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八卦掌董海川 >

第5部分

八卦掌董海川-第5部分

小说: 八卦掌董海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母亲提着雍正头,乘着夜色逃出京城,来到九华山碧霞观投奔碧霞道长。道长毕澄霞是我祖父的生前好友,也是一位反清志士,他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丞相的后代。自从元兵入侵,南宋灭亡,文丞相夫妇在大都被害,文家便隐姓埋名逃进九华山,誓死不为元人做官,到了师父这一代,便出家为道了。以后我的父亲朱蓉镜也来到九华山找我母亲,父亲也是一位好汉,曾帮助母亲刺杀雍正皇帝,二人青梅竹马,又是患难知己,由师父做媒,结为良眷。第三年便生下了我,生我时,因为父亲去湖南访友,母亲在窗前见大雁南飞,便取名飞燕,用母亲之姓,以示吕家有后,并未绝根。以后,父亲因为参加天地会起义,被清兵杀害。母亲悲痛欲绝,抑郁日久,染上重疴,溘然辞世。可怜父亲的尸身也未找到,现在墓中只有父亲送给母亲的鸳鸯玉簪,以后我便跟随师父学艺。
  董海川问道:”刚才那个前来偷盗的男子又是何人?”
  吕飞燕道:“他叫蒋山青,原是福建的一个响马。五年前,在他太湖抢劫皇贡,被清兵追捕,幸遇师父搭救脱身,以后便来到碧霞观学艺可是他山野恶习不改,多次想调戏我,又想盗走《易卦》宝书,两年前他与来此遨游的羔陀山女贼刀晓莺勾搭成奸,有一次被师父发现,将他赶出道观。以后,他常来此胡闹,搅得道观不宁。蒋山青因犯有人命案,又犯有盗窃国宝罪,是朝廷揖拿要犯,被师父撵出道观,无家可归,便与刀晓莺形影不离。他们想盗《易卦》书,掌握师父全部真传,为非作歹。因为盗书不成,他们便想盗雍正人头以此要挟师父交出《易卦》。这几年我见师父屡屡出游,慢慢访出他的心事,他已年过九旬,渴望把武艺传给后世,正暗访栋梁之才。我也几次出游,帮助他寻找贤才。我到北京路过沧州,正赶上清兵要杀八卦教首领李忠义,我与师父和八卦教的许多首领是好朋友,眼见李忠义被杀,我心如火焚,自知寡不敌众,我正在楼上着急,正好看到你奋不顾身跳楼救李忠义,我想也杀下楼去,没想李教头为了不牵累你,自杀而亡。我飞针救你,清兵上楼抓我,我从后窗逃走。我见你是一个好汉,想你可能正是师父渴求之人,于是尾随着你,来到小树林后,看到你悲伤过度,痛不欲生,又来激你,以后又跟随你到了泰山、开封,一直仔细观察你。在开封街头,我遇到了师父和翠珠,把你的情况对他们说了,师父暗中观察你,后来见你为翠珠与歹人相斗,师父终于决定收你为徒。你在相国寺前卖艺时,是我写了指路诗用刀尖插在树上。事后我还有点后悔,恐怕你没读过私塾,不识诗文,看不懂其中的奥妙,没想你到底来了。”
  听了吕飞燕一番叙述,董海川对吕飞燕又钦佩,又感激,又尊敬,多么悲壮的身世,要不是翠珠在旁边,他真想上前拉住她的手。
  自此他们来往更密切,共磋剑法武功,议论武林奇闻,有时互吐绵绵情思。翠珠索性当了红娘,从中传书递话。
  这一日,董海川晚起了一个时辰。他来到云集园时正见一个道童匆匆而来,那道童慌里慌张地说:“哎呀!师兄,不好了,师父生气了,叫我们唤你呢!”
  董海川一听,脚底像踩了棉花,无精打采地随道童走上烟雨楼。走进师父的客房,师父正盘坐在椅上闭目养神。董海川见师父满脸怒气;脸颊泛红,知道事情不妙。
  董海川双手垂立,小声道:“师父。”
  碧霞道长哼一一声,问道:“昨日晚上你到哪里去了?”
