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裂日 >

第64部分

裂日-第64部分

小说: 裂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政府方面,方云任命王文宾为新闻外交部长,推荐何凯担任帝国国会委员长,王家瑜就任农业部部长,钟羽就任帝国保安和警察部总监,朴志玄就任帝国民政部部长,黄胜利就任帝国工业部部长,刘爱国出任财政部部长,谢峰就任帝国交通部部长。其他所有官员方云允许他们留任原职。
  在军队方面,方云以护国军为班底,重建帝国国防军,并对正规军军衔制度和预备役军衔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李飞耘的中央军系有部队82个甲级师,共150万人,再加上为数众多的地方部队(包括东北军,西北军)乙级,丙级部队,总兵力接近600万人。按照大汉帝国3。6亿的人口比例,国防军正规部队应该为320万,预备役部队为640万。根据这一原则,方云对军队进行了大规模整编:把原帝国军队统一编制、装备、训练和思想灌输,裁弱留强;对军官分批进行培训考核,统一战术思想;编余军官送到军校集训转业。对于原帝国军队中众多的德国军事顾问,方云是尊重他们的意愿,愿意留下的就继续留任,不愿意留下的,就安排他们回国。
  美国对方云奇迹般地成功非常高兴和意外,发表了贺电。为了祝贺民主制度在远东的胜利,加大了对大汉帝国的经济援助。随后是德国,法国的大使也转来了各自国家元首的贺电。而英国也抛开了羞答答的面纱,给方云发来了祝贺电报,加大了对大汉帝国的贸易。南亚,东南亚的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大汉帝国。
  这应验了方云对它们的评价:美英之间有分歧;都想在这个新兴的倾销市场获取最大利润;对突发事件缺乏心理准备从而进退两难。
  对于西安事变的主角张良和杨怀诚两位将军,方云处理得很简单,直接交给了帝国国家法庭审理。而扣押的社会党代表团,方云命人秘密把他们押赴南京关押,然后亲笔写了一封信给华泽民,要求红军不要再和帝国对抗,帝国旧的一页已经翻过去,现在是新的篇章的开始,希望红军放下武器,接受帝国的整编,共同为抗日事业作出贡献。同时,安排了一个谈判小组赴延安与红军进行谈判,并指示王文宾在舆论上造势。从而形成这样一个结果:你们社会党红军不是一天到晚宣扬抗日吗?现在帝国邀请你们参加谈判,共同抗日,给你们机会。
  同时,他严正警告了外蒙的分裂分子,不要企图挑战帝国的心理底限,蒙古是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的这些说话,让苏联感到颇为不快。
  清初,满清政府把蒙古分为三部分:漠南,漠北和漠西。其中漠南蒙古又称为内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为外蒙古。外蒙古有较大的自主权。当时,满清政府为防止外蒙古割据,在库伦设置大臣,定期举行军事演习,保障疆域的稳定。
  清初,沙俄不断侵扰蒙古地区,康熙年间,居于天山以北的蒙古一部勾结沙俄发动叛乱。在康熙的亲征下,于西元1697年平叛。但沙俄仍在俄蒙边境制造事端。
  西元1727年,满清和沙俄政府签订了《恰克图界约》,肯定了蒙古属于中国。但沙俄的势力也越过了西伯利亚,伸展到贝加尔湖一带。西元1898年,大汉帝国爆发了民族大革命,沙俄认为分裂蒙古的时机已到,开始培植亲俄势力力,并发放大批武器,准备制造外蒙独立。年底,在沙俄总领事的指挥下,驱逐大汉帝国官员,宣布独立。
  一年后,即西元1899年,沙俄和外蒙签订了《俄蒙协定》和《商务专约》,这两个条约确立了沙俄实际上统治了蒙古。消息传出,举国大哗,从政府到民间群情激愤,内蒙也发表了严正声明,不承认库伦伪政府的一切条约。
  西元1903年,是袁凯卖国最高峰时期。沙俄利用袁政府的内外交困,与袁订立《汉俄声明文件》,确认大汉帝国是蒙古的宗主国,改“独立”为“自治”。但大汉帝国政府不能驻军、移民外蒙,而沙俄可以,蒙古事务需两国协定解决。该条约使大汉帝国徒有宗主虚名,而仍由沙俄控制外蒙。西元1905年再订《汉俄蒙协约》,确认西元1903年的文件,沙俄对此十分满意。
  西元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自治”的外蒙失去靠山,于是外蒙重回祖国的怀抱。西元1918年大汉帝国政府以防止苏维埃主义扩散和西伯利亚局势动荡为由,驻军库伦。西元1919年,驻军与外蒙上层达成《改善蒙古未来地位的64条》文件,要求取消自治,未获外蒙“议会”通过,11月大汉帝国政府强行通过政令,取消自治和废除西元1905年前的条约,并在库伦设置行政公署。然而俄国革命的胜利影响到外蒙,外蒙的共产运动、民族分离先驱苏黑巴托尔和乔巴山积极寻求共产国际帮助,谋求建立独立的蒙古国。苏共领导人列宁见过他俩后,在大汉问题上出尔反尔,转而支持外蒙的分离运动。
  西元1920年由苏黑巴托尔和乔领导的蒙古共产党成立,积极从事分裂运动,首要任务就是肃清外蒙境内的“敌人”,即驻蒙官员、驻军、外蒙支持统一的人仕。西元1921年3月成立蒙古人民军和蒙古临时政府,6月苏俄派驻红军,7月人民军与苏俄红军开入库伦城,考虑到外蒙当时的特殊情况,坚定的“苏维埃分子”苏黑巴托尔与乔巴山主持成立了君主立宪的“蒙古人民革命政府”,由王族势力的博克多格根任国君。为维持分裂政府,苏、乔要求苏俄势力庇护,同意苏俄驻军并协助围剿白俄匪军与敌对力量。
