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78部分

二战全景纪实-第178部分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乌克兰第3方面军在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和南斯拉夫第3集团军的配合下,经过一个月的激战,击溃了巴拉顿湖的德军,至4月4日解放了匈牙利全境。
  德军残部向西逃遁。
  在解放匈牙利的战斗中,苏军有14万官兵献出了生命。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军队也有成千上万人牺牲了。
  苏军乘胜前进。
  3月中旬开始攻打维也纳,4月13日解放了这座历史名城。
  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说,它无取得奥地利任何领土或改变其社会制度之目的。
  1944年底,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相继解放,匈牙利战斗正酣。
  希特勒为了巩固战线的南翼,派重兵直接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
  1945年1月中旬,苏联乌克兰第4和第2方面军,在罗马尼亚第4和第1集团军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的配合下,克服严冬和山高、林深、路狭的重重困难,发动了西喀尔巴阡战役。
  经过两个月的激烈战斗,解放了斯洛伐克大部和波兰南部地区。
  3月25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又开始实施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战役。
  4月4日解放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月底解放了工业中心布尔诺。
  在这个战役中,歼灭德军15个师,解放斯洛伐克全境和捷克的一部分。
  1945年5月5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人民举行抗德起义。
  德寇疯狂镇压。
  斯大林命令乌克兰第1方面军火速驰援,5月9日进入布拉格,将德军歼灭。
  1945年初,在苏军实施的各大战役中,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和东普鲁士战役是其重点,它们都在柏林方向上。
  按照苏军最高统帅部的计划,这两大战役要在1月20日开始实施。
  但由于希特勒在西线对盟军发动反扑,丘吉尔急电斯大林请求支援,苏军才提前于1月12日发动进攻。
  根据斯大林的命令,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由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负责实施。
  1月12日,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开始实施。
  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l方面军首先从散多梅希登陆场发动进攻,直取布累斯劳(今为波兰弗罗茨瓦夫);1月14日,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马格努舍夫登陆场发起攻势,直指波兹南。
  两路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迅猛突破德军防线,向西推进。
  1月19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先头部队越过波德旧的国境线。
  23日,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在200公里宽的地段上前出奥德河,并在布累斯劳南北渡河,强占了几个登陆场。
  方面军的左翼则进行激烈战斗,向西里西亚进发,1月29日占领了这个重要的经济和军事要津。
  在此期间,苏军解放了波兰古都克拉科夫,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释放了所有的“囚犯”。
  在整个战争期间,希特勒分子在这里杀害了400多万战俘和和平居民。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它统辖的波兰第l军于1月17日解放了波兰首都华沙,19日解放工业中心罗兹,25日在波兹南附近渡过瓦尔塔河向西挺进,把这个要塞包围起来。
  到2月3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6个集团军在100公里宽的地段上前出奥得河,并迅速渡河,在法兰克福北面占领了几个登陆场,为尔后攻打柏林夺取了有利的出发基地。
  16。进军东欧(8)
  此时,苏军离柏林只有60公里。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遂告结束。
  在23天的战斗中,苏军摧毁了两河之间的德军防御,向西推进了500公里,歼敌35个师,重创敌军25个师,俘虏德军官兵147万人。
  东普鲁士战役也是1月中旬开始的。
  实施这次战役的是苏军白俄罗斯第2和第3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
  1月13日和14日,苏军先后发动进攻。
  至1月底,盘踞在东普鲁士的德军(总共78万人)被分割为3个孤立的集团。
  苏军经过3个月的苦战,逐个击溃了德军。
  是役,苏军歼敌25个师,另有12个师损失过半。
  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主力进抵奥得河后,德军最高统帅部在东波美拉尼亚迅速集结了一股强大的兵力,准备从北面击溃前出奥得河的苏军。
  苏军最高统帅部识破敌人的意图之后,遂命令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向西挺进,消灭东波美拉尼亚之敌。
  2月10日,该方面军开始实施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但因该部在东普鲁士苦战一月有余,人员兵器损失较大,战斗力削弱,因而进展缓慢。
