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红尘未央 >

第21部分

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红尘未央-第21部分

小说: 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红尘未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吧?”
  提及战事,东方烨不由得眉头深锁,半晌,方叹道:“此次战事非以往可比,不仅东疆外异族聚集了大队人马,就连北疆外的异族也先行挑起了战火。如今北疆守军已折损了三位小将,战死的士兵更是多达一万之数。好在镇北大将军即时下令封锁消息,又快马密传战报给皇上。若不然,消息一旦传进来,民心必然大乱。皇上就是想收拾残局,也要很费一番工夫了。”
  
  四面边疆,两面受敌,战事之紧急重大,凤舞心清肚明。想到刚才在轩外撞见易子轩,凤舞不由得心里一沉,颤声问道:“女儿刚才在轩外见到了易副将,难道皇上真的下令命二哥出征?”
  东方烨知道正厢内已再无第四人,正厢外又有华嬷嬷看守,也就如实回道:“因为太子身在东疆,镇东大将军又已年近六十,故皇上命西仁公和他家二位公子率十万精兵前往东疆助战。至于北疆,皇上则派了易子轩和晨儿,另有三位小将随行,同样是精兵十万。圣上明日早朝下召,到时战事也就不再是秘闻了。至于两队征军,则于三日后起程。”
  天太君在旁叹道:“边疆守军本就是十万精兵的编制,待征军到达后,东北两疆就各有近二十万的将士。单从兵力而言,可说是敌寡我众,胜算还是非常大的。不过东北两疆沉寂了近二十年,突然先后发动战事,可见是谋划万全。若想击溃敌军,倒也不是易事。”
  
  东方烨见天太君满面愁思,凤舞又忧心忡忡,只得先温言安抚天太君道:“母亲不必太过忧心。这几日在宫里,皇上已将两疆战事布置了十之八…九。待征军抵达边疆,两疆正式开战后,儿子也会日夜随在皇上身旁,根据战报即时分析布置的。以儿子看来,两疆之战虽然都凶险,却还是很有胜算的。”
  话落,又嘱咐凤舞道:“征军起程后,为父就要入宫伴驾,直到两疆战事平息,方可回府。为父不在的日子里,你要替为父和你二哥在你祖母身旁尽孝,常劝解你祖母勿忧国事。府外传扬的任何消息,都不要轻意相信,万事有为父在,勿需担忧。”
  凤舞苦叹着点了点头,又强言欢笑道:“只要有父亲和三位哥哥在,舞儿就没有怕的。父亲大可全心于朝政国事,不必担忧家中诸事。有祖母和连珠姨在,府内必然万事太平。”
  
  天太君、连珠夫人和席氏、凤舞的手腕,东方烨心里清楚,安心的点了点头,方起身向天太君请辞道:“易小将还在书楼等着,儿子就先过去了。待送走了易小将,儿子就让晨儿去安信伯府接他媳妇回来。这再有四日,晨儿就要远征了,他媳妇又有了身孕,小夫妻也该多聚聚。”
  想到刚怀上身孕,就要送夫远征的凌氏,天太君不免一阵心疼,却只得无奈苦叹道:“也好,只是苦了晨儿媳妇了。对了,你忙完了,也去竹阁坐坐。自李氏怀了身孕,你还没有去看过她,也别太冷落了人家,到底怀的是咱们东方家的子嗣。”
  东方烨随意应了一声,又安抚了天太君几句,又叮嘱了凤舞一番,方转身出了正厢,坐上小轿,往书楼赶去。
  
  *****************************************************************
  
  东暖阁里,东方烨走后,凤舞就扶着天太君回了西暖阁。
  见天太君疲惫的歪在炕榻上,凤舞亲自倒了温茶奉上,并柔声劝慰道:“祖母也别太过忧心了,有父亲和大哥在,不会有事的。”
  这话劝的虽是天太君,说服的却是她自己。战场是英雄冢,踏入却不得走出者,比比皆是。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场血战撕杀下来,谁是功成将?谁又万骨枯?
  
