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吴越评水浒 >

第13部分

吴越评水浒-第13部分

小说: 吴越评水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例如呼延灼用铁甲连环马进攻梁山泊的时间,也正值冬令,先不说这种连环马根本就不可能上战场(只要射倒一匹,就得拖着走),就那冰封的湖面,任何马匹都无法奔跑,都要滑倒,哪儿还用得着徐宁的钩镰枪?
  有人从语言方面分析,认为《水浒传》中使用了大量山东、河南方言,据此而否定了《水浒传》是身居钱塘的施耐庵或罗贯中编写的说法。其实《水浒传》中同时也使用了大量江浙方言如“稿荐、桶盘、做人家、做羹饭”之类,何况水浒故事的来源是宋元话本,而话本的主要流行地区是河南、河北、山东,话本所使用的文学语言是当时的“官话”,也就是“首都语言”——开封方言。因此,《水浒传》中出现中原方言,不足为怪。有许多河南、山东方言语词,很可能施耐庵就是直接照抄话本底稿的。
  

六、《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7)
至于施耐庵为什么要把宋江这个“造反英雄”写成一个满口“忠义”的卑鄙小人兼投降派,下面再说。
  简短的结论:综合诸多材料来进行分析,《水浒传》并非成于一时,也不是作于一人之手;从宋代到元明清,历代都有许多俗文学家对这部小说进行过增润修饰,所以不同的版本颇多,其中施耐庵可能是第一个进行编纂加工的“总其成者”,贡献最大。从内容分析,历史、地理、气候方面的错误较多,不像熟悉历史、地理的罗贯中曾经参与编写或修改。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七、《水浒传》的两种意义(1)
《水浒传》多年来被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造反派”所喜爱,却被封建统治者所痛恶,这与它的积极主题分不开。这个积极的主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官逼民反”四个字。此外,小说中所写的杀人放火,尽管有许多场合都是非正义的,甚至是无缘无故的,但在被压迫、被压抑的草根百姓中,却能引起一种“宣泄”的快感。这是《水浒传》能够在“草民”中受欢迎的次要因素。
  作品中所写皇帝的昏聩,破落户子弟高俅的“发迹”,蔡京、童贯的狼狈为奸,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无恶不作(尽管有许多土豪恶霸在为非作歹 之后走投无路,也成了反上梁山的“好汉”),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腐朽暴露无遗地展现了出来。形象地说明了:激烈的阶级矛盾,人们被逼走投无路,是老百姓要上山做强盗、要起来造反的根本原因。
  杀贪官,老百姓绝对高兴,当然拥护;有人造反,朝廷必然震惊,肯定要镇压。
  《水浒传》就是一部描写老百姓怎么变成土匪强盗的书;从实质上说,就是一部号召人民起来反抗贪官、反抗朝廷的书。它的前半本,通过各种典型事例用形象思维来说明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朝廷和以高俅和蔡京为代表的官僚是多么的昏庸和可恶,特别是形象地通过林冲和解珍、解宝如何被诬陷迫害的生动故事指明了老百姓要想活命就只能上山当土匪,其真谛是“官逼民反”;后半部书是用生动的事例说明“造反必须彻底”,不能投降,如果投降了,就会走到“造反”的反面,第一是当了朝廷的鹰犬,去打同样是造反的弟兄;第二是兔死狗烹,最终免不了还是要被昏君和奸臣所迫害的结局。
  《水浒传》的作者非常明白:古往今来,凡是造反大业,绝不是依靠几个满口仁义道德、会念诗云子曰却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写几篇妙笔生花的诗词歌赋所能完成的。造反是真刀真枪、赤膊上阵、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勾当。尽管历史上的造反大军中都不乏几个手摇鹅毛扇、运筹于帷幄之中的谋士,就是在《水浒传》中,也还有“无用”这个假冒伪劣军师。但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真正冲锋陷阵、过关斩将的,还是要靠武将,靠英雄好汉,靠流氓无产阶级。毛泽东就说过:“勇敢分子也要利用一下嘛!我们开始打仗,靠那些流氓分子,他们不怕死。有一个时期军队要清洗流氓分子,我就不赞成。” (见1964年12月2日《中央工作座谈会纪要》)
  当丞相的,必须“寒窗苦读十年,胸罗锦绣万卷”;当武将的,“英雄不怕出身低”,哪怕你原来当过奴才讨过饭,或者是“弃暗投明”的投降将军,甚至杀过人当过强盗,只要辅佐“贤主明君”把天下打下来了,就可以封王封侯,享尽人间荣华富贵。
  因此,贯穿于整部《水浒传》中的,都是这种“会杀人者即好汉;善杀人者即英雄”的中心思想,而不论其杀人的动机与效果。不但鲁达为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是英雄,林冲为报私仇杀了陆虞候是英雄,武松为报杀兄之仇宰了奸夫淫妇、为维护黑社会势力结下冤仇杀了张都监一家十五口是英雄,连李逵这样不问青红皂白“只拣人多处排头价砍去”的杀人狂浑人也是英雄,甚至连张青、孙二娘这种不管好人坏人只要你有钱、只要你长得肥胖就杀了你做人肉馒头的“铁杆儿歹徒”也是英雄。
  这不单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革命英雄主义”格格不入,就是和武侠小说中的英雄豪杰也无法相容。——因为“侠客”的主旨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意识”,其行动的主导思想是“劫富济贫①”,是“除暴安良”,其所作所为,至少还有一个“天理人情”可讲;而《水浒》英雄的主旨是“霸意识”,其行动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更具体地说是“劫富济己”或“除暴安暴”,这里面甚至没有什么“天理人情”可讲。许多所谓的“英雄”,其实都是土匪、恶霸、黑社会头目。这种人,为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所不容。像张青和孙二娘,都是应该被杀的“铁杆儿歹徒”。他们虽然也讲“义气”,但那也是强盗土匪之间的“哥儿们义气”或“江湖义气”,与“侠意识”无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七、《水浒传》的两种意义(2)
