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百年风云 >

第29部分

百年风云-第29部分

小说: 百年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四、协定关税。英商只缴纳百分之五的迸出口税,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五、废除原在广州实行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无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
  这第六条更可恨,规定为英国侵略者效劳的奸细,全都免罪,被监禁者加恩释放。
  要是向英国赔几个钱,道一道歉,耆英还能签字。可是这些条款,都关系到领土、主权,他怎敢贸然签字呢?璞鼎查又在对他不断施加压力,他怎能不冒汗呢?
  璞鼎查见耆英不肯签字,大发雷霆,就要兴兵动武。他的高级助手马礼逊假充好人,赶紧上前拦住:“总司令先生,请稍安勿躁。方才大学士耆英阁下说得不是没有道理,谈判吗,应该允许对方有个考虑的时间。他既然提出需要请示他的皇帝批准,就是不想拒绝我们提出的各项条件。我看可以答应。嗯?”璞鼎查完全明白马礼逊的用意,他假意考虑一番,然后才说:“这倒可以。但时间不能过长,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马礼逊对耆英说:“阁下,我们已做到了仁至义尽,这完全是替你着想的。何去何从,请阁下考虑吧!”耆英赶忙拱手称谢:“是,是;我马上启奏皇上,一定抓紧时间给予答复。”璞鼎查又对耆英施加压力:“请转告你们的皇帝,如不同意这些条件,我就要用大炮说话,打到北京去,找你们的皇帝谈判!”“是!”耆英点头哈腰,唯唯从命。
  耆英离开英国军舰,夹着尾巴跑回南京,马上给道光皇帝写了一份奏折,派人火速送到北京。
  且说道光皇帝旻宁,他并不想当个庸君,一心想在即位期间,能有所做为。谁知这些年来,很多事情使他不快,特别是因鸦片引起的外衅,使他特别头痛。定海、镇海、宁波的失陷,奕山、奕经、琦善的失败,更使他恼火!由于思虑过度,身体逐渐垮了下来。经过御医调治,刚刚有些恢复。现在,他正躺在御花园的逍遥床上,闭目养神,忽听耳边有轻微的脚步之声。他微睁二目,看见值日太监正欲退走。道光知道有事,急忙问道:“有什么事吗?”值日大监赶紧跪奏:“从南京来了紧急奏折。”“什么?”道光皇帝急忙坐起身来:“拿来我看!”
  这是道光皇帝最关心的事情。自从他派耆英为和谈大臣,前去江南谈判,两个月来一直没有消息,使他日夜忧思,坐卧不安。所以,听说南京来了紧急奏折,他的精神立刻就振作起来了,他用颤抖的双手把耆英的奏折展开,仔细观看。旻宁刚看了个开头,就气坏了,“啪!”把奏折摔到地上,大声骂道:“饭桶!可恶!”就这两句,把宫女和太监们吓了个够戗,“呼啦”都跪下了。
  道光皇帝站起身来,倒背着手,在御花园里转了两圈儿,又命太监把奏折拣起来,忍着性子看下去,他边看边骂。可是,看来看去,道光脸上的怒气,随着耆英奏折内容的变化,而逐渐消失得一干二净了。
  耆英和其他投降派一样,总是把敌人夸得神乎其神,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他在这份奏折中,谈完了投降条件,就开始夸耀敌人了。他说:“英夷船坚炮利,初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已知非兵力所能制服!”又说:“英夷大兵十万,战舰数干只,过山炮万门,已开进下关,我军望风而遁。以目前而论,和谈乃唯一上策。”还说:“英夷所提条件,虽属无理,但利弊相比,总比打下去要强得多。”耆英还吓唬道光说:“如果继续打下去,英夷不独攻占南京,还要北犯京师,经奴才再三解劝乃止。望我皇上,纵观大局。否则,后果实难设想……”耆英这份奏折,既夸大事实,又充满威胁,竭尽投敌卖国之能事。
  在前文书几次提到,这位道光皇帝,是个既专横跋扈而又贪生怕死的人。他一读到英国人要打到北京,差点儿吓破了胆!这一夜,他没有睡觉,翻来覆去考虑这件事。他想到香港,想到两千一百万银元,想到五口通商,想到领事馆和关税……心都碎了。他怎能愿意在自己在位之时,蒙受这种耻辱呢?可是,他又想道:如不答应这些条件,英夷真要打到北京来,损失岂不更大?看来,不签字是不行了,只好忍痛割爱。当夜,他辗转不安,如坐针毡,让几名太监陪他跑到太庙,对着列祖列宗大哭了一顿。
  当道光皇帝从大庙回来,已是次日凌晨。他一头扎到床上,起不来了,病情开始恶化。他勉强支持着把穆彰阿唤进寝宫,商议和谈之事。
  穆彰阿本来就是个投降派,与耆英是一个鼻孔出气。他自然是袒护耆英,力主投降的,对和谈条约根本不谈反对看法。道光皇帝无奈,终于批准了。
  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耆英和伊里布,再次登上英国军舰,完全按照英国侵略者提出的条件,签订了结束鸦片战争的中英《南京条约》。因为当时南京叫做“江宁”,所以当时就叫《江宁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为什么说《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呢?这还另有一番交待——
  英国政府早就想侵占中国一个岛屿。在巴麦尊给义律的密函中说:“……占领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或厦门镇,或其他任何岛屿,凡是能够用作远征军的供应中心与行动基地,并且将来也可以作为不列颠商务之安全根据地的都行。陛下政府是有意于要永久占有这样地方的……”由于香港水深港阔,居东亚海运之交通枢纽,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他们就选中了这个地方。以后,琦善和义律私订了《穿鼻草约》,私自允许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英国以此为借口,早就把香港占领了。由于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画押,英国统治者一直放心不下。这才通过签订《南京条约》使占领香港“合法化”。从此,香港就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了,1997年7月1日才回归祖国怀抱。