  想到这里,那双深邃的眼眸又不禁在凤舞眼前一闪而过。
  易子轩,传说中十五岁从军,一直驻守南疆,战场上出生入死,打拼到如今的正五品武官,想来经过的战事绝不止十数次。
  正是因为有了他那样的将士日夜驻守边疆,不容外族侵犯一步,大秦子民才能安居乐业、永享太平,她们这些权贵世家的女眷也才能锦衣玉食的虚耗光阴。
  也正是因为他们用血和性命,在战场上无畏的拼杀,才换来了如今歌舞升平的大秦盛世。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揭晓了男主的全名——易子轩。
自从知道了男篮的易建联,就一直很想写一个易姓的男主,今日终于实现了。
同人新坑连载:
且看十六岁的花季女主,冠上“手冢”的姓氏,所过的早婚生活……求支持!求包养
作者专栏:求收藏!求包养!




☆、第二十章    一兴一衰

  
  易子轩和东方晨率军与北疆外异族开战不久,西仁公也率军抵达了东疆,点燃了那硝烟弥漫的战火。
  军况战报一日接一日的快马送进京华,而京华城乃至整个大秦朝的百姓们,都提心关注着两疆战事,期盼着胜利的捷报传来。
  
  就这样,在整个大秦朝上下同心的期盼下,两疆的战事已持续了近三个月,却仍未传来大获全胜的喜讯。
  这让大秦子民们也无心再如往年一般,热闹欢喜的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
  
  忘忧轩的小轿冒雪进了佛光轩,随行的韦嬷嬷亲自掀起轿帘,将凤舞从轿里扶了出来。
  青鸢先行步上正厢的台阶,轻轻敲了敲门后,对开门迎出来的双喜,笑道:“大姑娘备了汤点夜食,赶过来陪老太君守夜。”
  
  双喜听罢,欢喜的敞开了正厢大门,一面让双福进西暖阁去回禀,一面笑嘻嘻的迎出来,对正迈上台阶的凤舞,笑道:“大姑娘来得正是时候,大奶奶和二奶奶正在里面陪着老太君说话,刚想派人去请大姑娘来过,没想到大姑娘倒自行来了。”
  凤舞听说席氏和凌氏也在里面,笑着点了点头,扶着韦嬷嬷和青鸢迈步进了正厢,身后紧跟着手捧食盒的红袖和黄莺。
  
  双喜则安排忘忧轩抬轿的四个小丫头进南厢歇息、取暖,然后才又赶回了正厢,严严实实的关上正厢大门,放下了暖厚的门帘。
  双福拉着她边往东暖阁里走,边笑道:“大姑娘行事就是周到,还给咱们下面伏侍的人备了夜食。老太君说她们说话,不让咱们在跟前伺候,叫咱们去东暖阁说话、守夜。”
  双喜闻言,喜上眉梢,笑眯眯的跟着双福进了东暖阁。
  
  再说西暖阁里,凤舞脱了雪靴,上了炕榻,挨着天太君的身边坐下,将炕桌上摆着一盅炖小牛肉往凌氏面前推了推,笑道:“这小牛肉最是补身,乔妈妈炖得也熟烂,二嫂如今是双身子,很该多吃一些。”
  凌氏怀着孩子,又没有断过滋补之品,可因为一心惦念着远在北疆征战的东方晨,不免有些茶饭不思、安寝不宁。那肚子虽然已有些显鼓,可身子却单薄了下来,面容看着也有些憔悴。
  
  听了凤舞的关切之言,凌氏强挤笑颜,点头道:“忘忧轩小厨房出来的饭菜汤点最是美味可口,我心里已惦记了许久,今晚倒正好解些肚子里的馋虫。”
  席氏也在旁凑趣道:“大妹妹孝顺祖母,倒让我和二婶婶跟着沾光了。”
  
