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97部分

二战全景纪实-第97部分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条英机心狠手毒,素有“剃刀将军”之称。因他在中国东北和华北的侵略战争中“功勋卓著”,深得天皇和陆军的赏识。
  近卫首相上台,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专门研究战时经济体制、缔结日德意三国同盟和缔结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等南进政策问题。经过多次的磋商,最终形成的文件是《基本国策纲要》以及政府和大本营联席会议决定的《根据世界形势变化的处理时局纲要》。之后,由首相及军界实权人物——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总长立即报告天皇御批。天皇在众大臣的影响下,当即予以承认。这样,日本就开始踏上了南进的道路。
  不过,多谋善变的外相松冈对急于南进的举措是持反对意见的,但对与德、意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则表示同意。在外相看来,南进必然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而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则将迫使美国在执行反对日本的计划时要谨慎行事,且将阻止日、美发生战争。
  8月1日,松冈外相向德国驻日大使奥托试探了关于三国同盟交涉的问题。下旬,德国政府便派特使斯塔玛前往日本,就与日结盟问题进行谈判。
  9月9日,松冈与斯塔玛举行会谈。会谈的内容是:日本对德、意在欧洲,德、意对日本在南亚“建设新秩序”中的领导地位予以承认和尊重;日、德、意三国中的任一国家受到“尚未参加正在进行着的欧洲战争或日中纠纷的一国的攻击时,三国应以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所有方法进行互相援助”。
  对协议内容,海军将领们表示反对。因为这一条约会使美国参加对德、意两国的战争时,日本必然会卷入对美的战争之中;向南作战就需要强大的海军力量,在这方面日本与美国海军相比就颇为逊色。
  9月19日,政府、陆海军高级将领、枢密院议长专门请求天皇参加“就缔结三国同盟条约问题”的讨论。在这次会议中,海军军令部总长说:“缔结这个同盟,必将进一步恶化同英美的贸易关系,美方势必停止对日出口重要的原材料。何况,日美战争必然是持久战,那么政府对这些问题考虑了没有?”
  近卫首相针锋相对:“这些困难早已料到,我已着手制定《新经济体制纲要》,将对国内的生产、配给和消费,全面地实行统制,并把国力集中使用在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整个日本将是一座兵工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军需供应不会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即使日美之间发生战争,也能在较长时间内满足战争需要。”
  海军军令部总长又问:“按照现有军队的消耗水平,石油贮备只能满足海军一年左右时间。那么长期战争所需要的石油如何进行补充?”
  东条陆相代表政府说:“陆军将保证从荷属印度支那获得石油来满足海军的需要。”
  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天皇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就《日德军事协定》,我从各个方面已考虑过了,事到如今,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说连应付美国也还没有什么对策的话,那也只好如此。我所担心的是,万一同美国交战,帝国海军能否顶住美国海军的进攻。别忘了,日本是个岛国。希望海军好好研究一下对美作战问题。”
  12。南进!(4)
  就这样,天皇批准了政府的条约方案。条约在9月22日于柏林签署。同一天,天皇发布了欢庆缔结三国同盟条约的诏书。
  可是,德、意与日本签署条约的意图是不尽相同的。德、意是想利用日本来牵制美国,不使其站在盟国方面进行战争;而日本则想利用德、意来牵制美国,使之不至于因反对日本征服中国和夺取英、法、荷在东亚的殖民统治地位而引起日美战争。此外,日本在缔结这一条约时,还企图促请德国在已同苏联缔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从中斡旋,以便保证日本南进过程中无后顾之忧。这些条件,德国政府均表示同意。殊不知,希特勒已经制定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日本政府在与德国进行缔结日德意三国同盟的交涉的同时,为了实现《处理时局纲要》的部分计划,即“要使法属印度支那当局负责供应日本军队的军需,使它同意日本军队通过法属印度支那时使用飞机场等,并为取得必要的资源而尽力,根据情况也可使用武力”,已经同法国维希政府进行了交涉。
  8月30日,法国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缔结了有关日本军队进驻“与中国接壤的印度支那”的原则协定。至于协定的详细内容,则交由当地军事部门决定。
  可是,在日军进驻方式等方面,法属印度支那当局拒绝了。于是,日本政府即令华南派遣军的一支部队强行越境。小小的法属印度支那怎是日军的对手?在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之后,便不得不默认了日军的要求。接着,日军用同样的方式,于9月22日要求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9月23日,法属印度支那当局屈服于日本政府的压力,与日本政府签署了具体协定。同一天,日军便“和平地”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
