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256部分

兴宋-第256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不想对外开放,所以才办婚事呀。”时穿微笑着解释。

    宋代是个忠信时代,这个时代勤劳致富不是罪行,所以宋人都有一股耀宣冲动,每年三月三各家园林都对外开放,争奇斗艳的显示自家的豪奢,以此对外炫耀自家挣钱的“本事”。《梦梁录》上曾津津乐道的记述扬州周氏与朱氏相互攀比自家园林的趣事据说这两家攀比,成为扬州园林艺术的发源。但这段记述,在现代也是宋人追求享受与生活糜烂的“罪证”。

    如今,乱世的征兆刚刚显露,众人还在醉生梦死,时穿可不想被树立成靶子,所以他才想将婚事安排在三月三,这样,别人想借院子游览,可以推脱说正在办婚事。

    低调行事也符合刘家的想法,刘旭一笑,接着问:“今年冬季,你家还雇厢军吗?”

    “要雇两万余名厢军。”时穿接着回答:“崔庄接通五乡的路快要修好了,今冬再加一把力,将五乡全部接通,另外,白虎山庄葡萄院里的路也需要铺设,干脆一次性做好了。这样,明年、后年就安生了。”

    刘旭很突然地问:“要借钱吗?”

    时穿愣了一下,立刻醒悟:刘旭这是在变相讨好自己。雇用两万厢军一个冬季,大约要花三万贯左右。自家的实力别人不知道,只看自己这几年处处花钱,建作坊建玫瑰园修路全是花大钱的项目,以为自己手头会周转不过来,所以才把城中兴旺的铺子关了,以节省开支。

    也好,自己干嘛要让别人猜到每月的收入呢?即使自己的收入足够开支,可也别人人看出来呀。如今刘家不是外人,向他借钱大约不用付利息吧。

    时穿眼睛扫到桌上的两万贯聘金,刘旭注意到时穿的动作,微笑着提醒:“我刘家再拿出两万贯来,帮时兄周转一下,还不成问题。”

    “好的”时穿一边答应着,一边吩咐十一娘与刘旷一起下去:“你俩出门逛遥,让敏之去咱家铺子看看多了解一下咱家”

    十一娘酡红着脸颊,领着刘旷下去,门口围的姐妹见到戏散了,有的失望有的叹息,纷纷走散。

    等屋里静下来,时穿转而与刘旭寒暄:“柳州啊我听说东坡先生被流放的时候,从京城到雷州,走了一年零八个月,刘兄将来派家人与家中通消息,走陆路走的话岂不要走两年?”

    刘旭不知道时穿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问题,他讪笑着回答:“我哪能跟东坡先生比?东坡先生名气大,走哪里都有仰慕者招待,这人家里住几天那人家里住几天,虽然是流放,可一路风花雪月的,倒不曾亏待自己不过就是走得慢了点。

    我动身前也想明白了,我从小锦衣玉食吃不得苦,陆路我是不打算走的了,今后与家人通消息也是走海路,海船走的快,估计有一个月就能赶个单程………”

    说到这里,刘旭突然明白时穿的意思,他停住话,拿眼看着时穿不语。

    时穿则沉默片刻,回答:“还是人手问题,我家的快帆船虽然快捷,但现在有一个算一个,会驶船的都去了船上。我可以用一艘快帆船送你去柳州,哦,我听说广南西路也有很多回操船的船夫。”

    刘旭用鼓励的口气说:“长卿需要什么,尽管说。”

    “会一点操船术的人,只要在船上学习一段时间,学会牵星术,操纵软帆船不成问题毕竟软帆船要比硬帆操纵简单。我需要大量的熟练水手,如果刘知县能替我找到这样的人手,放在我船上学习一段时间,我就能把名下船只数量扩大一倍,那时候………”

    时穿指一指桌上的飞票,用调笑的态度说:“刘知县反正要与施衙内联手倒腾交趾与广西的土产,而我家反正要陪送一些船只做嫁妆,不如刘家把船队扩大我用你的钱,回头用船只抵偿。我家有现成的船队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刘家干脆组织一支船队,专门走广西与海州航线,如何?”

