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努尔哈赤 >

第97部分

努尔哈赤-第97部分

小说: 努尔哈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说着,汤山捋起衣襟,露出明亮的护身铁甲。士兵们个个佩服,都说汤山武功不凡,要是旁人,早就被尤利也攮死了。
  王文鼎来了,问明情况以后,他叹息着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哩!”
  乘此机会,汤山向士兵们说道:“刚才是大浪淘沙。如今咱们没有后顾之忧了,大家可以一心一意地守好城,跟八旗兵马拼个高低!”
  士兵们的劲又被鼓起来了,汤山走到王文鼎面前,二人小声地议论着夜里的守城事情。
  且说后金汗王努尔哈赤,夜里一直等到二更多天,也不见北门有什么动静,知道了碧可能出事了,遂下达了攻城命令。
  四大贝勒带领八旗兵马,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来到城下,将云梯靠上城墙,慢慢朝城上爬去。城上的守城士兵突然发现,大声喊道:“攻城了!努尔哈赤攻城了!八旗兵杀来了!”
  这一喊,城上的守城士兵全都振奋起来,于是双方的拼杀又开始了。
  转眼之间,城上城下,一片喊杀声。这时,火把也点起来了,照得城头有如白昼。
  八旗兵马冒着如雨的箭矢,加上礌石滚木的打击,顽强地登上云梯,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跟上来,真是前赴后继,永不停息。
  在八旗兵士凌厉的攻势下,加上夜色的原因,炮火的威力明显地减小了。后金军人多势众,尽管死伤惨重,但是有进无退的八旗作风,越战越勇,毫不退缩。
  城上的守军,死伤也很严重,终因人少势弱,抵抗力明显降低。
  再说东门守将李克泰指挥守军奋力抵抗,由于拼杀了一天,二千守军已死伤过半,加上疲劳饥渴,渐渐地力有不支了。
  在那蜂涌而上的八旗子弟的攻势面前,稍一松劲,他们便跃上城头,沿城冲杀起来。
  东门已破,八旗的骑兵从城门一泄而入。疾如狂风般的铁骑,进入城中真像绞龙入海,虎入平川一般,纵横驰突,右劈左砍,杀得人头乱滚,血流成渠。
  城上的守军退下城来,与城里的居民一起,又与八旗兵马开始了巷战。因为抵抗的顽强,更激起后金军的仇视,他们见人便杀,无论老幼男女。
  守城将领李克泰、喻成名、吴贡卿等先后战死。那武功高强的汤山,在杀死好几十个八旗士兵以后,也中箭身亡。
  全城战死军丁计五千余人,城内居民男女被杀的,被俘的近一万余人。
  且说沈阳总兵李如桢,接到李克泰的情报时,若能及时增援,二十五日完全可以解铁岭之围。当铁岭城被攻破以后,李如桢带着兵马姗姗而来。
  后金汗王努尔哈赤得知李如帧带兵来援的消息,整队准备迎击。
  李如桢却畏敌如虎,距城十五里以外扎营,不敢靠近铁岭城。
  为了回去邀功领赏,李如桢竟命令士兵在攻打铁岭城战死的八旗士兵的死尸上,割取首级一百七十多个后,慌忙地溜走了。
  李如桢的怯阵无能,在后金的八旗军中传为笑谈。
  努尔哈赤攻克铁岭后,明朝在关外尽管还有七万多人,但对后金国的进攻,仍是阻挡不力。努尔哈赤的兵马一到,沿边各城军民都望风奔溃,辽东一带城堡都相继陷落。
  明朝政府无法认识和改变腐败的现实,而只能将丢城败阵的罪错,扣在边将的头上。
  鉴于辽东经略杨镐非但不能立功自赎,反而使开原、铁岭相继失陷,弄得辽东的战事愈加不可收拾,遂逮捕杨镐入京问罪。
  三、可惜熊廷弼,可叹沈阳城
  话说萨尔洛一场血战,明军四路出师,三路覆没,一路逃跑。
