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宋书 >

第52部分

宋书-第52部分

小说: 宋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义,而除之无据乎。《周礼》封人‘掌设社纮’。无稷字。今帝社无稷,盖出

于此。然国主社稷,故经传动称社稷。《周礼》,王祭稷则絺冕。此王社有稷之

文也。封人设纮之无稷字,说者以为略文,从可知也。谓宜仍旧立二社,而加立

帝社之稷。”

时成粲议称:“景侯论太社不立京都,欲破郑氏学。”咸重表以为:“如粲

之论,景侯之解文以此坏。《大雅》云:‘乃立冢土。’毛公解曰:‘冢土,太

社也。’景侯解《诗》,即用此说。《禹贡》‘惟土五色’。景侯解曰:‘王者

取五色土为太社,封四方诸侯。各割其方色土者覆四方也。’如此,太社复为立

京都也。不知此论从何出而与解乖。上违经记明文,下坏景侯之解。臣虽顽蔽,

少长学问,不能默已,谨复续上。”刘寔与咸议同。诏曰:“社实一神,而相袭

二位,众议不同,何必改作,其使仍旧,一如魏制。”至元帝建武元年,又依洛

京立二社一稷。其太社之祝曰:“地德普施,惠存无疆。乃建太社,保佑万邦。

悠悠四海,咸赖嘉祥。”其帝社之祝曰:“坤德厚载,王畿是保。乃建帝社,以

神地道。明祝惟辰,景福来造。”《礼》,左宗庙,右社稷,历代遵之,故洛京

社稷在庙之右,而江左又然也。吴时宫东门雩门,疑吴社亦在宫东,与其庙同所

也。宋仍旧,无所改作。

魏氏三祖皆亲耕籍,此则先农无废享也。其礼无异闻,宜从汉仪。执事告祠

以太牢。晋武、哀帝并欲籍田而不遂,仪注亦阙略。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春,亲

耕,乃立先农坛于籍田中阡西陌南,高四尺,方二丈。为四出陛,陛广五尺,外

加埒。去阡陌各二十丈。车驾未到,司空、大司农率太祝令及众执事质明以一太

牢告祠。祭器用祭社稷器。祠毕,班余胙于奉祠者。旧典先农又常列于郊祭云。

汉仪,皇后亲桑东郊苑中。蚕室祭蚕神曰:“苑灒妇人,寓氏公主。”祠

用少牢。晋武帝太康九年,杨皇后躬桑于西郊,祀先蚕。坛高一丈,方二丈;为

四出陛,陛广五尺。在采桑坛东南帷宫之外,去帷宫十丈。皇后未到,太祝令质

明以一太牢告祠。谒者一人监祠。毕,彻馔,班余胙于从桑及奉祠者。

魏文帝黄初二年六月庚子,初礼五岳四渎,咸秩群祀,瘗沈珪璋。六年七月,

帝以舟军入淮。九月壬戌,遣使者沈璧于淮,礼也。

魏明帝太和四年八月,帝东巡,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礼也。魏元帝咸熙元

年,帝行幸长安,遣使者以璧币礼华山,礼也。晋穆帝升平中,何琦论修五岳祠

曰:“唐、虞之制,天子五载一巡狩,省时之方,柴燎五岳,望于山川,遍于群

神。故曰‘因名山升中于天’。所以昭告神祇,飨报功德。是以灾厉不作,而风

雨寒暑以时。降逮三代,年数虽殊,而其礼不易。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著

