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60部分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60部分

小说: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当起当年,父亲也算是成就了一番霸业。但是比之高祖还是在有不如。就算高祖得天下英才。还感叹无人可用,何况是父亲呢。
  听着听着,曲风一转。却变成另一首曲子:“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 ,棋中流兮扬素波,箫鼓呜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一曲,却是雄才大略,威赫一时的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当年武帝行幸河东祭祀地神,横流汾水,在舟中与群臣欢宴,回望长安,目角心感,即兴写成此曲。这是一曲哀叹英雄迟暮之歌,以香花芳草受秋风摧残自拟,揭示人的生命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矛盾,又表现了对青春威年和美好事业地眷恋。全篇很自然的将慷慨沉雄与哀怨凄婉融成一体,词句虽略有艳丽却不纤弱。实在是帝王诗歌中难得的精品。此记得在武帝留下的园中,父亲唱起此曲,其意何在?
  我自品味首,孔明上前道:“陛下。”我忙也施礼,叫声:“父皇。”
  父亲转过头来:“到了多久了?我竟没有知觉,看来实在是老了。你来,坐到我身边来。”说着向我一示意,让我扶孔明入坐。
  孔明又一施一礼:“坐。”跪坐。
  父亲看着孔明如同临朝一般的样子,微微有些着恼:“孔明,今天是家宴,只论私情,不谈公务,也没会么陛下。别摆出丞相的架子好不好?”
  孔明摇头,从容道:“陛下,此事恕亮不能从命。自士君臣有别,上下不,行止若无分寸,如何来引导朝臣。”
  “好了好了。”父亲忙打断孔明的话头,摇头道:“别说了,别说了,我都明白。孔明啊,你这个人哪里都好,就是有的时候太死板。今天你别这样好么?说实话,你叫我陛下也好,大王也罢,我都不喜欢,都感到生分,没有原来你叫我主公时亲切。这点你就比不了宪和,他都当了了,还是那么放荡不羁,在我眼前,从来没个臣子的样了,整天嘻嘻哈哈的。还记不得得我禁酒之时,做得比喻?”父亲孩子气地眨眨眼,笑了起来。父亲为了节约粮食,不准民间造酒,甚至规定查出酿酒的器具来,便要治罪,简雍便私下里指着大街上的男女行人道:他们要为勾且之事,为什么不抓他们?父亲奇怪问他怎么知道。他说,他们带着行事和器具。孔明一回思,也自笑了:“简宪和为人外表简漫,内里细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唉,一眨眼,宪和去了两年多了。云长(关羽)、宪和(简雍)、公佑(孙乾)、子促(縻竺)、教直(法正)、汉升(黄忠)、霍峻……这才几年,老弟兄们就一个个的去了,现在许靖也是病病歪歪。我这些日子,累得头都快炸了,可身边连个说知心话的都没有。当这个陛下,那么容易么?那个秦宓,居然当面说我是  纣之君?孔明,你是知道我的,凭心而论,我是么?我老人,但我没糊涂到不辩是非的地步。为了百姓,我可以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当年离新野,你见到地,数十万百性随我渡江。可今在,却落这么个名头!
  我忙掀袍跪倒:“父皇何必与一个书至气。季汉新生,有如婴儿,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正要父皇展雄才,统英杰,安定天定,况父皇春秋鼎威,安可言退。儿臣不敢闻此语。”
  父亲用手拍拍我的地头,笑道:“起来吧。本业今天这宴是我早就准备下的,我心也极好,是让秦宓气着我了。这话当着你说,是头一回,但当着孔明,为父不知说过多少次了。行了,你不用吓成这样,起来说话。唉,和自己的儿子话说也这样累,好生无趣啊?
  我站起身来,不知他地话是真是假,也不敢偷看孔明和父亲脸色,只是退到一边。忽听得园门外一声大叫:“大哥!”正是张飞大步奔了进来。
  一见张飞,父新的脸笑开了花:“三弟,还是你这声大哥亲啊!我听着就象心里开了两扇门!快来,快坐到大哥身边来!”
  张飞走到我的身边,环眼一闪,大手拍在我的肩上:“怎么看你又瘦了!”
  我被拍得一咧蹐,笑笑没出声。
  父新拍着张飞地手,大笑着让他坐下来,吩咐开宴。
  父亲在席间道:“我大汉立国到今四百二十七年,其间西汉十二帝,东汉十二帝,圣寿最长的,能活过六十岁的,无非是高祖(刘邦)、孝武(刘彻)、世祖(刘秀)三人而矣,此外活过四旬的七人,三旬的四人,三旬以下的高达十人,竟再无一人可到知天命之年。虽然是寿受于天,亦可见为帝之不易尔。想我刘备,虽为汉室苗裔,然自幼孤苦,又逢乱世,与二弟三弟诸人,北战南征,无立足之地。及得孔明,如鱼得水,会集群贤,统驭千军,借荆州,取两川,扫荡雍凉,定都长安,乃有今日之季汉。这第一杯酒,我敬孔明。”
  孔明为百官之首,才华盖世,以法治国,事无巨细理得头头是道,不偏私,不护短,当赏时,就是仇敌也照赏不误,当罚时,便是亲故也照罚不殆,威望素著。民间百姓,常有视之为神人者。百官中,虽有李严等数人不服他,但今日宴间三人,却都明白孔明的重要的。
  孔明忙长跪而起,道:“陛下此语,愧杀亮也。陛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故天下英雄愿为陛下效命,虽死不辞。亮一介布衣,身受陛下三顾之厚德,敢不效犬马之劳?”
  父亲只一句话就拦住了孔明的话:“孔明,这评价,你当得起,你当得起的!”他举着手中的杯。孔明举着手中的杯子,眼中闪着泪花,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第七十七章 喜色之下的密谋
 
  父亲转身向张飞:“三弟,你我兄弟同心一体,话我就不说了,干!”
