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日月山河(八阿哥重生)完结+番外 >

第131部分

日月山河(八阿哥重生)完结+番外-第131部分

小说: 日月山河(八阿哥重生)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口响起应诺声,两名侍卫上前,一左一右擒住胤禟,也不知在他嘴里塞了什么,胤禟动弹不得,口中呜呜作响,被人拖了下去。

    胤俄张了张口,想为他求情,可转念一想,又闭了嘴。

    这会儿他们这四哥只怕还在气头上,老九估计一时半会也不会有大碍,还是等八哥回头亲自去劝吧。

    安定门外,隆科多正骑于马上,左手勒缰,右手持刀,盯着眼前大队人马,全身紧绷,如临大敌。

    “隆科多,是谁给你的胆子,连爷都敢拦了?!”

    十四一身戎装,脸上风尘未退,看着他冷笑道。

    他回京叙职,需得移交印信才能回来,所以没了调动大军的权限,可身边也还带了一两千人的亲兵,来势汹汹,令隆科多不敢掉以轻心。

    “奴才职责所在,还请十四爷见谅。”隆科多拱手道,“请十四爷单独进城。”

    “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爷是圣上亲封的大将军王,你一个小小的九门提督,还敢如此造次,爷就算要硬闯,你又能怎么着?”

    十四横刀立马,眼中杀气凛然。

    他带兵出征,虽没亲上阵,可见多了死人,自也练出一身剽悍之气,怎会将隆科多放在眼里,只不过顾虑他身后的佟家,还有佟家对于老爷子的意义,方才有所顾忌。

    隆科多不再答话,手心已经沁出汗来,却仍死死抓着长刀,不敢有丝毫松懈。

    先皇驾崩的消息,早在宣读完遗诏,胤禩就命人暗中将乾清宫把守起来,不能走漏一点风声,故而十四一无所知,否则早就冲杀进去,哪里还会在这儿揣度形势。

    十四本想着胤禟或博定那边会派出人马来接应,却没料到至今连一个人影也没见着,又冲进去以后,被康熙怀疑是居心叵测,不由有些焦灼难耐,胯|下战马仿佛察觉到他的情绪,也跟着不安起来。

    “十四爷……”平郡王讷尔苏驱马上前,低声探问。

    还未等他说完,远处便隐隐传来钟声。

    先是一下,再又一下。

    直至后来,竟有延绵不绝之势。

    胤祯倏地转头,望向钟声响起处,脸色煞白。

    皇帝驾崩,必撞钟数下,以示国丧,举国同哀。

    这钟声与平日报时的钟声大有不同,一听便知,故而隆科多也是大惊失色。

    “爷要进宫去瞧皇阿玛,狗奴才少拦路!”十四回过神来,咬牙狠狠道。

    此时天已蒙蒙发亮,借着微光,依稀能瞧见那张年轻的脸上扭曲狰狞的神色。

    隆科多哪里还敢放行,一挥手,后面步军统领衙门的人也跟着围上来,双方形成对峙之局。

    “冲进去!”十四不再犹豫,一声令下。

    眼见就要上演喋血宫门的戏码,忽而闻听一声高喊。

    “皇命在此,谁敢放肆!”

    十四一震,抬眼望去,只见一队人疾驰而来,为首的人面色冷肃,一反平日温和,却正是廉郡王胤禩。

    借着喊话的这一会儿功夫,胤禩已经策马奔至隆科多身前,勒绳止步,正对着十四一行。

    “皇上有旨,命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胤祯入宫觐见。”

    “胤祯何德何能,竟能劳动八哥出马!”十四嗤笑一声。

    胤禩扫视一圈,目光落在他身上,缓缓重复了一遍:“皇上有旨,命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胤祯入宫觐见。”

    “皇阿玛已经驾崩,又哪来的皇上?”十四面无表情。

    “先皇驾崩,留下遗诏,命皇四子胤禛继承大统。”

    十四愣了半晌,蓦地哈哈大笑。

    “四哥好快的动作,令十四佩服不已!”

