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晋书 >

第25部分

晋书-第25部分

小说: 晋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龄石丰城公。己酉,霍山崩,出铜钟六枚。秋七月丙戌,京师大水,坏太庙。辛

亥晦,日有蚀之。八月丁未,尚书左仆射谢裕卒,以尚书右仆射刘穆之为尚书左

仆射。九月己亥,大赦。

十二年春正月,姚泓使其将鲁轨寇襄阳,雍州刺史赵伦之击走之。二月,加

刘裕中外大都督。夏六月,赫连勃勃攻姚泓秦州,陷之。己酉,新除尚书令、都

乡亭侯刘柳卒。秋八月,刘裕及琅邪王德文帅众伐姚泓。丙午,大赦。冬十月丙

寅,姚泓将姚光以洛阳降。己丑,遣兼司空、高密王恢之修谒五陵。

十三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蚀之。二月,凉武昭王李玄盛薨,世子士业嗣位

为凉州牧、凉公。三月,龙骧将军王镇恶大破姚泓将姚绍于潼关。夏,刘裕败魏

将鹅青于河曲,斩青裨将阿薄干。是月,凉公李士业大败沮渠蒙逊于鲜支涧。五

月,刘裕克潼关。丁亥,会稽王修之薨。六月癸亥,林邑献驯象、白鹦鹉。秋七

月,刘裕克长安,执姚泓,收其彝器,归诸京师。南海贼徐道期陷广州,始兴相

刘谦之讨平之。冬十一月辛未,左仆射、前将军刘穆之卒。

十四年春正月辛巳,大赦。青州刺史沈田子害龙骧将军王镇恶于长安。夏六

月,刘裕为相国,进封宋公。冬十月,以凉公士业为镇西将军,封酒泉公。十一

月,赫连勃勃大败王师于青泥北。雍州刺史朱龄石焚长安宫殿,奔于潼关。寻又

大溃,龄石死之。十二月戊寅,帝崩于东堂,时年三十七。葬休平陵。

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

出。故桓玄之纂,因此获全。初谶云“昌明之后有二帝”,刘裕将为禅代,故密

使王韶之缢帝而立恭帝,以应二帝云。

恭帝讳德文,字德文,安帝母弟也。初封琅邪王,历中军将军、散骑常侍、

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元兴初,迁车骑大将

军。桓玄执政,进位太宰,加兖冕之服,绿綟绶。玄篡位,以帝为石阳县公,

与安帝俱居寻阳。及玄败,随至江陵。玄死,桓振奄至,跃马奋戈,直至阶下,

瞋目谓安帝曰:“臣门户何负国家,而屠灭若是?”帝乃下床谓振曰:“此岂我

兄弟意邪!”振乃下马致拜。振平,复为琅邪王,又领徐州刺史,寻拜大司马,

领司徒,加殊礼。义熙二年,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加羽葆鼓吹。

十二年,诏曰:“大司马明德懋亲,大尉道勋光大,并徽序彝伦,燮和二气,髦

俊引领,思佐鼎饪。而雅尚冲挹,四门弗辟,诚合大雅谦虚之道,实违急贤赞世

之务。昔蒲轮载征,异人并出,东平开府,奇士向臻,济济之盛,朕有钦焉。可

敕二府,依旧辟召,必将明易攵俊乂,嗣轨前贤矣。”于是始辟召掾属。时太尉

裕都督中外诸军,诏曰:“大司马地隆任重,亲贤莫贰。虽府受节度,可身无致

敬。”刘裕之北征也,帝上疏,请帅所莅,启行戎路,修敬山陵。朝廷从之,乃

与裕俱发。及有司以即戎不得奉辞陵庙,帝复上疏曰:“臣推毂阃外,将革寒暑,

不获展情埏璲,私心罔极。伏愿天慈,特垂听许,使臣微诚粗申,即路无恨。”

许之。及姚泓灭,归于京都。十四年十二月戊寅,安帝崩。刘裕矫称遗诏曰:

