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43部分

二战全景纪实-第43部分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场上顿时咳嗽声、跺脚声、用脚擦地声、低语声响成一片。
  蒋介石只好讲了半个钟头就收场了。
  张学良本想陪着蒋介石与前排的高级军官握握手,可看到会场秩序不妙,就免了。
  一散会,军官们便议论纷纷,有的说:“这算什么训话,简直是胡说八道!
  “
  有人说:“他的所做所为与卖国贼没有两样。”
  第二天安排讨论,讨论会变成了批判会。
  有着强烈爱国思想的苗剑秋大声说:“我们亡省亡家,他却让我们不要打日本,去打共产党,简直是放屁!
  他讲这样的混账话,我们东北人稍有血气,就应该让他走着进来,躺着出去!
  “
  蒋介石来西安之时,正是他反动统治登峰造极之时。
  他用分化收买惯技,解决了两广事变,又迫使他的政敌汪精卫出国。
  这年的10月30日又是他的50大寿,他便去洛阳住了一个月,让全国上下为他祝寿,捐财、捐物,到处修建“中正堂”、“介寿祠”,甚至让每一个小学生都为他捐献。
  当年,吴佩孚在洛阳庆祝50大寿时,是“满天风雨会中州”,盛况空前,蒋介石与吴佩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5。大抗战拉开了幕布(6)
  蒋介石一方面祝寿,另一方面会见各路诸侯,抓紧部署“剿共”。
  他调集嫡系部队约30个师驻扎在汉口至郑州、郑州至灵宝的铁路沿线,并内定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前敌总司令,下令扩建西安与兰州飞机场,准备容纳100架轰炸机对付红军。
  这期间,他专程飞往太原,会见阎锡山,飞往济南会见韩复榘,并让他们向傅作义、宋哲元等人传达他的停止抗日、集中力量“剿匪”的方针。
  蒋介石还命他的外交部长张群与日本大使川樾进行了六七次会见,在东京的许世英大使也与日有田外相进行了商谈与勾结。
  12月4日,蒋介石再度来到西安指挥“剿共”。
  他的几十名高级将领和大员如钱大钧、陈诚、陈调元、蒋鼎文、卫立煌、陈继承、朱绍良等也一起来到西安。
  与此同时,260个团约30余万部队的前锋已到达陕西潼关,100多架新从意大利买来的最新式飞机(其中一部分是给他的献寿飞机)一批批飞到西安。
  西安上空整天机声隆隆,街上跑的到处是高级小汽车,旅馆里塞满了人。
  大饭店座无虚席,猜拳、打麻将声不绝于耳。
  妖艳的妓女夹在大员之间,调情卖俏,异常活跃。
  在“剿共”大战即将爆发的关键时刻,12月10日,张学良对蒋介石进行了最后一次哭谏。
  他声泪俱下,希望“委员长纳忠言,千秋万世留下美名。
  否则,即使他本人愿意孝忠到底,部下也不肯听命“。
  蒋介石不但不听,反而拍桌大怒,一顿臭骂后,恶狠狠地走入内室。
  张学良还不甘心,出来后让杨虎城再去劝说一次,看看情形。
  可蒋介石依然故我。
  至此,张、杨感到光靠劝告、苦谏、哭谏已无济于事,而蒋介石12月12日就要离开西安了。
  如不采取果断措施,便会丧失良机。
  他们只好进行兵谏。
  为了万无一失,他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严密的分工。
  由张学良的东北军负责在华清池捉蒋介石,并负责从西安至临潼的警戒;杨虎城的17路军负责解除西安的中央宪兵、特务、警察及部分中央军的武装,并扣留飞机和南京军政大员。
  12月12日凌晨天亮前,东北军卫队团的警卫营悄悄摸进华清池。
  由于行动被蒋介石的卫士发现,并开枪射击,双方展开激战。
  蒋介石的少爷卫士一听枪声便惊慌失措,还未集合就被东北军扫射而死,尸体都排得整整齐齐。
  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钱大钧也被打伤足部。
  蒋介石在梦中听到枪声后,以为红军来了,顾不上戴假牙,穿着睡衣、拖鞋就往外跑。
  在翻墙时,由于过度紧张,跌进一个荆棘坑里,摔伤了腰部,掉了一只鞋。
  这时恰巧遇见一个侍从副官,便背着他向东南方向的山上跑,在一块叫虎畔石的大石后面的草丛中藏了起来。
  警卫营孙铭九营长等见蒋介石跑了,但衣服在,汽车也未开走,便一边把情况报告张学良,一边继续搜查。
  在搜到虎畔石附近时,蒋介石的秘书肖乃华刚探头就被一枪打死。
  蒋介石赶紧举起两手说:“我在这里。”
  东北军的战士端着枪走过去,只见蒋介石浑身哆嗦,缩做一团。
  他上身穿一件古铜色绸袍,下身穿一条白色睡裤,一只光脚流着血。
  白凤翔和孙铭九闻讯后十分高兴,立即赶来,叫蒋介石跟他们走。
  蒋介石因怀疑他们是红军,便问:“你们是哪一部分军队?”孙铭九说:“我们是东北军。”
  蒋一听是东北军,便赖着不走。
  白凤翔看见蒋介石冻得全身发抖又行动困难,便脱下自己的大衣给他披上,让孙铭九和卫队连长王协一轮流将其背下山。
  走到汽车边,蒋介石又怀疑是东北军一部分哗变,死也不肯上车,并问:“张副司令在哪里?”白凤翔和孙铭九回答说:“我们领你去见张副司令。”
  然后硬把他抬进小汽车里,护送到张学良的住地西安新城大楼。
  与此同时,西安市内的中央军、警、宪等武装已全被缴械,南京军政大员也全部扣留。
  包围宾馆时,邵元冲跳窗逃跑,不听制止被击成重伤,死在医院。
  在集中点名时,独缺陈诚一人。
  原来他身带处分张、杨的绝密文件,听到枪声后,立即将文件撕毁投入马桶,用水冲下,自己逃入地下室躲起来。
  宋文梅营长带领士兵走进地下室搜查时,把他从一个空啤酒箱中拉出来。
  宋营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讥讽地说:“军人嘛,怎么这么丢人!