    胤禩不理会他的嘲讽,从袖中拿出一方玉印,正是康熙平日里常用的印章,以此作为信物。“皇上口谕,宣胤祯入宫觐见。”

    十四双目通红,盯着他咬牙道:“八哥,我也敬你爱你,你就这么不待见我,非得看着我死吗?”

    胤禩暗叹一声:“十四弟言重了,你凯旋而归,本该盛大相迎,可如今先皇驾崩,诸事需要料理,故而只有我出来接你,随我进去给皇阿玛磕头请安吧。”

    十四沉默不语,晨风扬起他的衣袍边角,带起猎猎声响。

    他若就此下马进宫,意味着就此认输,接受胤禛即位的结果。

    若是抗旨不遵,则成王败寇,只怕就算留下一条命,也要被圈禁到死,不得自由。

    “新皇即位,大局已定,我携皇上口谕而来,尔等还不跪拜相迎,是想造反不成?”胤禩也不逼他,转而扫过他身后的人,一字一顿道。

    讷尔苏一个激灵,看着十四毫无反应的沉默身影,又思及九阿哥那边至今毫无动静,怕是大势已去,再挣扎也是徒劳,反倒落下罪名,惹来祸患罢了。

    这么一想,他暗自苦笑,下马跪倒在地。

    “奴才接旨。”

    他这一跪,后面不知所措的人马,仿佛一下子有了依凭,纷纷跟着下马,跪成一片。

    余下十四一人独坐马上,分外显眼。

    他从小到大,备受宠爱,一帆风顺,既无哥哥们被皇阿玛猜忌的历程,又无须战战兢兢看着他人脸色,更不曾如胤祥一般被圈禁十年,磨尽锐气。

    在他身上,有的只是骄傲,属于天家的骄傲。

    他曾踌躇满志,壮怀激烈,想着凯旋归来,皇阿玛龙心大悦,从此荣宠更上一层,指不定老爷子百年之后,遗诏上就有他的名字。

    可惜,千算万算,一朝出走,回来已是风云变幻,改朝易代。

    原是成竹在胸,胜券在握,转眼却满盘皆输,面目全非,让他如何甘心。

    如何甘心?

    胤祯抬眼望向天际,此时云层之间慢慢分开,露出一道金色光芒,恰如预示着新朝代的来临,也宣告着自己的失败。

    愤怒,不甘,哀恸,自他的脸上一一闪过。

    最后,归于沉寂。

    下马,拂袖,跪倒。

    “臣弟接旨。”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六,康熙帝崩,皇四子胤禛继,年号雍正。

    ————————

    皇帝驾崩当天,是小殓,除了撞钟以示国哀之外,还要为大行皇帝穿衣戴帽,以便收殓入棺,皇子皇孙则要戴孝。

    次日则是大殓,要将皇帝移入梓宫,还要让诸王大臣,宗室百官前来跪拜瞻仰,之后停灵于乾清宫,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家眷,皆要进行斋戒,二十七日内不得除服,不得嫁娶,百日内不得作乐。

    满人入关后,推崇以孝治天下,对这些礼节看得极重,兼之又是皇帝大行,更不能出半分差错,这么数十天下来,人人已是双目红肿,喉咙沙哑,好点的也就是精神差些,下巴长了一圈胡渣,年纪大些的老臣,有些捱不住的,当场就随着先皇去了。

    胤禛个性要强,又是想着以身作则,不落下让人话柄的机会,纵然他身体强健,也熬不住这么折腾,脸色苍白不说,双眼也凹陷进去,看起来颇为惊心。

    “臣弟拜见皇上。”

    胤禛放下奏折,起身去扶跪着的人,不悦道:“不是说过让你不要这么喊吗?”

    “礼不可废。”胤禩苦笑。“十三弟已被放了出来,如今正在慢慢熟悉兵部事宜,毕竟也有十余年未曾接触了,怕是一时之间不甚熟稔。”

    “你办事,我放心。”

    胤禛握住他明显消瘦的手,没有自称朕,反而低声道:“外人面前,倒也罢了,只有你我二人的时候,你就不能喊我一声四哥吗?”

