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逐倭 >

第481部分

逐倭-第481部分

小说: 逐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辅严嵩首当其冲,被嘉靖皇上骂了一顿。下朝之后,严嵩纠集几十个亲信问计,看看部属有何妙计平倭安民?适逢他的义子赵文华搞了个平倭七策,拿到严嵩哪里投石问路。这平倭七策,当首奇招竟是拜祭海神。真是怪事处处有,天朝特别多。大明官兵没有办法赶走倭寇,拜托海神、龙王和水精帮忙。
  赵文华除了建仪议拜祭海神之外,其他措施无非就是劝皇上放放水,让贪官污吏多收赋税,增募勇敢,委派钦差督察剿倭军务等等。
  严嵩正为倭寇犯境的事忙得焦头烂额,看了赵文华老生常谈的论调,虽然觉得不靠谱。不过有办法就好,管他有用无用?当下就准了赵文华投提奏文。这样关于拜祭海神的荒唐建议,轻松通过内阁审核,迅速摆到嘉靖皇上的御案上。
  不料旁人看来拜祭海神、寻找神仙护国驱逐倭寇的荒唐建议竟然是深获帝意。这个脑袋瓜子觖根筋的嘉靖皇上,对神仙鬼怪的异端邪说深信不疑。嘉靖皇上平日笃信道士方士的兹花言巧语,执拗地迷信长生。为此他遍求天下奇人志士,虚心问道,并整日不断拜神烧香。焚青词,吃长斋,忙辟谷。想那真正出家的道士隐者,也达不到嘉靖皇上这种虔诚无比的修道境界。
  赵文华向嘉靖皇上递上这平倭七策,虽不按常理出招,不过暗中迎合皇上迷信鬼神的想法。果不其然,嘉靖皇上阅了赵文华的奏章,龙颜大悦,即奉神道旨意,钦准赵文华所请,赐予赵文华敕书,令赵文华南下祭海并同时督察剿倭军务。
  赵文华带上圣旨随从,马不停蹄南下浙江,赶赴剿倭最前线──浙江旧余杭。那时南直军务都察史张经总督正在余杭城练兵,军务倥偬,忙得连睡觉的时间也不多。听到赵文华被嘉靖皇上封为钦差,南下祭海并同时督察剿倭军务,不禁吃了一惊。在张经眼中,赵文华是百无一用的文人,纸上谈兵,毫无实际,忽悠一下皇上也许不在话下。上阵督察剿倭军务就太儿戏了。皇上居然把赵文华这种人当成奇才,实在荒唐之极。张经尽管不屑哄骗皇上的赵文华,但赵文华奉圣旨南下,代表皇上亲临,他也不好怠慢这钦差,只得叫上同僚,带着几十个亲兵走出辕门迎接赵文华。
  早见一张写有“钦差”二字的黄旗迎风飘扬,手捧敕书的赵文华在侍从陪同下大摇大摆走过来。张经见赵文华四十多岁年纪,留一咎山羊胡子,身穿大红五彩双挂绣蟒,乌纱皂履,鹤顶红带。赵文华一付踌躇满志,眼中无人的傲贤慢士态度令人不快。赵文华撅着嘴,一付我是钦差我怕谁?谁敢对我不教敬,老子就以皇上的名义收拾你。赵文华身后各种执事人役跟随无数,有张打茶褐伞的,有吹呐打鼓的,挑担捧盒的,持旗拥幡的,不下数百人,排成一字长龙悛慢悠悠的走过来。
  与赵文华前呼后拥的随从相比,张经只带着几十个亲兵列队路旁恭候钦差光临。赵文华还以为张经会倾巢出动,令几万几千官兵列出方阵敲锣打鼓迎接他的大驾。他对张经小气巴拉,只摆几十个小兵欢迎他的仪式十分不满。这成什么话?老子带来的随从也比你张大总督的人多,到底是你迎接我,还是我迎接你?赵文华气得几乎想揍张经,你丫的太不会做人了,叫几千个士兵出来鼓掌欢迎钦差,拍拍钦差马屁,让钦差在士兵面前显显威风,你就会死呀?