  “
  在兰州方面,也已解除了朱绍良部队的武装,并控制了飞机场。
  张学良和杨虎城扣留蒋介石后,为了说明真相,于12月12日上午向全国发出通电,电文说:“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继之于后。
  凡属国人,无不痛心。
  近来国际形势豹变,相互勾结,以我国家民族为牺牲。
  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
  15。大抗战拉开了幕布(7)
  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
  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
  自上海爱国冤狱爆发,世界震惊,举国痛愤,爱国获罪,令人发指!
  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
  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
  昨日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唆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
  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之政治自由。
  (七)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以上八项为我等西北军民一致之救国主张,望诸公俯顺舆情,开诚采纳,为国家开将来一线之生机,涤以往误国之愆尤。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
  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
  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临电不胜待命之至。“
  张、杨通电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篇重要文献。
  12日上午10时,西安各报便出了号外,捉蒋消息立即传遍全市,大街上挤满了人,人们一边走一边欢呼,青年学生更是兴高采烈,不自觉地形成了一股股的游行队伍。
  张学良在发动兵谏时,于12月12日晨5时致电毛泽东主席,称“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介石及其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政府。
  兄等有何意见,速复,并望红军全部速集于环县一带,以便共同行动,防胡(宗南)敌北进。“
  捉住蒋介石,张、杨二人兴奋不已,但如何处理后事,二人一时又拿不出什么好主意,心情很快变得沉重起来。
  他们联名给中共中央打电报,请派代表团到西安共商大计。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13日在保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对西安事变后的局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12月15日,中共中央以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红军领导人的名义致电南京政府,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12月16日组成以周恩来副主席为首,包括叶剑英、秦邦宪、李克农的代表团飞抵西安。
  12月19日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通电》。
  同时为了应付南京的“讨伐”,将红军南调至西安附近的泾阳、三原、淳化、咸阳一带,红17军团挺进到西安东南的蓝田,以支援东北军和17路军。
  张、杨捉蒋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南京党政军大员乱作一团,有的悲,有的暗中高兴。
  军政部长何应钦感到这是夺取委员长一职的难得机会,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力主讨伐,企图用飞机炸死蒋介石。
  12月12日下午,他召集党政军首脑开会,交换意见,当晚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了武力讨伐的决定;又给在德国“养病”的亲日派首领汪精卫发电,促其立即回国。
  亲日派的这些举动,引起了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等人的强烈反对。
  事变当天,宋美龄、孔祥熙等还在繁华的上海享乐,第二天一早便赶紧来到南京。
  他们力主以和平方式营救蒋介石,坚决反对何应钦等人所做出的决定。
  在宋美龄的强烈要求下,孔祥熙以行政院的名义于12月14日召集会议,同意进行和平试探,并派黄绍竑等前往太原,请阎锡山出面调解。
  12月16日,国民党中央再次开会,仍决定武力讨伐,何应钦自封“讨逆军”总司令,刘峙、顾祝同分任东、西两路集团军总司令,并下达了讨伐令。
  随即何应钦派飞机轰炸了渭南、华县等地,命刘峙的5个师开进潼关,围住华县,进逼渭南。
  西安周围局面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宋美龄只好亲自召集黄埔军官和空军人员开会,让他们拒绝执行何应钦的命令。
  在宋美龄的极力奔走和强烈反对下,何应钦等人才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国际上,日本帝国主义极力主张反共防共,挑拨南京和西安的关系。
  12月15日,日本外相召见南京政府驻日大使,公开威胁南京当局:“如果与张、杨妥协,大日本决不坐视。”
  日本政府暗中支持何应钦“讨伐”,并派汉奸、特务潜入西安,煽动群众情绪,妄图利用民愤杀掉蒋介石。
  日本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