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49部分

二战全景纪实-第149部分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索里尼信以为真,下令入侵希腊。
  不料小小的希腊军队竟弄得意大利军队洋相百出,连连惨败。
  巴多里奥由此身败名裂,成了墨索里尼的替罪羊。
  从此巴多里奥心怀不满,成了反墨索里尼的核心人物之一。
  在7月25日下午墨索里尼见国王之前,巴多里奥就组织起自己的新政府。
  墨索里尼被带出罗马后,他向全世界宣布意大利组成以他为首的新政府,并说意大利将把战争进行到底。
  巴多里奥不敢把墨索里尼留在罗马,担心德国人或法西斯狂热分子会把他救走,担心德国人借机占领意大利,把意大利变为战场。
  巴多里奥的担心是对的。
  希特勒事先知道7月24日法西斯大委员会开会的消息,觉得奇怪,问道:“召开这种会议有什么用途?
  除了说些空话,还能做什么?“
  言毕,一种不祥之感从脑中闪过。
  25日下午,希特勒向他那些惊得目瞪口呆的军事顾问们宣布:“意大利领袖已经辞职,我们的死敌巴多里奥接管了政权。”
  希特勒担心意大利出现的局势会鼓励德国的反叛分子,因此知道这个消息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派驻意德军把国王和巴多里奥等抓起来,恢复墨索里尼政权。
  26日晚,希特勒下令占领法意、德意边界所有山口、隧道和桥梁,从法国、德国调兵,组成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任司令。
  次日(27日),在元首大本营的军事会议上,希特勒觉得巴多里奥不可能立刻同盟国取得联系,隆美尔等人也持同样观点,主张制定好计划,暂不动手,等意大利局势明朗后再说。
  希特勒同意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出现在希特勒那富于想像的脑子中:营救墨索里尼。
  他把邓尼茨和1940年在比利时显露锋芒的伞兵斯科尔兹内找来,告诉他们:如果墨索里尼在海岛上,就由海军去救;如果在大陆上,就由伞兵去救。
  再说巴多里奥。
  他知道意大利必须停战,而停战必遭德军占领,把意大利变成战场。
  他想让盟军迅速占领整个意大利。
  抱着这种想法,他下令意大利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外交官和盟国联系,商谈投降事宜。
  8月3日,意大利新任驻葡萄牙公使馆参赞,与英国使馆秘密联系,希望就投降问题举行秘密会谈。
  盟国从此开始了同巴多里奥政府长达一个月的谈判。
  早在突尼斯战役刚刚结束时,北非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就接受了丘吉尔的主张,决定占领西西里后,伺机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占领罗马以南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福贾空军基地。
  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将军担心,在意大利作战会影响在法国北部登陆的“霸王”计划。
  此时巴多里奥要求盟军占领整个意大利,就给盟军出了难题。
  盟军无意占领整个意大利,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员、装备和船只。
  更何况盟军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只能到那不勒斯以南的萨勒诺。
  盟军同巴多里奥的投降谈判陷入僵局。
