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525部分

兴唐-第525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锌吹剿窃谑嫡街械谋硐郑渌钊耍残碜手驶共淮恚捞粢环酱罅褐氐#巯禄姑挥姓飧瞿芰Α3涛裢θ盟械叫暮购茫泻诔莩V胪醴揭恚裨蛱瞥唇嗷撇唤印H艏绦⒄瓜氯ィ苡锌赡鼙涑擅看未蟮恼揭郏家约呵鬃粤毂髡搅耍踔亮桓鲂滩文钡娜硕济挥小
远远的,一大群人迎了出来。
龟兹王白素稽闻听李威前来,不敢怠慢,几乎率他手下所有臣子前来拜见。
正如李威所说,他前来西域,或者是河中,是表示了朝廷的一种慎重。不仅是他率领了军队,而且还有他的身份。即使以后他不来此处,也是皇帝亲自过来的,太上皇两腿一蹬,唐朝所有权利必将拢于这个新皇帝之手。那时即便是手下臣子,也不敢怠慢。
这次皇帝亲自前来,也代表着唐朝对西域的关注了。
在洛阳见过一回,算是半个老熟人,伏下行礼,让李威搀扶起来。
白素稽又说道:“陛下,听闻你前来,臣特地从国内又挑了一匹良马,献给陛下。”
龟兹在西域是一个富饶的小国家,产稻、粟、菽与麦,又产铜、铅、铁与麖皮、铙沙、盐绿、雌黄、胡粉、安息香、封牛,另外就是出产良马,有少数优秀的与大食马杂交后的马种,不亚于青海的龙种马。
李威出征青海的战马就是他进献的那匹宝马。但后来逃亡过程中,受了寒冻,作战过程中又受了伤,于是放回了东宫的马厮养老了。此次出征,是党项人进献的一匹青海璁,也是李威第三匹座骑。
唐朝重武也重马,李世民昭陵前就有李世民曾经骑过五匹战马的塑像。
“哦,让我看一看。”
“喏。”
白素稽一挥手,一名胡兵牵来一匹红色的战马,十分高大,红色的鬃毛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油亮的光泽。似是对士兵不屑,将头高高地仰起,一双大眼睛在众人身上轻蔑地扫视着。
李威下了马,来到它身旁,伸手摸了摸骨架,赞道:“好马,它叫什么名字?”
“还没取名字。”
“就叫它丹忠吧,白素稽,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谢过陛下。”白素稽大喜。这事儿也挺有脸面的,仅是一匹战马,就换来了唐朝皇帝,未来大唐主人的赞许,太值了。
然后将李威迎进城中。
大设酒宴,款待诸位将士,酒足饭饱之后,白素稽又请李威观看龟兹舞蹈。这是一个喜欢歌舞的民族,龟兹乐在唐朝几乎成为了主流音乐。
接近尾声之时,白素稽凑到李威身边,问道:“陛下,臣的乐婢们乐技舞技如何?”
“善。”随口答了一句,但内心却不大喜欢。倒是更喜欢狄蕙弹奏的清商乐,性格如此。但不敢公开这个爱好,有前例的,为什么唐朝人喜欢这种闹腾的音乐,大臣却不反对。是因为大臣认为它雄壮威武,有激昂之音。而清商乐里面却有许多委婉哀愁的曲子,有的人会认为它是亡国之音。最有名的李世民作过两首诗,一首是初秋夜坐,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一首是赋雁的,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写得也还不错。可刚写完了,大臣虞世南就开始进谏了,陛下啊,隋炀帝写了一首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比你这两首还要好啊。
李世民气着了,怎么看也差不多吧,怎么来了一个比我的还要好。虞世南也不理李世民感受,继续说道,可隋炀帝落得什么下场?再看曹操赤壁之战前,好好地写了一首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果然无枝可依了。这个南朝宫体诗不能写啊,一写就有了亡国之音。那些寒酸书生想怎么写,问题不大,可你是一国之君。
李世民无奈,以后写只好写“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或者“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这些有说教意味的,略带一些气势的诗作。
这也是为什么李威几首诗一出,流唱天下。此时唐朝诗作还是以雅正为主,象李治的诗,不管内容如何,不能象南朝宫体诗那些凄清就行。李威这几首抄袭的诗作多少有些脱离雅正,为大儒不鄙。然而气象宏大,充满了激昂之音,至少比南朝宫体诗好。
音乐也是如此,可以听听,但不可以对所有人说,我就喜欢清商乐。
白素稽眉开眼笑,又低声说道:“陛下,你看中间那个舞姬如何?”
