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秦始皇大传 >

第145部分

秦始皇大传-第145部分

小说: 秦始皇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走蒯通以后,赵高一个人又回到密室,兴奋得无法静坐,在室内走来走去。他不断在心里想——
  看来这是天意,也是我命中注定的,帝太后大概也知道我赵高的命好,所以心狠手辣,想用去势来破解,想不到歪打正着,正好成全了我!这是她万万想不到的吧?
  正月正日正时生,命中注定要开天下风气之先,我赵高就创下一个阉人——不,这个名字太难听了,今后我要命令宫人称宦者为公公,一般官员民众应称呼太监——当皇帝的先例。
  不过将来传位怎么办呢?我总不能当个绝代皇帝,当然我也绝不会自称秦三世,开玩笑,秦三世,那不是比胡亥还小了一辈!事成一定要改朝换代,国号到时候再说罢!
  那我要传给谁呢?我没有儿子。而且永远不会生儿子,对了,可以传给女婿,我那心爱的干女婿阎乐就不坏,不但生得一表人才,而且才干也是上选,目前虽仅是个咸阳令,当太子当皇帝还是够材料的。
  今后是否应该调整一下职务?嗯,还是不动的好,咸阳令掌管京城军政事务,还有县卒可以调配,想办法扩大县卒的编制才是。
  再不然传弟赵成也可以,兄终弟及,也是正规道理。
  蒯通真是奇人,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意,他看相准,说话也有道理。
  他说我前途有重重障碍需要扫除,嗯,让我一一记下来,看看应当如何着手。
  于是他坐到书案前面,一面想一面用笔记。
  首先他要翦除的是胡亥的基本党羽——同父异母的二十多个公子和十多个公主,尤其是那个鬼灵精的幼公主。
  要用的办法是:让胡亥自己动手,他赵高不但不出手,而且还要在中间当好人。
  其次是这些宗室大臣,这些人不整死也罢,逼他们放弃军权和政治上的权力。假若他们紧抓住权力不放,那就莫怪他赵高做事太绝,要他们的命,再不然,灭他们的族!
  下一步则是要先整掉这些老臣,包括李斯,冯劫,冯去疾。
  这些人不除,他赵高永远无法成事,眼前他们虽然和他同伙,但他们是忠于嬴秦的,而且在他们心底根本就看不起他赵高,他当然无法和他们共同举事。
  然后是外面的这些郡县令尉监,他要一一过滤,反对他而亲扶苏的死硬派,全部加上罪名予以诛杀,中立派暂时留任,试行争取,再多派些自己的心腹。
  对了,蒙毅伏法,廷尉一职还是空着的,由他自己兼是再合适没有了,这要胡亥直接下诏,免得经过廷议讨论,说不定又会出毛病。
  然后,再然后,胡亥将成为一只羽毛被拔光而失巢的小鸟,他赵高是凌空飞行的老鹰,他要吞食他,他想逃想躲,都飞不起而无处可逃。
  “哈哈!哈哈!”赵高想学始皇的豪迈大笑,但怎样努力,却发不出狼音豺声,最后还是像鹭鸶叫。
  那边蒯通告辞赵高以后,行云流水般穿行在市井人群中,当他走出东门不远,一家小酒肆中走出一位年轻俊秀儒生,老远就喊着说:
  “蒯先生,等得太久,我真担心你会出事!”
  这位儒生不是别人,赫然是张良。
  “酒楼不是谈话之所,”蒯通说:“不如买点酒菜,到江边伍子胥祠去谈个痛快。”
  张良笑着举起手上大包小包酒菜说:
  “我早算到先生会有此建议,看,一切都准备好了。”
  “真是算尽人意张子房,贤弟,我服了你!”
  两人先以酒菜拜了拜伍子胥神主,算是见过主人,然后关上祠门,两人相对席地而坐,时值早春,江南地方犹寒,他们找出一些废木,生气一堆火,饮酒吃菜,好不快活。
  张良首先问了一些蒯通见赵高的情形,听到最后赵高心动,张良跪起,向蒯通叩首说:
  “良代天下百姓感激先生!”
