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秦始皇大传 >

第115部分

秦始皇大传-第115部分

小说: 秦始皇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退位,本身衣食都成问题,别谈留给子孙了。所以最可靠的还是良田美宅和钱财,只要你不犯法,永远都是你的。爵位、俸禄甚至是食邑,君王予取予夺,转眼间就可化为乌有,钱财只要守好,不会无翅而飞。小人浅见,还望两位大人三思。”
  赵高听他这样说,再也装不下去了,首先问道:
  “郑先生有什么使我们大富之道?”
  “目前咸阳嫌大,一旦新宫殿盖成,咸阳反而就会嫌小,一定会再扩大规模,现时的荒地,将来会比黄金还贵,而且城市计划全掌在李大人手中,贩贱卖贵,就看两个大人如何做法了!”
  李斯沉默,赵高哈哈大笑,程郑来回打量两人,脸上浮起会心的微笑。
  在李斯和赵高的极力推荐下,始皇答应接见程郑,并当面听取他的咸阳宫及其山陵墓修建计划。
  按秦法,重农轻商,商人再富,不得穿丝履,生意失败欠钱,本人及妻妾子女都有收为官奴的可能。
  但自天下统一后,文字、度量衡都有了一定标准,关卡减少,关税及苛捐杂税简化,道路的修建加速了运输效率,处处都有利于通商贸易,于是因商而致富的人增多,再加上商人兼并土地,与官僚勾结,无形中商人的势力遍植于官方和民间。
  始皇虽然有君王“轻商重农”的传统观念,但对有特殊成就的却不能不优容礼遇。譬如有一巴蜀寡妇名“清”者,祖先开到了丹矿,代代专利致富,而巴寡妇能守祖业,用自己的钱组织家丁自卫,不受外人品侮,始皇曾予召见,并在她故乡永安县为她筑“女怀清台”以示表扬,将山名都改为清台山。
  他接见程郑自不能算意外或空前的行动,他想亲自听听程郑扩建咸阳宫及陵墓的意见。
  因此,他命赵高在议事殿朝议室准备接见程郑事宜。
  谁知道当天他驾临朝议室时,意外地发现,他不但能亲耳听到程郑的计划,而且还能亲自看到。
  程郑是有备而来。他聘请了齐国最著名的大匠(工程师)田齐,动用了数百名工匠,在短短数天内制好两座精巧且唯妙唯肖的模型,举凡内外及细部结构,莫不按照正确的比例缩小。
  田齐是已故巧匠大师公输班的再传弟子,带了数十名弟子应聘前来。
  程郑首先要田齐介绍咸阳宫殿。
  按照田齐的设计,是计划将渭水南边的上林苑整个和咸阳宫连接起来。
  “这样大的工程当然得分段完成,”田齐用一根玉头金杖指着模型说:“第一期工程是在上林苑中建朝宫,也就是百官朝观皇帝、奏议军国大事的宫殿。”
  田齐又说:
  “第一阶段是先兴建前殿,按照臣的设计,这座前殿东西宽五百步(每步六尺),南北深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平台可竖立五丈高的旗杆。第二阶段是以此殿为中心,周围修筑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顶上建筑宫阙,然后再筑复线道路,自前殿向北渡过渭水,和旧有的咸阳宫相接。”
  “这座前殿想好名字没有?”坐在正中席位上的始皇问。
  “臣怎敢僭越!”田齐躬身为礼:“还有待陛下命名。”
  “没有名字,解说起来甚不方便,”始皇沉吟着说:“由于它是附着于咸阳旧宫,就暂时称为'阿房宫'好了,待宫成后另行命名。”
  “臣遵命,”田齐躬身继续解说:“第三阶段则是以阿房宫为中心,周围两百里内建行宫两百余座,以前六国及匈奴、西域各国宫殿作为建筑外形,内部装饰布置不同,甚至最好里面的妃姬宫女也以该地人立之,这样可以象征出陛下为天下之主。”
  “不错,真是不愧为巧匠大师的再传弟子!”始皇击案大为高兴。
  始皇起立,绕着模型走了一圈,东摸摸,西看看,又问了一些问题,然后复座说:
  “还有陵墓部分,继续解说,用不着顾忌,让朕亲自参与营构身后安息之地,这应该是件乐事!”
