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213部分

二战全景纪实-第213部分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傀儡“皇帝”溥仪及其日本顾问于8月17日在沈阳机场正准备逃往日本时,被苏军空降部队俘虏。
  与此同时,苏联第25集团军的部队解放了朝鲜北部,直到38°线。
  8月11日至9月1日,苏军解放了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
  在整个远东战役中,苏联3个方面军俘虏日军官兵594万人,缴获大炮和迫击炮4300门,坦克686辆,飞机861架以及其他技术兵器;击毙日寇83737人。
  在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的大好形势下,8月9日,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指出“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同苏军和其他同盟国军队一道,向日伪军发起全面进攻。
  8月10日至11日,中国解放区抗日武装力量总司令朱德,连续发布7道进军命令:令各解放区抗日武装部队,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之日伪军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牒,限期投降,如遇拒绝缴械投降者,即予以坚决消灭;令晋绥、晋察冀军区及山东军区各以一部兵力向东北进军,配合进入中国境内的苏军作战;令解放区的所有抗日部队向一切日伪军占领的交通要道举行进攻,迫使其无条件投降;对收复之各城镇实行军事管制,维持秩序,保护人民。
  26。最后的冲刺(7)
  8月10日,蒋介石下达3道命令。
  一是令解放区军队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军“擅自行动”;二是令国民党军部队“加紧作战”、“勿稍松懈”;三是令日伪军“切实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13日,朱德、彭德怀致电蒋介石坚决拒绝其要解放区军队“驻防待命”的错误命令,指出:“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及背叛祖国的汉奸们。”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投降。
  同日,朱德命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及其所指挥下的一切部队投降。
  16日,朱德再次致电蒋介石要他收回错误命令。
  这时,解放区军民在延安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已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各个战场上以迅猛之势向日伪军展开了全面进攻。
  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新四军等解放区人民武装在全面反攻期间,歼灭日伪军23万余人,解放城市190座,收复国土315万平方公里。
  在这个时期,蒋介石的军队在美国的大力支援下,很快进抵武汉、太原、天津、徐州、上海、杭州、南昌、长沙、广州等地,接受日寇投降。
  1945年9月9日,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了投降书,向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代表何应钦上将投降。
  10月25日上午,台湾、澎湖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现名中山堂)举行。
  我国受降官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等人先在受降席就座。
  然后,日本驻台湾总督兼第10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等5人,由中方人员领入会场。
  安藤等向中国代表脱帽鞠躬行礼后,即将所佩军刀解下,呈递给中国代表,以示台湾日军缴械投降。
  安藤大将双手颤抖,捧着《降书》仔细阅读,然后用毛笔签名并加盖私章,随即呈递给陈仪签名盖章。
  这样,日本侵略者对台湾50年的血腥统治正式宣告结束,台湾和澎湖地区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全国抗战的8年中,中日双方交战兵力最高达1000余万(中国军队近500万,民兵200万;日军近200万,伪军100余万)。
  中国军队进行会战(不含远征军入缅作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毙伤日军150余万,歼灭伪军118万。
  战争结束后,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受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
  中国的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共达1000亿美元以上。
  1945年春夏,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亚洲各国人民,也纷纷举行起义和反攻,配合同盟国军队,打击日本法西斯。
  8月8日,苏联宣布出兵对日作战后,金日成将军领导的朝鲜人民革命军便决定对日寇发起大反攻,配合苏军进行战斗,解放了朝鲜北部,为以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创造了条件。
  在越南,1945年春夏,以胡志明为主席的印度支那共产党展开了广泛的活动,扩大根据地,建立各级民族解放委员会,成立越南解放军。
  8月19日,全国举行总起义。
  到8月下旬,越南人民不仅制服了日本法西斯,而且推翻了近百年帝国主义统治和上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把日本侵略者重新扶植起来的傀儡“安南国王”保大赶下了台。
  9月2日,胡志明主席回到河内,在巴亭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在50万父老乡亲面前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了。
  根据同盟国达成的协议,北纬16度以南的日军向英国军队投降;16度以北的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
  9月28日,中国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将军在河内举行的隆重仪式上,接受了日本司令官土桥勇逸签署的投降书。