    不待胤禩说话,胤禛又黯然一笑:“我也知道,当了皇帝,他们个个都避如蛇蝎,动辄跪拜,但是连你也要这么对我吗,四哥这辈子在乎的人,也就是你而……”

    已字还未出口,便被一只手掩住。

    “皇上乃九五之尊,岂可说这样的话?”那人灼灼的目光钉在自己身上,胤禩被看得周身不自在,只得屈服。

    “四哥……”他有些无可奈何,这人分明半刻之前面对诸臣,还是冷厉肃穆的模样。

    苦肉计生效,胤禛转嗔为喜。“这就对了,你若私底下再喊我皇上,这帐少不得等以后我们再一块算。”

    他说得隐晦,胤禩却听出弦外之音,禁不住瞪了他一眼,又见他神色憔悴,苦中作乐,终是叹道:“四哥日理万机,又要料理丧事,还请多加保重,这江山社稷,可都指望着您一人了。”

    胤禛低低一笑:“也只有你会这么对我说。”

    胤禩知他所想,便安慰道:“方才我进来时,苏公公还让我多劝劝你,除了他,还有四嫂呢,四哥身边,可不缺真心待你的人。”

    先前梁九功暗中给胤禟等人递信,为的是保住自己的地位,结果到头来却错投了主子,胤禛念他伺候先帝数十年,战战兢兢,没出过差错,本想遣他将来去给先帝守陵,但兴许是梁九功自个儿心里害怕,当天夜里就悬梁死了,新上任的御前总管,便是原先那雍王府里的管家,胤禩方才所说的苏公公苏培盛。

    胤禛面色一柔,正想说什么,却听得外面传来苏培盛急促的声音。

    “万岁爷,奴才有要事相禀。”

    胤禩随即抽出手来,整了整衣裳,垂首肃立,胤禛笑睨了他一眼,方道:“进来。”

    苏培盛急火火走了进来,趋前几步,看了看胤禩,欲言又止。

    胤禩见状正想告退,胤禛却道:“八爷不是外人,但说无妨。”

    能得咱这位主子说一句不是外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苏培盛虽知这两位爷自在潜邸就交情甚好,可如今一位当了皇上,却还相处融洽,就更让人欣羡了。

    杂七杂八的念头在心里一闪而过,他应了一声,忙低声道:“永和宫那边现下正闹着……连皇后娘娘也被赶了出来呢!”

    那拉氏都被赶了出来,这事闹得估计还不小,先皇刚刚驾崩,新皇生母就开闹,想来想去,只怕也就是与十四有关。

    胤禛心念电转,脸色已是沉了下来。


劝 告


    依照礼制,皇太后本应移居慈宁宫,但德妃只说永和宫自己居住多年,不舍别居,故而执意不肯,胤禛无法,只好由得她去,将永和宫依制改为太后寝宫,让皇后嫔妃等内命妇在此请安见礼。

    此时的永和宫内静寂无声,宫人都被遣了出来,就连皇后那拉氏也站在门口踟蹰不前,双手交握,面色尴尬。

    胤禛二人赶至时,看到的便是这么一幕。

    那拉氏见到他们,脸上立时露出如获大赦的表情,疾走几步上前见礼。

    胤禩也忙向那拉氏行礼。

    “里面如何了?”胤禛匆匆便问。

    那拉氏面有难色。“这会儿怕是皇额娘心情不大痛快……”

    胤禛皱眉,隐隐猜到端倪。“怎么回事?”

    她苦笑道:“因着九弟和十四弟的事,问臣妾何时放人,臣妾只说自己身在后宫,这些朝廷大事一概不知,但皇上待手足亲厚,劝皇额娘放宽心,但皇额娘说……”

    胤禛沉下脸色:“说什么?”

    “说皇上不肯放了他们二人,所以大发脾气,将臣妾赶了出来。”

    事实上乌雅氏说的是,皇上坐稳了皇位,自然要赶尽杀绝,刻薄兄弟。

    但这种诛心之言,说出来只会让原本就脆弱的母子关系雪上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