  蒯通连忙扶起张良,装作不快地说道:
  “贤弟这样岂不是太见外了!”
  “不然,”张良一边坐下一边说:“入毒蛇之窟,与蛇谋皮,先生的胆识无人能及,张良一拜,除了代天下生民致谢外,也表示对先生的佩服。”
  “别人要我去,可能我真的还不敢去,算尽人意张子房要我去,我还有什么不敢的。”蒯通言罢,哈哈大笑,但他突然脸色一整,正色地说:“但有件事我还是弄不懂。”
  “先生请说。”
  “贤弟先是立志复国,后又力主协助扶苏登基,现又算计嬴秦,想将它打散弄烂,天下苍生不又要遭到涂炭?贤弟的行事原则,难道是说变就变?”
  “以变应变,此之谓原则不变,张良以天下苍生为重,”张良笑着说:“协助拥立扶苏,是因为判断他可以成为好君主,造福天下。如今想借由赵高搅局,打散嬴秦天下,乃是想在群雄争起的时候找一明主。原是认为天下久分必合,久乱思治会应在扶苏身上,但看到胡亥登位,扶苏惨死,乃知道合与治不是应在嬴秦,而是另有仆人,所以不管怎么变,张良的原则未变。”
  “妙论,妙论,佩服,佩服,真想不到贤弟年纪轻轻,看事却如此透彻!”蒯通仰天大笑。
  “先生精于看相占卜,不知可算出未来天下走势如何?”尽受别人捧,太不过意,张良也回捧一句。
  “哈哈,哈哈,”蒯通笑着说:“未见其人,如何面相?占卜只能问单独一事,无法预测这么多复杂错综的天下大势,这就是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过依我的判断,胡亥愚顽,赵高思动,两者加起来,比嬴政的劳民伤财更会变本加厉,而两者的聪明才智总和起来,不及嬴政百一,天下是乱定了!贤弟的看法呢?”
  “我的判断是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天下必乱,”张良沉思地说:“我们必须早作准备。”
  “那愚兄明日就起程回齐,在那边伺时而动,贤弟,你呢?”
  “我选择回下邳,那里有一批人等候我去率领,同时楚地组织网络中心也在那里。”张良回答。
  两人相对无言半晌,突然异口同声感叹:
  “天下将乱,最可怜的还是百姓!”
  那天,于回咸阳途中,在杜城行宫处,二世又向赵高发牢骚说:
  “大臣都藐视朕,对朕心怀不服;地方官吏仗有地方残余势力,不太听话,而诸公子见朕无父无母,又无兄弟,互相结党想与朕争位,这些情形要怎么办?”
  赵高一听,正中下怀,高兴地在心里想——我正想找机会发动,而你自己送上门来。
  不过,他表面装出忧心忡忡的样子,用同情的口吻说:
  “臣早就看出这些,只是想讲而不敢讲罢了!”
  “今天我们君臣也是师徒二人,一定要谈个痛快,找出一个彻底解决的办法来。”
  二世听到赵高同情他,不像往日那样置之不理,大为高兴,立即命近侍准备酒菜,要与赵高痛饮作彻夜长谈。
  君臣二人喝至酒酣耳热,二世命左右退出,向赵高许诺:
  “老师,我们今夜必须商量出妥善的对策来!”
  赵高叹了口气说:
  “实际上臣的境遇比陛下还惨,先帝遗下的一些大臣,全是天下累世都知名的贵族世家,历代先祖都是建过汗马功劳或特殊功勋的。赵高以贱仆之子,先逢先帝恩遇,再蒙陛下行不次的拔擢,才能居此显位,管领中枢政事。那些大臣表面对臣恭敬,其实阳奉阴违,背后骂臣不知骂得多难听,臣为了报答陛下知遇之恩,也只有认了。”
  说着,赵高真的是泪如泉涌,顺着两边脸颊滚下来。
  二世这时遗传自始皇的倔强脾气又发作了,他怒吼着说:
  “我们师徒两人掌握着天下权柄,为什么要效匹夫匹妇的牛衣对泣!”