  苏军最高统帅部有鉴于此,除派出大本营预备队增援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外,还命令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调兵支援。
  结果战局迅速改观。
  3月初,苏军前出波罗的海,3月底解放了格丁尼亚和但泽,波兰国旗当即飘扬在这两座名城的上空。
  4月9日占领哥尼斯堡,下旬击溃了德军残部。
  这样就结束了东波美拉尼亚战役,解除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所受的威胁,从而为攻打柏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此时西方盟军也在向东进击,并在阿纳姆实施空降。
  希特勒决定在阿登地区对美军进行大规模反击,这就打乱了艾森豪威尔的进军时间表。
  17。西线大战正酣(1)
  与东欧各国人民起义,苏军解放东欧各国的同时,1944年8至9月,在纳粹铁蹄下生活了4年之久的西欧诸国人民,也终于迎来了解放。
  盟军百万将士乘着胜利的气势,一往无前,直指德国边境。
  盟军胜利捷报频频传来,人民为之欢呼雀跃。
  8月15日,美中将帕奇率3个美军师、4个法军师共50万人,在法国南部土伦至戛纳一线登陆,发起“龙骑兵”行动。
  当面的德国第19集团军闻风北逃。
  美法联军挥师北上,进展神速,如入无人之境。
  8月19日,“世界花都”巴黎人民孕育已久的怒火终于迸发出来,发起武装起义,迎接盟军到来。
  25日,美军法军同戴高乐将军出现在凯旋门前和香榭丽舍大街上。
  德军守将肖尔蒂茨将军毅然拒绝执行希特勒炸毁巴黎的命令,率部投降。
  巴黎万人空巷,到处是三色旗、星条旗和米字旗。
  市民们涌上街头,打开香槟,与盟军将士共饮胜利酒。
  9月3日,英军解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4日占领世界最大的港口——安特卫普。
  盟军所到之处,德军望风而逃。
  所遇到的阻碍,只有蜂拥上前、热烈欢迎的人群。
  9月12日,从法国南部北上的盟军与从诺曼底登陆的盟军在法国第戎附近胜利会师。
  盟军在西欧大地自北向南展开3个集团军群,在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上将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向德国杀去。
  全世界都在狂喜之中。
  “年底前将结束战争”,世界各大报刊都发出这样的乐观预测。
  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情报部也持同样的观点。
  8月底,它在简报中称:“8月的战斗打得很漂亮,西线德军已经不行了。
  两个半月的苦战已使欧洲战争的结束在望。“
  一个星期中,情报部的另一份简报把西线德军描绘成“只是一支组织涣散、士气低落、装备不足、狼狈逃窜的战斗组”。
  美国第1集团司令部情报处也认为,“德国的战略形势已恶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在德军最高统帅部控制下,有组织的抵抗不大可能继续进行到1944年12月1日以1944年夏,美军进攻占据法国的德军。
  图为被击毁的德军坦克。
  后,也许会结束得更早。“
  在一片充满胜利气氛的乐观情绪中,只有少数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一位是美国骁勇的战将小乔治·巴顿的第3集团军情报处长科克上校。
  他提醒人们:“纳粹分子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在战场上进行拼死斗争。
  敌人在争取时间。
  当我们东进到越来越狭窄的走廊时,天气和地形就要成为德军的盟军。“
  另一位忧心忡忡的盟军将领是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上将。
  艾森豪威尔将军一再告诫新闻记者不要过于乐观,战争不会很快结束。
  因为“部队推进速度很快,后勤补给极其紧张,即使敌人抵抗十分微弱,要在广阔的前线上同时推进也是不可能的”。
  艾森豪威尔一语道破天机。
  此时盟军在西欧共有38个师,还有8个师正在土伦登陆。
  这支空前庞大的大军却只有诺曼底滩头的人造港和法国南方的土伦、马赛港。
  艾森豪威尔原来指望能使用瑟堡港和布雷斯特港。
  但德国人有条不紊地彻底炸毁了这两个大港,至少得用3个月才能恢复。
  安特卫普港虽安然无恙地落入盟军之手。
  但德军却占领着扼守着斯凯尔德河河口的诸岛屿,盟国船只不能驶入安特卫普。
  盟军的战线一天天向东移,离诺曼底海滩越来越远,运输日益吃紧。
  富于想像的美国兵组织了“红球快车”,人歇车不歇,用25吨的道奇卡车日夜不停地把物资送往前线。
  盟军运输机部队把所有的运输机用于运送物资。
  这些措施虽然缓和了后勤补给困难,但如杯水车薪。
  因为没有港口,英国、美国、加拿大东部各港口的物资堆积如山,无奈诺曼底海滩和马赛、土伦港太小了。
  艾森豪威尔急欲攻占扼守斯凯尔德河河口的岛屿,开放安特卫普港。
  他知道不使用安特卫普港,盟军就无法增兵欧洲大陆,最后打败德国。
  然而就在这时,他的下属、盟军第21集团军群司令、英国陆军元帅贝尔纳德·蒙哥马利,送来了一份让他颇为吃惊的作战计划——“市场—花园”,建议使用盟军空降第1集团军的3个师在荷兰空降,夺取五座重要桥梁;同时英国第2集团军发动地面进攻,同空降兵会师,前出到莱茵河右岸,为第21集团军群绕过“齐格菲防线”,进击德国北部平原、占领鲁尔区、直捣纳粹老巢创造条件。
  空降兵的行动代号为“市场”,最终目标是占领96英里以外横跨下莱茵河的阿纳姆桥。
  英国第2集团军的作战代号为“花园”。
  “蒙蒂竟要跃进96公里!”艾森豪威尔简直不相信这个大胆、富于想像力的计划会出于蒙哥马利之手。
  艾森豪威尔同蒙哥马利共事已有一年半,对此人颇有了解。
  17。西线大战正酣(2)
  蒙哥马利身材不高,嗓音尖利,性格古怪、谨慎,不把一切都准备得滴水不漏,决不会轻举妄动。
  不要指望蒙哥马利同巴顿那样敢打敢拼,敢于冒险。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打了胜仗,但应该打得更漂亮。
  因为蒙哥马利不敢大胆向海岸穿插,隆美尔得以夺路而逃。
  在1943年9月的意大利南部战役中,蒙哥马利谨慎过度,又放跑了德国一个装甲军。
  更让艾森豪威尔不快的是20天前发生的事。
  因为蒙哥马利未能按计划在阿尔让唐同布莱德雷会师,德军大约有5万人在法莱斯包围圈死里逃生。
  一些英国军事评论家,如大名鼎鼎的利德尔—哈特和富勒,对蒙哥马利也颇有微词,把他称为“1942年的将军,1918年的战术”。
  这样一位循规蹈矩的人怎么会提出如此冒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