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204部分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204部分

小说: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叫道:“伯儒。”
  身后来地,正是尚书令陈群大人的副手,尚书仆射卫觊卫伯儒,卫觊是河东人,在少年时就积学有所成就,因有才学被世人所称许,魏太祖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属官,曹操被封为魏王后,任卫觊为侍中,他和王粲共同制定各种制度。曹丕继位后,他转任尚书仆射,作为陈群的副手,与司马懿官职相同。卫觊为人稳重,谨慎小心,深得曹家三代人重视,他又是当代书法大家,诸体皆善,与钟繇并称“钟,卫”,曹魏无论颂行天下地诏旨书函,无不出于他的手笔。
  卫觊走到陈群旁,也坐了下来,两人在官司场上虽有职务高低之别,在私上里,相处只如朋友。
  卫觊叫陈郡的字道:“长文史,你也不畏寒,居然在此地相邀。”
  陈群叹道:“天地皆冷,身心亦冷,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卫觊看看陈群,忽然展颜一笑:“长文兄,你今日话语,为何颓唐如许?”
  “难道不是么?今日大魏,西有强汉,南有顽吴,内忧外患,风雨交并,处此池之畔,遥想当年武帝饮马长江,横槊赋诗,前尘旧事,只如梦寐,岂不令人感伤?”
  卫觊惭了片刻,道:“长文兄,你这些话只可在私不言讲,若到朝堂之上,只怕为陛下不喜。”
  “是啊,陛下不喜,陛下喜欢明珠定玉,喜欢庭台楼阁,我到哪里给他找去?他年纪小,本领差,也就罢了,谁的本领也不是天生的,学就是了。可是陛下怎么样?御极以来,上疏远太后,下别离群臣,自己关在房中,闭门造车,暗下决断。让荆州的是他,弃并州的是他,前些时悄没声的让人去杀东阿王的还是他,我真不知他是怎么想地。老弟啊,这些日子我一直气苦,却没有人可以说,把我憋坏了。若这样下去,我大魏天下,还能保得住么?”
  卫觊吓得面色发白:“大人,您这是怎么了,陛下虽然年青,但是天性仁厚,当年连母鹿都舍不得射,当时我们都亲眼所见,如今……如今,这个,陛下虽然举止略有失当,但他却也是为大魏着想,大人何以如此悲观?”
  陈群长叹一声:“那时陛下年青,人是会变的……或许我是老了,好多世事我都看不懂了,陛下,或许陛下当真是有他自己的打算。但是,我……罢了,我过些天,向陛下辞职回乡。”
  “长文兄,你这样做又是何苦,陛下年幼,你我相劝便是,虽然陛下暗杀东阿王的举动有失王者之风,但兄长也不用如此做吧。”
  陈群苦笑:“伯儒,你有所不知,不是我不能容陛下,实是陛下亦不能容我了。前日。我独自觐见陛下,打算将心中之话和盘托出,哪知道,未说几句,陛下便说我心向东阿王,非是纯臣。又说我先时曾随刘备,渭南又被季汉所擒,有什么资格来龙去脉管此事。贤弟,先帝定下四名托孤之臣,司马懿在宛城引军。名虽魏臣,实事自立,此时我再离开,已是去了半数。陛下年纪既长,不愿再有人在旁指手划脚了。也在情理之中。罢了。我若辞呈,陛下肯定诏准,到时贤弟也不必帮我解说。我离开之后,你在陛下身边,要事事精心。邺城虽得自袁绍,却是我大魏起家之地,无论时局如何。万不可从迁都之议,河北在,则大魏不亡,河北若失,我大魏便不存了。”
