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秦始皇 >

第83部分

秦始皇-第83部分

小说: 秦始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回边骂边催人去通报吕不韦。
  王绾小声对王翦说:“王将军,我看此事暂不可闹大,先把甘回押起来,移交丞相,看他如何处置,他若偏袒甘回我们再上奏大王。”
  其他众将也上前为甘回求情。
  王翦考虑再三,决定先不杀甘回,但也不能就这样轻易放过他,否则,他今后将更加猖狂,下令将甘回重打一百鞭。
  甘回当众挨打又羞又恼,心中的怨气无处发泄,心里道:你王翦不是想立头功么,我偏不让你立功。他悄悄唤来心腹之人,耳语几句,又赏给他一块金子,再三叮嘱说:“事成之后还有重赏,且记一定要保密!”
  当天夜里,王翦与王绾两人亲率十万精锐人马偷袭楚军营寨,试图一举歼灭楚军。等到王翦赶到楚军营寨时,发现楚军早已不知去向,只乘一座空营,王绾大惊,对王翦说:“楚营已空,估计将军的计谋被春申君与庞识破,他们可能将计就计设下埋伏断我后路,趁敌军未到之前立即撤军,以免中了埋伏。”
  王翦略一思忖说:“敌军如果设有埋伏,只怕我军现在已经中了埋伏,至此不见一丝一毫敌军的迹象,估计我军今夜的行动计划被人泄露出去,楚军一定认为无力抵挡提前逃遁了。”
  王绾点点头,“依王将军之意是沿着楚军遁逃方追击,还是撤军回营?”
  “楚军虽然逃窜,我军已经行军至此,怎么能无功而返呢?此地距赵国军营只有二十里地,不如趁此袭击赵营,也许能够有所获。”王翦与王绾又率军赶到赵军营地。
  庞早已听探马报知秦军赶来,坚固壁垒等待秦军攻击,庞亲自到军门前督战。王翦与王绾几次进攻都没有成功,直到天亮,韩、魏、卫三路援军赶到,王翦才下令退兵。庞见秦军退后仍不见楚军的消息,急忙派出探马打探楚军消息,才知道春申君已经率军退走百里以外了。
  韩国主帅听说春申君退走,便要求撤兵回国,魏国统兵将领虽然知道众兵是为救魏而出,但见楚韩两国军队退走,所剩三国之兵不足以与秦军为敌,也需要回国救援以防秦军偷袭。魏国军队撤走后,所属之国卫国的军队也随之而撤。
  庞见五国军队只剩下赵国一国之军了,对太子嘉说:“恐怕这是东方各国最后一次合纵了,从此之后,各国将任由西秦宰割,没有任何一国能够抵挡,赵国前途可忧,太子爷,你要担当起匡扶赵国中兴的重任啊!”
  太子嘉伤感地说:“我本来指望此番合纵能够重创秦军,使秦国三五年不敢对外用兵,我赵国可趁此整饬军备以图内强,想不到春申君竟是个反复无常的卑鄙小人,世人将他并列四公子之一真是侮辱了四君子之名,可恨,可叹!”
  庞劝慰道:“太子不必伤悲,天无绝人之路,回国后我等再商议御秦之事吧,此地不可久留,以免落入秦军围困之中就只有全军覆没了。”
  太子嘉也知道留在这里与秦为敌是不自量力,就此撤兵回国又落个无功而返的恶名,真是左右为难。因为香妃与郭开多次在襄王面前诋毁太子嘉,想让襄王把太子嘉废了立香妃所生的王子赵迁为太子,久而久之,襄王心里也似乎有这种想法,无奈找不到太子嘉的过失,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太子嘉这次随军出征,本打算一举打败秦军树立个人在诸侯国中的威信,那样他的太子之位就巩固了。想不到此次合纵竟是这样一个无功而返的结果。庞猜中太子嘉的心思,建议说:“纵观东方各国惟有齐国依附秦国,拒不合纵抗秦,如今又和秦结为婚姻之好,我大军可以趁齐国不备,绕道攻入齐境,定能夺取几座城池,也算没有白白出兵,殿下以为如何?”