李威听到后,看向场中,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长着鹅蛋脸,额头上画着一个点红妆,腮上也涂着淡红,穿着红色披金帘舞衣,身体婀娜多姿,舞姿也不错。再次随口答道:“舞跳得很好。”
“她是臣的孙女。”
李威立即警觉起来。
“陛下,她至今没有婚嫁,能否让她入选东宫,侍候陛下。”
很有自知之明的,没有提名份,只是说侍候。
可李威立即拒绝了,西域大大小小的国家最少有几千个,有影响力的国家,至少也能上百个。难道每一个国家为了拉拢,都让他们公主入选后宫?那后宫成了什么?胡女大会?
但回绝得很委婉:“白素稽,不错,我是让党项女得选东宫。但吐蕃请求和亲时,我就说过一句,和亲仅是表达善意的一种,却不能最终代表双方的意愿。比如吐蕃,文成公主破格下嫁,换来了什么后果?你的心意我心领了,然而有了一个党项妃子,已经代表我将所有胡人视为一家,却不可能再多。再说,我的后宫妃嫔已经有很多,再填塞,要么会对她们很薄,要么有沉溺于女色之嫌。”
白素稽有些失望。
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白素稽,你在做,朝廷在看,突厥两次反叛,你做得不错。吐蕃入侵,你也做得不错。朝廷不会忘记。”
但每次看到白素稽,李威就想到一件事。此人也坚决反对过唐朝的,然而被唐军击败后,才变得很老实的。就包括语言,现在白素稽因为打怕了,居然连唐朝话说得都很顺溜。这又想起了突厥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啊。
白素稽略略有些失望,李威又温言地宽慰了几句,这才高兴地散席。
逗留了一天后,李威再次率军奔向弓月城,然后再到夷播海(巴尔喀什湖)西岸,也是此次叛乱的重灾区,咽面部所在地。咽面部就散落在夷播海到咸海一带,但不是唐朝羁縻最西的地区,过了咸海,还有易萨部,生活在咸海到里海之间(后世唐朝疆域图此点皆是错误的,合理的疆域不仅是夷播海到咸海一带,应当包括夷播海的北部一些地区,最远的应当到达里海的东岸线)。所以李威让阿瓦尔人打通里海北岸一带,与唐朝联通,也是可行的。
因为安排了阿瓦尔人这一条线,无论咽面,还有易萨部所在地,战略意义也变得极其的重要。
一来西域,李威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咽面,以及召见易萨部的各个首领。
来到弓月城下,王方翼闻听李威到来,也带着诸位将士前来迎接。
李威说道:“王都护,这一战你大扬我唐朝的军威。”
“臣不敢当。”
“莫要谦虚,自李绩诸将去后,唐朝能派上用场的重将越见少了。看到你们几人涌现出来,我心大慰。”
“陛下……”王方翼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作为边将很苦的,象萧嗣业,就因为种种原因,也不算是个人的错误,在那种情况下,除非有李靖之能,否则都难以有回天之力,然而晚节不保,流放岭南。能得到皇帝的昭奖,是最大的肯定。
但对边功,李威也没有王方翼所想的重视。他的想法很现实,占下来就要将它消化掉,否则以唐朝现在的国力,只有国泰民安几年,能贯彻一些更好的政策,除了吐蕃与大食难以啃下来外,都能将整个亚洲占领下来。但能不能那样做?一旦那样做了,唐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首先占下来得守住,兵少了,象萧嗣业那样,给敌人送食的。兵多了,国家吃不消。占的地盘越大,国家的负担会越重,最后会全部崩盘。所以,他此次出兵西域,一是回避国内有可能发生的不好事件,另外也是向河中做一个表态与支持,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只能说比起父亲消积的态度,稍稍积极一些。
