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00部分

二战全景纪实-第100部分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莱克又对德军发动了一连串的攻势,德军进一步受到削弱。隆美尔十分担心,这样消耗下去,德军必败无疑。8月初,由于隆美尔装甲军团得到后方的大量补充增援,英军迫不得已停止了攻势,阿拉曼战役又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就在这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从伦敦飞抵开罗。
  奥金莱克大吃一惊,首相亲临此地,必有大事。果然不出所料,丘吉尔此行的目的,就是催促奥金莱克尽早重新发动对德军的进攻。
  奥金莱克不知丘吉尔的苦处。作为首相和政治家,丘吉尔总希望中东的英军能够不断地传来捷报,鼓舞英国民众的士气和增加英国在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的地位。但作为军人和战场指挥官的奥金莱克,却不能回避战场上的客观实际,不能拿士兵的生命作无谓的牺牲。在此之前,奥金莱克已有两次拒绝丘吉尔提出的进攻要求,在他看来,必须在9月才能发动进攻。
  丘吉尔一怒之下,撤了奥金莱克中东英军总司令兼第8集团军司令的职务,由亚历山大担任中东英军总司令,蒙哥马利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
  蒙哥马利的到来,并没有使隆美尔正视一眼,因为此时蒙哥马利还是无名之辈。此时,隆美尔由于东征西战,身体状况很差,一连几天总是感到头痛,而且还得忍着喉咙剧痛的折磨。
  隆美尔知道非洲局势关系重大,关键时候没有他难以支撑。由于长期的胃病和肠功能紊乱,加上过度疲劳,尤其是不利的气候影响,使他的病情加重了。
  希特勒得知隆美尔确实难以继续担任指挥作战任务后,同意隆美尔暂回德国治疗,但指挥官的职位还要留给他。
  一个月后,著名的阿拉曼战役打响了,没放在隆美尔眼里的蒙哥马利打败了“沙漠之狐”。蒙哥马利从此成为世界名将。
  14。激战巴尔干(1)
  墨索里尼因意大利远征军与纳粹德国联合干涉西班牙内战得手而更加踌躇满志,在希特勒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之后,有意将酝酿已久的入侵阿尔巴尼亚的计划付诸实施。
  意大利首相府。墨索里尼正在与外交大臣齐亚诺、意军总参谋长巴多格利奥、意大利驻阿尔巴尼亚军事顾问帕里阿尼等人讨论对阿尔巴尼亚的行动计划。
  墨索里尼在作煽动性发言:“希特勒总是不事先和我打招呼就采取行动。长此以往,意大利人就会嘲笑我,说希特勒每占领一个国家,就给我们的领袖来一封信说明情况。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得把阿尔巴尼亚拿过来!得让希特勒知道我墨索里尼并不是那么好惹的。我想立即向阿尔巴尼亚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国王佐格24小时之内接受合并,否则,战争的爆发就不可避免。你们几位意下如何?”
  巴多格利奥抢先发言:“领袖的决心,我们坚持拥护!但是,考虑到作战计划的细节还有待完善,军队动员也没有开始,建议推迟发出最后通牒……”
  看到墨索里尼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巴多格利奥忍住满肚苦水,不敢再往下说。
  齐亚诺慢条斯理地说:“父亲!综合考察目前形势,我认为不宜立即发出最后通牒,还是以与佐格国王开始谈判为好。如果他妄图抗拒或进行欺诈,我们再诉诸武力不迟。我谅他佐格国王也不敢耍什么花招!”
  帕里阿尼附和道:“伯爵所言极是!阿尔巴尼亚内乱刚平,佐格国王又喜得王子,想必不敢抗拒合并。”
  刚恢复镇静的巴多格利奥赶紧表决心:“届时倘若佐格胆敢抗拒,领袖教育和训练的钢铁雄师定将勇往直前,踏平阿尔巴尼亚!”