  张经对赵文华这个忽悠皇上的钦差有成见,内心对赵文华颇为不屑。而赵文华也没把张经放在眼内,面对张经拱手听候他发话的郑重态度,他略抬抬手就算打发张经了。张经在百忙中抽空迎接这钦差,他没料到赵文华态度这样恶劣,心中不禁油然生出几分愤慨与郁闷。张经是个负责任的大帅,他也不会因钦差到来而劳师动众,让士兵离开战斗岗位跑来拍钦差的马屁,让钦差乐一乐。张经刚直的性格无法做这样无耻的事!
  赵文华一行人走进彩棚,早见司礼监大监郑重其事在香案前拜过天地,然后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虏刚平,南倭又起。朕身居九重,却为江南倭情寝食不安。所幸工部右侍郎赵文华能为国分忧,所奏祭海神等剿倭七事言之有据,切实可行。为使江南黎庶早日出于水火,重振我大明天朝威仪,特遣赵文华为钦差,督察剿倭军务。希江南将士戮力同心,共攘倭夷,钦此。”以张经为首的一批浙江官员闻旨,尽皆俯伏地上,三呼万岁。
  宣旨后大监入席吃酒,赵文华向张经问起剿倭事宜,质问他为何婴城自守,拥兵不战,放任倭寇横行?
  据张经实而言:“敌众我寡,官兵连广西而来的狼兵和土兵合共才两万多人,而倭寇各部却有七八万人,幸亏倭寇各自为战,没有合流,否则有可能被倭寇吃掉。敌强我弱,惟有凭城自固,坚守为上。”
  赵文华一介书生,那知领兵打仗凶险?他张大嘴巴听完张经这番话,心中很是不满。他这次南下督察剿倭军务,并无意久居江南,只想赶紧打上一仗,编个功劳回京向皇上邀功请赏。而他义父严嵩在临行时也反复叮嘱他,告诉他速战速决,迅速建立功颁,讨取皇上欢心。所以赵文华听见张经说倭寇势大难克,很不高兴,冷嘲热讽道:“张大总督,你身为南直军务都察史,总督江南剿倭军务。现在江南匪情日紧一日,羽信数至京师,连皇上也被扰得心神不宁。你不赶紧为主分忧,驱逐倭寇。每日闭门练兵,与倭寇干耗,难道等倭寇老死不成?没有兵,可增募勇敢嘛;没有钱,我也向上皇上建言让你们多收赋税。你赶紧招兵买马,替皇上扫除倭患。”
  张经见赵文华既不知兵,又轻敌自负,甚是讨厌。兵可以招,但一群毫无战斗力的狗熊之兵,人数最多也没用。张经知道这些道理无法向赵文华这种书生意气的人讲解和沟通,他怎样讲也好,赵文华也听不进去,也不可能弄明白。当然,最直接说服赵文华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亲自带兵上阵跟倭寇干一场,让倭寇给他上课,让倭寇教育他,只要他吃过倭寇的亏,他就不会再强词夺理跟别人多说废话了。张经顾全大局,对赵文华咄咄逼人的无礼行径并不见怪,宁人息事地道:“钦差大人不辞劳苦,泼涉千里而来,足见一片忠君爱民之心。请钦差先拜祭海神,请神灵保佑我疆土人民吧!其他稍后再议。”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赵文华听过张经这话面红耳赤,神色甚是惭愧,还以为张经讽刺他呢!当时气得几乎憋过气去,刁难人的废话也就一句也说不出来了。
  招募勇敢,多收赋税的事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办成,倒是拜祭海神成了当务之急,是钦差大人赵文华到江南必做的第一件事。钦差大人拜祭海神的器用物件、香烛纸钱、船只和人夫,早在钦差大人南下之前已先遣快马通知地方,把这些祭海的东西提前准备妥当。所以钦差到达余杭城第三日,就在钱塘江畔展开公祭海神。
  赵文华带着几百随从浩浩荡荡走到钱塘江口,余杭大员也相率一批士绅前来协助观礼。那些闻讯而来看热闹的群众不下数万人,沿岸而立,伸长脖子观望,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
  徐风仪偕同少林僧兵领袖天员大师等人,也赶到钱塘江畔观礼,站在一个小土包上,居高临下,等待好戏上场,一饱眼福。
  第二章 钦差祭海(2)
