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13部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3部分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惟限以程朱,后并祧程而专尊朱。
  故其书大旨虽主於羽翼《本义》,而与《本义》异者亦颇多也。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良辅是书外有《易传集疏》,不传。考《易传集疏》,元熊凯撰。《江西通志》载:“凯字舜夫,南昌人,以明经开塾四十年,时称遥溪先生,同邑熊良辅受业焉。”良辅《序》中亦称受《易》於遥溪熊氏,与《通志》合。截然两人、两书。虞稷以同姓、同里、同时,遂误合为一耳。
  △《大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内府藏本)
  元张理撰。理字仲纯,清江人。延祐中官福建儒学提举。是书上卷《太极图》,即周子之图。其《八卦方位图》,则本乎《说卦》。又有《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参天两地》及《大衍五十五数》诸图,又有《仰观俯察》、《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诸图,而皆溯源於河洛。中卷《天地数》、《万物数》二图,仍即大衍策数。又有《元会运数》、《乾坤大父母》、《复姤小父母》、《八卦生六十四卦》、《八卦变六十四卦图》,又有《反对变与不变》诸卦图。以下则六十四卦之图,分见於中、下二卷,而参伍错综,《序卦》、《杂卦》亦皆为之图。盖纯主陈抟先天之学,朱子所谓“《易》外别传”者也。其书初少传本,《通志堂经解》刻本与刘牧之书均从《道藏》录出。诸家著录,卷帙亦复不同。
  朱睦《授经图》载理之书有《周易图》三卷、《易象数钩深图》六卷、《易象图说》六卷。焦竑《经籍志》书目与《授经图》同而《钩深图》则作三卷。朱彝尊《经义考》止载《易象图说》六卷,而不载此书之名。盖由未见其本,但据书目传钞,故辗转岐误。白云霁《道藏目录》以《易数钩隐图》与理此书并属之刘牧,亦由但据标题缮录,未及核作者之异同。今以徐氏刻本定著三卷,并详考舛异之故,以祛来者之疑焉。
  △《学易记》·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李简撰。简里贯未详。《自序》称“己未岁承乏倅泰安”,己未为延祐六年,盖仁宗时也。其书所采自子夏《易传》以逮张特立、刘肃之说,凡六十四家,一一各标姓氏。其集数人之说为一条者,亦注曰兼采某某。其不注者则简之新义矣。大抵仿李鼎祚《集解》、房审权《义海》之例。《自序》称:“在东平时与张中庸、刘佚庵、王仲徽聚诸家《易》解节取之。张与王意在省文,刘之设心务归一说,仆之所取,宁失之多,以俟后来观者去取。”又称:“己未岁取向所集重加去取。”则始博终约,盖非苟作,故所言多淳实不支。其所见杨彬夫《五十家解》、单沨《三十家解》,今并不存。即所列六十四家遗书,亦多散佚。因简所辑犹有什一之传,则其功亦不在鼎祚、审权下也。
  △《周易集传》·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龙仁夫撰。仁夫字观复,庐陵人。《吉安府志》作永新人。官湖广儒学提举。事迹附载《元史·儒学传·刘诜传》内。是书成於至治辛酉。董真卿《周易会通》称其有《自序》一篇,此本无之。朱彝尊《经义考》於旧序例皆全录,而亦无是篇,则其佚已久矣。《吉安府志》云:“仁夫《周易集传》十八卷,立说主《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今观所注,虽根据程朱者多,而意在即象诂义,於卦象爻象互观析观,反覆推阐,颇能抒所心得,非如胡炳文等徒墨守旧文者也。”《吉安府志》又称其谓《杂卦》为占筮书,引《春秋传》“《屯》固《比》入”、“《坤》安《震》杀”,皆以一字断卦义为证。其说似创而有本,亦异乎游谈无根者。《元史》称仁夫所著《周易》多发前儒之所未发,殆不诬矣。
  原书十八卷,今仅存者八卷。然《上、下经》及《彖、象传》皆已全具。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谓通志堂刻经解时以其残阙,故未开雕云云。夫传录古书,当问其义理之是非,不当论其篇页之完阙。残编断简,古人尚且蒐辑。
  仁夫是书,《上、下经》裒然俱完,而以不全弃之,何其傎也!况傅寅《禹贡说断》、程大昌《禹贡图说》、林之奇《三山书传》,今以《永乐大典》校之,皆非完帙,而徐氏仍登梨枣,是又何说欤?今特录存之,俾重著於世,庶於《经》义有所裨焉。
  △《读易考原》·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萧汉中撰。汉中字景元,泰和人。此书成於泰定中。凡三篇,一论分卦,一论合卦,一论卦序。不敢显攻《序卦传》,而亦不用《序卦》之说。大旨以圆图《乾》、《坤》、《坎》、《离》居四正为《上经》之主卦,《兑》、《艮》、《巽》、《震》居四隅为《下经》之主卦。复按图列说,申明《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多寡分合之不可易。及《乾》、《坤》之后受以《屯》、《蒙》,《屯》、《蒙》之后受以《需》、《讼》,次序之不可紊。卷后论三十六宫阴阳消长之机,以互明其义。汉中书不甚著,明初朱升作《周易旁注》,始采录其文,附於末卷。升自记称:“谨节缩为《上、下经》二图於右,而录其原文於下,以广其传。”则是书经升编缉,不尽汉中之旧。今升书残缺,而汉中书反附以得存,此本即从升书中录出别行者。朱彝尊《经义考》作三卷,盖以一篇为一卷,实无别本也。其说虽亦出於邵氏,而推阐卦序,颇具精理。盖犹依《经》立义,视黑白奇偶蔓衍而不可极者,固有殊焉。