    稍停,时穿竖起手指帮刘旭盘算:“海州地方官富不富裕我不知道,可你你去做官,只花管氏的钱,让人误以为你又是一个罗望京。而我还听说刘兄妻族也不错,不信刘兄妻家找不出几个忠心的家人,负责柳州方面的经营,这经营也很简单。

    海州呀,其实地理位置不错,刚好位于中原大地的中央线,货物从这里转船转运日本,或者南下大运河转运京师汴梁,或者装海船走海路,转去河北,或者从黄河转入京师,都是方便。

    而柳州方面有什么货物我需要?据说占城稻谷一年两熟,很便宜:还有交趾铁矿石,柳州楠木、铜矿石、石炭(媒炭),这些东西除了楠木、铜矿石价格稍贵,其余的都不值钱。只要开一间货栈,平常慢慢收购,等海船运去了一船装运回来,立刻就能变成现钱。

    中原南下的船只,装运菜叶与瓷器过去,回程的时候常常耽误在收集货物上,有些人干脆只装金银回来,等于每次海贸中大家只赚单程的钱财,回程基本上是空仓。而稻谷、铁矿石这些东西虽然便宜,但如果名气做大了,空仓返回的船只都知道去柳州装运一些东西回来,天长日久也能做大。

    有了这些,其中再加上你跟黄太公商议的杜仲胶种植、收害、运输………”

    【爱书者小说网每天第一时间奉献!!】

    原先时穿只是跟刘旭泛泛而谈,现在时穿说得很详细,即使刘旭这个外行也听出来了一一此时可为。他马上接上茬说:“柳州与海州航线,水手一半是海州人,一半是柳州人………”【本文由“读读窝小说网”书友更新上传我们的网址是“。duduwo。”如章节错误/举报谢谢】

正文 第337章 突变

    第337章突变

    第337章突变

    时穿顺着刘旭的话题继续发挥:“柳州方向有知县大人作保,海州方向有我、黄氏、施衙内担保,无论客人从何方上船,船上有一半的家乡人,都可以让他们心安……此前你说起与黄氏联合开船队,确定了吗?刘家打算出多少人手?”

    刘旭顺竿爬:“原先我打算置办三五艘船只,跑一跑柳州至海州的线路应该足够了,毕竟广州市舶司就在附近,这条线路热了起来,咱那点小本钱恐怕不够塞人家牙缝的,可是照长卿兄说的……”

    时穿接上话:“没有三十条船恐怕接应不上,如果都用快帆船的话,每船需要三十名操作人员,前往广州路途遥远,船上至少还要加30名护卫。4小说, 。duduwo。 ,用手机也能看。六十人的船,光是补给与淡水就要占三十吨左右,那么船的体型要足够大,至少在八百料以上……”

    一千料(五百吨)的船是大航海时代地中海的主力船种,据说,通过核算经济效益比率,这种载重量的船可谓最佳配比,可以使船主用最少的人手达到最大的效益……这种几百年后大航海时代的主力船只,载重量也就跟打捞出水的宋船“南海一号”相仿。

    南海一号长宽比例大约在这种比例不适合快速航行,也不适合抗击风浪,所以他沉没了。但这种类型的船可以用最短的龙骨建造载重量最大的船只。同样在重量的梭形船,龙骨长度至少是“南海一号”三倍以上——中原已经找不到这样长度的木材了,唯有使用铁龙骨才行。

    时穿说出一堆数据,先绕晕了刘旭,而后他英明神武的说:“我知道夷州正在修建大型船厂,他们能制作一种可以快速航行的千料船,这种船来往广州一趟,算上装货的时间,也就一个月。如果每船再配备六门鱼炮,凭借速度与火力,南海上谁也吃不下他们,就算是广州的海商联合封堵,咱也不怕,打不过就跑而已。

    亚之兄给我的这笔钱,就算是买船的订钱吧,我先向夷州船厂下订,恰好我跟他们关系好,下订无需先付钱,等这笔钱我用完了,就顺手替亚之兄把船钱付了,算作偿还,如何?”

