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202部分

后汉书-第202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一三'高宗梦得说,乃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孔安国曰:“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信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说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事见尚书。王公,总而言也。尔雅:“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注'一四'战国策曰:“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史记曰:“太公以钓干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熊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西伯猎,果遇太公渭水之阳,与语大说。”元,大也。
  注'一五'方言云:“□,盛多也。”音奴董反。
  注'一六'尚书曰:“下人昏垫。”孔安国曰“昏瞀垫溺,皆困水灾也。”又曰:
  “帝曰:咨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有能俾乂。”
  注'一七'藟,藤也。音垒。诗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注'一八'孟子曰“天下溺则援之以道,嫂溺则援之以手”也。
  注'一九'草行为跋。
  注'二0'谟,谋也。尧遭洪水,咨嗟忧愁,访下人有能理者,嚱陶、大禹陈其谋。见尚书。史记曰,高祖为项羽所败,下马踞鞍而问子房曰:“吾欲捐关以东,谁可与共功者?”子房曰:“九江王布、彭越、韩信。即欲捐之此三人,楚可破*(之)**'也'*。”
  注'二一'曹参及绛侯周勃,皆从高祖征伐,以定天下也。
  注'二二'高祖击匈奴,至白登,被围七日,用陈平计得出。
  注'二三'珪,玉也。诗含神雾曰:“刻之玉版,臧之金匮。”
  注'二四'墨子曰:“昔夏后开*(冶)*使飞廉析金于山,以铸鼎于昆吾。”蔡邕铭论曰“吕尚作周太师,其功铭于昆吾之鼎”也。
  注'二五'国语曰:“晋魏颗以其身退秦师于辅氏,其勋铭于景钟。”此兼言襄也。
  注'二六'褰裳,涉水也。新序曰:“今为濡足之故,不救人溺,可乎?”淮南子曰“禹之趋时,冠挂而不顾,履遗而不取”也。
  注'二七'躐音吕涉反。躐,践也。此字宜从“手”。广雅云:“擸,持也。”言持缨整襟,修其容止。史记曰:“摄缨整襟。”华峤书“躐”作“摄”也。
  “今圣上之育斯人也,朴以皇质,雕以唐文。'一'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壹天下之觽异,齐品类之万殊。参差同量,坏冶一陶。'二'髃生得理,庶绩其凝。'三'
  家家有以乐和,人人有以自优。威械臧而俎豆布,六典陈而九刑厝。'四'济兹兆庶,出于平易之路。虽有力牧之略,尚父之厉,'五'伊、嚱不论,奚事范、蔡?'六'夫广厦成而茂木畅,远求存而良马絷,'七'阴事终而水宿臧,'八'场功毕而大火入。'九'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譬犹衡阳之林,岱阴之麓,'一0'伐寻抱不为之稀,蓺拱把不为之数。'一一'悠悠罔极,亦各有得。'一二'彼采其华,我收其实。舍之则臧,己所学也。'一三'故进动以道,则不辞执珪而秉柱国;'一四'复静以理,则甘糟糠而安藜藿。
  注'一'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焕乎其有文章。”故言唐文。
  注'二'坏,土器之未烧者。郭璞注尔雅曰:“坏胎,物之始也。”坏音普才反。
  注'三'凝,成也。
  注'三'械谓器械甲兵之属也。厝谓置之不用也。周礼:“太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理邦国;一曰理典,二曰教典,三曰礼典,四曰政典,五曰刑典,六曰事典。”左传曰:“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杜预注云:“周之衰,为刑书,谓之九刑。”
  注'五'力牧,黄帝臣也。史记,尚父吕望相武王以伐纣。厉谓威容严厉。
  注'六'伊尹、嚱繇、范睢、蔡泽。
  注'七'广厦既成,不求材,故林木条畅也。远求谓方珍异之物也。存犹止息也。
  言所求之物既止,不资良马之力也。
  注'八'立冬之后,盛德在水,阴气用事,故曰阴事。水宿谓远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也。月令曰,孟冬之月昏危中,仲冬昏东壁中,季冬昏娄中,孟春昏参中,水星伏臧不见也。
  注'九'尔雅曰:“心为大火。”诗豳风曰:“七月流火。”又曰“九月筑场圃”也。
  注'一0'山南曰阳,山北曰阴。谷梁传曰:“林属于山曰麓。”
  注'一一'八尺曰寻。蓺,殖也。两手曰拱。数犹穊也。数音疏角反。
  注'一二'悠悠,觽多也。罔极犹无穷也。亦各有得,言皆自以为得也。
  注'一三'彼,彼觽人也。论语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臧。”
  注'一四'吕氏春秋曰:“得伍员者位执珪。”前书音义曰:“古爵名也。”又曰:
  “柱国,楚官,犹秦之相国也。”
  “夫君子非不欲仕也。耻夸毗以求举;'一'非不欲室也,恶登墙而搂处。'二'
  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随和之宝也。暴智耀世,因以干禄,非仲尼之道也。'三'
  游不伦党,苟以徇己,'四'汗血竞时,利合而友。'五'子笑我之沉滞,吾亦病子幥幥而不已也。'六'先人有则而我弗亏,行有枉径而我弗随。'七'臧否在予,唯世所议。固将因天质之自然,诵上哲之高训;咏太平之清风,行天下之至顺。
  惧吾躬之秽德,勤百亩之不耘。'八'絷余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九'昔孔子起威于夹谷,'一0'晏婴发勇于崔杼;'一一'曹刿举节于柯盟,'一二'卞严克捷于强御;'一三'范蠡错埶于会稽,'一四'五员树功于柏举;'一五'鲁连辩言以退燕,'一六'包胥单辞而存楚;'一七'唐且华颠以悟秦,'一八'甘罗童牙而报赵;'一九'原衰见廉于壶飧,'二0'宣孟收德于束脯;'二一'吴札结信于丘木,'二二'展季暛贞于门女;'二三'颜回明仁于度毂,程婴显义于赵武。'二四'仆诚不能编德于数者,窃慕古人之所序。”