在经记,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也。及秦、汉都西京,泾、渭长水,虽不在祀典,

以近咸阳,故尽得比大川之祠。而正立之礼,可以阙哉!自永嘉之乱,神州倾覆,

兹事替矣。唯灊之天柱,在王略之内,旧台选百石吏卒,以奉其职。中兴之际,

未有官守,庐江郡常遣大吏兼假,四时祷赛,春释寒而冬请冰。咸和迄今,已复

堕替。计今非典之祠,可谓非一。考其正名,则淫昏之鬼;推其糜费,则四人之

蠹。而山川大神,更为简阙,礼俗颓紊,人神杂扰,公私奔蹙,渐以滋繁。良由

顷国家多难,日不暇给,草建废滞,事有未遑。今元憝已歼,宜修旧典。岳渎之

域,风教所被,来苏之人,咸蒙德泽,而神祇禋祀,未之或甄,巡狩柴燎,其废

尚矣。崇明前典,将俟皇舆北旋,稽古宪章,大厘制度。其五岳、四渎宜遵修之

处,但俎豆牲牢,祝嘏文辞,旧章靡记。可令礼官作式,归诸诚简,以达明德馨

香,如斯而已。其诸妖孽,可俱依法令,先去其甚。俾邪正不渎。”不见省。

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六月丙辰,有司奏;“诏奠祭霍山,未审应奉使何官?用

何牲馔?进奠之日,又用何器?”殿中郎丘景先议:“修祀川岳,道光列代;差

秩珪璋,义昭联册。但业旷中叶,仪漏典文。寻姬典事继宗伯,汉载持节侍祠,

血祭埋沉,经垂明范,酒脯牢具,悉有详例。又名山著珪币之异,大冢有尝禾之

加。山海祠霍山,以太牢告玉,此准酌记传,其可言者也。今皇风缅畅,辉祀通

岳,愚谓宜使以太常持节,牲以太牢之具,羞用酒脯时谷,礼以赤璋纁币。又鬯

人之职,‘凡山川四方用蜃’,则盛酒当以蠡杯,其余器用,无所取说。按郊望

山渎,以质表诚,器尚陶匏,籍以茅席,近可依准。山川以兆,宜为坛域。”参

议景先议为允。令以兼太常持节奉使,牲用太牢,加以璋币,器用陶匏,时不复

用蜃,宜同郊祀,以爵献。凡肴馔种数,一依社祭为允。诏可。

晋武帝咸宁二年春,久旱。四月丁巳,诏曰:“诸旱处广加祈请。”五月庚

午,始祈雨于社稷山川。六月戊子,获澍雨。此雩禜旧典也。太康三年四月、十

年二月,又如之。是后,修之至今。

魏文帝黄初二年正月,诏曰;“昔仲尼资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

末,无受命之运,乃退考五代之礼,修素王之事,因鲁史而制《春秋》,就太师

而正《雅》、《颂》,俾千载之后,莫不宗其文以述作,仰其圣以成谋。兹可谓

命世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以遭天下大乱,百祀隳废,旧居之庙,毁而不修,

褒成之后,绝而莫继,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烝尝之位,斯岂所谓崇化报

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其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祀。命鲁郡修

