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 >

第47部分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第47部分

小说: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母腰杆挺得笔直地“嗯”了一声。再无其他的话。

    窦昭从前听崔大的媳妇说过,祖母刚到田庄的时候,说什么话的都有。崔家的人为祖母抱不平,祖母却把人给拦住了,还说“咱们都做了,还不让人家说说”,态度坦然。既不对那些巴结奉承她的人另眼相看,也不对那些说过她坏话的人刻意为难。好坏全凭谁的庄稼种得好,时间长了,有时候年成不好,祖母还会减免了他们的租子,哪家孩子想读书,她会出钱资助;哪家的孩子想找个铺子当学徒,她也会想办法安排。祖母渐渐赢得了这些人的尊敬。后来崔家和田庄上的一些人最终决定跟着前途未明的窦昭去京都,完全是看在祖母的份上。认真地说起来,窦昭是受了祖母余荫的。

    上山打鸟,下河摸鱼。

    明媚的五月,窦昭把记忆中的田庄生活重温了一遍。

    可她到底不是那个懵懂的孩子了,不过两三天的功夫,就累得动动胳膊都全身酸痛。

    妥娘急得直问祖母:“怎么办?”

    “多动动就好了。”祖母笑道,“她这是动少了。”然后拉了窦昭,“走,和我去给瓜秧抓虫去。”

    窦昭不想去。

    妥娘自然是护着她。

    祖母笑道:“她是姑娘家,现在不好好劳作,这身子骨怎么能长得结实?以后怎么生儿育女?你看那富户人家的小姐,那么多难产死的,就是因为怀了孩子就不动,生怕有个三长两短的损了子嗣,结果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你再看我们庄户人家,有几个难产的,只有养不活的!”说到这里,祖母无限唏嘘。

    窦昭想起自己的前世……还真就像祖母说的,身体虽然受了损伤,却没有因此而香消玉殒。

    人生重来一次,若不好好地珍惜,前一世的优势未必就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到你的身上。而你若是因此而错估了自己,将是件很可怕的事。

    她挣扎着从炕上起来,有气无力地道:“我跟着您去捉虫。”

    祖母满意地笑。

    妥娘、海棠、秋葵、茉莉、萱草,还有祖母的那个仆妇,就是那个扶祖母下马车的红姑,像串粽子似的跟在她们的身后。

    她们这次是去捉样子最好看的青虫。

    海棠几个吓得尖声厉叫,就是妥娘,也脸色大变。

    窦昭咯咯地笑,找了双筷子,见着一个逮一个,不一会就装了满满一碟子青虫。

    她吓唬海棠:“等会用油炸了吃!”

    海棠扶着墙狂吐起来。

    祖母呵呵地笑,喝斥窦昭:“再不许说这样的话。”

    红姑却赞道:“真不愧是东家的孙女。”

    祖母脸一沉,道:“这次我就当是没听见,要是再让我听见这样的话,你就回自己家去吧!”

    红姑吓得脸色发白。

    祖母道:“没有规矩怎么能成方圆!四小姐年纪还小,你们说什么,她就以为是什么,等她回到窦家。说法又不一样,你让她听谁的?只会苦了孩子。”她说着,声音渐渐低了下去,“而且她祖父一直嫌弃她父亲出身不好,她若是再出什么差错,只会让她祖父更嫌弃她父亲。”

    “东家,都是我不好。”红姑说着,曲膝就要跪下去请罪。

    祖母一把携起她:“我也不过是窦家的一个小妾罢了,和你半两对八斤,你也不用这样。只是以后说话要小心点。”

    红姑连连点头:“我知道了。”

    窦昭看着,想起了窦明。

    同样的一件事,祖母和王映雪的反应截然不同。

    前世。她一直觉得窦明比她幸福。

    这一世,她重新审视自己,第一次觉得自己比窦明幸福。

    前世,窦明有个处处维护她的母亲,只要她想。王映雪就会为她争取,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和作出怎样的牺牲,却养成了窦明飞扬跋扈的性格,可一旦失去了王映雪的庇护,她除了大嚷大叫,乱发脾气。什么也不会,好好的一桩姻缘,被她弄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她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知道一味地指责别人。