  墨索里尼转怒为喜,一拍桌子,说:“好!还是我的女婿考虑周到。现在,我作出如下决定:1陆海空三军继续准备,应于星期六准备完毕;2在此期间,雅科莫尼大使必须向佐格国王施加外交压力,并汇报其效果;3我们将于一定时机使军舰开进阿尔巴尼亚领海,并发出最后通牒,除非国王在此以前已经屈服;4如果他一味拒绝,我们就鼓动部族暴动,发表声明,并且我军实施登陆;5任命古佐尼将军为阿尔巴尼亚远征军司令,全权指挥远征军的行动;6占领地拉那以后,召集阿尔巴尼亚头面人物组成国民议会,由我主持,并将阿尔巴尼亚王冠奉献给意大利国王。你们会后就照我的决定办理。”
  合并条约文本送达阿尔巴尼亚王宫后,佐格国王不肯束手就擒,决定拒绝签署这项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均有损阿尔巴尼亚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条约,甚至不惜为此一战。
  消息传来,齐亚诺于1939年4月1日根据墨索里尼的指示,对条约细节略作修改,虽然实质没有变动,却照顾了国王的体面。墨索里尼又拟订出新的行动方针:雅科莫尼大使明日携带新条约提纲谒见佐格国王,说明局势的严重情况。然后,1如果国王接受,齐亚诺则前往地拉那出席签署条约的隆重仪式,此行以强大的机群护航,以显示阿尔巴尼亚已经是意大利的天下;2如果国王拒绝,则以阿尔巴尼亚境内将于星期四发生骚动而亟需意方武装干涉为由,意军于星期五清晨登陆。
  次日,佐格国王仍不愿签署条约。在墨索里尼于下午派出100架飞机在都拉斯、地拉那和发罗拉上空飞行示威之后,国王不想承担全面投降的责任,也不愿做亡国之君,遂让大臣会议讨论并作出是战还是降的最后决定。同时,佐格国王向英国求援,却没有回音。
  墨索里尼恼羞成怒,命令意军开始远征。稍后,由于佐格国王请求给予24小时考虑的时间,墨索里尼又通过私人电报将最后通牒的时限定为4月6日(星期四)12点钟。
  4月7日凌晨4点,墨索里尼收到佐格的电报,内称国王决心达成军事协议,要求举行谈判。当天下午,远征军司令古佐尼接见谈判代表,拖延了很久才发现此人没有被授予全权!墨索里尼大怒,通过航空事务部长瓦莱下令远征军继续前进。
  4月8日,意军占领地拉那。佐格国王仓惶飞往希腊,连王冠都没来得及带走。齐亚诺在考察占领情况后返回罗马,向墨索里尼献上一计:“父亲,我建议在阿尔巴尼亚采取三项措施。其一,立即设立政府委员会;其二,宣布4月12日的选举团名单;其三,责成该团投票决定两国间通过个人结成联盟,将阿尔巴尼亚王冠授予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以上建议是否妥当,请您定夺。”墨索里尼回答:“可以照此办理。”
  4月22日10时30分,齐亚诺飞抵地拉那,在机场受到阿尔巴尼亚新政府成员的迎接。细心的齐亚诺发现,学生们对他的到来反应冷淡,不愿举臂行罗马式法西斯礼。
  在选举团会议上,直言不讳或拐弯抹角地反对通过个人结成联盟的大有人在。大家同意由萨沃伊家族的亲王执政,或者干脆由齐亚诺执政。因为大家知道,把王冠交给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就意味着独立的阿尔巴尼亚的终结。齐亚诺不禁心花怒放,却不敢应允。他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力劝各方头面人物,特别是来自斯库台的人,却依然得不到结果。情急之下,齐亚诺让随行人员为大家分发巨额阿尔巴尼亚法郎。于是选举团成员情绪热烈,一致投票赞成,并将选举结果呈交齐亚诺。至此,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即已不复存在。
  14。激战巴尔干(2)
  德军进占罗马尼亚后,墨索里尼又气又急,对齐亚诺大发牢骚:“希特勒总是让我面临既成事实。这一次,我也要如法炮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将从报纸上看到我已占领丢腊。这样,平衡就会重新建立起来。”齐亚诺连忙问道:“您是否已与巴多格利奥取得一致意见?”墨索里尼说:“还没有。不过,如果有人反对我们与希腊人作战,我将提出辞呈!”齐亚诺见墨索里尼决心已定,便奉承起来:“父亲!我们制服希腊易如反掌,此番定能马到成功!”
