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23部分

后汉书-第123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趵酰允靥旃κ⒌麓笠岛酰浚Ь牛
  注'一'易曰:“黄帝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注'二'髃龙喻贤臣也。郑玄注易干卦云:“爻皆体干,髃龙之象。”舜既受禅,禹与稷、契、咎繇之属并在朝。
  注'三'诗大雅也。将,行也。若,顺也。顺否犹臧否,谓善恶也。言国有善恶,仲山甫能明之。
  注'四'三公九卿也。
  注'五'四方之国。
  注'六'论语:“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注'七'无爵赏也。
  注'八'四始谓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缺犹废也。翼奉传曰:“易有阴阳五际。”孟康曰:“韩诗外传云‘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于此则有变改之政。’”注'九'易系词曰:“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
  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一'
  又果于从政,明达变复。'二'朝廷前加优宠,宾于上位。琼入朝日浅,谋谟未就,因以丧病,致命遂志。老子曰:“大音希声,大器晚成。”'三'善人为国,三年乃立。'四'天下莫不嘉朝廷有此良人,而复怪其不时还任。陛下宜加隆崇之恩,极养贤之礼,征反京师,以慰天下。又处士汉中李固,年四十,通游夏之蓺,履颜闵之仁。絜白之节,情同皦日,忠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当世莫及。元精所生,王之佐臣,'五'天之生固,必为圣汉,宜蒙特征,以示四方。夫有出伦之才,不应限以官次。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六'子奇嗫齿,化阿有声。'七'若还琼征固,任以时政,伊尹、傅说,不足为比,则可垂景光,致休祥矣。臣顗明不知人,伏听觽言,百姓所归,臧否共叹。愿泛问百僚,核其名行,有一不合,则臣为欺国。惟留圣神,不以人废言。
  注'一'家语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被褐而怀玉,何如?”子曰:“国无道,隐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也。”
  注'二'言明于变异消复之术也。
  注'三'声震宇内谓之大音,其动有时,故希声也。无所不容谓之大器,其功既博,故晚成也。
  注'四'论语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乃成功。”又曰:“善人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
  注'五'元为天精,谓之精气。春秋演孔图曰“正气为帝,闲气为臣,宫商为*(佐)**'姓'*,秀气为人”也。
  注'六'论语曰:“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注'七'子奇,齐人,年十八为阿邑宰,出仓廪以振贫乏,邑内大化。见说苑。
  谨复条便宜四事,附奏于左:
  一事:孔子作春秋,书“正月”者,敬岁之始也。'一'王者则天之象,因时之序,宜开发德号,爵贤命士,流宽大之泽,垂仁厚之德,'二'顺助元气,含养庶类。如此,则天文昭烂,星辰显列,五纬循轨,四时和睦。'三'不则太阳不光,天地溷浊,时气错逆,霾雾蔽日。'四'自立春以来,累经旬朔,未见仁德有所施布,但闻罪罚考掠之声。夫天之应人,疾于景响,而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日者太阳,以象人君。政变于下,日应于天。清浊之占,随政抑扬。天之见异,事无虚作。岂独陛下倦于万机,帷幄之政有所阙欤?'五'何天戒之数见也!臣愿陛下发扬干刚,援引贤能,勤求机衡之寄,以获断金之利。'六'臣之所陈,辄以太阳为先者,明其不可久闇,急当改正。其异虽微,其事甚重。臣言虽约,其旨甚广。惟陛下乃眷臣章,深留明思。
  注'一'公羊传曰:“元年春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注'二'礼记,正月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人,庆赏遂行,无有不当。
  注'三'五纬,五星。
  注'四'尔雅曰:“风而雨土为霾。”
  注'五'帷幄谓谟谋之臣也。
  注'六'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二事:孔子曰:“赖之始发大壮始,君弱臣强从解起。”今月九日至十四日,大壮用事,消息之卦也。于此六日之中,赖当发声,发声则岁气和,王道兴也。'一'
  易曰:“赖出地奋,豫,'二'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三'赖者,所以开发萌牙,辟阴除害。万物须赖而解,资雨而润。'四'故经曰:“赖以动之,雨以润之。”'五'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赖应节,不则发动于冬,当震反潜。
  故易传曰:“当赖不赖,太阳弱也。”今蒙气不除,日月变色,则其效也。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六'随时进退,应政得失。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七'琁玑动作,与天相应。赖者号令,其德生养。号令殆废,当生而杀,则赖反作,其时无岁。'八'陛下若欲除灾昭祉,顺天致和,宜察臣下尤酷害者,亟加斥黜,以安黎元,则太皓悦和,赖声乃发。'九'
  注'一'周书时训曰“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赖乃发声。赖不发声,诸侯失人”也。
  注'二'豫卦,坤下震上。坤为地,震为赖,赖在地上,故曰赖出地*'奋'*,豫。
  奋,动也。豫,喜也。
  注'三'殷,盛也。荐,进也。上帝,天帝也。赖动于地,万物喜豫,作乐之象。
  注'四'易解卦曰“天地解而赖雨作,赖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也。
  注'五'易说卦文。
  注'六'老子之文也。
  注'七'易干卦文言之词也。大人,天子也。
  注'八'赖以冬呜,则岁饥也。
  注'九'太皓,天也。
  三事:去年十月二十日癸亥,太白与岁星合于房、心。太白在北,岁星在南,相离数寸,光芒交接。房、心者,天帝明堂布政之宫。'一'孝经钩命决曰:“岁星守心年谷丰。”'二'尚书洪范记曰:“月行中道,移节应期,德厚受福,重华留之。”'三'重华者,谓岁星在心也。今太白从之,交合明堂,金木相贼,而反同合,'四'此以阴陵阳,臣下专权之异也。房、心东方,其国主宋。'五'石氏经曰:'六'“岁星出左有年,出右无年。”今金木俱东,岁星在南,是为出右,恐年谷不成,宋人饥也。陛下宜审详明堂布政之务,然后妖异可消,五纬顺序矣。'七'
  注'一'春秋元命包曰:“房四星,心三星。”
  注'二'岁星守心为重华,故年丰也。
  注'三'天官书曰“岁星一曰摄提,一曰重华”也。
  注'四'太白,金也。岁星,木也。金*(刻)**'克'*木,故相贼也。
  注'五'卯为房、心,宋之分也。
  注'六'石氏,魏人石中夫也,见蓺文志。
  注'七'五纬,五星也。
  四事:易传曰:“阳无德则旱,阴僭阳亦旱。”阳无德者,人君恩泽不施于人也。
