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19部分

二战全景纪实-第119部分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被日本人没收。东印度群岛的对外贸易遭到破坏,引起了岛上食物供应的严重不足。
  为利用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日本政府组织“劳务队”,征募大批爪哇劳动者。据日本人的统计,被送到海外的建筑工程去干活的爪哇人达27万。这些不幸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活着回家。
  1942年5月6日,菲律宾哥黎希律岛上的美军投降后,日军顺利地侵占了整个菲律宾。日军进入马尼拉的第三天就颁布了戒严令,严禁一切抗日言行,凡采取反对日军行动的人均处死刑,并威胁如有一名日本人被伤害,就要处死十名菲律宾人质。
  在政治上,日本政府解散了菲律宾国内的各政治团体,着手组织“新菲律宾服务协会”,强行建立联保制,对菲律宾人民进行严密的控制。日本人要该协会的人在发现陌生人时报告日本当局,并检举那些同情抵抗运动的人,否则,住在附近的人全都要连坐。
  在经济上,日军的目标是力图把菲律宾由美国的农业附庸国变为日本的农业附庸国。菲律宾生产的大米大部分供应了日本侵略军,广大劳动人民不得不以糠菜充饥。在日军占领期间,大批人死于饥饿。愤怒的菲律宾人民将日本政府鼓吹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斥之为“大东亚共穷圈”。
  在教育上,日本人采用他们一贯的政策,即在还没有力量审查课程和教科书以及清除他们认为不利的内容之前,先关闭所有的中、小学和大学,待到日语作为一门课程时,方才重新开学。
  21。横扫东南亚(5)
  几乎和菲律宾的情况一样,日军1942年5月占领了整个缅甸之后,日军司令饭田祥二郎就宣布军事管制,依靠武力推行“大东亚新秩序”。
  日军首先没收英国殖民者的财产,将保存下来的技术装备和原料直接运往日本;发行毫无物质保证的占领纸币,来征用大量的大米等其他食物;通过海洋运输,从缅甸将大量的棉花、木材和矿石掠夺到日本国内。另外,日本人还用招募和强迫征集的办法,迫使大量的缅甸劳工从事建造飞机场、筑路等工作。仅在泰缅铁路一段,就有大约3万人被折磨死。
  “大东亚共荣圈”不过是日本法西斯在占领区建立殖民统治的代名词。政治上,日本打着“解放者”的旗号,以东方日本法西斯的殖民主义代替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经济上,日本为的是使“每个地区生产最适合于它生产的东西,并从其他地区获得它所最缺乏的东西”;军事上,日本企图占领南洋地区,以便同美英展开持久战争;思想文化方面,日本则想用日本法西斯的思想和文化,来奴化“共荣圈”内的各国和人民,消灭他们的民族文化,以维护日本帝国的殖民统治。
  第三部 还我河山
  1。莫斯科城下大决战(1)
  希特勒的三路大军狼奔犬突,气势汹汹地打进苏联,妄想在几周之内消灭苏军,征服苏联。
  然而,希特勒被西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使他对苏联的力量估计太低。
  到1941年8月初,虽然北路德军已进抵芬兰湾,中路德军已占领斯摩棱斯克,但南路德军仍在德聂伯河西岸鏖战,迟迟攻不下基辅,因为斯大林把重兵部署在乌克兰。
  8月初,希特勒踌躇满志,欣喜若狂,以为胜利在望了。
  他兴致勃勃地带着几个漂亮的女秘书和一帮随从窜到前线,以实际考察战况和确定下一步的打法。
  这时,他同众将的分歧明显暴露: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都主张集中兵力攻打莫斯科,在入冬之前拿下苏联首都。
  但希特勒力排众议,对高级将领大讲战争经济学,认为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的煤矿和高加索的石油对德苏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主张加强南路兵力,攻下基辅,占领克里米亚。
  此时,哈尔德不敢顶撞元首,于是便问大本营作战部长约德尔:元首的直接目标到底是军事征服还是经济开发?
  约德尔回答说,元首认为两者都是战争的目的,两者同等重要,不分先后。
  在希特勒的坚持下,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速派第二坦克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南下,驰援乌克兰战线。
  9月19日德军占领基辅;26日基辅会战结束。
  据德国公布的材料,德军俘虏苏联官兵665万人(苏联过去对苏军被俘的史实一向是讳莫如深,但据1989年出版的著作,在基辅会战中,苏联官兵被俘45万多人)。
  在战争初期,苏军连连失利,成千上万的官兵被俘,其中也包括斯大林的儿子——雅柯夫·朱加施维里。
  德寇抓到雅柯夫以后,就利用这位伟人的儿子大肆宣传,企图瓦解苏军的斗志。
  他们故意让雅柯夫和两名德国军官谈活,拍了照片,印成传单,广为散发。
  以此造成假象,好像德国人优待俘虏,从而引诱苏军投降。
  下面是德军这张传单的说明:这是雅柯夫·朱加施维里,斯大林的儿子,第14装甲师第14榴弹炮团的连长,于7月16日在维帖布斯克附近与几千名官兵同时被俘投降。
  根据斯大林的命令,铁木辛哥和你们的政委教导你们说,布尔什维克决不投降当俘虏。
  但是红军战士一直在投向德军方面来。
  为了恫吓你们,政委向你们撒谎,说德军虐待俘虏。
  斯大林的亲生儿子以自己的实例证明,这是谎言。
  他投降当了俘虏,因为从今以后对德国军队的任何抵抗都将是无益的……
  这份传单是西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日丹诺夫用专门以火漆封口的信封传给斯大林的,时间是8月中旬,在雅柯夫被俘后一个月左右。
  斯大林收到这份传单后,只有一点使他感到不安。
  雅柯夫与其投降还不如战死沙场更好。
  他软弱,万一挺不住,精神被摧垮了,按人家的命令在广播里和传单上乱说一通,岂不是反对自己的祖国和父亲吗?