  西元1922年俄蒙签定一份协约,苏俄率先承认外蒙“独立”。西元1923年,苏黑巴托尔去世,1924年6月,乔巴山推出“蒙古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利属于大呼拉尔,不设总统,平时由政府处理国务。11月第一届大呼拉尔会议在库伦召开,确立亲苏俄为不可更改的国策,允许苏俄驻军,制定仿效苏俄“宪法”,以西元1898年作独立纪元,改库伦为乌兰巴托(红色勇士城)。北京政府及民间人士感到不能容忍,希望出兵或借助英、美出面干涉,大汉帝国政府对事件十分恼火,但鉴于国力不张,形势不利,只发表了措辞严厉但无实效的政府声明,对外蒙独立不予承认。
  外蒙地区的非法独立,遭到大汉帝国人民和政府的一致抗议和反感,鉴于此,苏联政府玩弄两面派手法,一方面派重兵保护“独立”,并与外蒙签定互助协定,大规模驻军外蒙,另一方面,1924年签定的《汉苏协定》承认外蒙是大汉帝国的一部分。西元1925年,李飞耘主持中央政府时,苏联曾要求大汉帝国承认外蒙的独立,李飞耘回电严词拒绝,并责令外蒙执政者放弃“独立”,回归祖国。西元1927年,苏俄以平叛为由进军外蒙。
  在局势动荡中蒙古统一人士要求大汉帝国政府出兵外蒙,汉苏军队在外蒙东部边界发生小规模战斗。苏军不愿搞大事端,宣布撤出外蒙,但是大汉帝国军队也没再进入外蒙。此后,帝国中央政府忙于在南方剿匪,使帝国政府无力于外蒙事务。亲苏的乔巴山叛乱分子趁机又得到发展,加上日本也制造满蒙独立事端,外蒙甚至与伪满洲国签订“边界”协定,从事分裂国家的勾当。
  西元1933年9月一直到西元1934年4月,这整整半年多时间里,除开方云外,民政部部长朴志玄是最忙的,他要负责把华北,华东的人口向西部迁移,工厂物资往帝国中西部搬置等等,为此,方云批准成立了一个帝国移民物资安置委员会来协助他工作,以便工作更快更顺利地进行。在华东,华北和东南沿海,大汉帝国秘密修建了机场和雷达站,进一步完善国防预警体系。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罗布泊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
  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的罗布泊西之楼兰王国,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西元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使得湖的面积又开始增大达1700多平方公里。注入罗布泊的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祁连山冰川融化的雪水的补给,融化的雪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
  西元1933年8月,帝国地质资源部部长李华光的考察搜索队带着秘密指令进驻到这历史上有名的楼兰古国遗址,当时的情景令人震惊:除开水源外,四处是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当地的土著罗布人生活几乎是处在原始社会,土匪和盗墓者横行。尤其在罗布泊北面的楼兰古城一带,几乎是成了盗墓者的天堂:在渺无人烟的楼兰古迹,考察队看到最多的就是盗墓者丢弃的锄头。
  西元1933年10月,谢峰将军的工程兵部队开始在罗布泊以北200公里的地方开始建设名为龙腾的大型军事基地,同时把包括罗布泊在内的近8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划为军事禁区,命名为“第19区”,级别列为最高。此后,在大汉帝国战场上被俘虏的士兵、罪大恶极的死刑犯和政治犯中的精壮人员与工程建设兵团、农垦军团陆续被派到了第19区,近30万人不分日夜地进行大规模的基地建设。
  针对日本帝国在其国内为战争做准备的计划,方云指示情报部门要想方设法打乱日本人的战争准备计划,不能让他们在他们想开战的日子开战,不能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备战。不光在帝国内部,还要在海外打击他们。
  国家安全局开始行动了。
  对于日本商人在帝国内开设的工厂、商店,大汉帝国国家安全局统统予以查封没收,并且驱逐了日本在上海的大使,在帝国范围内驱逐日本人。所有的商店不得销售日本的产品,禁止帝国任何人与日本人有所接触,一旦发现,即关进集中营,以叛国罪论处。在国际上,以瑞华公司牵头,联合帝国的商界和日本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抢购物资,尤其是石油,铁砂矿等战争资源物资等等。所有这些极端的措施都让大汉帝国人感到新奇、兴奋,感到自己终于是有了一个强力的领袖了。
  这一切,让日本感到措手不及,在国际上又丢了脸面。国内要求惩戒大汉帝国的呼声高涨起来。也让日本大本营颇为为难,按照正常的备战时间,日本最少还需要3年时间,才有能力一举灭掉大汉帝国,如果现在匆忙开战的话,日本国内的经济将受到重大的挫折,并不能支持长久的战争。
  西元1934年4月11日,迫于压力日本海军陆战队离开上海租界。
  日本帝国内阁的这一软弱性行动,彻底激怒了好战的日本军部,遂爆发了军事政变。一个强硬的军事内阁上台替代了文职内阁,原日本关东军总司令东条英机出任首相。
  大汉帝国和日本帝国之间的战争气氛骤然升温。 
 
 
 
  
 ~第三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