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三国志 >

第203部分

三国志-第203部分

小说: 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

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惮逊,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

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军到白围,讬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

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门噎不得

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馀人。【臣松之以为逊虑孙权

以退,魏得专力於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何

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

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

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馀殃哉!】其所生得,皆加营护,不令兵士

干扰侵侮。将家属来者,使就料视。若亡其妻子者,即给衣粮,厚加慰劳,发遣

令还,或有感慕相携而归者。邻境怀之,【臣松之以为此无异残林覆巢而全其遗

{壳鸟},曲惠小仁,何补大虐?】江夏功曹赵濯、弋阳备将裴生及夷王梅颐等,

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

又魏江夏太守逯式【逯音录。】兼领兵马,颇作边害,而与北旧将文聘子休

宿不协。逊闻其然,即假作答式书云:“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

欲来归附,辄以密呈来书表闻,撰众相迎。宜潜速严,更示定期。”以书置界上,

式兵得书以见式,式惶惧,遂自送妻子还洛。由是吏士不复亲附,遂以免罢。

【臣松以为边将为害,盖其常事,使逯式得罪,代者亦复如之,自非狡焉思肆,

将成大患,何足亏损雅虑,尚为小诈哉?以斯为美,又所不取。】

六年,中郎将周祗乞於鄱阳召募,事下问逊。逊以为此郡民易动难安,不可

与召,恐致贼寇。而祗固陈取之,郡民吴遽等果作贼杀祗,攻没诸县。豫章、庐

陵宿恶民,并应遽为寇。逊自闻,辄讨即破,遽等相率降,逊料得精兵八千馀人,

三郡平。

时中书典校吕壹,窃弄权柄,擅作威福,逊与太常潘濬同心忧之,言至流涕。

后权诛壹,深以自责,语在权传。

时谢渊、谢厷等各陈便宜,欲兴利改作,【会稽典录曰:谢渊字休德,少修

德操,躬秉耒耜,既无慼容,又不易虑,由是知名。举孝廉,稍迁至建武将军,

虽在戎旅,犹垂意人物。骆统子名秀,被门庭之谤,众论狐疑,莫能证明。渊闻

之叹息曰:“公绪早夭,同盟所哀。闻其子志行明辩,而被闇昧之谤,望诸夫子

烈然高断,而各怀迟疑,非所望也。”秀卒见明,无复瑕玷,终为显士,渊之力

也。吴历称云,谢厷才辩有计术。】以事下逊。逊议曰:“国以民为本,强由民

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

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是以诗叹‘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乞垂圣恩,宁济百姓,数年之间,国用少丰,然后更图。”

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诏曰:“朕以不德,应期践运,王涂未一,奸宄

充路,夙夜战惧,不惶鉴寐。惟君天资聪叡,明德显融,统任上将,匡国弭难。

夫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昔伊尹隆汤,

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今以君为丞相,使使持节守太常傅常授印绶。

君其茂昭明德,脩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於乎!总司三事,以训群寮,

可不敬与,君其勖之!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

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

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

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曰:“卿不师日磾,

而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

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

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

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

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

家无馀财。

初,暨艳造营府之论,逊谏戒之,以为必祸。又谓诸葛恪曰:“在我前者,

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持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

也。”又广陵杨竺少获声名,而逊谓之终败,劝竺兄穆令与别族。其先睹如此。

长子延早夭,次子抗袭爵。孙休时,追谥逊曰昭侯。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

葬东还,诣都谢恩。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

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赤乌九年,迁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屯柴桑。

抗临去,皆更缮完城围,葺其墙屋,居庐桑果,不得妄败。恪入屯,俨然若新。

而恪柴桑故屯,颇有毁坏,深以为惭。太元元年,就都治病。病差当还,权涕泣

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

之,莫令人见也。”建兴元年,拜奋威将军。太平二年,魏将诸葛诞举寿春降,

拜抗为柴桑督,赴寿春,破魏牙门将偏将军,迁征北将军。永安二年,拜镇军将

军,都督西陵,自关羽至白帝。三年,假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

牧。建衡二年,大司马施绩卒,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

治乐乡。

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曰:“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

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於强秦,西楚所以北面於汉高也。今敌跨制九服,非

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

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限带封域,此乃守国之末事,

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远惟战国存亡之符,近览刘氏倾覆之衅,考之典籍,验之

行事,中夜抚枕,临餐忘食。昔匈奴未灭,去病辞馆;汉道未纯,贾生哀泣。况

臣王室之出,世荷光宠,身名否泰,与国同慼,死生契阔,义无苟且,夙夜忧怛,

念至情惨。夫事君之义犯而勿欺,人臣之节匪躬是殉,谨陈时宜十七条如左。”

十七条失本,故不载。

时何定弄权,阉官预政;抗上疏曰:“臣闻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靖谮庸回,

唐书攸戒,是以雅人所以怨刺,仲尼所以叹息也。春秋已来,爰及秦、汉,倾覆

之衅,未有不由斯者也。小人不明理道,所见既浅,虽使竭情尽节,犹不足任,

况其奸心素笃,而憎爱移易哉?苟患失之,无所不至。今委以聪明之任,假以专

制之威,而冀雍熙之声作,肃清之化立,不可得也。方今见吏,殊才虽少,然或

冠冕之胄,少渐道教,或清苦自立,资能足用,自可随才授职,抑黜群小,然后

俗化可清,庶政无秽也。”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日部分诸军,令将军

左奕、吾彦、蔡贡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

以御寇,昼夜催切,如敌以至,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

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於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

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

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咸欲攻阐,抗每不许。宜

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晋车骑将军

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假令

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

虑,难可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初,江陵平衍,道路

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渐渍平中,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

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车。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至当

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

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水军督留虑、镇

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

“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

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

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间隙,

兵不足分,於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

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

请赦者数万口。脩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晋阳秋曰: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

之药,抗亦推心服之。于时以为华元、子反复见於今。汉晋春秋曰:羊祜既归,

增脩德信,以怀吴人。陆抗每告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

服也。各保分界,无求细益而已。”於是吴、晋之间,馀粮栖亩而不犯,牛马逸

而入境,可宣告而取也。沔上猎,吴获晋人先伤者,皆送而相还。抗尝疾,求药

於祜,祜以成合与之,曰:“此上药也,近始自作,未及服,以君疾急,故相致。”

抗得而服之,诸将或谏,抗不答。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於抗,抗曰:“夫一邑

一乡,不可以无信义之人,而况大国乎?臣不如是,正足以彰其德耳,於祜无伤

也。”或以祜、抗为失臣节,两讥之。习凿齿曰:夫理胜者天下之所保,信顺者

万人之所宗,虽大猷既丧,义声久沦,狙诈驰於当涂,权略周乎急务,负力从横

之人,臧获牧竖之智,未有不凭此以创功,舍兹而独立者也。是故晋文退舍,而

原城请命;穆子围鼓,训之以力;冶夫献策,而费人斯归;乐毅缓攻,而风烈长

流。观其所以服物制胜者,岂徒威力相诈而已哉!自今三家鼎足四十有馀年矣,

吴人不能越淮、沔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力均而智侔,道不足

以相倾也。夫残彼而利我,未若利我而无残;振武以惧物,未若德广而民怀。匹

夫犹不可以力服,而况一国乎?力服犹不如以德来,而况不制乎?是以羊祜恢大

同之略,思五兵之则,齐其民人,均其施泽,振义网以罗强吴,明兼爱以革暴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