  ……
  时隔不久,陈群至仕反乡。曹睿任命原尚书仆射卫觊为尚书令,孙资,刘放为尚书仆射,朝中一日内连调几十个官员。一时间,朝中议论骤然停止,谁也不敢在当面指责陛下的作为了。
  ……
  海上虽冷,但结冰却要迟一些,船行至辽东沓氏城,众人上岸。又换了车辆,经平郭,汶县,安市,新昌至襄平。
  辽东是公孙恭的地盘儿,但眼下在名议上归顺了季汉。其实早在几年前渭南大战,公孙太守派去的人马全数被擒之后,公孙太守见识了季汉地实力。便开始悄悄与季汉相勾连,私下交往,但那时的交往都是虚的。彼此试探,并不诚心,直到季汉魏延,李昴,关凤等人在大漠召集诸部进宪会盟,平定了大草原,把势力延伸到幽州之后,公孙恭才真正改弦异帜,转投季汉。
  不过。关索等人送曹植,却没把这个书生送入襄平,而是送到了襄平附近的一个小山谷,此谷名叫芳洁谷,当世大儒管宁居所。管宁字幼安,是东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人。东汉未年,天下大乱,他与王烈,邴原等避乱辽东。到辽东后,管宁只谈经典,不言政事,结庐于襄平附近的山谷中,使大批避难者前来投靠,不久便成村落。于是,他便开始“开诗书,陈俎豆,饬威仪,明礼让,非学者不见”,对辽东尤其是襄平一带地学风以及社会风气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曹魏政权统一北方面军后,中原稍安,避难者多归故土,管宁仍安然没有归意。公孙康死后,因其弟公孙恭自立为辽东太守,管宁认为“废嫡立庶,下有异心,乱所由起”,遂决这携家眷浮海还乡。临行前,将公孙氏父子历年来所馈赠礼物如数奉还,以示高洁,此时,公孙恭却想自己准备投降季汉,管宁还乡必归曹魏,这等人才岂能让曹魏得去,当下快马拦阻,不肯放他,后来我得知此事,与公孙恭商议,愿以大秦(古罗马)明珠三百颗购管宁避居地山谷赠与管宁,并相约无论天下纷乱至何种程度,任何势力不得入谷,否则季汉与公孙氏并讨之。这个山谷本来就什么也没有,管宁等人在这里读书也不交税粮,反到是每年要给他们各种供给,此时听说季汉愿意用这样高难的价格来换,公孙恭自然满口允诺。而管宁在辽东住了三十多年,与好朋友王烈,邴砂并称“辽东三杰”,又有数不清的门人弟子。自然也不想离开,加上这些年曹魏也并不平静,战乱纷起,得此承诺后便留在了辽东。
  我心知以曹植身份,肯定难为所用,故把他送来这个专学术的世外小桃源,让他在这里好好过完下半辈子,也就对得起他了,至于让他帮我对付曹魏,我想,这位才子虽然一辈子受人打击,却还不会变节。李晟等人将曹植送到这里,才将一切讲明,曹植至此时也无可奈何,又兼得见管宁这个天下大儒,谷中多是隐士学者,自然比之活监狱封地不知强上多少,而管宁也早知曹子建大名,自然善待于他。
  管宁见到曹植,果然很是开心,但对李晟等人却极为无理,正眼都不肯看上一眼,李晟知他大儒脾气,却也不放在心下,向他施礼罢,将一切说清,说自己算不得学者,不配入芒洁谷,当下施礼分别。
  关索有些生气:“这个管宁,对我们居然是这付样子,陛下花那么多明珠买地来送给他,就算不说远来是客,可咱们也算得地方,进谷又能如何?”