    刘旭压抑住心跳,问:“那样的船,一艘大约多少钱?”

    时穿不以为然的回答:“不值多少,也就一万贯上下。”

    刘旭眼睛珠子陡然瞪大了——这还不值多少?平常的海船也就三千贯上下,好一点的能卖个五千贯……

    “平常的船大约三千贯,但每年只能航行广州两三趟而已,这样的船每个月可以往广州一个来回,除去保养的时间,每年至少能跑十趟,自然价钱贵的点,但是值啊——跑的趟子多了,一年挣的钱能相当于别人五年。”

    快帆船的速度,甚至比现代的轮渡速度快,别看现代的轮渡又是锅炉又是内读书阁机,但自从轮船速度比不过飞机之后,船舶开始向载货量上发展,千余吨的轮渡简直不好跟人打招呼,至少要五千吨左右才拿的出手,而万吨以上也比比皆是。而轮渡所用的引擎,那是怎样省油怎样来,所以现代轮渡的速度反而比不上古代大帆船。在现代这条航线五天一个往返,古代装货卸货时间长,时穿按一个月时间核算,已经足够宽裕了。

    “若是一万贯一艘的话……”刘旭沉吟片刻,回答:“我家最多能置办五艘船——我出六百人兴办船队,大约足够了吧。”

    “不”,时穿摇着头做出一副失望的样子,叹息说:“刘兄怎么会想不到呢?速度,速度为王——自广州到海州,走陆路需要一年,走海路需要一来一回两个信风季节,而现在,咱的船队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往返,别说货物了,就是人流往来,那都是大生意。

    咱们计算的保守点,基本上你五艘船跑一趟,至少能挣出一艘船的钱。你家又不缺这点钱,这些钱完全可以都拿去投资,一个月你增加一艘船,一年下来你就有十艘船。别人开辟新航线,总担心货物积压吃了亏,现在你在广南西路我在海州,两头货物都有保障,一年时间你滚动到十艘船,那是轻轻松松的事。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船只问题,夷州船厂每月下水一条船,那是保守估计,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用那么多人手开动这种快船。即使是熟练的水手,训练一年的时间也不见得能掌握操船技巧,你一次拿出六百人来,等船队扩大到十几艘了,怎么找水手?

    六百人能干什么用?你总得在柳州建仓库,收货存货,还有,码头上你也要照应,装运搬卸,这六百人是远远不够的,远远不够。4小说, 。duduwo。 ,用手机也能看。”

    刘旭歪着头看向时穿:“我曾答应施衙内,拿出六百人来随他学捕鲸。”

    时穿笑眯眯的回答:“刘家的佃户,怕不止两三万人吧?……你怕耕作的人手不够吗?我家段氏铁匠坊正好在研究新农具,有了这些农具,耕作的人会更少。”

    刘旭哈哈大笑:“看来我是要从妻子娘家多要些人手了,经营方面的事他家最在行。”

    稍停,刘旭补充:“我家拿出三千人来,二百人跟你家团练训练,六百人给衙内,剩下的都随你学操船。等我到了柳州,再给你寻找三五百当地水手……”

    计较完毕,刘旭又笑着补充:“我算是被你拖下水了。”

    这次下水的不止刘氏家族,还有刘旭妻子娘家管氏。

    时穿最头痛这样占了便宜还卖乖的儒生,他笑着反驳:“一年十来万的收益,如果你不是我家姻亲,岂能便宜你?哈哈,如果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