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崂山道士修仙记 >

第12部分

崂山道士修仙记-第12部分

小说: 崂山道士修仙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树干碗口粗细的成年柳,便已是出落成十**的少女了,枝条纷垂下来,秀发一般,都碰到水面了,风过处,柳絮撩波绿皱,仿佛窈窕村女湖畔濯发。身段也丰盈婀娜起来,迎风展姿,娉婷无知。

    我想,该唤它女儿柳了。而对面白堤的柳已不再娇娆了,干粗叶亦稠,清风来时,便荡得有分寸了,含蓄而持重。虽挂得满树绿的音符,却只是微吟,绝了华音与喧嚷,是另一种心。想来这柳乃白居易当年所见吧!经历了许多,便透出别样的气韵和深度,这便又是少妇的风韵了。不到火候,那味道任你怎样模仿也是学不来的。其实,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自有其美的地方,能够拥有和欣赏这样的美是一种福分。

    远眺良久,复作近观,闲闲踏翠白堤行。

    正像李叔同先生所写:“垂杨柳两行,绿染长堤”;民歌所唱:“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景色。杨柳间夹着桃树,虽是春意阑珊,绿叶间还闪着些残红,那绿叶树头,青桃正小。桃红柳绿是白堤!教人好生怜爱。

    极目左右,长长一堤,真可谓“桃花似火柳如烟”,妙极美极!不过,也有贬斥之辞,韩愈《晚春》一诗道:“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氏笔下,它又成了个毫无本领的角色,经风一吹,即成乌有。而曾巩的《咏柳》诗中,柳又是个得意猖狂的形象,“倚得东风”,树条摇摆,飞絮乱舞。自然,杨柳在民间还承受了许多不光彩的托寓,比如“烟花柳巷”、“水性杨花”之类。

    千百年来,杨柳与人类相伴相生,喜之称好;厌之说坏,各据角度也。杨柳从来是惹人注目的,惹人注目的东西便总会有些褒贬是非之仪了。好也罢歹也罢,这与它无关紧要。温柔乃天性,飞絮只为传播种子,别无它意,简单的很。褒贬是非皆人的自作多情,终是改变不了它什么。它按天性生长繁衍着,宠辱不惊。美丽西湖西湖里有许许多多的鱼。鱼的颜色美极了,种类也很多。

    我看见最多的是金鱼,有红色的、橙色的、黑色的、白色的……西湖的水也很美。那碧蓝的湖水是人们很少看见的,蓝地让你分不清哪里是蓝天哪里是湖水。我坐着船在西湖上游览,我静静地听着船浆激起的水的声音……在阳光下,西湖的水亮晶晶的,美极了!我还知道一个关于西湖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天河两岸各住着一位仙子,东边的叫玉龙,西边的叫金凤。他们十分要好你,

    天天在一起玩耍。一天早晨,他们起了个早。玉龙钻进河里,金凤飞向天空,游呀,飞呀,不知不觉来到一个仙岛上。“玉龙,玉龙!”金凤忽然叫起来,“你看这块石头多漂亮呀!”果真是块光亮夺目的石头!玉龙高兴地说:“金凤,我们发现仙石了,要是能把它磨成一颗圆珠子,我肯定它会变得更加光彩照人。那时,它也许会成为天地间最宝贵的宝物。”于是,玉龙、金凤立即把仙石打磨成一颗滚圆的珠子。他们又找来天河里的水,把它洗得更亮,使它变成了天地间最美的东西。这件事被贪心的王母娘娘知道了。她派一个心腹,在一天夜里偷走了那颗宝珠,并把它锁进深宫。一天,王母娘娘做寿。席间,她把宝物拿出来给众仙开眼界,众仙无不称奇。玉龙、金凤这天没有参加宴会。

    但是,正在仙岛上对坐垂泪的他们,忽然发现天空中有一道亮光直射过来。他们觉得那道光与宝珠放出的光芒像极了。于是,他们顺着光芒来到仙宫,发现宝珠竟然在王母娘娘手中。他们气极了,冲上去要抢宝珠。王母娘娘哪肯放手,拼命去护。这一来,宝珠竟骨碌碌掉向了人间。玉龙、金凤急忙去追,可惜晚了,宝珠已触地,霎时间,它变成了晶莹碧透的湖水西湖。玉龙、金凤舍不得离开它,就变成了西子湖畔两座山峰玉龙山、凤凰山,日夜守护着嵌在神州大地上的明珠西湖。这就是关于西湖的传说,你们知道吗?宋代诗人有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就是这么美,美地与众不同。美丽的西湖公园每个星期天;爸爸妈妈都会带我来到许昌最美的地方西湖公园。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西湖公园。游西子湖进了西湖公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小西湖;

    小西湖的湖水清澈见底;清得能看见湖底灰黑色的石头;没风的时候;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站在西湖岸边;你能清晰地看出映在湖中的倒影。西湖上有很多游船;游船上有许多游人;游人姿态各种各样;有的在吃零食;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一边摇船;一边四处张望;他们一定在观赏风景吧;还有一些调皮的孩子不停地用手拍打着平静的水面;扬起一朵朵欢乐的浪花。湖岸上有许多柳树;

    一阵微风吹过来;树上的柳条就翩翩起舞;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今天,日光从地平线缓缓升起。我则刚刚苏醒,随着日光渐渐发亮,我也踏上了客车,去欣赏那风景如梦的西子湖。经过短短一段车程,我就来到了西子湖畔。由于画舫没有启航,所以我有了充足的时间来欣赏湖畔风景。

