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283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83部分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调动。8月14日戈林和国防经济与军备局局长托马斯将军讨论必要的新的军备计划,并通知他元首希望按期对俄国人运交物资只继续到1941年春季为止。
  9月6日,约德尔向国外的德国反间谍组织发布一项陆军命令(绝密),宣布东面领土内的德军阵形正在加强。“这些重新部署不得在俄国造成印象,以为我们准备在东方发动攻势。另一方面,俄国……应得出这种结论,认为我们能随时以强大的部队保护我们的利益——特别是在巴尔干'原文如此'——防止俄国攫取。”
  根据当时驻莫斯科德国大使馆的陆军武官克斯特林将军向国际军事法庭提交的口供书,他曾奉召参加1940年8月在枫丹白露举行的陆军武官年会。在那里,他于8月6日或8日被叫进去见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哈尔德亲自告诉他,希特勒已经决定要对苏联作战。哈尔德告诉克斯特林,“知道这件事的人很少,他是其中之一”;他知道这件事已经记录在案;如果他泄漏一点消息的话,“即使是泄漏给他的上司”(例如舒伦堡),他应该明白会有怎么样的后果。
  让我们丢开军事首脑,来看看文职人员怎么说吧。魏茨泽克告诉我们,1940年6月和7月,希特勒指望着和英国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希特勒一再推迟他久已考虑的国会演说,以便使英国可以有时间和机会进行所指望的接触。当英国不理会他的时候,他断定丘吉尔一定是在依仗老的或者新的朋友,即依仗美国或者依仗苏联。魏茨泽克说,军队向东调动在7月中旬开始,8月初人们开始听到关于东线将有战争的窃窃私语。这些谣言受到官方的严词驳斥。据丘吉尔说,希特勒在1940年9月底的时候下定了决心;可是后来的情报说明,他在两三个月以前就已经决定了。丘吉尔又说,斯大林在尽最大的努力忠诚地和希特勒合作的同时,聚集苏联的一切力量,作最坏的打算。斯大林为了要同德国保持友好,牺牲了许多利益,冒了许多风险。“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对于即将临头的大难作出了许多错误的估计,表现得愚昧无知。从1940年9月到1941年6月希特勒发动进攻的时候为止,他真是一个既冷酷无情,又诡计多端,又孤陋寡闻的巨人。”
  里宾特洛甫曾经说,大约自1938年以来,希特勒一直深信不疑,英国和美国一旦武装起来,就会进攻德国,而且苏联可能会参加。对他的这番辩解,当然可以有保留地看待。据里宾特洛甫说,在1940年,即在法国覆灭后,希特勒看出英国将拒绝他的和平建议的时候,这种忧虑又复活了。因此“他决定进攻,希望在几个月内解决苏联的威胁。……摆脱受两面夹攻的威胁,唯一的办法是首先吃掉苏联”;因为希特勒预见到,三个大国合力进攻,一定会使他失败。
  据里宾特洛甫说,走向战争的趋势于1940年6月中旬开始,当时苏联事先不打招呼就突然占领整个立陶宛,包括在德国势力范围内的那条狭长地带。接着苏联政府又事先未和德国政府磋商,就于6月27日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碟,这种“快速行动”又使希特勒大吃一惊。苏联对布科维纳的要求,使希特勒特别感到吃惊。里宾特洛甫又说,1940年秋初希特勒开始接到苏联军队在俄国西部边境集中的消息;8月间他对苏联的意图已越来越不能安心;并且他受到“包括党员在内的某些方面人士”的煽动。里宾特洛甫说希特勒特别重视罗马尼亚石油问题,他断言“如果俄国在那里动手,我们就不得不依靠斯大林的善心来进行战争了”。
