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207部分

后汉书-第207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三'史记,邹衍如燕,昭王拥篲先驱,请列弟子之坐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注'四'梁国有砀县。
  注'五'谢承书曰“居蓬莱之室,依桑树以为栋”也。
  大将军何进连征不诣,进必欲致之,使蟠同郡黄忠书劝曰:“前莫府初开,至如先生,特加殊礼,优而不名,申以手笔,设几杖之坐。经过二载,而先生抗志弥高,所尚益固。窃论先生高节有余,于时则未也。今颍川荀爽载病在道,北海郑玄北面受署。彼岂乐羁牵哉,知时不可逸豫也。昔人之隐,遭时则放声灭夡,巢栖茹薇。'一'其不遇也,则裸身大笑,被发狂歌。'二'今先生处平壤,'三'
  游人闲,吟典籍,袭衣裳,事异昔人,而欲远蹈其夡,不亦难乎!孔氏可师,何必首阳。”'四'蟠不荅。
  注'一'放,□也。谓□声名也。巢栖谓巢父也。说文:“薇,似藿也。”
  注'二'楚词曰:“桑扈裸行。”史记曰:“箕子被发阳狂。”歌谓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也。
  注'三'壤,地也。
  注'四'孔子使子路语隐者云:“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可废也?欲洁其身而乱大伦。”首阳,夷﹑齐所隐山也。
  中平五年,复与爽﹑玄及颍川韩融﹑'一'陈纪等十四人并博士征,不至。明年,董卓废立,蟠及爽﹑融﹑纪等复俱公车征,'二'唯蟠不到。觽人咸劝之,蟠笑而不应。居无几,爽等为卓所胁迫,西都长安,京师扰乱。及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饥,室家流散,融等仅以身脱。唯蟠处乱末,终全高志。年七十四,终于家。
  注'一'融字符长,诏之子也。见韶传。
  注'二'续汉志曰,征爽为司空,融为尚书,纪为侍中。
  赞曰:琛宝可怀,贞期难对。'一'道苟违运,理用同废。与其遐栖,岂若蒙秽?
  '二'凄凄硕人,陵阿穷退。'三'韬伏明姿,甘是堙暧。'四'
  注'一'琛宝喻道德也。贞期谓明时也。对,偶也。
  注'二'蒙秽谓仕乱朝。
  注'三'硕人谓贤者。凄凄,饥病貌也。言贤者退而穷处。诗国风曰:“考盘在阿,硕人之薖。”曲陵曰阿。陵,升也。薖,饥也。薖音苦戈反。
  注'四'堙,沉也。暧犹翳也。
  校勘记
  一七三九页三行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按:“则”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七三九页九行申徒狄按:汲本﹑殿本“徒”作“屠”。
  一七四0页七行谢沉书曰按:汲本﹑殿本“沉”作“承”。
  一七四0页一二行仲叔同郡荀恁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刘平传,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即此荀恁也。说文无“荀”字,当以“郇”为正。
  一七四一页一二行*(亦)**'夡'*若违时据殿本改。
  一七四一页一四行*(法)**'决'*曹掾燕之后也据汲本﹑殿本改。按:殿本考证云“决”字监本作“法”。王会汾谓周嘉传言燕于宣帝时为郡决曹掾,则作“法曹”者误。
  一七四二页六行常肆勤以自给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肆”当为“肄”字之误。
  一七四二页八行择日翦发为*(髫)**'鬌'*据殿本改,与今本礼记合。
  一七四三页一行遣*'门'*生送敬据刊误补。
  一七四三页五行□里先生殿本“□”作“角”。按:角本有禄音,后人不知,别造“□”字代之。广韵一屋亦作“角”,不作“□”。
  一七四三页一0行良字君郎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宏纪“君郎”作“君卿”。
  一七四四页二行在慎水之南按:校补谓“南”字疑“阳”字之误。
  一七四四页四行既而前至袁*(闳)**'阆'*所集解引陈景云说,谓黄宪﹑袁阆俱慎阳人,故荀淑有“子国颜子”之语,慎阳本侯国也。若汝阳袁闳,与宪同郡异县,则作“闳”非矣。又引黄山说,谓此传“闳”皆当作“阆”,惟后徐嗫传所载,则确为袁闳耳。今据改。
  一七四四页七行同郡陈蕃周举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世说及袁宏纪皆作“周子居”。
  一七四四页一0行譬诸*(泛)**'氿'*滥据殿本改。注同。
  一七四四页一一行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千顷”续汉书作“万顷”。
  一七四四页一三行一作阆按:李慈铭谓黄宪传之“袁闳”,皆为“袁阆”之误。
  章怀所注者乃是误本,其云“一作阆”者,乃别据一不误之本。
  一七四五页三行乃弥信宿也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袁宏纪作“乃弥日信宿也”,多“日”字文义更较圆足。
  一七四五页四行奉高闳字也按:李慈铭谓袁阆字奉高,见第五十六卷王龚传,宪传与龚传仅隔两卷,章怀又见他本之作“阆”,乃不能援以改正,反注奉高为闳字,可谓率谬。足见当时东宫僚属,各人分注,不相证核也。
  一七四六页九行嗫不免之按:殿本考证引何焯说,谓“免”疑作“就”。集解引惠栋说,谓通鉴作“嗫不之免”,胡注“不辞免也”。袁宏纪作“不之起”。
  一七四八页一四行躬事继母*'继母'*酷烈据汲本﹑殿本补。
  一七四九页二行以系嗣当立殿本考证谓“系”当作“继”。按:集解引黄山说,谓御览五一五引续汉书作“继”。系﹑系﹑继三字古以同义通作。
  一七五一页六行姑执玉以告吏也按:“吏”原斗“史”,径改正。
  一七五一页一二行易曰达则兼济天下汲本﹑殿本“济”作“善”。按:校补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语出孟子,注作“易曰”,误。