  李斯等人总算舒了一口气。于是田齐又恭身为礼,用金杖指着第二座模型说:
  “陵墓工程也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骊山挖空,这个阶段大致早已完成,但停工日久,积土重聚,很多排水设施已摧毁,还得再加修缮。”
  “嗯。”始皇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没有说话而沉思起来。
  李斯等人看他这种样子,全都担心起来,田齐也不敢再说下去。
  过了很久,始皇才好像从梦中清醒似地对田齐说:
  “说下去,朕在听。”
  “第二阶段是在挖空处设置宫殿,”田齐以金杖指着模型的第二部分说:“臣经过实地勘察,发现地下有一道向北流的泉水,为了保持陵内干燥,必须用人工设障改道,使之向东西流。”
  “宫殿内部的布置如何?”始皇开始感兴趣了。
  “一如地上宫殿,应有尽有,除了宫中执事,另外还设有虎贲军和卫卒,预计和真人真物一样大小。”田齐恭敬地回答:另外,为了防止有人闯入,分在各入口要冲处设置机括强弩,只要触动机关,飞蝗箭就会自动发射,同时算好角度,任何人或野兽都逃避不过。“
  “真是巧思!真是妙想!”始皇接连赞叹。
  “还有,臣在地下宫殿也设置具有前各国特色的陈列室,分别放置前六国的奇珍异宝。另在起居殿周围以水银作百川、江河和大海状,利用阶梯原理,使之流转不息。另设置人造苍穹,上置各个星座,日月运转与真天空无异;下则制作天下名城都邑及各山脉模型,排列位置一如实地,象征为天下之主所居。”
  “朕不喜黑暗,墓内灯光该如何办?”始皇心情放宽,竟说起调侃话来。
  “哦,臣早想到了这点,”田齐说:“陵内广设长明灯,以人鱼膏为燃料,可以长久不熄。”
  “人鱼膏?朕倒从来没听说过!”始皇兴趣更浓厚了。
  “此鱼出产在伊水,外形略似鲇鱼,但生有四只脚,身长一尺多,肉粗糙不能食用,其皮坚厚,可以锯断木头,而用肉所熬成的膏,可以在封闭不通风处燃烧,而且持久。它的颈子上有小孔用来呼吸,会叫,声音像小儿哭啼,所以名为人鱼。”
  “这种鱼难捉吗?”始皇问。
  “不,伊水中甚多,因肉不能食,当地人也只捉来熬油点灯,只要出重金购买,来源应该不会短缺。”这是程郑代田齐答复的。
  “而第三阶段的浩大工程就是覆土,”田齐指着模型的完成形状说:“原有的除土用来覆盖不够,还要从别处运来,完成以后大致是这个样子——高五十余丈,周围大约五里余。”
  “两处工程要花费多少人力?”始皇问田齐也是自问。
  “据估计,需要七十万人,五年的时间。”田齐回答:“不过,最困难的是骊山附近多为土山,好石料还得自远处运来,而上等木料则要运自楚地及巴蜀。”
  “好,让朕和大臣们商量后再说。工程太过浩大!”始皇又陷入了沉思。
  因为,他忽然想其中隐老人和皇后的话来。
  始皇在朝议室召开兴建阿房宫及其山陵墓会议,参加者有左、右丞相李斯、冯去疾,廷尉蒙毅,赵高、程郑、田齐及掌管山林及税收和少府等有关人员。
  始皇首先提示说:
  “兴建宫殿及陵墓,实际上有其需要,但想到费用浩大,所需人力众多,朕也有所委决不下。希望各位卿家尽量发表看法。”
  左丞相李斯第一个发言:
  “古人说,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今陛下统一宇内,永息战争之祸,德过二皇五帝,乃是立前人所不能之德;平定海内,放逐蛮夷,建万世之功,是谓立自古以来空前未有的大功;陛下改订法制,与民便利,更是立前人所未曾立过之言。陛下兼具大德、大功、及大言三不朽,宫殿及陵墓也必须与此相配,故臣认为非兴建不可。”