    西湖的一切都让人陶醉,正当我不能自拔时画舫启航了天也下起了蒙蒙薄雾,将美丽的西湖笼罩在其中,犹如仙子被披了一薄纱,使人不能从中自已。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雾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而今天我真正,领略了此话的意境。西湖水不象其它湖泊那样清澈透明,而是半透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非常含蓄朦胧,

    具有东方的闲适含蓄之美,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画舫在西湖碧绿的湖水里慢慢行驶,荡开了一圈又一圈的绿波。我坐在船尾,欣赏着这美好又和谐的一切,仿佛船在湖中驶,人在画中游。画舫渐渐的行驶到苏堤,不由让我想起西湖名景之一的“苏堤春晓”,当年文豪苏轼任苏州刺史,创造了这一美景,虽说如今“苏堤春晓”不符当年但另有一番情趣,但我想更胜当年。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

    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魄……画舫渐渐驶过苏堤,另一番美景在我眼前清晰,便是“三潭印月”。刚开始,在我眼里“三潭印月”远不如“苏堤春晓”让人留恋,但听画舫的船主说:“在中秋月明之夜,到杭州西湖泛舟,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美境。

    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中秋月夜,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真让人流连往返。听船主一说我对“三潭印月”又有了新的感受,各种光影相互交错,真是不可言语。脑海中留下了“月光映潭,影分为三”深深的印象。三座石塔从我眼中远去,远处的白堤断桥隐隐在目,那流传了千古,令人唏嘘磋叹的许仙和白娘子是撑着油布伞在断桥上相遇相识的,那一刻也是霏霏细雨,那一刻也是柳浪闻莺。在断桥上,小姐情意款款、欲说还休;书生唯唯诺诺、心猿意马;侍女旁敲侧击、穿针引线……。机缘巧合,才子佳人相识于断桥;造化弄人,人仙伴侣相绝于断桥。断桥无语,目睹世事沧桑,阅尽悲欢离合;断桥有灵,承载了多少红男绿女涌动心中的绮梦和遐想……。

    画舫逐渐靠岸,我快要结束了西湖之游。这次我真正的领略西湖的美。西湖之美,不是绚烂之夜的一天云锦,不是甜甜蜜蜜的无穷无尽的耳边絮语;她不是豪华的美,不是大气的美,也不属于小家碧玉的美,她是一种薄雾笼罩或者晨曦初露的雅致的美,是一种月光融融或者细雨淅沥的夜色的美。欣赏这种美,不能走马观花,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下马车伊始便坐而论道。必须沉下心来,用心来静静地品味,缓缓地摇曳,幽幽地蔓延,把她融化进梦幻之中,使得那梦幻不再那么轻飘遥远……。顺着小西湖向右转;就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小路;就来到了德心亭。德心亭里有很许多石凳;有的游人在上面休息;有的在看古书;还有一些小朋友在亭子旁边的草地上玩一些有趣的游戏。站在高高的德心亭上;西湖花园的景色全部收入眼底。顺着德心亭向前走;就来到了荷花池。荷花池里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叶下面有许多小鱼;有的像是在发呆;有的像是在睡觉;还有的在水里和它的伙伴们玩耍。跟着爹娘;我们来到了花园的娱乐场所;忽然见‘啊‘的一声怪叫;顺着声音才知道;原来是马车的人在怪叫;挥动着长长的手鞭;上下不停地旋转;一些胆小的游客时时发出害怕的尖叫声;

    站在旁边的游人看到这种情况;有的跃跃欲试;有的望而止步。这时;娘问你:‘你想不想上去试一试呢?‘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我还正有这种想法呢;看看有多惊险。于是;我就准备好了;上了马车。一开始我觉得也没什么惊险的;那个马车子一直在一个地方晃来晃去的;就像是在荡秋千;可是后来速度越来越快;摇晃车自

    身也快速地摇晃起来;每次摇晃的时候;我总觉得要把我甩下去;虽然系着拉着马车上的窗帘;可是我不敢使劲;怕一使劲就会把窗帘弄断;当时我恨不得立刻从马车上跳下来。这时我看见旁边的一位小哥哥;若无其事地吹着口哨;我想:我也是一个男子;怕什么。我终于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坚持到了最后。我还玩了许多其它的烈马;像黑袍马;真是开心极了!今年夏天,我和小月来到了杭州西湖游玩。我爱美丽的西湖公园;因为她不仅景色宜人;而且还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终于来到了苏东坡笔下描写的西湖。我坐的是别人安排的大游船,一路上,导游都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首先,游人说了苏堤。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为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宽平均36米。之后又一连串讲了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南屏晚钟、双峰插云等,但我觉得令我影响最深刻的还是后面三个。第一个是雷峰塔,导游说雷峰塔是用来震白蛇的,在雷峰塔倒了之后,杭州许多养蚕的居民都去雷峰塔下捡砖,放在家里希望蛇不吃自己的蚕宝宝。还有就是三潭印月,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最后就是断桥。在断桥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就是白娘子。白娘子原本是山野中修炼的一条小白蛇,有一天被一个捕蛇老人抓住了,差一点遭遇杀身之祸,幸亏被一个小牧童所救。后来小白蛇成精,到清明佳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