  耆英在《南京条约》上签字后,双方换文生效。有关善后事宜,耆英答应在广州办理,璞鼎查这才撤兵,回香港去了。与此同时,道光皇帝派耆英为两广总督,伊里布为专门处理对外事务的特使。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南京条约》签字后,全国舆论大哗,有志之士奔走相告,恨透了英国人,也恨透了满清政府。这个消息传到广州,群众都气炸了肺:“什么《南京条约》,我们不承认!”“绞死卖国贼耆英!”“绞死伊里布!”“坚决不准洋鬼子进城!”到处是喊声、骂声,犹如一座火山,眼看就要爆发了。
  广州民众抗拒外来侵略,是有光荣历史的。林则徐在广州时,曾发动民众组织过团练水勇,供应刀枪器械,协同官兵保卫海防,维护治安。林则徐被革职以后,琦善下令解散民众组织。表面上这些组织不存在了,其实,它们依然还保留着,中外驰名的平英团就是一例。
  现在,广州的民众组织更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了,最著名的就是升平社学。
  前文书已说过,社学,本是学习场所,后来逐渐变成地主、士绅兴办团练、防御盗贼的地方。以后,广东人民就利用社学作为编练义勇进行抗英斗争的组织。这种组织仿效轨里连乡之制。富者助饷,贫者出力。每户三丁抽一,单丁不抽入社。每百名壮丁为一甲,每八甲为一总,每八总为一社,每八社为一义勇。社以下设立武首领各二人,社以上设文武首领各四人。闻警打仗,无事种田。每月操练两次,专门习练挡避枪炮滚遁截杀法、连珠枪炮飞击法、喷筒飞箭横截法、下海焚击伏水法、各路探听飞报法、各隘守截暗诱法、司造各式利器法、蛮勇者各方听遣飞走法。参加升平社学的共有十三社八十余乡。后来陆续增加到十八社,好几万人。其中身体健壮,可调用的,不下一万余人。现在,升平社学设在广东城内东城魁星楼的后院,总头领是何玉成和钱江。
  前文书说过,何玉成,武举人出身,是邝东山的弟子,平英团的骨干。他不仅武艺高强,还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在升平社学民众中威望很高。
  钱江,字东平,原籍浙江归安(今吴兴)人,监生出身。曾经当过塾师,算过命,也应聘教过专馆。此人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善于雄辩,也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后来,他投身于太平军,成了洪秀全的左膀右臂。在一年前,钱江来到广州,结识了何玉成,二人一见如故,成了至友。后来,应邀在升平社学主持工作。由于他平易近人,和民众关系极好,颇受民众信任。
  升平社学的民众,是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的受害者,和英国鬼子有刻骨仇恨。当听说清朝政府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还把广州作为英国的通商口岸,心里怎能平静?当天,钱江和何玉成就把各社首领五百余人召集来,商讨应急对策。升平社学是经官方允许成立的合法民众组织,又下了一个请帖,把广州知府刘浔也请来了。
  人到齐了,何玉成首先讲话。这位三十二岁的中年人,剑眉倒竖,二目圆睁,声色俱厉地说:“各位,我先向诸位讲个不幸的消息,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字了。这个条约规定,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开放五口,英国还要在这五口设领事馆,交给海关多少税钱,还得由英国人说了算。别的不说,就这几款,就把我们大清国的主权夺去了!洋鬼子发动鸦片战争,在中国任意横行,犯下了滔天罪行;现在又得寸进尺,占我土地,侵我主权,是可忍,孰不可忍!开放五个口岸,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广州。乡亲们,英国鬼子不久就要进城了……”大家一听,肺都气炸了,“呼啦啦”乱成了一团。有人振臂高呼:“什么《南京条约》,我们不承认它!”有人挥拳呐喊:“打死洋鬼子!”“跟他们拼了!”众人都站起来,齐声吼叫:“决不允许洋鬼子进城!”有人气得蹬翻了桌子,有人破口大骂,有人挽起袖筒,拉开架子,想要拼命。
  钱江转过脸来问知府刘浔:“大人,你都听见了吧,民众不承认这个条约怎么办?不允许英夷进城又怎么办?”
  刘浔这个家伙,手毒心黑,对民众毫无感情,在他眼里看来,这些人都是不法之徒,都是“暴民”,都应该杀!他更恨钱江与何玉成。心里想:今后有机会,我非把你们两个关起来,从重治罪不可!当钱江问他的时候,刘污毫无准备,显得特别尴尬:“这……这……对,对,啊……哈哈……三生有幸!”说了个驴唇不对马嘴,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刘浔很不好意思地红着脸说:“难得,难得,钦佩,钦佩!诸位正气凛然,不畏强暴,爱国如家,感人至深!本府支持,本府支持。”钱江道:“请问府台大人,您说这话,是否能代表官府的意思?”“这个……啊……当然,当然我的态度是代表官府的喽。”
  钱江要问的就是他这句话,他马上转向众人说:“大家听见了吧?刘大人代表官府,支持我们升平社学。对此,我们非常感谢。现在就请诸位回去,做好一切迎敌准备,抓紧操练,随时听候调遣。”众人听了,兴高采烈,分头准备去了。刘浔也告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