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403部分

后汉书-第403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三三五页二行以清河王子年少号精耳校补谓“精耳”疑当作“精敏”。今按:
  “耳”疑“聪”字之斗,聪字脱其右半,遂成“耳”字也。
  三三三五页一三行其后晨迎气黄郊按:汲本、殿本“黄”作“东”,斗,此与礼仪志合。
  三三三六页一0行于是大怒按:“于是”下疑脱“帝”字。
  三三三六页一二行章帝不知窦太后不善按:张森楷校勘记谓窦后在章帝世不应称太后,“太”疑当作“皇”。 后一页
  后汉书志第十七 五行五 射妖龙蛇孽马祸人痾人化死复生疫投蜺
  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一'厥咎眊,'二'厥罚恒阴,'三'厥极弱。
  '四'时则有射妖,'五'时则有龙蛇之孽,'六'时则有马祸,'七'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痾,'八'时则有日月乱行,星辰逆行。”'九'皇,君也。极,中也。眊,不明也。说云:此沴天也。不言沴天者,至尊之辞也。春秋“王师败绩”,以自败为文。
  注'一'尚书大传“皇”作“王”。郑玄曰:“王,君也。不名体而言王者,五事象五行,则王极象天也。天变化为阴为阳,覆成五行。经曰:‘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论语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是则天之道于人政也。孔子说春秋曰:‘政以不由王出,不得为政。’则王君出政之号也。极,中也。建,立也。王象天,以情性覆成五事,为中和之政也。王政不中和,则是不能立其事也。”古文尚书:“皇极,皇建其有极。”孔安国曰:“大中之道,大立其有中,谓行九畴之义。”马融对策曰:“大中之道,在天为北辰,在地为人君。”
  注'二'尚书大传作“瞀”。郑玄曰:“瞀与思心之咎同耳,故*'子骏'*传曰眊。
  眊,乱也。君臣不立,则上下乱矣。”字林曰:“目少精曰眊。”
  注'三'郑玄曰:“王极象天,天阴养万物,阴气失,故常阴。”
  注'四'郑玄曰:“天为刚德,刚气失,故于人为弱。易说亢龙之行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此之谓弱。或云懦,不*(敬)**'毅'*也。”
  注'五'郑玄曰:“射,王极之度也。射人将发矢,必先于此仪之,发则中于彼矣。
  君将出政,亦先于朝廷度之,出则应于民心。射,其象也。”
  注'六'郑玄曰:“龙,虫之生于渊,行*'于'*无形,游于天者也,属天。蛇,龙之类也,或曰龙无角者曰蛇。”
  注'七'郑玄曰:“天行健。马,畜之疾行者也,属王极。”
  注'八'郑玄曰:“夏侯胜说‘伐’宜为‘代’,书亦或作‘代’。阴阳之神曰精气,情性之神曰魂魄,君行不由常,侜张无度,则是魂魄伤也,王极气失之病也。
  天于不中之人,恒耆其*'味,厚其'*毒,增以为病,将以开贤代之也,春秋传所谓‘夺伯有魄’者是也。不名病者,病不着于身体也。”
  注'九'郑玄曰:“乱谓薄食□并见,逆谓*'赢'*缩反明,经天守舍之类也。”太公六韬曰:“人主好武事兵革,则日月薄蚀,太白失行。”
  恒阴,中兴以来无录者。'一'
  注'一'臣昭案:本传阳嘉二年,郎顗上书云:“正月以来,阴闇连日。久阴不雨,乱气也。得贤不用,犹久阴不雨也。”
  灵帝光和中,雒阳男子夜龙以弓箭射北阙,吏收考问,辞“居贫负责,无所聊生,因买弓箭以射”。近射妖也。'一'其后车骑将军何苗,与兄大将军进部兵还相猜疑,对相攻击,战于阙下。苗死兵败,杀数千人,雒阳宫室内人烧尽。'二'
  注'一'风俗通曰:“龙从兄阳求腊钱,龙假取繁数,颇厌患之,阳与钱千,龙意不满,欲破阳家,因持弓矢射玄武东阙,三发,吏士呵缚首服。因是遣中常侍、尚书、御史中丞、直事御史、谒者、卫尉、司隶、河南尹、雒阳令悉会发所。