  太子嘉沉思良久,也认为这不失为一条退兵之计,于是同意庞的建议,率大军悄悄向齐国边境出发,准备攻占饶安,伺机夺取石城与清河等地。
  王翦撤兵回营,把出兵经过奏报吕不韦,说出兵失利的原因是有人泄露机密,要求吕不韦追查泄密之人。甘回早已拖着被打得皮开肉绽的身子找到吕不韦,来个恶人先告状,说王翦恃才放狂不把丞相放在眼中,又添油加醋说了王翦许多坏话。
  吕不韦知道王翦与嬴政交往过密,此次行军前王翦特意去宫中向嬴政辞行,二人叙谈一个多时辰。至于谈的什么内容吕不韦不得而知。吕不韦早就想寻找机会杀一杀王翦的威风,也给他敲个警钟,不要与嬴政太亲密了。因此,王翦报完军情,吕不韦就不悦地说:“孤以为夜袭失利的原因不是有人泄密,而是王将军计谋拙劣被庞与春申君识破,敌军及时撤退调整了进军方向。王将军口口声声说有人泄露不过是为自己寻找一个漂亮的借口免受处罚罢了!你说有人泄露机密,能指出是何人吗?”
  王翦毫不示弱地说:“有人奏报看见押粮牙将私下派出一人向楚营方向而去,至于此人是谁,到底去了何处,又干些什么,卑将正派人查寻,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明明白白,给丞相一个可信的答复。”
  吕不韦冷冷一笑,“王将军指挥打仗一般,编故事污陷他人却是一流,你既然认为泄密之人是老将甘回,本侯爷现在就让甘回进来与你对质!”
  甘回早有心理准备,进来说道:“王翦早就对丞相不满,时常在军中说一些有辱丞相英名的荒谬之词,为此我和他争执过几次,他便怀恨在心。在这次督运粮草中,他故意以军情急迫为借口刻意缩短规定的运粮时日,让我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加罪于我。王翦目的是要置我于死地,幸亏卑将在军中威信高人缘好,众将一齐为我求情,王翦迫于众人求情的压力不敢私自处死我,便当众鞭打卑将一百鞭,这一百鞭对我这把老骨头而言,简直是要我的命。”甘回说着,当众脱去上衣露出道道伤痕让吕不韦看,然后流着眼泪说:“王翦见一百鞭不能打死老臣,又心生一计污陷本将私通楚军,我早已被他打得半死不活,几次昏迷不醒,如何能去向楚军泄密呢?请丞相为卑将作主!”
  吕不韦猛地拍一下桌子,向王翦吼道:“王翦,你还有话说?官报私仇,污陷他人,贻误战机。来人,把王翦推出去砍了!”
  王翦气急败坏,不顾一切地喊道:“甘回虽然不能亲自向楚报信,但可以派遣亲信之人送信,我已派人查处此事,一定会弄清真相的,我对丞相定罪不服!”甘回见王翦被推出帐外,脸上露出得意的奸笑。
  这时,接连有几路探马来报,说五国之师依次退走了。
  敌国兵退,应该归功于王翦的功劳,说王翦劳师动众无功而返的罪名则不能成立。众将纷纷为王翦求请。
  吕不韦知道王翦在军中的威信,他也不是真的要杀王翦,不过是寻找个机会治一治王翦,让他放明白一些,在丞相与秦王之间作出选择时别选错了人。
  吕不韦命人把王翦带回帐中,令他带罪立功,率军追赶逃遁的五国军队。
  王翦行前向吕不韦请示说:“卑将的建议仍是断其十指不如伤其一指,与其分兵五路随后追击,不如集中优势兵力攻击一国。依我判断,楚赵韩三国的军队早已逃远,魏国的军队也该退回本国了,但蒙骜率军驻在魏国。就当前实力而论,一举攻灭魏国机会尚不成熟,但是魏国的附庸国卫国也派兵攻秦,可以借此机会一举攻占卫国,将魏国的附庸给灭了,给魏国来个杀鸡给猴看,逼魏王投降。”
  吕不韦答应了王翦的建议,给他十万精兵追击逃走的卫国军队,并会合蒙骜的大军共同歼灭卫国。
  卫国,说叫国其实仅拥濮阳一城之地,国王连“王”的资格都不能称,甚至不如侯的爵位高,称为君,现在的卫主就是卫元君,他是魏安王的女婿,景王的妹夫。现在的卫国已经弱不禁风,但卫国也一度有过自己的辉煌。