旧庙,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晋武帝泰始三年十一月,改封宗圣侯孔震为奉

圣亭侯。又昭太学及鲁国四时备三牲,以祀孔子。明帝太宁三年,诏给事奉圣亭

侯孔亭四时祠孔子,祭宜如泰始故事。亭五代孙继之博塞无度,常以祭直顾进,

替慢不祀。宋文帝元嘉八年,有司奏夺爵。至十九年,又授孔隐之。兄子熙先谋

逆,又失爵。二十八年,更以孔惠云为奉圣侯。后有重疾,失爵。孝武大明二年,

又以孔迈为奉圣侯。迈卒,子莽嗣,有罪,失爵。

魏齐王正始二年三月,帝讲《论语》通;五年五月,讲《尚书》通;七年十

二月,讲《礼记》通;并使太常释奠,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晋武帝

泰始七年,皇太子讲《孝经》通;咸宁三年,讲《诗》通;太康三年,讲《论语》

通。元帝太兴三年,皇太子讲《论语》通,太子并亲释奠,以太牢祠孔子,以颜

渊配。成帝咸康元年,帝讲《诗》通,穆帝升平元年三月,帝讲《孝经》通;孝

武宁康三年七月,帝讲《孝经》通,并释奠如故事。

穆帝、孝武并权以中堂为太学。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四月,皇太子讲《孝经》

通,释奠国子学,如晋故事。

汉东海恭王薨,明帝出幸津门亭发哀。魏时会丧及使者吊祭,用博士杜希议,

皆去玄冠,加以布巾。魏武帝少时,汉太尉桥玄独先礼异焉。故建安中,遣使祠

以太牢。文帝黄初六年十二月,过梁郡,又以太牢祠之。黄初二年正月,帝校猎

至原陵,遣使者以太牢祠汉世祖。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四月丙辰,车驾行幸江宁,

经司徒刘穆之墓,遣使致祭焉。孝武帝大明三年二月戊申,行幸籍田,经左光禄

大夫袁湛墓,遣使致祭。大明五年九月庚午,车驾行幸,经司空殷景仁墓,遣使

致祭。大明七年十一月,南巡。乙酉,遣使祭晋大司马桓温、征西将军毛璩墓。

刘禅景耀六年,诏为丞相诸葛亮立庙于沔阳。先是所居各请立庙,不许,百

姓遂私祭之。而言事者或以为可立于京师,乃从人意,皆不纳。步兵校尉习隆、

中书侍郎向允等言于禅曰:“昔周人怀邵伯之美,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

功,铸金以存其象。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

勋盖季世,兴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烝尝止于私门,庙象阙而莫立,百姓

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也。今若尽从人心,则渎而无典;

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

属所以时赐祭。凡其故臣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于是从

之。何承天曰:“《周礼》:‘凡有功者祭于大烝。’故后代遵之,以元勋配飨。

允等曾不是式,禅又从之,并非礼也。”

汉时城阳国人以刘章有功于汉,为之立祠。青州诸郡,转相放效,济南尤盛。

至魏武帝为济南相,皆毁绝之。及秉大政,普加除翦,世之淫祀遂绝。至文帝黄

初五年十一月,诏曰:“先王制祀,所以昭孝事祖,大则郊社,其次宗庙,三辰

五行,名山川泽,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叔世衰乱,崇信巫史,至乃宫殿之内,

户牖之间,无不沃酹,甚矣其惑也。自今其敢设非礼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

道论,著于令。”明帝青龙元年,又诏:“郡国山川不在祀典者,勿祠。”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诏:“昔圣帝明王,修五岳、四渎,名山川泽,各

有定制。所以报阴阳之功,而当幽明之道故也。然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其

神不伤人也。故史荐而无愧词,是以其人敬慎幽冥,而淫祀不作。末代信道不笃,

僣礼渎神,纵欲祈请,曾不敬而远之,徒偷以求幸,妖妄相扇,舍正为邪,故魏

朝疾之。其按旧礼,具为之制,使功著于人者,必有其报,而妖淫之鬼,不乱其

间。”二年正月,有司奏:“春分祠厉殃及禳祠。”诏曰:“不在祀典,除之。”

宋武帝永初二年,普禁淫祀。由是蒋子文祠以下,普皆毁绝。孝武孝建初,

更修起蒋山祠,所在山川,渐皆修复。明帝立九州庙于鸡笼山,大聚群神。蒋侯

宋代稍加爵,位至相国、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加殊礼,钟山王。苏侯骠骑大将

军。四方诸神,咸加爵秩。

汉安帝元初四年,诏曰:“《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鬻’。

方今八月按比之时,郡县多不奉行。虽有糜鬻,糠秕泥土相和半,不可饮食。”

按此诏,汉时犹依《月令》施政事也。

 卷十八 志第八

◎礼五

秦灭礼学,事多违古。汉初崇简,不存改作,车服之仪,多因秦旧。至明帝

始乃修复先典,司马彪《舆服志》详之矣。魏代唯作指南车,其余虽累有改易,

不足相变。晋立服制令,辨定众仪,徐广《车服注》,略明事目,并行于今者也。

故复叙列,以通数代典事。

上古圣人见转蓬,始为轮,轮何可载,因为舆。任重致远,流运无极。后代

圣人观北斗魁方杓曲携龙角,为帝车,曲其辀以便驾。《系本》云:“奚仲始作

车。”案庖羲画《八卦》而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