  董海川慌得双腿抖颤:“弟子昨夜到观厕大解,偶有着凉,早晨晚起了。”
  “休得撒谎!你的行踪我了如指掌,你擅入后园,不去专心练功,却热衷在女儿堆里。来人!”两个道童掀帘而入。
  “行道规!”两个道童将董海川掀翻在地。碧霞道长手握戒尺,来到董海川面前,“劈劈啪啪”打了五十下。董海川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碧霞道长又吩咐将董海川吊在云集园内的一株菩提树上。
  董海川被吊在菩提树上左顾右盼,也没有人理睬他。
  傍晚时分,翠珠手提花篮带着四个侍女从园内穿过,见到董海川微微一笑,穿梭而过。月亮升在当空,繁星竞相眨眼。
  董海川又饿又渴,这时猛见有两人黑暗里蹑手蹑脚来到园中,董海川正想喊叫,一条白呼呼和东西飞来正塞在他嘴里,原来是一条手帕。
  这时烟雨楼上跃下一人,身手极快,大步流星般,来到两人面前,大喝一声:“无耻之徒!”话音未落,已窜到二人面前,将两人头只一提,撞在一起。那两人也不示弱,使个缩骨法,从来人手中挣脱,各亮出七星宝剑和飞龙剑,迎战来人。来人银须飘拂,双目如电,正是碧霞道长。
  道长将两掌甩开,似一片碎星扑来,飒飒有声。
  董海川暗想:那两人定是蒋山青和刀晓莺。他想助师父,可是下不来。道长掌势多变,如走马灯一般,渐渐现出七八个人形,真是手到步落力徘徊,掌发强劲鬼神催。那二人见不能取胜,叫一声风紧,一齐跳出圈外,来个“转身倒影”,遁入夜色之中。道长弹弹道袍上的灰尘,咳嗽一声,自回烟雨楼去了。
  又过了两个时辰,园内又出现一个人形,董海川凝眸望去,那人影转眼又逝。董海川思忖:想是又有贼人来了,我口中塞着毛巾,如何叫喊。
  这时,只觉一阵风来,毛巾飘然而落。还没等他回过味来,又有一物倏地飞来,正塞在嘴里,董海川闻得一股苹果的清香,咬了一口,果然是一个苹果。
  正好腹中饥饿,口中干渴,他便把那个苹果吞下。
  董海川刚把苹果吞下,又闻得一股荔枝的清香,一张嘴,两颗水灵灵的鲜荔枝塞到嘴里,嚼了几嚼,甘甜鲜润,爽口之极。一阵香风飘来银铃般的吟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他左右瞧瞧,没有一个人影,心中疑惑。
   。 想看书来

第六回 八仙授书掌驱虎豹 二女衔梅剑走飞蛇
这时,猛听一阵朗的笑声。董海川低头一瞧,正是吕飞燕。
  吕飞燕笑道:“壮士受苦了。”
  董海川嗔道:“人家在树上受苦,你躲在楼里享清福。”
  吕飞燕道:“哪里话,人家可有些心疼了。”
  这时,忽从树后转出翠珠来,翠珠做了一个鬼脸:“哟,又说悄悄话呢!”
  吕飞燕骂道:“死丫头,看你多嘴,以后我不帮你说婆家,让你一辈子凄清,还不快拿饺子来。”
  说着,夺过翠珠手中的饭篮,里面盛着香喷喷的烫饺。
  吕飞燕拿出筷子,夹起一只烫饺送到董海川嘴里。董海川心头一热,眼泪竟溢了出来。
  吕飞燕道:“师父正在洗浴,一时不会下楼,你放心吃罢。”
  翠珠笑道:”飞燕姐姐见你受苦,偷偷地抹泪呢,手帕都湿了三块,连眼睛都哭肿了。”
  吕飞燕听罢,羞红了脸,将头低下。董海川不知怎的,眼泪像串珠似的落下来。吕飞燕用手拭去董海川脸颊上的泪珠,笑道:“看你,男子汉大丈夫竟然像女孩子家心肠。”
  董海川吃罢热饺,翠珠拎了饭篮先回小蓬莱去了。
  吕飞燕含情脉脉地望着董海川,叹了一口气。
  董海川劝道:“晚上天凉,你身上穿衣太薄,还是回屋去吧。”吕飞燕道:“师父的心肠我最清楚,外刚内柔,他待人非常严厉,待已也非常严谨,可谓严人律己。”
  停了片刻,吕飞燕咬着嘴唇道:“你再忍耐一时,我自有办法。”说罢,匆匆回园。
  一会儿,翠珠匆匆穿过云集园,走上烟雨楼,她叩开碧霞道长的屋门。道长洗浴已毕,正在青灯下阅读老庄书籍,见翠珠目光呆滞,问道:“这么晚了,你到此处有甚什么事情?”翠珠道:“师父,不好了,小姐一天只是啼哭,饭食不进。”
  道长一听急慌了神,忙问:“是不是因为吊了董海川?”