  巴多里奥建议盟军在罗马空降,占领罗马。
  艾森豪威尔同意了巴多里奥的这个要求,下令蒙哥马利的英国第8集团军在9月3日强渡墨西拿海峡;美军克拉克将军的美国第5集团军9月9日在萨勒诺登陆;美国第82空降师在罗马空降。
  9月3日,英军万炮齐发,接着迅速渡过10公里宽的海峡,在意大利本土登陆。
  同日,巴多里奥的代表和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史密斯,在西西里锡拉库扎的橄榄树林里签订了投降书,并商定在9月8日下午6时宣布。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82空降师的泰勒将军在9月7日受命秘密前往罗马,与意大利总参谋部商谈美国伞兵夺取罗马机场的事宜。
  泰勒发现,意大利军队内部意见分歧,部队已经瓦解。
  巴多里奥左右摇摆,担心德军占领。
  9月8日凌晨,德军察觉到盟军和巴多里奥的企图,立刻占领了罗马机场。
  9。血浸意大利(2)
  泰勒知道美军已无法空降。
  巴多里奥见状,要求暂缓广播停战协定。
  艾森豪威尔没有理睬,按计划广播了停战协定。
  巴多里奥无可奈何,在1个半小时后也广播了。
  此时,德军开始包围罗马。
  巴多里奥带着王室成员和内阁阁员,分乘5辆汽车,趁着黑夜逃出罗马,奔向亚得里亚海岸,然后乘上2艘盟军快艇逃到了南方。
  罗马落入德军之手。
  这时墨索里尼已被转移了两次,关押在亚平宁山脉的最高峰大萨素山山顶的一家旅馆里。
  山顶和外界相联系的只有一条索道。
  旅馆100米外有一不大的草坪。
  墨索里尼的关押地点一直都在德国密探的监视之下。
  德国人一发现墨索里尼的下落,就立刻派出一架飞机侦察地形,发现草坪可以降落滑翔机。
  斯科尔兹内决定亲自率兵在9月13日营救墨索里尼。
  斯科尔兹内是奥地利人,身材高大,面目凶狠,脸上有一块刀疤。
  那是在大学时与人决斗时留下的。
  斯科尔兹内抓了一个意大利将军,塞进滑翔机当人质。
  滑翔机顺利地在草坪上降落。
  飞机还未停稳,斯科尔兹内和凶猛的伞兵就跳出机舱,拼命向旅馆冲去。
  意大利警卫见德兵从天而降,吓得四处逃窜,躲到了山里。
  斯科尔兹内抬头望见墨索里尼正在二楼窗户旁向外张望,便大喊道:“领袖,快离开窗子!”说罢把抓来的意大利将军推在前面,大声喊别向将军开枪。
  墨索里尼也大喊:“谁都不要开枪,不要流一滴血!
  “果然,警卫们都放下了武器,德国人也未开枪。
  墨索里尼欣喜若狂。
  几分钟后就挤进一架德国怪鸟式小型飞机。
  飞机从尽是石头的草坪上摇摇晃晃地吃力地爬向空中,飞到罗马。
  当晚墨索里尼就到了维也纳,两天后到了东普鲁士腊斯登堡元首大本营,见救命恩人希特勒。
  墨索里尼热烈拥抱希特勒,对希特勒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
  希特勒见到这位故友后却很失望。
  当年风华正茂、像一团火似的墨索里尼,现在已成为意志颓唐、老态龙钟的糟老头了,他并不想在德国的帮助下重建法西斯政权。
  更使希特勒恼怒的是,墨索里尼不久就同被骗到德国的女婿齐亚诺伯爵和好如初;而齐亚诺在希特勒眼里是十恶不赦的叛徒。
  希特勒把墨索里尼从“政治上勾销了”,把他视为傀儡,逼使墨索里尼把的里雅斯特等地割给德国,迫使他逮捕女婿齐亚诺,并于1944年1月11日将齐亚诺处死了。
  墨索里尼的女儿埃达化装成农妇,把齐亚诺的日记藏在裙子里,从意大利逃到瑞士。
  在希特勒飞兵救故友时,美将克拉克指挥的美国第5集团军正在萨勒诺海滩与德军苦战,伤亡累累。
  德军在西西里中计失算,这次准确地算出盟军的登陆时间和地点。
  驻意大利南部的德军司令是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他指挥两个军,一个在意大利南端,一个在罗马附近。