  对于日军的南进行动,美国国务卿赫尔于9月23日发表声明,不承认日本政府强行改变法属印度支那现状。26日,赫尔再次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决定从10月16日起,禁止对日出口碎铁。10月5日,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发表态度强硬声明,表示准备应付三国同盟的挑衅。
  日德意三国建立同盟,就德国或日本来说,不仅没达到牵制美国的目的,反而将美国推向反三国同盟的一边,从而加强了美国对英国的援助和对日本抗战到底的决心。
  受到美国的鼓舞,英国政府也在10月8日向日本发出通告:由于日本政府同法西斯德国、意大利缔结了军事同盟和出兵法属印度支那,原定10月17日期满的关于停止通过缅甸公路向中国政府输送援助物资的日英协定,将停止生效。这样,受到德国猛烈轰炸而濒于危殆的英国政府,对德国的军事同盟国,即开始侵略盟友法国殖民地的日本,也不再让步了。
  为了加快实施南进国策,日本政府、统帅部大本营以及陆海军高级将领于1941年1月30日召开了联席座谈会,会上决定:通过外交手段,要求南部法属印度支那提供军事基地,供日军驻扎使用。若法国政府拒绝提供基地,那么日本军队将不得不使用武力进驻。
  为了消除南进的后顾之忧,避免两线作战,松冈外相于3月12日开始了他的欧洲之行。松冈在去柏林的途中,专门在莫斯科停留了几天,以便试探一下苏联对日本签订三国同盟的反应。
  这一天,莫斯科北站的站台上排列着军容严整的仪仗队。斯大林同欢迎人群一道欢迎日本的代表团,这使松冈出乎预料。松冈满脸堆笑,心想:“看来俄国确实打算同其远东邻邦保持友好关系……”
  当天,松冈一行被邀请到斯大林的办公室。斯大林不时地站起来,吸着烟斗,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毫不拘束地听松冈的讲话。
  松冈说,日本对俄国没有敌意。世界上主要的罪恶是英国人和他们的殖民政策。就是在中国,日本也不是同中国人作战,而是同英国殖民者作斗争。因为它支持中国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他还说,日本与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日本是一个精神上的共产主义国家,是正在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国家。接着,他又以惋惜的口气指出,日俄之间以前的摩擦,就是没有好好谈的缘故。
  一提起过去的谈判,斯大林就打断了这个话题,“我们不必旧事重提”,他吸着烟斗说:“对于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您有何看法?”
  松冈说,他立即向东京报告,然后及时答复。后来,当松冈在柏林同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谈判时,接到了东京的指示:政府授权外相同苏俄签署《日苏互不侵犯条约》。
  4月13日,松冈在回国途中路过莫斯科,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规定:日苏两国维护友好关系,互不侵犯领土;当缔约国一方遭到第三国军事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条约的签署,既消除了日本南进的后顾之忧,也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
  因前有日德意三国同盟和诺门坎事件,松冈没想到会这样容易地与苏联缔结中立条约。他对苏联之行又惊又喜。4月22日,他喜气洋洋地以一个英雄的姿态回国。殊不知,当时斯大林的心情与松冈一样。因为,苏联最关心的一件大事,就是担忧日本同德国相呼应,从背后进攻苏联。苏联把“当代最伟大的间谍”佐尔格派往日本,可以说,其最大的目的也在于此。早在松冈动身前,佐尔格就与克里姆林宫进行过联系:“日本有同苏联缔结中立条约的意向,希望做好准备。”
  12。南进!(5)
  克里姆林宫对这份电报欣喜若狂。正当松冈外相犹如凯旋的将军乘专车匆匆回国时,克里姆林宫给佐尔格拍去一份谢电,称:“对你所作的巨大努力,深表感谢!”
  13。逞威大沙漠(1)
  墨索里尼于1935年占领非洲的阿比西尼亚之后,在非洲大陆逐渐增加兵力。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的战争开始后,意军的兵力又有所增强。此时,北非的意大利军队有25万,由格拉齐亚尼元帅指挥,下辖第5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驻在利比亚。在东非,意大利军队有30万人,由奥斯塔指挥,驻在阿比西尼亚和索马里。
  1940年夏秋之间,当墨索里尼确信英国即将被德国征服后,遂决定趁法国败降、英国溃退之机,分两路进军非洲东北部,企图抢夺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一路从利比亚沿地中海岸进逼埃及;一路从厄立特里亚和阿比西尼亚出发,西进苏丹和南攻肯尼亚,然后东进英属马里兰。
  在非洲大陆迎击意军的英军统帅是著名的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将军。但他的部下只有英印部队5万人、苏丹国防军4500人。其坦克是几辆土法制造的装甲车辆,火炮只有2门陈旧的榴弹炮。
  在苏丹——东非战场抗击意军的空军力量是英国皇家空军,但仅仅是6架1928年造的老式“网袋”式文森特双翼飞机和少量借来的DH飞龙式民用飞机。而驻在厄立特里亚和阿比西尼亚的意军则编制完整,拥有炮兵、坦克和充足的运输工具。它集中了意军作战部队的精华。
  7月4日,墨索里尼下了作战命令。2个旅的步兵在空军的支援下,和炮兵、坦克一起汇成尘烟滚滚的洪流,突然从厄立特里亚袭击古老的苏丹边界城镇卡萨拉。8000名意军向小镇连续攻击。守镇士兵在英国军官的指挥下,进行机动灵活的抵抗,不时用机枪大量杀伤意军。毕竟人少势单,卡萨拉小镇难逃陷落的命运。卡萨拉失陷时,英军只损失了12名士兵和7辆卡车。意军虽然占领了小镇,但却有500人战死。同一天,意军又突然猛袭边界要塞加拉巴特小村,该处有100多名苏丹守军,抵挡一阵后见不是对手,于是放弃了防守。
  意军占领了卡萨拉和加拉巴特后,就打开了从南方进袭埃及的两个战略据点。8月4日,意军袭击英属索马里,不久即踏遍全境,占领了红海海岸线。意军一支拥有大量装甲车、大炮和有大规模空中掩护的25万人的精锐部队逼向英军,迫使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