  其次是右丞相冯去疾说话,表示反对:
  “陛下所立的德、功、言既已能永传后世,何必要再劳民伤财,多此一举?何况尧舜屋梁都用原木,连树皮都不刮掉,屋顶盖的茅草都不修剪,黔首到如今还歌颂德行不止。禹王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亲自操作铁杵,将膝盖小腿上的毛都磨光,直到如今家家户户都仍在感怀他的治水之功。孔丘生前不得意,但著《春秋》,乱臣贼子闻之胆寒,传诵到如今不衰。可见立德、立功、立言必须有益于世,方可传之不朽。陛下之功、德、言都已远超过三皇五帝,不必再用美宫高陵来彰显。何况,目前正在修建万里长城,拒挡千百年来的胡人之祸,修成之后自会永传万世,足够表现陛下之功德。”
  “不然,”赵高接着表示异议:“陛下日夜为黔首忧心操劳,兴建宫殿也只不过是表示天下黔首对陛下的一点感恩。至于陵寝,陛下为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始皇,当然应该与众不同,以天下之大,大秦国势之盛,兴建一座较大的陵寝,算不得是劳民伤财!”
  接着轮到廷尉蒙毅发表意见,他忧形于色地说:
  “北方筑长城,所需人力甚多,南北两方要移民实边,更要有大量的黔首迁移。但中原人一直安土重迁,所以筑长城也好,移民实边也好,目前全靠利用流谪人犯。最近地方纷纷上报,流放人口已不足,现必须分配黔首服徭役来充数,假若再用大量人力来兴建宫殿和陵墓,天下初定,黔首尚未安定,恐怕会引发民怨,望陛下三思!”
  始皇看了看蒙毅,脸上微露不满,本来李斯等人已更坚定了他主张兴建的决心,而那些本来想提财政困难的少府等官员,也不敢再表示反对,而蒙毅却……
  程郑这时俯首行礼向始皇说:
  “小人本来没有资格在朝议中说话,但承蒙陛下恩宠,特别命小人与会,小人不敢不说出心中肺腑之言。”
  说到这里,他停下来察看始皇的脸色,只见始皇点头微笑,他才又继续说下去:
  “小人以在商言商的的观点来看,兴建这两项大工程不是劳民伤财,而是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自从统一战争结束,各国君主贵族逃亡的逃亡,当俘虏的当俘虏,昔日繁华景象不再,而众多的工艺巧匠,不会耕种,又力不能负重,纷纷失业,变成名邑大都的流民。兴建这两项工程不但能使这些工艺巧匠得到工作,无形中减少了作奸犯科,间接也促进了经济繁荣。”
  “程先生妙论,真是朕前所未闻,可见看事情不能食古不化,专从一个观点去看!”始皇哈哈大笑,大有“深得吾心”的表情。
  接下去你来我往,赞成与不赞成的两派唇枪舌剑,纷纷引经据典或根据目前状况彼此辩驳。
  最后还是始皇下了结论——
  阿房宫和骊山工程同时按田齐的设计立即动工。
  除工艺巧匠外,所有粗活苦工调各地方七十万犯人充任。
  阿房宫和骊山工程同时进行得如火如荼。
  最早的工程是平地基、除土,并修筑往北山采石及蜀、楚伐木的产业道路。
  咸阳突然增加了七十万劳改犯,景观为之大为改变,运石挖土,装载木头,新解来的劳改犯络绎于途。
  地方上起先还是送来重刑犯,后来重刑犯不够,改用轻刑犯,最后轻刑犯也不够,得征集未犯法的普通百姓服徭役,这造成了地方官吏借机发财的好机会。他们超额征集,有钱人就出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