  蒙哥马利渡过墨西拿海岸,他就知道盟军肯定要登陆,同蒙哥马利会合,消灭南端的那个军。
  凯塞林是飞行员出身,指挥过航空队,知道盟军登陆部队决不敢离开战斗机的保护,只能在萨勒诺登陆。
  凯塞林下令抢筑工事,准备迎敌,掩护南端的那个军撤退。
  克拉克的美国第5集团军,辖有英国第10军和美国第6军,计划英军在左翼,美军在右翼抢滩登陆。
  克拉克以为盟军未被德军发现,决定不进行炮火准备,偷袭上去。
  9月8日午夜,运输船在距萨勒诺10公里的地方放下登陆艇。
  登陆艇向海岸驶去。
  3时30分,德军海岸炮突然向左翼的英军开火,盟军驱逐舰立刻还击,把德军大炮打哑了。
  英军指挥官见偷袭不成,下令所有的军舰开炮,进行炮火准备。
  曳光弹和火箭弹划破夜空,向德军飞去。
  在右翼,美军指挥官明知偷袭告吹,却固执地遵守克拉克将军的命令,还想奇袭。
  登陆艇离海岸不远时,德军大炮齐射,美军登陆艇被打得碎片横飞。
  美军步兵好不客易上了岸,又遭轻武器的屠杀。
  美国驱逐舰见状,不顾触雷,冒险驶入雷区,向德军开炮。
  一发发5吋炮弹在德国炮兵中爆炸,火光冲天。
  美军终于登上海滩。
  登陆计划被打乱了,英军和美军都未完成任务。
  两军被分割在两个滩头,英军推进了2英里。
  天一放亮,德国飞机就开始轰炸,一股股装甲部队开始反击。
  盟军靠着海军的支援,勉强守住了阵地。
  凯塞林见盟军已经登陆,极其担心意大利南端那个军的安全,急忙下令在罗马的德军驰援萨勒诺,用装甲部队把盟军赶回大海。
  9月12日,德军装甲部队从萨勒诺海滩外的高地上直冲而下,想在英美军之间打个楔子,之后奋击威胁最大的英军。
  德军势头极猛,英军抵挡不住,被杀得人仰马翻,被俘者极多。
  9。血浸意大利(3)
  13日,德军又向美军扑去,夺占了佩萨诺。
  美军被迫向海岸撤退,一片混乱。
  德军趁乱又向前冲,到了离海岸仅800米的地方,美国第5军的军部处在德军大炮的直射距离内,盟军商船被迫停止卸货。
  美国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被这次登陆弄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
  他准备命令美军上船,在英军滩头登陆,并要求伞兵增援。
  克拉克将军的英美两国部将闻之骇然。
  在这种情况下,调整部署只会增加混乱。
  艾森豪威尔将军和亚历山大将军没有批准,但决定空投美国第82空降师。
  当晚,美国伞兵到了萨勒诺的美军滩头。
  英国第7装甲师第二天在英军滩头上岸。
  第二天,德国近两个军又向盟军发动冲击。
  盟军拚死抵抗,出动了所有的飞机助战,海军用舰炮猛轰德军。
  此时在萨勒诺港口停泊着18艘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
  战列舰15英寸大炮发出雷鸣般的巨吼,地动山摇,在德军中掀起冲天的烟尘。
  德军的坦克像玩具一样被气浪掀得履带朝天,德军的残肢被抛到高空。
  幸存者被震得两眼发直,两耳出血,魂不附体。
  德军在进攻一开始,就被盟国海军毁灭性炮火炸得七零八落,锐气顿挫。
  面对盟军的舰炮,凯塞林知道他无力把克拉克赶回大海,只好下令德军且战且退;南端的那个军加快了北撤速度。
  9月3日,蒙哥马利未遇抵抗顺利登陆。
  德军早就走了。
  但蒙哥马利天性难改,小心翼翼,生怕挨了德军的回马枪。
  加之山高路险,德军处处设雷。
  蒙哥马利缓缓地向克拉克靠拢。
  等两只钳子在9月20日合拢时,德国人已远走高飞,撤到那不勒斯以北。
  10月1日,盟军攻占那不勒斯。
  盟军伤亡12万人,几乎一无所获。
  老谋深算的凯塞林把要陷入重围的8个师救了出来,部署在沿利里河谷修筑的“古斯塔夫”防线,养精蓄锐,等待盟军。
  盟军原以为可以轻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