  里宾特洛甫的“秘书处长”埃里希·科尔特和里宾特洛甫意见相同,认为是1940年6月27日俄国致罗马尼亚的最后通牒引起了走向战争的趋势。从7月初起,希特勒改变了对苏联的态度,已可看得很清楚。在这以前,他曾下过指示,劝告意大利人改善和苏联的关系,可是现在他竭力阻止他的盟友这样做。不过,据科尔特说,1940年8月30日轴心国根据维也纳议定书给予罗马尼亚的保证,才是希特勒直接针对苏联采取的第一个确有敌意的措施。
  前节结尾处所举的证据似乎说明,自1940年6月27日苏联政府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至8月30日轴心国作出决定,在罗马尼亚满足了俄国、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对它的要求以后,决心要保证它的剩余领土的完整,在这两个月期间,希特勒已经决定尽可能早地进攻苏联。
  对罗马尼亚的保证是德国政府给苏联政府造成的一系列不愉快的意外事件中的第一件。第二件意外的事件是9月21日宣布,德国军队将于次日在芬兰登陆。第三件是9月26日宣布即将签订德、意、日三国公约,这个公约实际上于9月27日就签字了。关于三国公约的谈判是由德国倡议的,它在将近8月底时采取了第一个步骤。当时德国正处在向罗马尼亚提供保证的前夕,两个日期的巧合说明苏联政府很有理由要怀疑德国这些行动都是针对苏联的。然而德国政府竭力向苏联政府解释,德国有必要同罗马尼亚、芬兰以及日本和好,同时尽可能消除这些行动中的每一次行动必然要在克里姆林宫里引起的不安。舒伦堡9月1日报告,莫洛托夫听到宣布轴心国对罗马尼亚的保证时,反应强烈;于是里宾特洛甫发来一件为德国辩解的备忘录,对莫洛托夫指责德国政府事先不和苏联政府商量而违犯了德苏协定第三条进行驳斥。这个文件根据舒伦堡的意见作了一些修改以后,于9月10日递交莫洛托夫。再则,在德国对苏联政府的声明中,把正在运往芬兰的德国军队说成是路过芬兰前往挪威的,以加强德军在那里的防务,对付英国从空中袭击。第三,三国公约被说成是“完全针对美国的战争贩子”,甚至对美国也不追求任何侵略目标。
  公约的唯一目的,说得更恰当一点,是使那些竭力主张美国参战的人清醒过来,明确地向他们表示,如果他们卷入目前的斗争,就必然要同三个大国对敌。……从谈判一开始,这三个缔约国就完全意见一致,认为该联盟决不影响其盟员各自和苏联的关系。为了同时也清除外界对这一点的任何怀疑,条约中特别加进一条,规定各缔约国和苏联之间现有的政治关系(状况)不受本条约的影响。因此,这一附加条款意味着,不仅三个国家和苏联之间签订的条约,特别是1939年秋季缔结的各项德苏条约,将继续完全有效和充分履行,而且这一条款普遍适用于对苏联的全部政治关系。
  在同一文件中,里宾特洛甫告诉莫洛托夫,他不久将邀请莫洛托夫回访柏林,“就确立未来的政治目标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磋商”。
  希特勒参与了这种继续抚慰苏联政府让它放心的政策,就这一点而言,毫无疑问他是不诚心的,因为事情似乎很清楚,这时候他已经决定要进攻苏联了。另一方面,事情似乎也很明白,舒伦堡不知道希特勒的意图,他仍一心一意地想尽自己的力量保持这两个大国之间的良好关系;看来,同样可能的是,里宾特洛甫的意图和舒伦堡一样,虽然他对希特勒的意图不会不知情。里宾特洛甫在《回忆录》中声言,他曾警告希特勒不可发动一场预防战,当时希特勒表现出“明显的困恼和激动”;里宾特洛甫还提到,他于1940年10月13日写信给斯大林,在信中提出,邀请莫洛托夫访问柏林,他的动机就是希望避免战争。这可能是实话。因为1939年8月23日俄德协定的签订是里宾特洛甫到那时为止的外交经历中最大的成就,因此他使德苏谅解获得成功有一种个人的既得利益,尽管这种谅解对希特勒来说是一帖苦药。