  △《易精蕴大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解蒙撰。蒙字求我,吉水人。《江西通志》作“字来我”,盖字形相近而误也。中天历乙巳江西乡试。与兄子尚字观我者,并以善《易》名於时。子尚所著《周易义疑通释》,久无传本。朱彝尊《经义考》载蒙此书,亦注曰“佚”。
  今检《永乐大典》所引蒙说尚多,自《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外,其他皆文义完备,釐然具存。其例於彖爻之下,采辑先儒之说,而末乃发明以己意,各以“蒙谓”二字别之。虽原为场屋经义而作,而薈萃群言,颇能得其精要。凡所自注,亦皆简明。
  如《颐》六三云:“颐养之道,以安静为无失。二三动体,故颠拂而凶。四五静体,故颠拂亦吉。《震》三爻凶,《艮》三爻吉。可见《恒彖》云恒有二义,利贞者不易之恒,所以体常;利有攸往者不已之恒,所以尽变。天地圣人所以能恒者,以其能尽变也。”其义虽多根柢前人,而诠释明晰,亦殊有裨於后学。至所引诸家之说,往往不署名氏,盖用朱子《诗集传》例。虽不能尽考其由来,要皆宋元以前诸经师之绪论也。谨依文排比,正其讹舛,釐为十二卷,著之於录。解缙《春雨堂集》称是书为《易经精义》,《经义考》称是书为《周易精蕴》。考《永乐大典》所题,实作《解蒙周易精蕴大义》,二人皆偶误记也。今据以为断,庶不失其本名焉。
  △《易学变通》·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曾贯撰。贯字传道,泰和人。天历辛巳举於乡。官绍兴府照磨。元季兵乱,弃官家居。乡人推率义军,后御龙泉寇,战败抗节死。事迹见《江西通志》。所著《四书类辨》、《学庸标旨》诸书,俱湮没不传。惟朱彝尊《经义考》载有《周易变通》之名,亦以为已佚。今检《永乐大典》所录《周易》各卦下,收入贯说尚多,其标题实作《易学变通》。知彝尊未见原书,故称名小误矣。谨裒辑汇次,釐为六卷。其《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为《永乐大典》所原阙者,今无可校补,亦姑仍其旧。是书纯以义理说《易》,其体例每篇统论一卦六爻之义,又举他卦辞义之相近者参互以求其异同之故。如《乾卦》云:“《乾》六爻不言吉,无往而非吉也。初九处之以勿用,即初九之吉。上九处之以无悔,即上九之吉。二之见,五之飞,三四之无咎,皆然。盖位或过於中,而圣人处之则无不中。位或失於正,而圣人处之则无不正。所谓刚健中正,纯粹以精者。吉有大於此乎!”《坤卦》云:“或疑六三王事为六五之事,然《乾》主君道,《坤》主臣道,王事乃九五大人之事,故《坤》卦三五,圣人皆有戒辞者,其所以正人臣之体,为虑深矣。”《艮卦》云:“敦《临》、敦《艮》皆吉,何也?曰敦者,厚道也。厚於治人则人无不服者,《临》是也。厚於治己而己无不修者,《艮》是也。人之自处容可处於薄乎?”
  凡此诸条,立义皆为纯正。其他剖析微细,往往能出前儒训解之外。间取互体立说,兼存古义,尤善持平。在说《易》诸家,可谓明白而笃实。且其成仁取义,无愧完人。而《元史·忠义传》失於记载,殊伤漏略。今蒐辑遗文,著之於录,非惟其书足重,亦因以表章大节,发潜德之幽光焉。
  △《周易会通》·十四卷(内府藏本)
  元董真卿撰。真卿字季真,鄱阳人。尝受学於胡一桂。斯编实本一桂之《纂疏》而广及诸家。初名曰《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盖其例编次伏羲、文王、周公之《经》而翼以孔子之《传》,各为标目,使相统而不相杂。其无《经》可附之《传》,则总附於六十四卦之后,是为《经传》。又取程子之《传》、朱子之《本义》夹注其下,是为《集解》。其程子《经》说、朱子《语录》各续於《传》之后,是为《附录》。又取一桂纂疏而增以诸说,是为《纂注》。其后定名《会通》者,则以程《传》用王弼本,《本义》用吕祖谦本,次第既不同,而或主义理,或主象占,本旨复殊。先儒诸说,亦复见智见仁,各明一义,龂龂为门户之争。真卿以为诸家之《易》,途虽殊而归则同,故兼搜博采,不主一说,务持象数、义理二家之平,即苏轼、朱震、林栗之书为朱子所不取者,亦并录焉。
  视胡一桂排斥杨万里《易传》,不肯录其一字者,所见之广狭,谓之“青出於兰”
  可也。惟其变易《经》文,则不免失先儒谨严之意,可不必曲为之词耳。
  △《周易图说》·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钱义方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人。尝举进士,其仕履则不可考矣。是书成於至正六年。上卷为图者七,下卷为图者二十。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疑传写误也。其说谓《河图》为作《易》之本。《大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乃圣人即理推数,二者可以相通,故并言之,非谓作《易》兼取《洛书》。
  又引朱子之说,谓圆图有造作,且欲挈出方图在圆图之外。又谓“朱子《易本义》於先天、后天卦位必归其说於邵子,似歉然有所未足。是以不揆其陋,而有所述”
  云云。其说较他家为近理,然犹据陈抟以来相传之图书言之。其实《河图》、《洛书》虽见经传,而今之五十五点、四十五点两图,其为古之图书与否,则经传绝无显证。援《左传》有《三坟》,而谓即毛渐之书,援《周礼》有《连山》、《归藏》,而谓即刘炫之书,考古者其疑之矣。且《系辞》言《洛书》,不言即《九畴洪范》。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