  劭时为太尉议曹掾,白公邓盛:‘夫礼设阙观,所以饰门,章于至尊,悬诸象魏,示民礼法也。故车过者下,步过者趋。今龙乃敢射阙,意慢事丑,次于大逆。
  宜遣主者参问变状。’公曰:‘府不主盗贼,当与诸府相候。’劭曰:‘丞相邴吉以为道路死伤,既往之事,京兆、长安职所穷逐,而住车问牛喘吐舌者,岂轻人而贵畜哉,颇念阴阳不和,必有所害。掾史尔乃悦服,汉书嘉其达大体。
  令龙所犯,然中外奔波,邴吉防患大豫,况于已形昭晰者哉!明公既处宰相大任,加掌兵戎之职,凡在荒裔,谓之大事,何有近目下而致逆节之萌者?孔子摄鲁司寇,非常卿也。折僭溢之端,消纤介之渐,从政三月,恶人走境,邑门不阖,外收强齐侵地,内亏三桓之威。区区小国,尚于趣舍,大汉之朝,焉可无乎?明公恬然谓非己。诗云:“仪刑文王,万国作孚。”当为人制法,何必取法于人!’于是公意大悟,遣令史谢,申以铃下规应掾自行之,还具条奏。时灵帝诏报,恶恶止其身,龙以重论之,阳不坐。”
  注'二'应劭曰:“龙者阳类,君之象也。夜者,不明之应也。此其象也。”
  安帝延光三年,济南言黄龙见历城,琅邪言黄龙见诸。是时安帝听谗,免太尉杨震,震自杀。又帝独有一子,以为太子,信谗废之。是皇不中,故有龙孽,是时多用佞媚,故以为瑞应。明年正月,东郡又言黄龙二见濮阳。
  桓帝'一'延熹七年六月壬子,河内野王山上有龙死,长可数十丈。'二'襄楷以为夫龙者为帝王瑞,易论大人。天凤中,黄山宫有死龙,汉兵诛莽而世祖复兴,此易代之征也。至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代汉。'三'
  注'一'干宝搜神记曰“桓帝即位,有大蛇见德阳殿上,雒阳巿令淳于翼曰:‘蛇有鳞,甲兵之象也。见于省中,将有椒房大臣受甲兵之诛也。’乃弃官遁去。
  到延熹二年,诛大将军梁冀,捕治宗属,扬兵京师”也。
  注'二'袁山松书曰:“长可百余丈。”
  注'三'臣昭曰:夫屈申跃见,变化无方,非显死之体,横强之畜。易况大圣,实类君道。野王之异,岂桓帝将崩之表乎?妖等占殊,其例斯觽。苟欲附会以同天凤,则帝涉三主,年踰五十,此为迂阔,将恐非征矣。
  永康元年八月,巴郡言黄龙见。时吏傅坚以郡欲上言,内白事以为走卒戏语,不可。太守不听。尝见坚语云:“时民以天热,欲就池浴,见池水浊,因戏相恐‘此中有黄龙’,语遂行人闲。闻郡欲以为美,故言。”时史以书帝纪。桓帝时政治衰缺,而在所多言瑞应,皆此类也。又先儒言:瑞兴非时,则为妖孽,而民讹言生龙语,皆龙孽也。
  熹平元年四月甲午,青蛇见御坐上。是时灵帝委任宦者,王室微弱。'一'
  注'一'杨赐谏曰:“皇极不建,则有龙蛇之孽。诗云:‘惟虺惟蛇,女子之祥。’宜抑皇甫之权,割艳妻之爱,则蛇变可消者也。”案张奂传,建宁二年夏,青蛇见御坐轩前。奂上疏:“陈蕃、窦氏未被明宥,妖眚之来,皆为此也。”敦煌实录曰:“蛇长六尺,夜于御前当轩而见。”
  更始二年二月,发雒阳,欲入长安,司直李松奉引,车奔,触北宫铁柱门,三马皆死。马祸也。时更始失道,将亡。
  桓帝延熹五年四月,惊马与逸象突入宫殿。近马祸也。是时桓帝政衰缺。
  灵帝光和元年,司徒长史冯巡马生人。'一'京房易传曰:“上亡天子,诸侯相伐,厥妖马生人。”后冯巡迁甘陵相,黄巾初起,为所残杀,而国家亦四面受敌。
  其后关东州郡各举义兵,卒相攻伐,天子西移,王政隔塞。其占与京房同。
  注'一'风俗通曰:“巡马生胡子,问养马胡苍头,乃好此马以生子。”
  光和中,雒阳水西桥民马逸走,遂啮杀人。是时公卿大臣及左右数有被诛者。
  安帝永初元年十一月戊子,民转相惊走,弃什物,去庐舍。
  灵帝建宁三年春,河内妇食夫,河南夫食妇。'一'
  注'一'臣昭曰:案此二食,夫妻不同,在河南北,每见死异,斯岂怪妖复有征乎?河者,经天亘地之水也。河内,河之阳也。夫妇参配阴阳,判合成体。今以夫之尊,在河之阳,而阴承体卑,吞食尊阳,将非君道□弱,无居刚之德,遂为阴细之人所能消毁乎?河南,河之阴。河视诸侯,夫亦惟家之主,而自食正内之人。时宋皇后将立,而灵帝一听阉官,无所厝心。夫以宫房之爱恶,亦不全中怀抱,宋后终废,王甫挟奸,阴中列侯,实应厥位。天戒若曰,徒随嬖竖之意,夫噉其妻乎?
