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六宫无妃 >

第573部分

六宫无妃-第573部分

小说: 六宫无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外,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众人应声望去,大吃一惊。

  站在门口之人,一身皇冠龙袍,高大挺拔,威严端肃。众人记忆里,他醉醺醺的气质,微微发福的身形,忽然都不见了——他站在那里,那么精神,那么威武,腰上悬挂着宝刀,脚上是战靴,仿佛每走一步,都会地动山摇。

  此时,他的手按在刀鞘上,手也那么用力,能看到骨节上的青筋,鲜明,充满了一种力量。

  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鲜卑勇士。

  在他的血液里奔流的,完全是勇悍。

  仿佛祖先的遗传基因,完全复活了。

  众人不敢置信,一个个揉着自己的眼睛,仿佛当年金戈铁马的罗迦复活——

  但是,那不是罗迦,是弘文帝!

  在他的身边,是几名鲜衣怒马的侍卫,旁边,是贾秀、高允等老臣。

  “暴毙”的皇帝,竟然好端端地站了起来。

  一屋子的人,目光落在那具漆黑的棺材之上。之前,正是“先帝”的棺材,给源贺、陆泰等人造成了压迫性的心理。

  此时,棺材旁边,一地的暗红。那是乙浑的胸口出来的血。

  仿佛活祭了这具空棺材。

  此时,弘文帝竟然活生生地站在原地。

  跟他们所认识的弘文帝,截然不同。

  “天啦!”

  众人步步往后退。

  不知是谁低呼:“陛下……是人还是鬼……”

  是京兆王的低斥:“你们胡说什么?这世道哪有鬼?”

  众人顿时醒悟,但觉弘文帝的目光也变了,再也不是昔日莺歌燕舞的昏庸而平淡,再也不是昔日碌碌无为的茫然黯淡。此刻,他的目光那么森严,竟然莫可逼视——那是真正的九五之尊,是皇权在握,是把握了全局之后的强者风范!

  王者风范2

  就连东阳王等,也不曾见过他这样的神情!一个个心里都很凛然,如他这般的年岁,能够隐藏这么久,这么深!都不像鲜卑人的性子了。这令他们想起那些老谋深算的汉人。

  腹黑如斯!

  就如一把隐藏很久的利器,终于出鞘!

  这才是真正的韬光养晦。

  之前,竟然没有任何人看出来。

  弘文帝一挥手,十几名侍卫抢上来,立即将棺材抬出去。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

  源贺等腿一软,立即跪了下去,不停地叩头:“参见陛下”。

  京兆王也跪了下去:“参见陛下。”

  东阳王等等,统统都跪了下去。

  议事厅里,黑压压的一片,所有的文臣武将,对于新登基的弘文帝,从未表现出如此的敬畏,如此的服从!

  弘文帝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看着那些匍匐在自己脚下的,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臣们。

  尤其是王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连他相伴了二三十年的太子,也不曾见过这样的目光——那么陌生!

  陌生得他都不认识了。

  他本是被踩在地上的,此时,不停挣扎,老泪纵横:“皇上……您没死?老奴真是太开心了……”

  弘文帝的目光扫过他的面孔,谁都看不出他的喜怒哀乐。

  王琚怯怯地低下头去。

  作为皇帝身边的大内总管,竟然被人收买了下毒,他也深知自己是有死无生了。

  唯有陆泰还站着,又惊又喜,大张着嘴巴,看看棺材,又看看弘文帝:“天啦,陛下您……您没有死……”

  弘文帝的目光看向陆泰。

  仿佛一把利剑射来,陆泰猛地跪了下去:“陛下饶命!陛下饶命!臣等都是受了乙浑这厮蛊惑……”

  弘文帝一拂袖子,龙行虎步。

  居中,是一把硕大的椅子。

  王者归来3

  那椅子一直是空着的,就连之前主持大局的京兆王都没坐下去。此时,众人方明白,为何京兆王之前会是那么谦虚的语气了。

  所有人都跪在地上,气氛忽然变得那么肃穆。

  每个人的心跳都是咚咚咚的,尤其是护驾有功的大臣们,一个个都喜气洋洋。尤其是李奕,他不经意地看着弘文帝,心里无比欣喜,自己昔日果然没有跟错人。

  弘文帝,终于走出了他雄主的第一步。

  如此漂亮的一个翻身仗。

  但是,一些鲜卑老臣们,却暗自交换着眼色,怯怯的,惴惴的。那是一种奇怪的心情——他们昔日曾经以为的一只羊,忽然变成了狼。

  但是,他们宰杀羊,却只能匍匐在狼的面前。

  草原法则出来的人,最懂得这个道理。

  一边是得意洋洋的汉臣,一边是垂头丧气的鲜卑老贵族们。但是,总体是非常欢喜的,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一场大规模的血腥政变,将北国毁了。

  弘文帝居中,却不坐,先看着芳菲。

  满屋子的文臣武将,只看到她一个人。

  那是一种内心踊跃着的冲动,微妙的激动,几乎要冲破胸口——自己和她的命运,永远是牵连在一起的。

  太子府时如此。

  生死存亡的现在,更是如此。

  甚至,他走过的时候,几乎碰到她的手——那是一种微妙的情绪,他差点碰到,却不经意地,保持着任何人都看不出来的距离,那是一种亲昵的距离,刻意的保护,却毫不掩饰自己跳跃的心事,连自己都不想再次隐瞒了——0

  再也不想隐瞒自己了!