  1940年10月15日,墨索里尼、齐亚诺在威尼斯宫召开会议,讨论希腊作战事宜。参加会议的有总参谋长巴多格利奥、陆军参谋长马里奥·罗阿塔、索杜将军、雅科莫尼大使、第3集团军(年底改为第11集团军)司令普拉斯加。
  在墨索里尼发言之后,巴多格利奥叫苦连天:“我的领袖!对希腊用兵之事,还望您三思。陆军现有兵力不足,海军因海水太浅而无法保证在普雷维扎登陆。如果开战,势必出现长期消耗局面,恐难速胜。因此,如果进攻希腊,我就只好请求辞职。”
  最近被非洲战场的格拉齐亚尼弄得情绪极坏的墨索里尼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这真是怪事,意大利人竟害怕希腊人!这是奇耻大辱!我倒要去希腊看一看这些希腊人,不过要等到我军占领雅典之后。我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进攻希腊。如果巴多格利奥提出辞呈,我就立刻接受。就这么定了,散会!”
  10月28日,意大利第3集团军在普拉斯加的指挥下,从阿尔巴尼亚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意军共有157万人,坦克103辆,火炮686门,还得到380架飞机的火力支援。希腊军在北部共有12万人,其中希阿边界驻有27万人,坦克20辆,火炮220门,有36架飞机负责火力支援。意军的突然袭击使希军抵挡不住,很快便深入希腊境内。
  希腊朝野奋起抵抗,到11月上旬,顶住了意军的攻势。英国为保住在希腊的海空军基地,减轻轴心国对北非战场的压力,向希腊提供500万英镑的贷款,并派出军事代表团和4个飞行中队、数艘军舰前往希腊参战。11月12日,英国航空母舰舰载机袭击塔兰托海军基地,重创意大利3艘战列舰,使2艘巡洋舰失去作战能力,并以空降部队占领了克里特岛。集结起来的希腊军于11月14日开始反攻,击溃了入侵的意军。历经一个星期的作战,终于将意军全部赶出国境。紧接着,希腊军又攻入阿尔巴尼亚。
  这种结果出乎墨索里尼的意料之外,令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墨索里尼赶紧调兵遣将,组建由索杜任司令的阿尔巴尼亚集团军群,下辖意大利第9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尽管如此,直到12月底才迫使希腊军转攻为守。1941年元旦过后,意大利军再次进攻,进攻长达3个月,也未能突破希腊军的防线。墨索里尼进退维谷,只好派齐亚诺飞往伯希特斯加登,向纳粹元首希特勒求援。
  希特勒知道墨索里尼成不了大气候,尽管对他的抢先行动有些恼火,还是签署了支援意军的作战预令。
  1月29日继突然去世的梅塔克萨斯出任希腊首相的科里西斯,接受了英国提出的军事援助的建议。英国遂于2月组建希腊远征军,3月初抵达希腊。可惜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希腊的防务;因为希腊军大部集中在希阿边境。
  4月6日,德国第12集团军在利斯特元帅指挥下,开始从保加利亚向希腊进攻,形成德意军队夹击希腊之势。德军向萨洛尼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另在次要方向实施迂回。3天之后占领萨洛尼卡,迫使希腊东马其顿集团军投降。德军继续向南,形成对希腊军和英国远征军的包围态势,并从背后给希阿边境的希腊军以严重威胁。4月12日,希军开始从阿尔巴尼亚向国内撤军回援,但为时已晚。4月18日,科里西斯首相自杀,国王乔治二世下令希腊军退却。但是,第1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