  张飞大笑道:“大哥!干!”
  三叔一生随在父亲身边,视父亲如君、如兄、如父,那种感情,是旁人谁也无法替代的谁也无法体会的。
  放下酒杯,父亲望着三叔叹道:“翼德,你的头发也花白了,我又如何能不老。不过我也适中了,大汉二十余帝,我算是第四个活过六十岁的了,知足了。下面,该看孩子们的了。”
  对于父亲的话,我们几个茫然不知所对。半响,三叔道:“大哥,你今天是怎么了,不好好喝酒,净说这丧气话!”
  父亲笑道:“好了好了,不丧气话,咱们说点开心事儿。阿斗现在也大了,三弟你准备好了没有?”
  三叔一怔:“什么?”
  孔明向三叔举杯:“三将军装什么傻,此次来长安,你都带了谁来?”
  三叔大笑道:“唉呀大哥,这还准备什么,本就是订好的,亲上加亲的事,大哥怎么吩咐,小弟怎么办就是。”
  我恍然明白,他们所说是我娶妃之事。不由一阵脸热心跳。我说呢,就算我再出巡有功,也不值得父亲为我设宴,原来却是为得此事。
  父亲道:“娶太子妃,乃是国事,虽然季汉草创,百废等兴,一时还拿不出多少钱来,但是我也绝不会委屈了我的媳妇。”
  孔明打趣道:“看三将军的样子,早是笑得合不拢嘴了。此事臣来请旨,必办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
  父皇点头,一时三人讨论细节。又说起他们年轻时的趣事,各自大笑。我这个成亲的主角反倒半句话也插不进去。不过,成亲之事,本为父母之命,我倒也懂得这个规矩,所以并不放在心上。一时却又想起许灵儿。想起那个不知名的郭氏女子,到后来。孙尚香的影子却又浮现在眼前。
  我摇摇头,把一杯酒灌了下去。
  “阿斗?”父亲忽然叫我。
  “父皇。”我忙长跪躬身,深怕自己方才想事时面上表情有些疏漏,引起父亲不满。
  还好父亲并没有说这件事:“你此番代为父出巡,有何感想?”
  “回父皇的话,儿臣此次代父出巡,端的长了见识,亦知父皇统驭群雄之难,开创基业之艰。只是自愧才能浅薄。无法替父皇多分些忧。”这些话是早想好了地,自然答的顺畅。
  父皇听了竟是心怀大畅,点头笑道:“父子连心,你这番话虽有朝中答对的套路,但我相信你的话都是真心。为父老了。造化无情,造化无常,为父也逃不过这个运术。只盼着早日把这点基业做得强些。固些,再传给你,那一日我闭了眼,也就放心了。唉,为了你。为了季汉,就算是秦宓骂我,便又如何?如此艰难之时,我管得紧些,严些,到时阿斗继位,或宽或严,皆可恩自上出,由时而定,严些是承我之法,宽些是爱民保民,进退皆可自如。若我此时便休养生息,一是国力难挡曹丕孙权,二是一但我去了,阿斗可怎么来接这个烂摊子。”说着他把头转向三叔张飞:“翼德,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三叔耸然动容道:“我初以为大哥性情有些变化,是因为身体不好,病魔拿的,万万想不到大哥有如此深意。这实是季汉的福份!阿斗地福份,也是星彩的福份!”
  孔明似早知道父皇此举地用意,神情没什么变化,只是笑道:“三将军,怎么连星彩的福份的话都说出来了,要说,也该是我这个媒人来啊。看你这臣子不似臣子,岳父不似岳父的样子。算了,过两天去你家,好好请我一顿才是。”“
  三叔大笑:“你是我请都请不来的贵客。早想与你喝酒,可你却总以公务为由,说什么也不喝,这回你弟子与我女儿成亲,不喝可是不成啊!”“
  孔明笑道:“那是自然。”
  三天之后,父亲的旨意降到张府:“……兹以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益州牧之女,端庄贤淑,着封为太子妃……”旨意到达的当日,东宫的定礼也一起送到,不过只是十匹蜀锦、百两白银及一些器皿、三牲、糕点之类。我不讲求大办,况此时不是讲究的时候。先生开我玩笑,你这定礼太过简陋,当心新娘子不满。我说道,当我地太子妃,她应该有这个准备。先生不再说什么,摇着羽扇出去了。
  三书六礼、文定大定,请期择日,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日子才算是定下来,我将于六月十六日大婚。
  就在准备的时候,出了两件小事。
  一是许灵儿从三叔家出走,留书说是去找姜维了。这让三叔在。吃惊尴尬之余又摇头叹惜。本次大婚姜维不能参加了,边塞事务较多,他正在收伏一个部落,到了紧关节要的时候。许灵儿信中说,找到姜维后就回来,不误参加星彩的婚礼。从来没见过这样有个性地女孩子,难怪她的祖父会把她逐出家门。可是,她的眼光,可还真是挺准呢。
  二是小王濬从益州来了。他本来受命随在三叔身边。三叔来长安时,分了两批,王濬在第二批,随同三叔地家眷一起到的。他见到我之后自然开心无比,又说又笑。然后他悄悄对我说,他喜欢上一个女孩子,让我成全。我问他是什么样的女孩子让他如此动心?他说,那个女孩子,叫张星忆。我先是大笑,接着张口结舌道:“难道你说得是星彩的妹妹?”王濬肯定的点头:“是啊。”我一阵头晕,似乎被触犯了什么一样。在历史上,张氏姐妹都是我地妻子,一是正宫,一是贵妃。可是想不到,王濬去三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