    自己虽然没有了母亲,却有个疼爱她的祖母。用最朴实方法,言传身教地影响着她的人生。让她能在逆境中不绝望,在顺境中不骄傲。学会了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去争取幸福。

    她不由深深地吸了口气。

    顿时心中再无怨怼。

    甚至有些感激送她来田庄的父亲。

    前一世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她都因此而得益。

    突然间,窦昭心中涌起海阔天高的云舒云卷。

    她诚心地跪在小小的观世音神龛前,衷心地感谢她对自己的眷顾。

    一旁的海棠就小声地问着妥娘:“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声音带着哭腔。

    妥娘狠狠地瞪了她一眼:“你想回去,我明天就跟崔姨奶奶说,把你一个人送回去。”

    海棠畏缩在旁边不敢说话。

    窦昭忍俊不禁。

    她已经见过前世帮着自己管田庄的崔大了,还没有见到后来济宁侯府鼎鼎大名的回事处管事、号称“百事通”的崔十三,还有帮她管铺子,原名叫赵狗剩,后来改名叫赵良璧的大管事,贴身的大丫鬟甘露、素绢……

    但这些都不急。

    窦昭在想妥娘的婚事。

    前世,妥娘被卖到了一户姓李的人家做媳妇,男的比她大十多岁,是个残疾。妥娘嫁过去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又三年,村里走瘟疫,丈夫和孩子都死了,婆婆说她克夫,要卖了她。

    她连夜逃了出来,想到窦家讨口饭吃。

    走了一年,她才走到真定,听到的,全是关于母亲不好的流言。

    她这才愤然找到了自己。

    也是因为这样,她身体亏损得太厉害,三十七岁就病逝了。

    这一世,妥娘留在了窦家,还改了个文雅的名字叫“素馨”。

    可翻过了年,她已经二十岁了。

    在窦家,这个年纪早就应该嫁了,但因为是自己最喜欢的大丫鬟,家里的长辈都装作不知道似的,任她默默地在自己身边服侍。

    窦昭拜托祖母:“您帮妥娘找个人家吧?玉馨都嫁了。”

    祖母哈哈地笑,说她“人小鬼大”。

    这就是祖母和窦家那些人的区别。

    如果是窦家的人,恐怕第一句就会问她“是谁让你说的这话”。

    祖母从不恶意地去猜测别人的心思,她觉得,就算是妥娘的意思,妥娘的这种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应该给于重视。

    ※

    姊妹们,看粉红票,知道你们又给我布置作业了……O(∩_∩)O~

    然后给大家请个假,晚上要去大伯家团年,时间自己掌握不了,晚上的更新可能会推迟,当然,最好是能及时赶回来。还请大家理解,明天早上起来看书吧。

    最后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蛇年顺利,万事大吉!

    ※

全文 第五十四章 旧人

    祖母观察了妥娘一段时间,见妥娘人为忠厚老实,心里生出几分喜欢,倒真心想为她说门好亲事。因而没事的时候就带着窦昭在村里转悠,会到适龄的小伙子不免会多看两眼,多问两句,没几天,村里的人就说,窦家七爷托了祖母给他找个实诚可靠的随从,祖母和窦昭再出门的时候,就会不时遇到带了儿子和她们偶遇的人。