①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劫富济贫”并不能促使社会进步。“劫富”的结果是使富人变穷人,而不能使穷人变富。这一方面是富人少穷人多,富人的财产分给穷人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一方面助长了懒汉的“不劳而获”思想,总惦着分别人的财产。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变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只有让穷人富起来,让社会上富人和中产阶级占大多数,才能改变社会面貌。历史上众多英雄豪杰十分推崇的“劫富济贫”,实际上是一种治标而不治本的错误行动。这就是目前很流行的“造反有害论”的理论根据。
  那么,是《水浒传》的作者头脑不清、观点不明、不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英雄”么?
  不是的。绝不是的。
  说到这里,似乎有必要先把“好汉”、“英雄”、“豪杰”这些词语的定义弄清楚。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好汉”的解释是:勇敢坚强的男子。例:英雄好汉。“豪杰”的解释是:才能出众的人。例:英雄豪杰。“英雄”的解释是: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例:英雄好汉。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例:人民英雄,劳动英雄。3.具有英雄的品质的。例:英雄的中国人民。
  以上解释,似乎还不太严谨,至少和我们大家心目中的看法还有一定的距离。
  第一,《水浒》一百单八条好汉中,有三条好汉是女性,不是男子。但是没有人因此说“一百零五条好汉”。可见“好汉”不仅指男子,也包括女子在内。第二,水浒人物中,谁是“勇敢坚强的男子”?武松敢打虎,鲁达敢打“镇关西”,算得上“勇敢坚强”;但是张青呢?他杀人做人肉馒头;王英呢?他杀了雇主,上山当强盗,还抢女人当“压寨夫人”,是不是也算“勇敢坚强”?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不管你是不是勇敢坚强,敢作敢为之外,还要“敢当”,才算“好汉”。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对“好汉”,不要求他分清是非善恶。哪怕他杀人放火,只要最后“敢作敢当”,押赴刑场杀头,也还是“好汉”。所以杀人犯都敢于在杀头之前喊一声“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样看来,宋江就不是“好汉”。他杀了阎婆惜,却不敢“当”。
  第二,“才能出众的人”就是“豪杰”?“才能”的概念十分宽泛,治国平天下是才能,管理一家商店也是才能,甚至会写诗词歌赋的也是才能。我们能说李白、杜甫是“豪杰”么?
  第三,关于“英雄”的第一个解释:英雄是“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就很不妥当。这里面居然不分是非善恶了。一个有才能又勇武的人,他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利用自己的才能和勇武去做坏事害人,难道也叫“英雄”?水浒人物,是用自己的才能和勇武做好事呢?还是做坏事?第二个解释:英雄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这样的解释,比较接近“英雄”的定义,但仍不够全面,而且不应该作为“第二定义”。难怪《新华词典》对“英雄”一词的解释,就作了如下调整:1。有抱负,不畏艰险强暴,为民族或先进阶级的利益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例:民族英雄、劳动英雄。2。旧指勇武过人的人。3。具有英雄品质的。例:英雄的人民。但是特别强调“先进阶级的利益”,似乎阶级偏见过于严重了。——商店失火,不顾自己去救店员的人是英雄,去救老板和小姐的,就不是英雄了?可见“阶级偏见”有多么荒谬!
  我的意见,“才能勇武过人”之类,就不用提了。有许多英雄,才能和勇武都不一定过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关键是他们有一颗是非善恶分明、肯于舍己为人的心。因此,“英雄”的定义,似乎应该偏重于“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为他人、为民族、为国家谋取利益”这样的内容。
  那么,用以上定义来衡量水浒人物,谁是好汉?谁是英雄豪杰?
  

七、《水浒传》的两种意义(3)
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心中难道没有一个“英雄豪杰”的定义和标准么?
  我觉得,要想读懂《水浒》,首先必须了解一个前提:《水浒》故事,包括《大宋宣和遗事》、元人杂剧中的许多《水浒》戏,以及《水浒传》的成书,都在元代。元代是个异族统治中原的朝代。我们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古代的皇帝,并不个个都是汉族人,对于由哪个民族来当皇帝,按今天的理论来说,自然应该一视同仁,无可厚非;但是倒退七八百年,当时的蒙古贵族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尽管他们文化不开通、生产颇落后、民族性野蛮,却视自己为高贵的民族,对一切异族,采取的都是残酷统治和血腥镇压的政策。文盲皇帝元太祖,也就是威震欧亚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被许多人吹捧为“英雄”的孛儿只斤铁木真,在射猎和血腥的仇杀中成长,嗜杀成性,视人命如草芥,把杀人和掠夺财产等同于狩猎。他以仅仅十万左右的蒙古铁骑(jì记),纵横欧亚大陆,向西一直打到了莫斯科和匈牙利,所过之处,都进行绝灭人性的野蛮屠杀,创造了战争死亡的历史最高记录(当时全世界人口不足四亿,被他直接间接杀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