  这意外的惨败,吓得明朝文武大臣目瞪口呆,在一片惊慌之后,他们纷纷追究丧师辱国的责任,要求严惩主帅杨镐和总兵李如柏。
  万历皇帝下令逮捕杨镐,处以死刑。但拖了七、八年,才斩首处决了。李如柏还没等判决,就畏罪自杀了。
  为了收拾辽东败局,许多大臣推荐熊廷弼主持辽东军事。
  这熊廷弼,字飞百,是湖北江夏(今武昌)人。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进士,后任御史、兵部待郎。他身高六尺,有精湛武功,能左右开弓射箭。为人忠厚耿直,有胆有识,颇知军事。作风雷厉风行,严明有声。
  神宗皇帝接受大臣的推荐,便封熊廷粥为辽东经略使,主持辽东军事,并赐给上方宝剑,准许他先斩后奏。
  熊廷弼奉了朝命,不敢怠慢,第二天就点齐了兵马,校阅了一遍。他见兵马衰弱得不成样子,心中不免叹息。
  熊廷弼尚未赴任,又传来开原失守的消息,局势变得非常严重。他心中更觉悲伤,恨那满朝的文武大臣,只知明争暗斗,享乐腐化,都不知满洲的强弱,也不了解自己的兵马毫无战斗力,任意主战,以致弄得如此糟糕。
  熊廷弼心想:自己这一番出兵,总要挣回国家的威风和本人的面子。遂连夜写了一本奏章,呈上皇帝。并在这一夜的五更时候,带了十八万兵马,向山海关进发。
  熊廷弼的奏章写道:“臣闻辽东好比是北京的肩臂,要保住京师,决不能放弃辽东。河东(指辽河以东地区)是辽东的腹心,开原则是辽东的根本。现在,开原失守,铁岭等城居民都逃难已尽,惟独剩下辽阳、沈阳两座孤城,在民逃、兵逃的情况下,辽、沈怎能防守呢?但是,守不住辽沈,就保不住辽东;不恢复开原,一定保不住辽沈。总观形势,开原、辽阳、沈阳和北京是一条紧密相连的锁链。既要顾及整体,也要照料局部。”
  有胆有识的熊廷弼,在这套以防御为主的作战计划里,说得言词恳切。可是这分奏章却落在一些太监的手里,不送给皇帝去看。任凭你熊廷弼,有天大的本事,神宗皇帝也难以晓得一点。
  且说熊廷弼领了兵马,一路上辛辛苦苦,幸亏他对待士兵温厚和平,常常问寒嘘暖,丝毫没有一点做官的习气,所以士兵们吃着苦,也毫无怨言。
  熊廷弼军行几天,出了山海关,忽然探马来报说:“鞑子兵马攻破了开原城,又占据了铁岭;近来沈阳方面,商民惊慌,紧张得很。”
  熊廷弼听后,催马急进,日夜兼程。那沿路上逃难的百姓,纷纷攘攘,扶老携幼,哭子呼妻,令人可怜。
  难民们见明朝的军队来了,都跪在路旁,哀声求救。
  熊廷弼见此情景,跳下马来,用好话去抚慰他们,让他们随军回到沈阳,不必惊慌。于是难民们便随军前行,各自返回家园。有些残兵也不再逃跑,折回头重返各自的营地。
  熊廷弼在辽东很有威望,他到辽东的消息一传开,逃跑逃难的开始减少,人心也开始得到了安定。
  八月,熊廷弼抵达明朝在辽东的首府——辽阳。他看到驻扎的军队零落不整,腐败得不成样子,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熊廷弼决心挽回明军的败局,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将总兵喊来,申斥了一番,命令他连夜整治军队,违命立刻斩首。
  为了整肃军纪,将临阵脱逃的将领和逃兵带来。这些人跪在熊经略面前,张着口只是说不出话来。熊廷粥一见,怒上加怒,喊道:“捆绑起来!”
  那些人吓得两腿乱战,熊经略又问道:“叫什么名字?为什么逃跑?”
  “俺叫王文鼎,是铁岭的新兵游击。”
  “俺叫王捷,是开原总兵官马林的总管。”
  熊廷弼听了,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说道:“都是胆小鬼!不杀不能平民愤!”
  熊廷弼说着,遂请出尚方宝剑,喝道:“拉出去斩了!”