  注'一'夸毗谓佞人足恭,善为进退。
  注'二'孟子曰:“踰东家墙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将搂之乎?”赵岐注云:“搂,牵也。”其字从“手”。“处子,处女也。”
  注'三'华峤书*(曰)*“因”字作“回”。回,邪也。
  注'四'伦谓等伦,党谓朋党。徇,营也。言交非其类,苟以营己而已。
  注'五'汗血谓劳力也。竞时谓趋时也。利合而友,不以道义。
  注'六'幥幥犹区区也。
  注'七'枉,曲也。径,道也。
  注'八'尚书曰:“秽德彰闻。”礼记曰:“夫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古者夫田百亩。耘,除草也。
  注'九'安行,不奔驰也。天命之谓性。言隐居以体命。
  注'一0'解见陈禅传。
  注'一一'解见冯衍传。
  注'一二'曹刿,曹沬也。史记曰,曹沬以勇事鲁庄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庄公惧,乃献遂邑地以和,犹以为将。齐桓公与庄公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左右莫敢动,乃还鲁之侵地。
  注'一三'新序曰“卞庄子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庄子请从,遂赴敌而□,三获甲首。曰:‘夫三北,以养母也。今志节小具,而责塞矣。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反敌,杀十人而死。君子曰:
  三北已塞,灭世断宗,于孝未终”也。
  注'一四'错,置也,音七故反。埶谓谋略也。史记曰,吴王败越于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于会稽。吴师追而围之。越王谓范蠡曰:“柰何?”范蠡对曰:
  “卑辞厚礼以遗之。”句践乃命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乃赦越王。越王反国,拊循其士。范蠡曰:“可矣。”乃伐吴。
  吴师败,越复栖吴王姑苏之山也。
  注'一五'伍子胥名员,楚人也。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矢而干吴王阖闾,阖闾甚勇之,为兴师伐楚,战于柏举,楚师败绩。事见谷梁传。
  注'一六'史记曰,鲁仲连,齐人也。燕将攻下齐聊城,固保守之,田单攻之不下。鲁仲连乃为书遗燕将。燕将见书,泣三日,乃自杀。遂平聊城。
  注'一七'左传曰,楚昭王为吴所败,奔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慐,以荐食上国,寡君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师乃出,军败吴而复楚国。
  注'一八'唐且即唐睢也。战国策曰:“齐、楚伐魏,魏使人请救*'于秦'*,不至。
  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矣,西见秦王。秦王曰:‘丈人忙然乃远至*(魏)*此,*'魏'*来者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且曰:‘夫魏,万乘之国也。称东藩者,以秦之强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且割地而约从。是王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秦王悟,遽发兵救魏。”尔雅曰:“颠,顶也。”华颠谓白首也。
  注'一九'甘罗,下蔡人,甘茂孙也。年十二,事秦相吕不韦。秦使张唐往相燕。
  罗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不韦乃言之于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事见史记。童牙谓幼小也。
  注'二0'昔赵衰为原大夫,故曰原衰。左传曰,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对曰:
  “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不食,故使处原。”见音胡殿反。
  注'二一'吕览曰,昔赵宣孟将之绛,见桑下有饿人,宣孟止车下食而餔之,再咽而能视。宣孟问之曰:“汝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官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故至行此。”宣子与脯三朐,拜受而弗敢食。问其故。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食之,吾更与汝。”乃复与脯二束。
  注'二二'史记曰:“吴公子季札使过徐,徐君好季札□,口不敢言。季札知之,为使上国,未献。洎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系之徐君頉树而去。”
  注'二三'展季,柳下惠也。韩诗外传曰:“鲁有男子独处,夜暴风雨至,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不纳,曰:‘吾闻男子不六十不闲居。’妇人曰:‘子何不学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焉。’”注'二四'程婴解见冯衍传。度毂,未详。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文多故不载。'一'帝雅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帝)**'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二'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三'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
  适欲官之,会帝崩。
  注'一'案:骃集有东、西、南、北四巡颂,流俗本“四”多作“西”者,误。
  注'二'刘向新序曰:“子张见鲁哀公,七日,哀公不礼焉而去,曰:‘君之好士,有似叶公子高好龙。天龙闻而降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