  一七五三页七行居蓬莱之室按:殿本考证王会汾谓蓬莱虽皆草名,然古人或作“蓬蒿”,或作“蒿莱”,至蓬莱二字并用,恐与山名相混,此注“莱”字当是“虆”字之误。 后一页
  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 第四十四
  *子秉孙赐曾孙彪玄孙修*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一'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二'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
  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三'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注'一'史记曰,喜追杀项羽,以功封。
  注'二'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注'三'龚胜字君宾,龚舍字君倩,蒋诩字符卿,并以高节著名。见前书。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一'不荅州郡礼命数十年,'二'觽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三'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
  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注'一'今湖城县。
  注'二'续汉*(志)**'书'*曰“教授二十余年,州请召,数称病不就。少孤贫,独与母居,假地种殖,以给供养,诸生尝有助种蓝者,震辄拔,更以距其后,乡里称孝”也。
  注'三'冠音贯,即鹳雀也。鳣音善。韩子云:“鳣似蛇。”臣贤案:续汉及谢承书“鳣”字皆作“钏”,然则“鳣”“钏”古字通也。鳣鱼长者不过三尺,黄地黑文,故都讲云“蛇钏,卿大夫之服象也”。郭璞云“鳣鱼长二三丈,音知然反”,安有鹳雀能胜二三丈乎?此为鳣明矣。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一'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注'一'昌邑故城在今兖州金乡县西北也。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一'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注'一'伦字仲桓。谢承书云:“荐杨仲桓等五人,各从家拜博士。”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一'是以唐虞俊乂在官,四凶流放,天上咸服,以致雍熙。'二'方今九德未事,'三'嬖幸充庭。'四'阿母王圣出自贱微,得遭千载,奉养圣躬,虽有推燥居湿之勤,'五'前后赏惠,过报劳苦,而无厌之心,不知纪极,'六'外交属托,扰乱天下,损辱清朝,尘点日月。书诫牝鸡牡鸣,'七'
  诗刺哲妇丧国。'八'昔郑严公从母氏之欲,恣骄弟之情,几至危国,然后加讨,春秋贬之,以为失教。'九'夫女子小人,近之喜,远之怨,实为难养。'一0'
  易曰:‘无攸遂,在中馈。’'一一'言妇人不得与于政事也。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断绝伯荣,莫使往来,令恩德两隆,上下俱美。惟陛下绝婉娈之私,割不忍之心,'一二'留神万机,诫慎拜爵,减省献御,损节征发。令野无鹤鸣之叹,'一三'朝无小明之悔,'一四'大东不兴于今,'一五'劳止不怨于下。'一六'
  拟踪往古,比德哲王,岂不休哉!”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而伯荣骄淫尤甚,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绬交通,'一七'绬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复诣阙上疏曰:“臣闻高祖与髃臣约,非功臣不得封,故经制父死子继,兄亡弟及,以防篡也。'一八'伏见诏书封故朝阳侯刘护再从兄绬袭护爵为侯。护同产弟威,今犹见在。臣闻天子专封封有功,诸侯专爵爵有德。今绬无佗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时之闲,既位侍中,又至封侯,不稽旧制,不合经义,行人諠哗,百姓不安。陛下宜览镜既往,顺帝之则。”书奏不省。
  注'一'墨子曰:“夫尚贤者,政本也。”左传曰:“为国者,如农夫之务去草焉。”
  注'二'尚书曰:“四罪而天下咸服。”又曰:“黎人于变时雍,庶绩咸熙。”雍,和也。熙,广也。
  注'三'尚书嚱繇谟曰:“亦行有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龚,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谊。”又曰:“九德咸事,俊乂在官。”
  注'四'谥法曰:“贱而得爱曰嬖。”
  注'五'孝经援神契曰“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也。
  注'六'左传曰,缙云氏有不材子,聚敛积实,不知纪极。
  注'七'牝,雌也。牡,雄也。尚书:“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唯家之索。”
  注'八'诗大雅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注'九'严公,庄公也,避明帝讳改焉。左传,郑庄公杀母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