    祖母啼笑皆非,却又不好说是为什么,只好不停地解释“没有这回事,没有这回事”。

    大家自然是不相信的。

    就在这个时候,窦明遇到了赵良璧。

    赵家和崔家是亲戚,可具体是什么具体,她从来没有弄清楚过。

    那天,他们正在院子里用晚膳,赵良璧的父亲双手拢袖,佝偻着身子,慢悠悠地走进了院子,八岁的赵良璧,垂着头,怏怏地跟在父亲身后。

    “他大姑,”赵良璧的父亲远远的就站在了那里,黑瘦的脸上挤出略带殷勤的笑容,“您吃饭呢?”赵良璧则蹲在了门口。

    祖母忙放下了碗,喊了声“三哥”,热情地招呼他:“吃过饭没有?添点吧!”然后喊了丫鬟端凳子,添碗筷。

    赵良璧的父亲连连摇手:“我们已经吃过了,已经吃过了!”然后望着窦昭道,“这是四小姐吧?长得可真是白净,像年画上的人似的。”

    祖母呵呵地笑,吩咐丫鬟上茶点。

    赵良璧的父亲就冲着赵良璧吼道:“狗东西,蹲在那里做怎?还不快过来给四小姐和你大姑磕头!”

    赵良璧阴着张脸走了过来。

    “这是?”祖母困惑地望着赵良璧的父亲。

    “他大姑,”赵良璧的父亲讪讪然笑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您也知道,我那婆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有三百六十天躺在床上,庄稼地里的那点收成还不够她吃药的。狗剩,我们实在是养不活了。听说窦七爷要找随从……”他满脸恳切地望着祖母。

    祖母愣住。

    窦昭也愣住。

    上一世,赵良璧在她十岁的时候才出现。那时候,赵良璧的母亲病逝,赵良璧的父亲决定和人到福建去做木工,把十三岁的赵良璧托付给了祖母,赵良璧九岁的妹妹则送人做了童养媳……这一世,因为妥娘的缘故。他提前五年出现在了田庄。

    命运会不会因此而被改变呢?

    窦昭思忖着。

    就听见赵良璧的父亲吞吞吐吐地道:“我也知道,狗剩这样子,又没长相。又没人才,窦七爷肯定是瞧不上眼的,可看在我们是亲戚的份上,您就帮着说句话吧……”

    他的一句话还没有说话,别别扭扭地站在旁边的赵良璧已大声地道:“爹。我跟您说过多少回了,越是亲戚,大姑越不会把人介绍到窦家去的,您怎么就是听不进去……”

    赵良璧的父亲非常生气地踹了他一脚:“大人说话,小孩子一边呆着去。”又换了脸讨好的笑脸对祖母道:“他大姑,您别听这小子胡说八道。我知道。您是怕有说您占了窦家的便宜……”

    “大姑,”被踹到一旁的赵良璧高声打断了父亲的话,“我爹养活不了我的。你把我留在田庄吧?我什么活都能干,您给碗饭吃就行了。”

    父亲怒视着儿子,儿子毫不示弱地瞪着父亲。

    祖母笑起来,道:“三哥,您要是信得过我。就把孩子交给我好了。到窦家当差肯定是不行的,但能管吃饱穿暖。”

    赵良璧的父亲还要说什么。赵良璧已大声应“好”。

    祖母快刀斩乱麻,安排赵良璧父子下去歇了,又吩咐红姑:“三哥他们肯定还没有用晚膳,寿姑在我这里,我怕她嫌三哥他们脏,也没敢留他们吃饭。你这就去厨房给他们做一大碗肉片面,肉片要多,七分肥三分瘦,厚厚的码在面上,知道了吗?”

    红姑笑着点头,去了厨房。

    第二天一大早,赵良璧的父亲提着祖母给的一篮子烙饼回家去了,赵良璧不用人吩咐就把院子前前后后都扫了个干干净净,放下扫帚,又去割草喂马。

    窦昭在屋里练字,心里却想着崔十三。

    回事处,只有公卿之家才有这样一个地方,专司各府的应酬和平时的迎来送往。若是官宦人家,则由经年的幕僚负责,而官宦人家的幕僚,多是落第的秀才或是举人……如果这一世她没有嫁入济宁侯府,崔十三的前程又在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