  卫国的始祖卫康叔,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胞弟。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因为年少由周公旦代替成王治理天下,商纣王之子武庚联合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作乱,周公旦与康叔一起平定了这场叛乱,成王便把武庚的封地赐给康叔,称卫君,定居在黄河与淇水之间的商朝故墟上。康叔接受商纣亡国的教训是因为沉溺于酒色、淫乱和听信妇人之言,因此作《康诰》、《酒诰》、《梓材》告戒自己,封国的百姓从此得到安抚。
  康叔之后,卫国的历代君主都谨遵康叔的三篇诰戒勤俭治国,其间虽有数次王位之争,但并没有动摇卫国的根本。孔子及其弟子子路也先后多次到卫国讲学,直到悼公时,晋国权臣韩赵魏三家分晋,卫国才被迫成为魏国附庸。成侯时,卫君主爵位被贬,由“王”降为“侯”,后来由从“侯”贬为“君”。怀君三十年,前往魏朝贡时被魏王囚禁并杀掉,魏王立怀君之弟为君,这就是现在的卫元君。
  当王翦大军赶到濮阳城外时,蒙骜也已经攻至魏国的朝歌,两路大军同时兵困卫国,濮阳这个弹丸之地很快就被攻破了。魏国自身难保,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救卫,只能坐视卫国的灭亡。卫国原有的濮阳并入秦国东郡。为了向天下诸侯昭示秦国的宽厚仁义,秦王政也为了表示自己的雄主胸怀,令卫元君及其支属迁到秦国野王县,仍保留宗庙祭祀。
  这一年是公元前二四零年,秦王政七年。
  吕不韦率大军凯旋归来,秦王政亲自率文武百官迎出东门。嬴政封昌平君为右相的一事早就有人报知吕不韦,他十分清楚嬴政的用意,心中有气却无法说出口,如果为这事对嬴政大加斥责,更加给群臣留下擅权欺君的话柄。吕不韦嘴上不说,心中早已有了对策,哼,你就是封十八丞相也没有用,我仍然让他们有其名无其实,摆个空架子在相位上。
  嬴政上前给吕不韦施礼道:,“仲父亲征,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五国望风而溃,如今又灭卫国,为扫平东方诸侯国奏响进军的序曲,仲父辛苦了,受寡人一拜!”
  吕不韦心中有气,也不还礼,只是拱拱手冷漠地答道:“仲父不辛苦,为大秦国出生入死也不是头一次了,倒是大王辛苦呀,数日不见提升了那么多官员,够操心的。”
  嬴政也不生气,他学会了对付吕不韦的办法,嘻嘻一笑:“寡人这样做全是为仲父的健康着想啊,仲父带病出征令寡人于心不忍,思虑再三,应该恢复武王时的双相体制,提升一名副相为仲父分忧解难,从此仲父便可以少操许多心,多抽些时间静养身体。倘若统一大业进行一半仲父就因操荣过度累垮了身子,何人为我出谋划策呢?”
  吕不韦冷哼一声,心道:“只怕大王嫌我死得晚呢,如果我现在就死才合大王的心意呀!”
  接下来是副丞相昌平君向吕不韦施礼,吕不韦揶揄道:“多日不见当拭目相看,大王慧眼识英才,恭喜昌平君荣升,今后要请昌平君多多指数!许多军国大事就有劳右相了,我可要清闲清闲啦。”
  昌平君对吕不韦的讽刺早有心理准备,也毫不示弱地回敬说:“不才任尚书令时就闲散惯了,承蒙大王不弃掇升右相,只怕闲散的习惯仍然改不了,吕相国想清闲是不可能的。”
  “哈哈,既然昌平君有闲散的习惯,我文信侯还真的不能清闲啊,看样子闲与忙是命中注定的,我真羡慕昌平君有这么好的命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