  而父亲是最高统帅啊!想到这里,斯大林简直无法忍受。
  一天下午,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和斯大林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告诉他,瑞典红十字会主席贝尔纳多特伯爵通过瑞典使馆口头询问:斯大林是否要委托他或其他什么人采取行动以解救自己的儿子?
  斯大林考虑了一两分钟,然后“王顾左右而言他”。
  他看了莫洛托夫一眼,接着就谈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以此暗示他不愿回答有关解救儿子的事情。
  在1941年7、8月里,苏军已有几十万官兵被俘,斯大林当然不能为了自己的儿子而采取什么解救行动。
  前面已经说过,在9月下旬基辅会战结束时,德军又俘虏了四五十万苏联官兵。
  此时,德中央集团军群积极准备实施“台风”行动,攻打莫斯科。
  到10月初,在苏德战场上,德国及其仆从国的军队共为430万人,拥有2270辆坦克,43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000多架飞机。
  苏军为325万人,2715辆坦克(其中重型和中型坦克只有728辆),2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460架飞机。
  可见,在兵力和武器装备方面,德国法西斯都占有明显的优势。
  为了攻打莫斯科,中央集团军群得到显著的加强。
  在它的编成中,计有3个野战集团军(第2、4、9)和3个坦克集团军(第2、3、4)此时除第2坦克集团军外,第3、第4都称“坦克集群”,其兵力小于集团军。
  从1942年1月1日起统称“坦克集团军”。
  为了避免混乱。
  本书一律称其为坦克集团军。
  ,共约75个师,其中包括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
  这股兵力约占苏德战场上德军总兵力的64%。
  10月1日,中央集团军群共有180万人,14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700辆坦克,支援他们进攻莫斯科的飞机约为1390架。
  10月2日,希特勒在广播中大吹牛皮说:“3个半月终于形成了各种前提条件,以便用一次威力巨大的打击在入冬之前消灭敌人。
  1。莫斯科城下大决战(2)
  现在人力所能做到的一切准备都已就绪……
  本年度最后一次决战今天开始。“
  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苏军统帅部准备进行坚强的抵抗,特别注意组织西部的防御,以阻止敌人突进莫斯科。
  苏军准备用顽强的抵抗消耗敌人,赢得时间,以便组建新的兵团投入反攻,消灭德军主力。
  在西部防线上,迎击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苏联红军,计有3个方面军,即科涅夫上将指挥的西方方面军,布琼尼元帅指挥的预备队方面军,叶烈缅科上将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
  这3个方面军共有95个师,但其中许多师都不满员,而有些则是新编师,既不会打仗,更缺乏战斗经验。
  苏军共有125万人,7560门火炮和迫击炮,990辆坦克和680架飞机。
  交战双方都在莫斯科方向上集结了强大的部队,但在兵力和兵器方面,敌人都占明显的优势。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市党组织的帮助下,一方面在莫斯科以西修筑纵深防御工事,组建大量的民兵营,另方面是从远东和中亚调遣大量部队增援莫斯科前线。
  此外,国防委员会还决定组建25个海军步兵旅,参加莫斯科保卫战和在其他战线作战。
  9月30日,德中央集团军群开始实施“台风”行动。
  包克元帅以其所部75个师倾巢出动,从南部的奥廖尔地域向布良斯克进攻,企图消灭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从西面的斯摩棱斯克地域向维亚济马进攻,企图消灭苏联西方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从而为占领莫斯科扫清道路。
  德军坦克兵团威力强大,进展迅速。
  10月7日,在维亚济马附近合围苏联两个方面军的主力,战斗至13日结束。
  在南部,14日苏军在布良斯克南、北分别遭到合围,23日战斗结束。
  部分苏军突出包围圈,其中有些人回到原来的部队,有些留在敌后参加游击队,很多人被俘。
  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两个战役中,据德国公布的材料,苏军被俘663万人,其中有3位集团军司令,损失了大量坦克和火炮。
  德军乘胜向莫斯科进攻,10月的苏联首都形势是非常危急的。
  苏联最高统帅部于10月10日任命朱可夫上将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原预备队方面军并入西方方面军,由朱可夫统一指挥。
  10月17日在莫斯科西北面组建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任司令。
  莫斯科西南面仍由布良斯克方面军防守。
  最高统帅部积极调遣兵力增援西方方面军。
  在10月初的一周之内,派往西方方面军的部队就有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40多个炮兵团和其他一些部队。
  莫斯科的工人组建了25个独立营,经过短期的训练,便开赴前线,投入战斗。
  几十万市民(主要是妇女)参加修筑防御工事。
  前线的战斗越来越激烈。
  10月18日,德军占领了莫斯科西面的莫扎伊斯克,接着就急切地想沿着最短的途径扑向莫斯科,把进攻的重点指向沃洛科拉姆斯克。
  守卫这一地区的是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的第16集团军。
  他们打得英勇顽强,所部潘菲洛夫将军指挥的第136师表现尤其突出,连敌人也承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