  侍卫将他们拉出去,让刽子手砍下他们的脑袋,送到各营里去示众。之后,并将他们的首级来祭奠在抚顺、清河、开原、铁岭等地战斗中死难的将士和百姓。
  第二天,熊廷弼用辽东经略使的名义发了几张布告,晓谕居民百姓安心生产,照常经营,不要惊慌。如有私造谣言,扰乱人心的,一经查到,立刻斩首。
  这时,满城军民人等,人人慑服,个人感恩,混乱的局面基本改观。
  有人来告发说:“辽阳的军需将官陈伦,贪污军饷,把军马的草料送到市场上去出售等。”
  熊廷弼命人将陈伦喊来,问他说:“你老实将贪污军饷、马料之事,快快招来。”
  那陈伦原是辽阳的一个军中马并,后来他的妹妹被杨镐看中,要去做了姨太太,便让他当了军需官。谁知陈伦小人得志,依恃杨镐权势,克扣军饷,连马料也不发,还送到市场去出售,弄得沸沸扬扬。杨镐被逮,大家才敢公开告发他。
  经熊廷粥一问,陈伦只得老实交代,承认了事实。熊廷弼当即宣布道:“拉去斩首,示众!”
  陈伦被处死以后,辽阳军中一片叫好声,士兵们公开嚷着说:熊经略来了,兵有饷,马有料,咱们再不逃跑了。
  熊廷弼初到辽东,既得了民心,也得了军心。接着,他着手整顿了防务,当即督率士兵到教场,日日操练;制造战车火炮,修理火器;增加和加固城墙。在辽阳、沈阳等城外面,挖掘深沟壕堑,以阻挡后金骑兵靠近城墙。他又派出将官到各处检查、督促,并慰问守城的广大将士。
  开原道金事韩原善本来奉命去沈阳慰问守城的广大将士,可是他害怕后金兵,不敢去。
  熊廷弼又改派金事阎鸣大前去,他刚走到虎皮驿,听说努尔哈赤来了,竟吓得大哭而回。
  熊廷弼不再派人,便亲自去视察各处。他先到了虎皮驿,略停以后,便又去沈阳,视察完毕,就在一个风雪的夜里,前往抚顺。
  总兵官贺世贤极力劝阻,说道:“抚顺离敌人很近,你亲自去那里,危险太大了。一旦出了事,很不值得。”
  熊廷弼却不以为然地说道:“现在是冰雪满地,努尔哈赤不会想到俺会去抚顺的。在某种情况下,愈危险的地方,才愈安全。”
  熊廷弼带领将官等数百人,大摇大摆地进了抚顺城。这里原是辽东的繁荣之地,几经战争的浩劫,已成一片废墟,周围数百里内已无人迹。
  到了抚顺城里,熊廷弼命令摆下祭坛,为死难将士致哀。他在祭坛前说道:“你们为了捍卫大明江山,远离自己的故乡,却把尸骨抛于塞外荒郊,令人心痛!……”
  离开抚顺后,熊廷弼又率大队人马,到奉集炫耀武力。目的:一是给后金看,使之有所顾忌;一是给自己人看,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熊廷弼每到一地,就召集流散的难民百姓,说服他们安居下来。他亲自检查防御工事是否坚固,防守是否得法。根据现场考察,重新部署兵马。
  熊廷弼这系列行动,果断而迅速,仅短短几个月已见成效,完全恢复了明军的防御能力。尤其重要的是,人心、军心稳定下来,提高了他们战斗的信心和勇气。
  熊廷弼在辽东与众将官同甘共苦,爱护部下。他的军令虽严,可是人们都心服口服。总兵、将吏关系处理得比较好。
  为了激励士气,集官兵于教场,宰牛数百头,置酒数千坛,蒸饼数十万个,连飨军士四天,还歃血共盟,立下誓言,决心同舟共济。明朝的官员称赞说:“熊经略把辽东的冰消瓦解局面,改变成了珠联壁合的形势。”
  在熊廷弼实行“步步为营,渐进渐逼”的策略的时候,后金国汗王努尔哈赤的兵锋也由辽南转向辽沈腹地。
  努尔哈赤认为,只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