒器,揣了滚下山去,武松鸳鸯楼上踏匾酒器,揣了跳下城去。皆是相准而立,读者不可不知。
  要盘缠便偷酒器,要私走便滚下山去,人曰:堂堂丈夫,奈何偷了酒器滚下山去?公曰:堂堂丈夫,做什么便偷不得酒器,滚不得下山耶?益见鲁达浩浩落落。
  李和尚曰:“人说鲁智深桃花山上,窃取了李忠、周通的酒器,以为不是大丈夫所为。殊不知智深后来作佛,正在此等去。何也?率性而行,不拘小节,方是成佛作祖根基。若瞻前顾后,算一计十,几何不向假道学门风去也?”
  李贽评:智深一打镇关西,一打小霸王,两拳俱大有妙用。若曰和尚路见不平,则几失智探矣。
  王望如曰:桃花庄上救刘公女,较渭州楼上救金老女,同一心事,同一作用。坐销金帐,打得痛快;滚乱草坡,偷得燥脾。鲁智深止(只)不犯邪淫,便参上乘。那杀生、妄语、偷盗、贪酒,四条都应末减。
  又曰:鲁智深若不遇李忠,那周通受了禅杖戒刀,大仇怎肯不报?东门之役,可见是刘太公的造化,刘小姐的福气。
   。。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五回(1)
九纹龙剪径①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官寺
  话说鲁智深走过几个山坡,见一座大松林,一条山路;随着那山路走去,不到半里,抬头一看,见一所败落的寺院,铃铎被风吹响;看那山门,上面有一块旧朱红牌额,有四个金字,都模糊了,写着“瓦官之寺”②。进门又走四五十步,过一座石桥,进了寺内,就往知客寮走去。〖到底是当过和尚的,熟悉寺院里的格局。〗只见知客寮门前,大门也没了,四围壁落全无。智深寻思:“这个大寺院,怎么败落得这般模样?”走到方丈前面一看,只见满地都是燕子粪,门上一把锁锁着,锁上尽是蜘蛛网。智深把禅杖往地下一蹾,叫一声:“过往僧人来投斋。”叫了半天儿,没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