  翠珠点点头。
  道长随翠珠来到小蓬莱远香斋内,吕飞燕云鬓散乱,目中无神,正价值 在床上发愣。她见道长进来,将头扭向一边。道长见义女急得这般模样,说道:“不要生气,要保重身体。”
  吕飞燕恨恨道:“您吊海川一天,伤了他的筋骨如何是好?”
  翠珠道:“小姐与董先生在一起都是在谈诗论艺。再说两个人论年龄、武艺、品德,正好匹配,可谓郎才女貌,彼此相处,有什么不好?  碧霞道长听了,呆了半晌,叹道:”海川现在才练了转法和掌法的基本功,离成功还差得远,必须尽心尽力,才能成为武林一流人物,否则前功尽弃,岂不是荒废了一株好苗子。”
  吕飞燕道:”这个道理孩儿自知,只是吊在那里也不送饭食,饿坏了如何是好?”
  碧霞道长听了,手抚银须呵呵笑道:“不是有人送饭了吗?”
  吕飞燕脸一红。道长继续说道:“你们不知,我这是在让他练吊功呢,蹿房越脊,‘倒挂金钟’上壁需要这种功夫呢,这是轻功的基本功。”飞燕、翠珠听了,恍然大悟。
  第二日一早,道长让道童把董海川解下来,带董海川来到那片碑林前。道长说:“昨天有人说情才把你从树上放下来,从现在起罚你每天在石碑上疾走,不能间歇,每天走三遭,每个石碑都要踏遍。”说罢,又飘然而去。
  董海川进入碑林,见那石碑有一人多高,他憋口气,顺势攀一上块石碑。可是望着那么多石碑有点发怵。这时,不知从哪里奔出一只黑狗,咆哮着朝董海川扑来。董海川被迫在碑上疾跑,跑了一阵儿气喘吁吁,几次险些掉下去。他站住脚,欲击那黑狗。只听一声喝:“海川,住手!那是师父的心爱之物。”
  董海川一听心里明白。翠珠又说:“小姐在碑上走,犹如平地,你的功夫可差得远呢!”
  董海川忙道:“我不信。”
  “不信?”翠珠来了个“鲤鱼跳龙门”,翻上石碑。“哼,你先看看我的功夫,便知道小姐的功夫了!”说罢,在碑林中疾速地走起来,如同风车,董海川看了,自愧不如,暗自下了决心。
  自此,董海川每日在碑林练站桩功,转眼一年过去,这一日,碧霞道长来看董海川在碑上练功。他见董海川在碑上疾走如飞,变换多端,心里满意。思忖一会儿,猛地一扬右手,只见一个锦球朝董海川脸部击来。董海川一招“金蛇狂舞”,躲过那球,又一招“燕子穿林”,稳稳地落在另一块石碑之上。
  碧霞道长喜道:“徒儿,下来罢,你的站桩功已经练成。本道再传你新的功夫。”
  自此,碧霞道长又传董海川脱解法、内外功法、坐卧功法、重手法、轻功法、垂手法、缩解骨法、点穴术和十八般兵器。在传十八般兵器时,道长唯独没有传他鸡爪鸳鸯钺,董海川不解,忍俊不禁,于是问道长:“师父,我听飞燕说,道家拳兵器中鸡爪鸳鸯钺甚是厉害,您为什么不传我呢?”
  道长用手一戳他的脑门:“小猴头,这一功夫你早已偷学,难道还能瞒我?”
  董海川听了,暗自忖道:“师父真有神力,偷学之事原来他早已知晓。
  光阴荏苒,转眼又年过去了。这一天中午,董海川正在膳房用饭,道长笑吟吟走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