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晋书 >

第234部分

晋书-第234部分

小说: 晋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体甚赢,未堪劳,于叔父安前与沙门支遁朗论,遂至相苦。其母王氏再遣信

令还,安欲留,使竟论,王氏因出云:“新妇少遭艰难,一生所寄惟在此儿。”

遂流涕携朗去。安谓坐客曰:“家嫂辞情慷慨,恨不使朝士见之。”朗终于东阳

太守。

子重,字景重,明秀有才名,为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尝因侍坐,于时月夜

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道子因戏重曰:

“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子绚,字宣映,曾于公坐戏调,无礼于其舅袁湛。湛甚不堪之,谓曰:“汝

父昔已轻舅,汝今复来加我,可谓世无渭阳情也。”绚父重,即王胡之外孙,与

舅亦有不协之论,湛故有此及云。

石字石奴。初拜秘书郎,累迁尚书仆射。征句难,以勋封兴平县伯。淮肥之

役,诏石解仆射,以将军假节征讨大都督,与兄子玄、琰破苻坚。先是,童谣云:

“谁谓尔坚石打碎。”故桓豁皆以“石”名子,以邀功焉。坚之败也,虽功始牢

之,而成于玄、琰,然石时实为都督焉。迁中军将军、尚书令,更封南康郡公。

于时学校陵迟,石上疏请兴复国学,以训胄子,班下州郡,普修乡校。疏奏,孝

武帝纳焉。

兄安薨,石迁卫将军,加散骑常侍。以公事与吏部郎王恭互相短长,恭甚忿

恨,自陈褊厄不允,且疾源深固,乞还私门。石亦上疏逊位。有司奏,石辄去职,

免官。诏曰:“石以疾求退,岂准之常制!其喻令还。”岁余不起。表十余上,

帝不许。石乞依故尚书令王彪之例,于府综摄,诏听之。疾笃,进位开府仪同三

司,加鼓吹,未拜,卒,时年六十二。

石少患面创,疗之莫愈,乃自匿。夜有物来舐其疮,随舐随差,舐处甚白,

故世呼为谢白面。石在职务存文刻,既无他才望,直以宰相弟兼有大才,遂居清

显,而聚敛无餍,取讥当世。追赠司空,礼官议谥,博士范弘之议谥曰襄墨公,

语在弘之传。朝议不从,单谥曰襄。

子汪嗣,早卒。汪从兄冲以子明慧嗣,为孙恩所害。明慧从兄喻复以子暠嗣。

宋受禅,国除。

邈字茂度。父铁,永嘉太守。邈性刚鲠,无所屈挠,颇有理识。累迁侍中。

时孝武帝觞乐之后多赐侍臣文诏,辞义有不雅者,邈辄焚毁之,其他侍臣被诏者

或宣扬之,故论者以此多邈。后为吴兴太守。孙恩之乱,为贼胡桀、郜骠等所执,

害之。贼逼令北面,邈厉声曰:“我不得罪天子,何北面之有!”遂害之。邈妻

郗氏,甚妒。邈先娶妾,郗氏怨怼,与邈书告绝。邈以其书非妇人词,疑其门下

生仇玄达为之作,遂斥玄达。玄达怒,遂投孙恩,并害邈兄弟,竟至灭门。

史臣曰:建元之后,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其有兼将相于中外,

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简侯任总中

台,效彰分阃;正议云唱,丧礼堕而复弘;遗音既补,雅乐缺而还备。君子哉,

斯人也!文靖始居尘外,高谢人间,啸咏山林,浮泛江海,当此之时,萧然有陵

霞之致。暨于褫薜萝而袭朱组,去衡泌而践丹墀,庶绩于是用康,彝伦以之载穆。

苻坚百万之众已瞰吴江,桓温九五之心将移晋鼎,衣冠易虑,远迩崩心。从容而

杜奸谋,宴衎而清群寇,宸居获太山之固,惟扬去累卵之危,斯为盛矣。然激繁

会于期服之辰,敦一欢于百金之费,废礼于偷薄之俗,崇侈于耕战之秋,虽欲混

哀乐而同归,齐奢俭于一致,而不知颓风已扇,雅道日沦,国之仪刑,岂期若是!