  但是,那么轻微。轻微得连她都没感觉出来。

  她就站在自己的对面,眼神那么明亮,仿佛一小簇属于战士的火焰在她的眼睛里燃烧。

  他的眼里,也燃烧着这样一簇胜利的,欣喜的火焰。

  王者归来4

  某一瞬间,这火焰照亮了他,满面都是笑容,真诚,而恭敬:“太后,你先请。”

  芳菲几乎很久都没见过他这样喜悦的笑容了。他的憔悴,他的不以为然,统统地不见了,整个人,意气风发,充满了一种昂扬的气质。

  他亲手拉动椅子,几乎是并列的位置,语调和笑容一样真诚:“太后,你请!”

  两人的目光再次对上。

  就连芳菲,也从未见过他这样的光彩照人——这个男人,终于迎来了他最光辉,最明亮的一天。

  所有的阴霾,一扫而光。

  昔日太子时的谨小慎微,日全食前后的颓废堕落,登基时的韬光养晦——再也没有一个男人,能把这一切,克制,隐忍,努力,上进成这个样子。

  这一切,也有自己的功劳。

  她眼睁睁地看着弘文帝,亲自把侍卫抬上来的龙椅,放在居中的凤椅旁边。龙椅,凤椅,金光闪闪的卧榻之侧,他竟然留了别人的位置。

  芳菲都有瞬间的错愕,他的声音还是那么清朗,几乎人人都能听见:“太后,请!”

  她微微一笑,在太后的位置上坐了。这一年多来,也第一次真正发自内心地欢喜。

  群臣都被这个举动震惊了。

  可是,弘文帝口口声声的“太后”——明明是儿子之于母亲。

  可是,群臣却觉得很不对劲,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因为,于情于理,这样的举动,都无法辩驳。

  彼时彼地,冯太后一手策划除掉了乙浑,尤其是关键时刻,稳住大局,她又是“太后”的身份,这个凤椅,自然坐得。

  但是,大家却觉得那么不自然——儿子,母子!

  弘文帝的样子,哪里像是母子?这二人,年岁相当,才貌相当,就如一对珠联璧合的王,后——

  可是,谁敢多说什么?

  王者归来5

  弘文帝朗声道:“众所周知,乙浑把持朝政,一手遮天,诬陷大臣,无恶不作。到了北武当,竟然还敢炮制千叶红剧毒毒杀朕,嫁祸太后,他丧心病狂,为了篡位,制造出嫁祸太后的效果,竟然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都毒死了。幸得太后和通灵道长识破了他的阴谋,朕就将计就计,和太后定下了计策,引蛇出洞。又得各位爱卿相助,才顺利将此逆贼除掉。”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方明白为何李将军当初一定要严守玄武宫,秘不发丧了。

  “这一次诛灭乙浑,李将军,东阳王,京兆王三人居功甚伟;李将军加封威武将军,兵部尚书;东阳王官复原职,京兆王加封封地……”

  三人喜气洋洋。

  “此外,贾秀,李奕,高闾、王肃等人,协助太后,成功收复了乙浑的党羽,避免了事态的扩大,稳定了政局,皆有大功,众人调吏部和兵部任用……”

  众人大喜,都跪地谢恩。吏部和兵部,都慢慢进入了北国的核心部门了。

  其他人,也都有封赏。

  只有源贺和陆泰二人站在一边,神情十分尴尬。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他俩身上。这二人,跟随乙浑起兵,居心叵测,处处安排伏击。二人自知大限到了,跪在地上,拼命求饶:“陛下请饶命……陛下,臣等无知……”

  王琚甚至连求饶都不敢,只瘫软在地:“老奴死罪……”

  弘文帝看着他,真是痛心疾首:“王琚,你服侍朕多年,竟然被乙浑收买,真是令朕失望……”

  “老奴是鬼迷心窍……老奴自知死罪,不敢求陛下饶恕……”

  “拉下去!”

  几名侍卫上前,架起王琚就拖了出去。

  源贺和陆泰二人更是害怕。

  弘文帝的目光转向太后:“太后,这二人率众杀了你的侍卫,你说怎么办?”

  王者归来6

  芳菲对弘文帝的处理非常满意,尤其是对李奕和王肃等人的提拔使用更是感到欣慰,这样,李奕的均田制,王肃的那些设想,才会真正地开始发挥作用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功效,不亚于除掉乙浑的作用。

  她朗声道:“乙浑作乱,源贺、陆泰等虽然跟随,但是,念其受到乙浑蛊惑,尚未酿成大乱。源贺战功赫赫,是先帝生前的股肱大臣,忠心耿耿,而且回头及时;陆泰也有战功,这是家族内部问题,所以,就要区别对待,我们不宜如南朝的刘宋一般,大肆骨肉相残,令得国家不安。既然乙浑伏诛,其他胁从,就从宽处置,不予追究。”

  二人听得竟然可以死里逃生,一起跪下:“多谢陛下,多谢太后宽宏大量。”

  皇帝喝道:“你们不用谢朕!”

  二人一起转向冯太后,不停地叩头:“多谢太后,多谢太后宽宏大量。”

  “至于宗子军,也是受到了乙浑的煽动,今后,要由皇家加强管理。”

  一干宗子军的首领,得到宽恕,也都松了一口气。

  就连群臣也不得不佩服,冯太后这一次的处置,外松内紧,把握机会的能力,尤其是当机立断诛杀乙浑的胆识——纵然大家明白这是一个借口,可是,臣强主弱,历来是国家隐患。

  众人都看着冯太后——作为这一次政变的核心主导者,她的封赏又是什么?

  “这一次除掉乙浑,首功当推太后……”弘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冯太后身上,眼神忽然变得那么灼热。

  但是,这丝灼热很快被他遮掩了。

  芳菲忽然微微不安,此次政变,她不得不从幕后走到台前,但是,在弘文帝亲政的第一日,觉得如此大张旗鼓地盛赞太后,是很不恰当的。

  在她的身后,是一帮子汉臣,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