  徐风仪偕同少林僧兵领袖天员大师等人,也赶到钱塘江畔观礼,站在一个小土包上,居高临下,等待好戏上场,一饱眼福。
  日正中天,赵文华才慢腾腾从轿里出来,在余杭大员拥戴下,手捧敕书,大摇大摆地望海岸的浮桥走过去。其骄恣不可一世的神气模样令人侧目。赵文华才不管众人怎样看他,昂首阔步,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被人发觉的得意微笑。他很享受余杭大员把他当成神一样尊重膜拜的感觉,俨然他也成了神的骄子,尊贵无比。
  大海之中,有一艘装饰豪华,鎏金溢彩,颜色大红大紫的彩船。彩船长约二十丈,宽七八丈,高五六丈。并有三层阁楼。如此一个庞然大物纥立在海岸旁边,气派确实非凡。
  彩船上,旌旗迎风招展,香烟萦绕,各色纸絮,纷纷扬扬;各类祭海的备用金银器皿多不胜数。香烛、牲口、蔬果和陈酿珠琼浆堆积如山。
  而通向海中彩船之间的路径,竟是由一批小艇连环相扣连接成的长龙浮桥。小艇上覆盖各式各样的鲜花,正中的行板是名贵的紫檀制成,并铺上猩红的西域地毡,显得十分奢华。
  “轰轰轰”几声惊雷般震耳欲聋的土炮响过之后,只见五百余名道士挥舞桃木剑,跳跃而行,走到沙滩上列队站立,依照阴阳易经八卦阵的阵势排出一个圆形花式图案。随后道士方人鼓手细乐人役近千余人赶来捧场。一时间,各种法器响起,鼓乐喧天,烟火齐燃,热闹非凡。
  又见几个身穿大红五彩鹤氅,头戴九阳巾,脚蹬朱履,手执桃木剑、拂尘、天书和如意玉的道长走上彩船作法,他们一个个神情肃穆,口中念念有词,各占方位,各司其司,在拜祭海神的案台上摆下猪牛羊等牲口祭物并同天书和如意,陈列案上。然后他们又烧了许多冥器纸扎,神符。这几个道长一本正经吟着咒语,把手中的桃木剑舞弄一番,直累得大汗淋漓,筋疲力尽才罢休。
  道长作完法,才请赵文华上彩船宣读御书。赵文华绷紧神经,抿着嘴巴,在四个扮作天兵神将模样的官兵拥护下,一步一拜的走上彩船。拈香先拜天,后拜地。拜过皇天后土才郑重其事地祭海,即拆开敕书宣读:“微臣不畏艰苦,经历险阻,千里至此,为吾皇祈福消寂灾。吾皇嘉靖,忠孝仁慈,恩泽四海。如此仁君,海神当佑。况吾皇乐求仙道,好结善缘,应成正果。今倭夷来犯,乱我滨海,以至生灵涂炭,人神共愤。吾皇体恤黎庶疾苦,欲求神兵降贼,乞叩海神、水精、龙王等诸灵赐予神力,佑我社稷,并保沿海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吾皇愿意以人间千宝献上,供于诸位神灵的圣殿。愿海神体恤民生,早降福音。如此社稷幸甚,百姓幸甚!……”赵文华把御书朗读完,又五体投地跪拜下去,叩头不止。岸上数千随员一齐俱倒,异口同声叫道:“海神保佑!海神保佑!海神保佑!”
  那数万看热闹的群众,至少有九成多人同时拜倒在地,闭上眼睛祈求海神保佑!
  徐风仪见此情景,不禁哑然失笑,叹息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那知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徐风仪认为即便有海神,倭寇也拜海神,海神到底帮谁实在难说。海神又非是见钱眼开的势利小人,并不是谁给的贿赂多就帮谁?何况有没有海神,大家都心知肚明,赵文华等人鬼混一场,无非是愚弄皇上,愚弄百姓而已。赵文华他们若是寻求破倭之策,不应跪拜神仙鬼怪,而应拜访奇人志士。大明天朝奇人志士所在都有,只要当朝官员尊重人才,礼贤下士,何愁没有破倭之策?
  少林僧兵领袖天员大师是和尚,见赵文华请道士作法祭海,考虑到僧道有别,他也没有随众乱拜一通,硬是袖手旁观,不为所动。但他也有些感触地对徐风仪道:“做皇帝的既然喜欢这个调调,自然有这样没良心的贼臣子,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原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