  苏联政府方面却不是那么容易就感到宽慰或者放心的。9月10日,莫洛托夫收到舒伦堡交来里宾特洛甫备忘录的最后文本时,他仅仅说将用书面答复,并说“苏联政府仍然认为德国政府在维也纳的行为不完全守信用,因为'德国政府'不可能不清楚苏联政府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有利害关系”。9月21日,莫洛托夫交给舒伦堡一件备忘录,答复舒伦堡9月10日交去的里宾特洛甫的备忘录。莫洛托夫的备忘录和里宾特洛甫的备忘录一样,进行辩解,而篇幅只有它的一半。在他所提的各点之中,有一点是反对里宾特洛甫的如下论点:苏联政府在对比萨拉比亚的要求得到满足以后,已含蓄地表示它对罗马尼亚的其余部分不感兴趣,从而解除了德国按俄德协定第三条规定应承担的义务,即德国如对普鲁特河西南的罗马尼亚领土采取行动,应先和苏联政府商量。莫洛托夫又提出,6月23日舒伦堡曾请他在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不要采取行动,让德国政府有充分时间了解苏联政府的这些要求,当时舒伦堡承认,“根据条约第三条双方互相打招呼和商量的义务”,也“适用于东南欧和巴尔干的国家”。莫洛托夫的最后这一招是击中要害的;可是这种备忘录的来往,象1923年寇松…普安卡雷的来往信件那样,除了弄得关系更坏而外,不可能有其他的效果。莫洛托夫在最后一段写道:“如果德国政府认为互不侵犯条约第三条'该条规定在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应互相协商'有某些不方便和受限制的地方,苏联府准备就修改或删除这一条的问题进行谈判”。他在拜会舒伦堡递交备忘录时,又在口头上把这一点重复了若干次。
  9月27日德国驻莫斯科的代办向莫洛托夫宣读里宾特洛甫关于即将签订德意日三国公约的声明时,莫洛托夫提出要求说,根据1939年8月23日的俄德协定第三条和第四条的规定,苏联政府有权在三国公约签署以前看到它的文本,以便表示意见,而且也有权秘密地获知附于该公约的任何秘密议定书和协议。在这次会见中,他要求得到关于德军从芬兰过境的德芬协议,包括其密约部分。“他要求知道该协议的宗旨、针对什么国家、以及为什么目的服务。”这项要求也是以俄德协定的第三和第四两条为根据的。同时,莫洛托夫对于里宾特洛甫将致函斯大林并邀请莫洛托夫访问柏林的消息,表示满意。10月2日,里宾特洛甫指示德国驻莫斯科代办告诉莫洛托夫,德芬协议是针对英国的,如有需要的话,可让他得到协议的文本。关于三国公约,代办告诉莫洛托夫,没有秘密议定书,也没有任何秘密协议,并说,他可以从这时已经公布的公约的条文看出,它的条款明确地排除了俄德协定第三条和第四条能够适用的一切情况。
  10月4日,莫洛托夫要求德国代办对德芬协议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假如他看到了德国外交部1940年10月8日的一项备忘录的话,他对德芬关系将更加关注,该备忘录提到德国政府已经从芬兰政府方面取得一项特许权,让它开采芬兰北冰洋海岸线上佩特萨莫的镍矿,作为德国对芬兰供应武器的报酬;备忘录还提到,鉴于镍的价值和佩特萨莫的地理位置靠近挪威的基尔克内斯,而那里有德国驻军,芬兰人这时一定被迫要抗拒苏联政府提出的开采镍矿的要求。10月10日德国代办通知(他根据柏林的指示,显然敷衍了事地这样通知一下)莫洛托夫,说英国报纸上报道的所谓有相当多的德国武装部队调往罗马尼亚,是不确实的,但确实有“一个德国军事代表团,连同德国陆军派出的一些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