  李晟笑道:“他是前辈高人,自然是这个样子。”
  牵弘也道:“是啊,这位老先生,魏帝亲自下旨征召多少次,要封他为太中大夫,后来要封他为太尉,他都不肯。对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他的床啊。他常坐一木榻之上(也就是跪着),历时积五十多年未尝箕踞(其实这才是坐着),榻上靠近膝盖的地方都穿透了。他老先生对百姓比对官员好,对文字又比对人好,肯拿白眼看咱们这些军人,就算是给咱们面子了。”
  三人皆笑。
  虽然曹植不可收买,但曹植身边地人却不一定不可收买,李晟等人在分兵时,把曹植的真正亲信还是留了三个,又悄悄留了曹植的印信。曹植逃出生天,哪里还会在乎什么印信,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自然也想不到,他们会用他的名声去祸害曹魏去,眼下几人一齐同到襄平城,拜望辽东太守公了恭。公孙恭是故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子,公孙康之弟。建安十二年,曹操追袁尚,未到辽东,公孙康斩袁尚首级献操,操封康为襄平侯;后公孙康病死,遗有二子;长子公孙晃,次子公孙渊(其实是私生子),皆幼;康弟公孙恭继职。曹丕时封恭为车骑将军,襄平侯。
  公孙恭自来体弱多病,但听说季汉使者前来,却还是亲自接见,笑道:“真巧,眼下季汉还有几位使者也在。”说话间,旁边一人青衫飘飘,走了出来。
  李晟一愣,叫道:“大哥。”正是李昴。
  ……
  与李昴一起回到下久,几个人重新见礼。眼下李昴是正牌的中郎将,御封的铁骑王,论官位自然远在诸人之上,但他自归汉后,就不再如原来那样距人千里,反变得十分随和,简单的问了一下几人路上情况,又问及曹植的情况。听几人说起管宁的样子,不由笑起来:“这位老先生是真正的智者,看透天下,了悟玄机,不是我等风夫俗子可比。”
  李晟听李晟话中有话,不由问道:“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昴道:“他早在数年前就看出地问题,你们才发现么?这辽东,要乱了。”
  几个人不由大惊,齐问道:“为什么?” 
 
 
 
  
第三部 第三十四章 变生
 
  公孙恭任辽东太守之时,公孙晃,公孙渊兄弟还小,此时两人长大,公孙恭无后,公孙晃为第一顺位断承人。但是公孙晃的脾气与公孙恭差不多,都是较为温和。而公孙渊却不同,他才俱文武,性情刚烈,在军中很有威望,征杀四夷,杀敌染血,斩尽杀绝,不会有任何放松,这一点极似他那个同族不同支的长辈公孙瓒。眼下辽东之乱,就是要起自之个公孙渊。对此,有识之士自然是洞若观火。但是天下事就是这样奇怪,反倒是至亲之人居然无所察觉。公孙恭对公孙渊这个侄子还是爱护备至,不加防范。其实说起来,若说公孙恭一点觉察也没有,也并不可能,但是公孙恭却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觉得,自己这个侄儿,性情刚烈些是有的,但却不至于伤害自己,毕竟是自己将他一手带大。他既然如此想,疏不间亲,旁人自然也无从置喙。
  此时听李昴将此事说出,李晟,关索和牵弘都是吃惊不小,齐问该当如何。
  李昴一笑,取出酒囊,自倒了一碗马奶酒,问道:“你们可用?”李昴生在西疆,点头说要,牵弘随父在北疆长大,自然也不怕马奶酒的腥膻之气,关索见状,虽然闻着气息并不好闻,但却不肯示弱,道:“我也来一碗。”李昴左臂执囊,信手挥酒,那酒从囊中一泄如注,恰恰倒满。却并不溢出半滴,口中道:“这有什么,辽东之地。位置偏僻,民风强悍,公孙世家多年经营,根基自成。眼下我军直逼涿郡,曹魏无力顾及辽东,此时实是他们扩张实力的大好时机,但此时他们生了内乱,简直是天助我季汉,何必在意?眼下我的想的。却不是如何避免这场争端,反是如何让他们打得热闹些。”说罢,端起酒碗一口喝尽,接着再次倒满。
  李昴大摇其头:“哥哥,我总以为自己够坏地了,哪知和你一比,才知道我简直是一个大善人。”
  关索正强屏着气饮下半碗马奶酒,听得此言,扑得一声,酒水从鼻子间喷出,连连大咳不止。却犹自道:“你也算善人,那我就成仙了。”
  牵弘却道:“公孙家虽然自立,却毕竟是汉人苗裔,也抵挡着北面的鲜卑,扶余,柔然等部,若伤得太厉害了,只怕辽东会再遭胡人进逼。”
  李昴一笑,很有深意的多看了牵弘一眼:“牵小将军说得不错。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