  在缅甸,1945年3、4月间的敏铁拉战役和曼德勒战役之后,特别是5月初缅甸国民军和英印军队收复首都仰光之后,在缅甸的日本侵略军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纷纷作鸟兽散。
  日本第15军司令部以及第15、53、56师团退到泰国;第55师团退到越南;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带领第31师团退到马来亚。
  后来这些残兵败将分别在上述各地向盟军缴械投降。
  在马来亚,日军占领马来亚不久,人民便组织了抗日军。
  到抗战后期,人民抗日军发展到1万余人,民兵发展到几万人,解放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乡村地区,并控制了不少中小市镇。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在马来亚的日军不肯放下武器。
  抗日军通过英勇战斗,强令日军投降,并接管了城市和乡村。
  抗日军和抗日人民成了马来亚的真正主人。
  9月5日,英军在新加坡登陆,马来亚人民抗日斗争的胜利果实遂被夺走。
  9月12日,日本南方军代表(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卧病)、第7方面军司令官板垣大将,率部(包括退到马来亚的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向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蒙巴顿海军上将投降了。
  在菲律宾,日本第14方面军残部退守布洛山周围,苟延残喘。
  8月21日收到南方军关于停战的命令,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携同参谋长武藤章中将下山,9月3日在碧瑶向美军投降。
  26。最后的冲刺(8)
  在泰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泰国实际上被日军占领。
  为了民族解放和驱逐日寇的共同目的,泰国共产党和资产阶级爱国主义的“自由泰”运动建立了某种形式的统战关系,它们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并曾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但因未能及时得到盟军的支持,起义受挫。
  日本宣布投降后,英国军队在泰国登陆,接受了日军投降。
  在印尼,日本占领后期,印尼人民抗日斗争进一步发展。
  1945年5月,“卫国军”的一个营举行武装起义,击毙日本军官25名。
  日本占领者被迫加快了上演“独立”丑剧的步伐。
  8月7日,他们宣布成立“独立筹备委员会”。
  8月11日,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在西贡召见民族主义领导人苏加诺等,计划于18日召开“独立筹委会”第一次会议。
  但出乎殖民主义者的预料,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终战诏书”。
  所以印尼广大人民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宣布独立。
  雅加达各抗日青年团体为此展开了紧张活动,一面对民族主义领导人施加压力,一面积极进行宣布独立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与“卫国军”联系,必要时打算武装起义以夺取胜利。
  抗日青年团体采取坚决的行动,准备夺取政权,争取实现独立的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地下抗日团体的代表举行集会,一致主张推翻一切外国的殖民统治,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并同苏加诺等人建立了联系。
  经过抗日团体和苏加诺的协商,1945年8月17日,印尼各界代表终于正式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并立即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由于亚洲各国人民的长期抗日斗争,特别是1945年8月前后的大反攻,日本侵略者陷于四面楚歌、处处挨打的被动局面。
  他们奴役亚洲人民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完全破灭了,只好缴械投降。
  从8月9日到14日,日本连续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内阁全体会议,讨论投降或继续作战问题。
  主和派代表外相东乡、首相铃木和海相米内等认为,只要能维护天皇制度,日本民族就有复兴之日,因此就能接受《波茨坦公告》。
  内阁中持这种观点的大臣也大有人在。
  外相还提出了日本政府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诸条件的议案。
  但主战派陆相阿南、陆军总长梅津、海军总长丰田反对。
  两派争论不休,最后只好召开御前会议,请天皇圣断。
  8月14日上午10时50分,御前会议于皇宫防空洞举行。
  铃木首相首先向天皇上奏近日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内阁会议情况,并说在阁议中,赞成外相议案的约占八成,但尚未获得一致通过。
  “现请陛下亲自听取反对者的意见,再乞圣断。”
  首相发言后,陆、海军两总长和陆相阿南相继起立,声泪俱下,“恳请陛下准予再照会”,希望同盟国同意维护天皇制度。
  如果不允许,那就只有继续战争,死里求生。
  这时会场上一片沉寂,气氛凄惨。
  最后天皇裕仁发言:“我的异乎寻常的决心没有变。
  我不是轻率地做结论,而是根据内外形势、国内情况和彼我双方的国力和战力来判断的。
  关于国体,敌方也是承认的,我毫无不安之处……
  如果继续战争,无论国体或国家的将来都会消失,就是母子都会丢掉。
  如果现在停战,可以留下将来发展的基础……
  希赞成此意。“
  在天皇讲话时,会场上时有呜咽之声,有时甚至放声大哭。
  裕仁讲话后,铃木首相上奏:当即起草终战诏书。
  于是会议在14日正午结束。
  日本政府根据这次御前会议的决定,赶忙拟就了一份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诏书,以及向反法西斯同盟国发出的日本最后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电报稿。
  这两个文件都在14日23时拍发出去,天皇的诏书还录了音。
  这时死硬派分子还做了最后一次挣扎:他们企图阻止向全体国民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曾于14日夜里闯入皇宫,打算劫走天皇广播诏书的录音唱片。
  但这帮亡命徒很快就被镇压了。
  这天夜里,死硬派头子、陆相阿南惟几在其官邸剖腹自杀。
  从这时起到9月上、中旬止,散布在远东、南亚各国、南洋地区和太平洋诸岛的330多万日本军队,陆续在各地分别向同盟国投降了。
  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