  阴僭阳者,禄去公室,臣下专权也。自冬涉春,讫无嘉泽,数有西风,反逆时节。'一'朝廷劳心,广为祷祈,荐祭山川,暴龙移市。'二'臣闻皇天感物,不为伪动,灾变应人,要在责己。若令雨可请降,水可攘止,则岁无隔并,太平可待。然而灾害不息者,患不在此也。'三'立春以来,未见朝廷赏录有功,表显有德,存问孤寡,赈恤贫弱,而但见洛阳都官奔车东西,收系纤介,牢狱充盈。臣闻恭陵火处,比有光曜,'四'明此天灾,非人之咎。丁丑大风,掩蔽天地。风者号令,天之威怒,皆所以感悟人君忠厚之戒。又连月无雨,将害宿麦。
  若一谷不登,则饥者十三四矣。陛下诚宜广被恩泽,贷赡元元。昔尧遭九年之水,人有十载之蓄者,简税防灾,为其方也。'五'愿陛下早宣德泽,以应天功。
  若臣言不用,朝政不改者,立夏之后乃有澍雨,于今之际未可望也。若政变于朝而天不雨,则臣为诬上,愚不知量,分当鼎镬。
  注'一'春当东风也。
  注'二'董仲舒春秋繁露曰:“春旱,以甲乙日为仓龙一,长八尺,居中央;为小龙七,各长四尺,于东方。皆东向,其闲相去八尺。小童八人,皆斋三日,服青衣而舞之。夏,以丙丁日为赤龙,服赤衣。季夏,以戊己日为黄龙,服黄衣。
  秋,以庚辛日为白龙,服白衣。冬,以壬癸日为黑龙,服黑衣。牲各依其方色,皆燔雄鸡,烧豭猪尾,于里北门及市中以祈焉。”礼记,岁旱,鲁穆公问于县子,县子曰:“为之徙市,不亦可乎?”见□弓篇。
  注'三'不在祈祷。
  注'四'比,频也。时恭陵百丈庑灾,仍有光耀不绝。
  注'五'简,少也。方,法也。
  书奏,特诏拜郎中,辞病不就,即去归家。至四月京师地震,遂陷。'一'其夏大旱。秋,鲜卑入马邑城,破代郡兵。明年,西羌寇陇右。'二'皆略如顗言。
  后复公车征,不行。
  注'一'阳嘉二年四月己亥地震,六月丁丑洛阳地陷,是月旱也。
  注'二'阳嘉三年七月,种羌寇陇西。
  同县孙礼者,积恶凶暴,好游侠,与其同里人常慕顗名德,欲与亲善。顗不顾,以此结怨,遂为礼所杀。
  襄楷字公矩,平原隰阴人也。'一'好学博古,善天文阴阳之术。
  注'一'风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后,”隰阴,县,在隰水之南,故城在今齐州临邑县西也。
  桓帝时,宦官专朝,政刑暴滥,又比失皇子,灾异尤数。延熹九年,楷自家诣阙上疏曰:
  臣闻皇天不言,以文象设教。尧舜虽圣,必历象日月星辰,察五纬所在,故能享百年之寿,为万世之法。'一'臣窃见去岁五月,荧惑入太微,犯帝坐,出端门,不轨常道。'二'其闰月庚辰,太白入房,犯心小星,震动中耀。中耀,天王也;傍小星者,天王子也。夫太微天廷,五帝之坐,而金火罚星扬光其中,'三'
  于占,天子凶;又俱入房、心,法无继嗣。今年岁星久守太微,逆行西至掖门,还切执法。'四'岁为木精,好生恶杀,而淹留不去者,咎在仁德不修,诛罚太酷。前七年十二月,荧惑与岁星俱入轩辕,逆行四十余日,而邓皇后诛。其冬大寒,杀鸟兽,害鱼□,城傍竹柏之叶有伤枯者。'五'臣闻于师曰:“柏伤竹枯,不出三年,天子当之。”今洛阳城中人夜无故叫呼,云有火光,人声正諠,'六'
  于占亦与竹柏枯同。自春夏以来,连有霜雹及大雨赖,而臣作威作福,刑罚急刻之所感也。
  注'一'尧年一百一十七岁,舜年一百一十二岁。言百年,举全数。
  注'二'天官书曰:“太微南四星,中为端门。”轨犹依也。
  注'三'太白金也,荧惑火也。天文志曰:“逆夏令,伤火气,罚见荧惑。逆秋令,伤金气,罚见太白。”故金火并为罚星也。
  注'四'天官书曰:“端门左右星为掖门。太微南四星为执法。”切谓迫近也。
  注'五'续汉志曰:“延熹九年,雒阳城傍竹柏叶有伤者。”
  注'六'续汉志曰:“桓帝延熹九年三月,京师有火光转行,人相惊噪。”
  太原太守刘□、南阳太守成□,志除奸邪,其所诛翦,皆合人望,'一'而陛下受阉竖之谮,乃远加考逮。三公上书乞哀□等,不见采察,'二'而严被谴让。
  忧国之臣,将遂杜口矣。
  注'一'谢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