  “不错,”赵高借此机会怂恿:“陛下要思振作,展开反制行动。”
  “但要如何展开呢?”二世茫然地问。
  赵高拿起一只象牙筷子,沾着汤水在席案上指点起来:
  “第一,乘陛下出行之便,先整肃地方官员,除掉那些不听话的,重新安插对陛下忠诚的人。”
  “但朕对人事方面不熟,是否要找李斯丞相来商量?”
  “李斯丞相!”赵高冷哼一声说:“他貌似恭谨,其实内心最不服的就是他,他常自夸,追随先帝将近四十年,虽然没有汗马功劳,但庙堂策划,开国法典,甚至是制定全国车同轨、书同文,全都是他一手所为!”
  “那他将先帝置于何处?”二世气愤地说。
  “最要紧的,当初他是反对立陛下为太子最力的人。”赵高乘机又放了一把火。
  “先整掉他!”二世双手握拳击案。
  “不行,他像棵大树,枝干盘根,植入大秦各国阶层都太深,要拔掉这棵大树,必须先削灭他的枝干。”
  “不错,先将他放在一边,”二世点点头:“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是对付这些结党想和陛下争位的公子和公主。”赵高胸有成竹地说。
  “他们都没有罪证,如何绳之以法?”二世摇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陛下说他们结党成群、图谋不轨,就是最好的罪名,其实他们日夜围猎夜饮作乐时所发的怨言,臣这里都有记录,罪证足够了。”
  “老师怎么搜集到他们这些罪证的?”二世惊问。
  赵高微笑不语,但内心却在好笑——嬴政一生英明,怎么最后生出你这种白痴儿子!
  “那再下一步呢?”二世倒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奇心。
  “公子公主大多与诸大臣有姻亲上的关系,譬如李斯几个儿子都尚公子,而他几个女儿也都嫁的是公子,只要先铲除掉这些想谋位的公子和公主,还可利用株连追究,严办这些大臣!”
  赵高说得口沫四溅,二世听得意起飞扬,他兴奋地问:
  “什么时候开始?”
  “立即开始!”赵高阴阴地回答。
  于是,二世在赵高的协助和配合下,沿途展开一连串的血腥整肃。
  首先,他逮捕了随着出巡的九位同父异母兄弟,罪名是怨怼诽谤,图谋不轨,其中六名立即在杜城处斩。
  另将公子将闾同母兄弟三人囚于内宫议罪。这主要是顾虑将闾统率卫卒已久,怕卫卒会发生动乱,但逮捕以后,发现卫卒并没有动静。二世于是派使者传诏给将闾说:
  “公子不臣,罪当死,著派使者监督执行,希公子善于自处!”
  将闾接过诏书后,不服地向使者说:
  “在朝廷之上,我从来不敢僭越为臣的礼仪;在廊庙祭祀,我从来没失去节制;主上问话,我向来小心应对,从未说错过话,怎么能说我不臣呢?死不足畏,就怕死得不明不白,只希望能见到确切的罪证和恰当的罪名。”
  “这不关我的事,我只是按诏书奉命行事!”
  将闾仰天大叫三声:
  “天哪!天哪!天哪!——!我没有罪!”
  兄弟三人互拥痛哭流涕,全都拔剑自刎。
  在杜城一地,二世和赵高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九位同父异母兄弟,十位公主也遭到赐绫缢杀。
  赵高借此机会大事株连相坐,有罪的宗室、大臣及地方官吏越来越多,人人自危,只有看赵高的脸色行事。
  四月,回到咸阳,又有公子十二人杀戮于市,财产尽没于官。
  二世和赵高再循线索连坐牵连,整肃的大臣和宗室不计其数。
  宗室和大臣全都惊恐不已,平民百姓看到这种情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