国内的发展,才是国家的真正根本。
这个没有必要说出来的。而且对边将,有的人,比如崔知辨,国家确实轻待了。
王方翼又说道:“陛下亲自前来,也正好,臣能将军队交接。”
“何来此言?”李威大惊失色,他初来西域,对西域的情况不大了解,王方翼的军事才能,以及对西域的熟悉,都是他需要的。
“太上皇闻听臣在热海侥幸取胜之后,颁下诏书,让臣进京面圣。”
“走,”李威立即将王方翼拉到帐中,然后将所有人挥手示意,赶了出来,问道:“王都护,你面见我父皇,有什么作用?”
无论父亲怎么赏识你,可他的耳朵与眼睛皆是我伟大的母亲的,你是王皇后的至亲,有了这层关系,会不会得到父亲的重用?还是投靠我吧,这才是你唯一的道路。
不能明说出来,可以王方翼的智慧,足以听明白。
王方翼有些迟疑,说道:“但陛下,那是太上皇的诏书啊。”
你可以不听,我怎能不听?这不是难为人吗?


第557章 微调
“不要紧,有很多原因,你不能离开。比如各部的安置,我还想册立可汗,你在西域久,知道情况。而我初来乍到,不能离开你。”李威说道。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如果李威不来,王方翼会按照唐朝的一惯做法,将主要的叛部酋首押到了京城,各部百姓听其自理。不过李威来了,考虑到李威在青海的一些做法,王方翼拿不定主意了。于是将各部监督起来,一直没有处理。
李威一路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羁縻政策不能动的,但不做一些局部的调整,无疑是慢性自杀。一旦各部强大,唐朝衰落,这些部族必然独立。而且这一政策,本身就是在削自己的根干营养,养虎狼之敌。唯一的好处,后人会说,唐朝疆域会有多大,到了咸海到了里海。这是为开边而在开边,然而国家地域广大的真正意义,是能拥有更多的资源,比如税务、人口、矿产,资源越多,才能越不会受外敌欺侮。这才是大国的本义。象唐朝这种羁縻的做法,李威一直很反对的。可也不大好动,朝廷杀阿史那伏念的下场看到没有?虽是杀降,杀有功之降,也有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旦变动,诸部必然不服。但关中的大旱,却给了李威一个机会。
一路西来,天高气爽。
关中却在水深火热之中,关中先雨后旱,然后又起了蝗灾。在这个年代,一个大蝗灾代表着什么?不仅是关中,再到洛阳,关中土地晒得起了一龟裂,然而洛阳却下了大雨,洛水暴涨,冲垮了洛堤,许多百姓的房屋都淹没了。
朝廷也做了许多补救的措施,比如乘着大旱辰光,将百姓组织起来,兴修丹水渠,以工代济。然而受灾的百姓太多了,工程恰恰到了尾声。太阳暴晒了十几天后,涌来的百姓多,工程结束了。
这么多的灾民,特别是关中,意味着夏秋两季颗粒无收,米价终于突破了一百文大关。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并且河南大雨,都无路可逃。要么翻山越岭,前往剑南与山南,这要经过多少大山,并不算,与关中接近的山南道与剑南道本身就是以山区地形为主,百姓贫瘠,也容纳不了多少难民。于是许多人涌向陇右。
这也是不对的,青海经过数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