  天太君慈爱的握着凤舞的手,轻轻拍了拍,笑问道:“这大晚上的下着雪,你不在忘忧轩里老实的躲雪,怎么想起过来瞧老婆子了?”
  凤舞撒娇的窝进天太君的怀里,好笑道:“今天是大年三十,父亲和大哥要在宫里陪伴皇上,不能在祖母面前尽孝,三哥又要带着侍卫队紧守东阳公府,也陪不了祖母,我当女儿和妹妹的,自然要替父兄们多多孝顺祖母才是。”
  
  提起两疆战事,天太君不禁皱眉苦叹道:“也不知道两疆战事何时才能平息,希望不要耽搁了你六月里的及笄礼才好。”
  凤舞边为天太君和席氏、凌氏布菜,边笑道:“因为两疆的战事,祖母连寿宴都没有办,孙女的及笄礼又何足挂齿。”
  席氏不以为然的笑道:“大妹妹这话错了,及笄礼对咱们女子而言,可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大妹妹是御封的郡主,又是咱们东阳公府的嫡长女,及笄礼要隆重大办才行。”
  
  正说着,忽听得敲门声响起。众人忙收了声,侧耳听着双福去开了门,接着就听见她在堂屋里扬声回禀道:“老太君、大奶奶、二奶奶、大姑娘,三爷进来了。”
  话落,果见东方昊一脸喜色的掀帘走了进来。
  
  不等众人张口寻问,东方昊已先行笑禀道:“祖母,天大的喜事,北疆大捷了。大哥派人从宫里送了消息回来,说是北疆大获全胜,疆外异族送了降书。易兄和二哥已在整军,特请皇上派使臣过去签订停战议和书。这样看来,最迟二月里,易兄和二哥就可以班师回朝了。”
  天太君等四人闻言,都是又惊又喜,脸上的笑颜藏也藏不住。在旁伏侍的华嬷嬷和韦嬷嬷,则笑着连声向天太君和席氏、凌氏、凤舞道喜。
  
  席氏更是握住身旁凌氏的手,笑贺道:“二婶婶这下可以放心养胎了。二叔叔这次打了胜仗,待班师回朝,皇上定会大加封赏。到时候,二婶婶身上的诰命,也要跟着提升了。”
  凌氏已是喜极而泣,边用帕子拭泪,边哽咽着笑道:“诰命乃是身外之物,只要二爷能平安回来,我也就再没有别的想头了。”
  说着,又轻抚着已有些显怀的肚子,轻声喃语道:“咱们娘俩可是终于盼到头了。”
  
  *****************************************************************
  
  北疆大捷,振奋了大秦子民的心,也安抚了大秦子民的忧慌,让新年的喜悦氛围越加浓郁起来。
  只可惜,好景不长。
  大年初三,东疆也快马送来了军况战报。此次军报与以往不同,并非出自西仁公手笔,而是由太子亲笔书写。
  
  军报内容简说,只有三点:一是西仁公与谢家大爷战死杀场,太子与谢家二爷均受重伤;二是东疆二十万精兵已折损六万,另有近两万重伤;三是请秦明帝再派精兵强装支援。
  这份军报,给了因为北疆大捷,而精神略有松懈的秦明帝和东方烨,一次迎头的痛击。
  
  太子乃大秦储君,受伤并非儿戏,何况还是重伤。吓得皇后哭着求秦明帝下旨,速召太子回京华养伤。
  只是,东疆战事打到这一步,召太子回京华已是不可能之事。秦明帝身为一国之君,比起太子的安危,他自然更看重战事的胜败。
  于是,秦明帝一旨急召下到北疆,命易子轩和东方晨三日内整军十万,速赶往东疆助战。同时,下旨封东方景为议和使臣,前往北疆签订停战议和书。
  
  半月后,西仁公和谢大爷的遗体,以及重伤的谢二爷,被一千精兵护送回京华。秦明帝在东方烨的陪同下,率文武百官于京华正门迎接。
  早已挂丧设堂的西仁公府正门大开,谢太君和谢夫人均着素衣银饰,率府内一干女眷下仆迎接西仁公和谢大爷、谢二爷回府。
  陪同迎接的,还有早已抵达西仁公府的天太君、高夫人和席氏、凤舞。
  
  当日,秦明帝下旨,追封西仁公为超品护国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