琰称贞干,卒以忠勇垂名;混曰风流,竟以文词获誉:并阶时宰,无堕家风。奕

万以放肆为高,石奴以褊浊兴累,虽曰微颣,犹称名实。康乐才兼文武,志存匡

济,淮肥之役,勍寇望之而土崩;涡颍之师,中州应之而席卷。方欲西平巩洛,

北定幽燕,庙算有遗,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拊其遗文,经纶远矣。

赞曰:安西英爽,才兼辩博。宣力方镇,流声台阁。太保沈浮,旷若虚舟。

任高百辟,情惟一丘。琰邈忠壮,奕万虚放。为龙为光,或卿或将。伟哉献武,

功宣授斧。克翦凶渠,几清中宇。

 卷八十 列传第五十

◎王羲之(子玄之凝之徽之徽之子桢之徽之弟操之献之)许迈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

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

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

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

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

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

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

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

有鉴裁。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

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

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

为然。至如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幸

徐求众心。卿不时起,复可以求美政不?若豁然开怀,当知万物之情也。”羲之

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

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

非一日也。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

国家威德,固当不同于凡使,必令远近咸知朝廷留心于无外,此所益殊不同居护

军也。汉末使太傅马日磾慰抚关东,若不以吾轻微,无所为疑,宜及初冬以行,

吾惟恭以待命。”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

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

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复图再举,

又遗浩书曰:

知安西败丧,公私惋怛,不能须臾去怀,以区区江左,所营综如此,天下寒

心,固以久矣,而加之败丧,此可熟念。往事岂复可追,顾思弘将来,令天下寄

命有所,自隆中兴之业。政以道胜宽和为本,力争武功,作非所当,因循所长,

以固大业,想识其由来也。

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而疲竭根本,各从

所志,竟无一功可论,一事可记,忠言嘉谋弃而莫用,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

何能不痛心悲慨也。任其事者,岂得辞四海之责!追咎往事,亦何所复及,宜更

虚己求贤,当与有识共之,不可复令忠允之言常屈于当权。今军破于外,资竭于

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都督将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

已。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百姓。更与朝贤思布平政,除其烦苛,

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庶可以允塞群望,救倒悬之急。

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尚德之举,未能事事允称。当董统之任而败丧

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今亟修德补阙,广延群贤,与之分任,尚

未知获济所期。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知

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

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愿复与众共之。

复被州符,增运千石,征役兼至,皆以军期,对之丧气,罔知所厝。自顷年

割剥遗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政,惟未加参夷之刑耳,恐胜广之忧,无复日矣。

又与会稽王笺陈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曰:

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

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欣之会,内求诸己,

而所忧乃重于所欣。《传》云:“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外不宁,内忧

已深。古之弘大业者,或不谋于众,倾国以济一时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诚独运

之明足以迈众,暂劳之弊终获永逸者可也。求之于今,可得拟议乎!

夫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功就之日,便当因其众而即其实。

今功未可期,而遗黎歼尽,万不余一。且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

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今运无

还期,征求日重,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

弊不已,此封内所痛心叹悼而莫敢吐诚。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愿殿下更垂三思,解而更张,令殷浩、荀羡还据

合肥、广陵,许昌、谯郡、梁、彭城诸军皆还保淮,为不可胜之基,须根立势举,

谋之未晚,此实当今策之上者。若不行此,社稷之忧可计日而待。安危之机,易

于反掌,考之虚实,著于目前,愿运独断之明,定之于一朝也。

地浅而言深,岂不知其未易。然古人处闾阎行阵之间,尚或干时谋国,评裁

者不以为讥,况厕大臣末行,岂可默而不言哉!存亡所系,决在行之,不可复持

疑后机,不定之于此,后欲悔之,亦无及也。

殿下德冠宇内,以公室辅朝,最可直道行之,致隆当年,而未允物望,受殊

遇者所以寤寐长叹,实为殿下惜之。国家之虑深矣,常恐伍员之忧不独在昔,麋

鹿之游将不止林薮而已。愿殿下暂废虚远之怀,以救倒悬之急,可谓以亡为存,

转祸为福,则宗庙之庆,四海有赖矣。

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疏争

之,事多见从。又遗尚书仆射谢安书曰:

顷所陈论,每蒙允纳,所以令下小得苏息,各安其业。若不耳,此一郡久以

蹈东海矣。

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吾意望朝廷可申下定期,委之所司,勿复催下,

但当岁终考其殿最。长吏尤殿,命槛车送诣天台。三县不举,二千石必免,或可

左降,令在疆塞极难之地。

又自吾到此,从事常有四五,兼以台司及都水御史行台文符如雨,倒错违背,

不复可知。吾又瞑目循常推前,取重者及纲纪,轻者在五曹。主者莅事,未尝得

十日,吏民趋走,功费万计。卿方任其重,可徐寻所言。江左平日,扬州一良刺

史便足统之,况以群才而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