  熹平二年六月,雒阳民讹言虎贲寺东壁中有黄人,形容须眉良是,观者数万,省内悉出,道路断绝。'一'到中平元年二月,张角兄弟起兵冀州,自号黄天,三十六方,四面出和,将帅星布,吏士外属,因其疲穑В6ぶ#Ф
  注'一'应劭时为郎。风俗通曰:“劭故往视之,何在其有人也!走漏污处,腻赭流漉,壁有他剥数寸曲折耳。劭又通之曰:季夏土黄,中行用事,又在壁中,壁亦土也。以见于虎贲寺者,虎贲国之秘兵,扞难御侮。必*(是)**'示'*于东,东者动也,言当出师行将,天下摇动也。天之以类告人,甚于影响也。”
  注'二'物理论曰:“黄巾被服纯黄,不将尺兵,肩长衣,翔行舒步,所至郡县无不从,是日天大黄也。”
  光和元年五月壬午,何人白衣欲入德阳门,辞“我梁伯夏,教我上殿为天子”。
  中黄门桓贤等呼门吏仆射,欲收缚何人,吏未到,须臾还走,求索不得,不知姓名。时蔡邕以成帝时男子王曪绛衣入宫,上前殿非常室,曰“天帝令我居此”,后王莽篡位。今此与成帝时相似而有异,被服不同,又未入云龙门而觉,称梁伯夏,皆轻于言。以往况今,将有狂狡之人,欲为王氏之谋,其事不成。其后张角称黄天作乱,竟破坏。'一'
  注'一'风俗通曰:“光和四年四月,南宫中黄门寺有一男子,长九尺,服白衣。
  中黄门解步呵问:‘汝何等人?白衣妄入宫掖。’曰:‘我梁伯夏后,天使我为天子。’步欲前收取,因忽不见。劭曰:尚书、春秋左传曰,伯益佐禹治水,封于梁。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龙多归之,帝舜嘉之,赐姓董氏。
  董氏之祖,与梁同焉。到光熹元年,董卓自外入,因闲乘衅,废帝杀后,百官总己,号令自由,杀戮决前,威重于主。梁本安定,而卓陇西人,俱凉州也。
  天戒若曰,卓不当专制夺矫,如白衣无宜兰入宫也。白衣见黄门寺,及卓之末,中黄门诛灭之际,事类如此,可谓无乎?”袁山松曰:“案张角一时狡乱,不足致此大妖,斯乃曹氏灭汉之征也。”案劭所述,与志或有不同,年月舛异,故俱载焉。臣昭注曰:检观前通,各有未直。寻梁即魏地之名,伯夏明于中夏,非溥天之称,以内臣孙*(夫)**'未'*得称王,征验有应,有若符契。复云“伯夏教我为天子”,后曹公曰“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此乃魏文帝受我成策而陟帝位也。风俗通云“见中黄门寺曹腾之家”,尤见其证。
  二年,雒阳上西门外女子生儿,两头,异肩共匤,俱前向,以为不祥,堕地弃之。自此之后,朝廷霿乱,政在私门,上下无别,二头之象。后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