“唯我有晋,诞膺明命,业隆九有,光宅四海。朕以不德,属当多难,幸赖宰辅,

拯厥颠覆。仍恃保祐,克黜祸乱,遂冕旒辰极,混一六合。方凭阿衡,惟新洪业,

而遘疾大渐,将遂弗兴。仰惟祖宗灵命。亲贤是荷。咨尔大司马、琅邪王,体自

先皇,明德光懋,属惟储贰,众望攸集。其君临晋邦,奉系宗祀,允执其中,燮

和天下。阐扬末诰,无废我高祖之景命。”是日,即帝位,大赦。

元熙元年春正月壬辰朔,改元。以山陵未厝,不朝会。立皇后褚氏。甲午,

征刘裕还朝。戊戌,有星孛于太微西藩。庚申,葬安皇帝于休平陵。帝受朝,悬

而不乐。以骠骑将军刘道怜为司空。秋八月,刘裕移镇寿阳。以刘怀慎为前将军、

北徐州刺史,镇彭城。九月,刘裕自解扬州。冬十月乙酉,裕以其子桂阳公义真

为扬州刺史。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蚀之。十二月辛卯,裕加殊礼。己卯,太史奏,

黑龙四见于东方。

二年夏六月壬戌,刘裕至于京师。傅亮承裕密旨,讽帝禅位,草诏,请帝书

之。帝欣然谓左右曰:“晋氏久已失之,今复何恨。”乃书赤纸为诏。甲子,遂

逊于琅邪第。刘裕以帝为零陵王,居于秣陵,行晋正朔,车旗服色一如其旧,有

其文而不备其礼。帝自是之后,深虑祸机,褚后常在帝侧,饮食所资,皆出褚后,

故宋人莫得伺其隙,宋永初二年九月丁丑,裕使后兄叔度请后,有间,兵人逾垣

而入,弑帝于内房。时年三十六。谥恭皇帝,葬冲平陵。

帝幼时性颇忍急,及在藩国,曾令善射者射马为戏。既而有人云:“马者国

姓,而自杀之,不祥之甚。”帝亦悟,甚悔之。其后复深信浮屠道,铸货千万,

造丈六金像,亲于瓦官寺迎之,步从十许里。安帝既不惠,帝每侍左右,消息温

凉寝食之节,以恭谨闻,时人称焉。始,元帝以丁丑岁称晋王,置宗庙,使郭璞

筮之,云“享二百年。”自丁丑至禅代之岁,年在庚申,为一百四岁。然丁丑始

系西晋,庚申终入宋年,所余惟一百有二岁耳。璞盖以百二之期促,故婉而倒之

为二百也。

史臣曰:安帝即位之辰,钟无妄之日,道子、元显并倾朝政,主昏臣乱,未

有如斯不亡者也。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回首无良,忽焉萧散。于是桓玄乘

衅,势逾飙指,六师咸泯,只马徂迁。是以宋高非典午之臣,孙恩岂金行之寇。

若乃世遇颠覆,则恭皇斯甚。于越之民,讵熏丹穴,会稽之侣,宁叹人臣。去皇

屋而归来,洒丹书而不恨。夫五运攸革,三微数尽,犹高秋凋候,理之自然。观

其摇落,人有为之流涟者也。

赞曰:安承流湎,大盗斯张。恭乃寓命,他人是纲。犹存周赧,始立怀王。

虚尊假号,异术同亡。

 卷十一 志第一

◎天文上(天体仪象天文经星二十八舍二十八宿外星天汉起没

十二次度数州郡躔次)

昔在庖牺,观象察法,以通神明之德,以类天地之情,可以藏往知来,开物

成务。故《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此则观乎天文以示变者也。

《尚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此则观乎人文以成化者也。是故政教兆于

人理,祥变应乎天文,得失虽微,罔不昭著。然则三皇迈德,七曜顺轨,日月无

薄蚀之变,星辰靡错乱之妖。黄帝创受《河图》,始明休咎,故其《星传》尚有

存焉。降在高阳,乃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爰洎帝喾,亦式序三辰。唐虞

则羲和继轨,有夏则昆吾绍德。年代绵邈,文籍靡传。至于殷之巫咸,周之史佚,

格言遗记,于今不朽。其诸侯之史,则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裨灶,宋有子

韦,齐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论图验。其

巫咸、甘、石之说,后代所宗。暴秦燔书,六经残灭,天官星占,存而不毁。及

汉景武之际,司马谈父子继为史官,著《天官书》,以明天人之道。其后中垒校

尉刘向,广《洪范》灾条,作《皇极论》,以参往之行事。及班固叙汉史,马续

述《天文》,而蔡邕、谯周各有撰录,司马彪采之,以继前志。今详众说,以著

于篇。

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汉灵帝时,蔡邕于朔方

上书,言“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惟

浑天近得其情,今史官候台所用铜仪则其法也。立八尺圆体而具天地之形,以正

黄道,占察发敛,以行日月,以步五纬,精微深妙,百代不易之道也。官有其器

而无本书,前志亦阙”。

蔡邕所谓《周髀》者,即盖天之说也。其本庖牺氏立周天历度,其所传则周

公受于殷商,周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盖笠,

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隤,三

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

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日丽天

而平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道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句股重

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故曰《周髀》。

又《周髀》家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

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磨左

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回焉。天形南高而北下,日出高,

故见;日入下,故不见。天之居如倚盖,故极在人北,是其证也。极在天之中,

而今在人北,所以知天之形如倚盖也。日朝出阳中,暮入阴中,阴气暗冥,故没

不见也。夏时阳气多,阴气少,阳气光明,与日同辉,故日出即见,无蔽之者,

故夏日长也。冬天阴气多,阳气少,阴气暗冥,掩日之光,虽出犹隐不见,故冬

日短也。”

宣夜之书亡,惟汉秘书郎郗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

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

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

须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

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西没也。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

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

成帝咸康中,会稽虞喜因宣夜之说作《安天论》,以为“天高穷于无穷,地

深测于不测。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块焉在下,有居静之体。当相覆冒,

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无方圆不同之义也。其光曜布列,各自运行,犹江海之有

潮汐,万品之有行藏也”。葛洪闻而讥之曰:“苟辰宿不丽于天,天为无用,便

可言无,何必复云有之而不动乎?”由此而谈,稚川可谓知言之选也。

虞喜族祖河间相耸又立穹天论云:“天形穹隆如鸡子,幕其际,周接四海之

表,浮于元气之上。譬如覆奁以抑水,而不没者,气充其中故也。日绕辰极,没

西而还东,不出入地中。天之有极,犹盖之有斗也。天北下于地三十度,极之倾

在地卯酉之北亦三十度,人在卯酉之南十馀万里,故斗极之下不为地中,当对天

地卯酉之位耳。日行黄道绕极,极北去黄道百一十五度,南去黄道六十七度,二

至之所舍以为长短也。”

吴太常姚信造昕天论云:“人为灵虫,形最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